APP下载

新型中药饮片的发展

2017-03-05吴巧娜徐玉萍

河北医药 2017年9期
关键词:压制饮片中药饮片

吴巧娜 徐玉萍

·综述与讲座·

新型中药饮片的发展

吴巧娜 徐玉萍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中药炮制领域发生了一系列变革,新型中药饮片应运而生,如中药袋泡剂、小包装中药饮片、超微粉中药、纳米中药、中药配方颗粒、定量压制饮片及流动性饮片等。其研究领域涉及制备工艺、质量控制、临床疗效、药效学等方面。新型中药饮片的出现改变了传统中药应用的格局,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优势明显,为传统中药饮片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传统饮片;新型中药饮片;问题;优势

传统饮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在防病治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手抓戥秤、逐一分贴、临用煎汤”——传统的调配,用药模式受到很大冲击。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传统饮片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很多新型饮片应运而生,如中药袋泡剂、小包装中药饮片、超微粉中药、纳米中药、中药配方颗粒、定量压制饮片及流动性饮片等。这些新型饮片在服用、调剂、运输、储藏等方面优势明显,但在生产、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 中药袋泡剂

中药袋泡剂是将粉碎成一定细度的药材分装于特殊的滤纸袋中,临用前加开水浸泡,取药液服用的一种剂型[1]。

1.1 分类 中药袋泡剂可分为全生药型和半生药型。其制备工艺的关键因素是药材的粉碎粒度,一般以10~60目为宜。其次在半生药型中药袋泡剂的制备过程中,药材的提取工艺,生药粉与浸膏的质量比值也是占很大权重的影响因素。陈华等[2]用正交试验优化了伸筋草袋泡剂的制备工艺,研究结果表明药材加10倍量30%乙醇提取3次,制得浸膏,生药粉碎过2号筛,药粉与浸膏质量比2.5∶1为最佳制备工艺。

1.2 疗效 随着中药袋泡剂临床应用的推广,其确切的疗效得到了有力印证。黄方方等[3]用清咽袋泡剂治疗42例风热型小儿急性咽炎,服药5 d后,临床痊愈16例,显效12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接近93%;孟浩等[4]用痔瘘洗必灵袋泡剂治疗血痔外痔30例,观察2个疗程,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效率约18%,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倪其猛等[5]用降脂袋泡剂治疗高血脂48例,疗程4周,治疗组总有效率95.83%,对照组总有效率88.00%,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1.3 优势 (1)服用方便,避免了汤剂煎煮的麻烦。(2)减轻药房调剂工作的劳动强度,大大缩短了配方的等时,提高了配方剂量的准确度。(3)药材经适当粉碎增加了比表面积,药物成分更易溶出。(4)节约药材,充分利用中药资源。(5)有助于中药饮片生产的机械化和现代化。

1.4 问题 (1)不同药材的粉碎粒度要求不同,需要进行大量基础研究。(2)包装材料对中药袋泡剂的发展有一定的制约,寻找安全、耐用、孔径适宜的包装材料也是研究人员面临的一大问题。(3)如何保持含挥发性成分的中药袋泡剂在储存过程中的稳定性,尚待深入研究。(4)中药袋泡剂的质量标准研究基础薄弱,现有的质量控制项目不适用于所有的中药袋泡剂。

2 小包装中药饮片

小包装中药饮片无需特殊处理,是一种把炮制合格的传统饮片按照临床剂量包装的药物形式[6]。最大程度上保留了传统中药饮片的特色。

2.1 优势 (1)小包装密封储存可减少药物的氧化、防止有效成分的挥发、避免“串斗”、“串味”的现象。(2)定量包装,提高了调剂的准确性。(3)小包装中药饮片经过充分净化、干燥,改善了传统中药“脏,乱,杂”的形象。(4)小包装中药饮片注明了品名与规格,方便患者核对,保证了患者的知情权,发挥患者对药房调配的监督作用。

2.2 问题 (1)目前市售的小包装中药饮片多采用塑料袋包装,易造成“白色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2)和传统饮片一样,小包装中药饮片在储存过程中易发生霉变,虫蛀等现象。(3)小包装剂量规格存在局限,部分药味因定量规格配不出处方药量必须拆包配方,造成不便。(4)饮片经包装后不利于依靠传统的鉴别方法进行初步的质量检查。

3 超微粉中药

中药的超微粉化就是采用超微粉碎技术将中药颗粒粉碎成微米级甚至纳米级微粉的过程[7],当前主要指细胞级微粉碎,在此条件下,一般药材的细胞破壁率≥95%。

3.1 影响因素 影响中药超微粉的因素主要有粉碎设备、粉碎时间、介质填充率、粉碎温度等。易延逵等[8]对天麻超微粉碎的工艺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采用贝利粉碎机,粉碎时间10~15 min,介质填充率60%~70%,粉碎温度在0~15℃时对天麻素含量无明显影响。

3.2 优势 (1)在超微粉粹过程中,可控制粉碎温度,使之在低温状态下进行,有利于保留不耐高温的生物活性成分及各种营养成分。李越峰等[9]对当归超微粉和当归饮片的质量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当归超微粉碎后,阿魏酸的含量比当归饮片中阿魏酸的含量高。(2)促进药物成分的释放及溶出,提高生物利用度。细胞破壁后,药材的有效成分直接接触溶媒,提高药物的溶出率。经超微粉碎的中药进入人体后,由于比表面积及孔隙率的增大,有效成分与胃肠黏膜的接触面积增加,更易于药物成分的吸收。杨芝芳等[10]对天麻超微粉碎粒度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经超微粉碎后,天麻素的溶出率及抗惊厥作用与普通粉相比,均有了显著提高。(3)在相同药效下,减少服用量,节约中药资源。

3.3 问题 (1)不同药材粉碎粒度要根据药材性质而定,对含糖、粘液质较多的药材,含粗纤维的根茎类药材,超微粉碎技术将面临更多问题。(2)中药经超微粉碎后,比表面积增加,表面能也显著增加,表面电荷增多,粒子处于非稳定状态,表现出易团聚性。(3)药量换算问题。中药超微粉的理论药效高于传统饮片,超微粉组方用量需长期经验积累和大量基础研究。(4)基础理论研究薄弱,在基本定义、科学分级、质量标准、评价体系等方面的研究尚不完善,限制了超微粉碎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发展和推广。(5)生产成分高,对厂房和生产设备要求高[11]。

4 纳米中药

纳米中药是指运用纳米技术制造的,粒径小于100 nm的中药有效成分、有效部位、原药及其复方制剂[12,13]。纳米中药主要分为两大类,即中药纳米粒及纳米药物载体系统。中药纳米粒,即通过振动磨法和微射流法等超微粉粹技术,将中药粗粉加工成纳米尺寸的微粒;纳米药物载体系统是将中药与纳米载体通过物理化学合成法形成的一种复合型药物系统。

4.1 制备 在纳米药物载体系统制备过程中,载体的选择及药物的配比是关键,常用的制备方法有熔融乳化-超声分散法、薄膜-超声分散法、纳米胶束增溶法、包合技术等。张壮丽等[14]采用熔融乳化-超声分散法对鱼腥草挥发油纳米结构脂质体载体的制备进行了研究,发现纳米结构脂质体粒径小,包封率高,物理稳定性较好。为中药挥发油成分的纳米化进程提供了参考。

4.2 优势 (1)提高生物利用度。中药经纳米化后比表面积增大,提高了在介质中的溶解率;同时与胃肠粘膜的接触面积增大,大大提高了有效成分吸收速度和吸收程度。李伟泽等[15]研究了连翘挥发油纳米胶束中水溶性成分连翘苷的体外透皮、透黏膜吸收情况,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连翘苷的累积透过量始终高于传统连翘药液组。(2)增强靶向性。纳米中药由于其粒径和形态的特点,能将治疗药物专一性地导向所需发挥作用的部位(靶区)。例如在纳米雄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研究中,詹秀琴等[16]发现纳米雄黄在体内外均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并促进其凋亡,且随着粒度的降低,作用逐渐增强。(3)缓释功能。将中药纳米粒进行一定的表面修饰后,可能使中药具有缓释作用[17,18]。(4)增加新的功效。中药加工至纳米级时,由于物理、化学、生物学特性发生改变,从而使中药呈现出新功能。(5)改变中药传统剂型,丰富给药途径。纳米中药适用于片剂、胶囊剂、喷雾剂、静脉注射剂等多种剂型。

4.3 问题 (1)现阶段针对纳米中药的研究停留在单味药如矿物药和单一有效成分上,对复方制剂的研究少。(2)中药经纳米化后,其药效成分和理化性质会发生很大变化,有可能使原有的功效增强,也有可能适得其反,甚至产生毒副作用。这种不可控性给中药疗效的稳定性带来很大隐患。(3)纳米中药的研究开发尚处在起步阶段,临床疗效及毒理学研究相对较少[19]。

5 中药配方颗粒

中药配方颗粒也叫“单味中药浓缩颗粒”、“免煎颗粒”等,是以中药饮片为原料,经现代工艺提取、浓缩、干燥、制粒而成的、供中医临床配方用的颗粒[20]。在新型中药饮片中,中药配方颗粒的发展势头最为强劲,取得的成果也最引人瞩目,其最早实现了技术转化并投入市场进行量化生产,市场占有率仅次于传统饮片。近年来中药配方颗粒进驻医院的脚步不断加快,对人们的用药理念和传统饮片市场形成了一定的冲击。

5.1 制备 与传统饮片的煎煮不同,配方颗粒的制备过程较为复杂,最终产品能否与汤剂等效,提取工艺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例如在肿节风配方颗粒的制备过程中,加10倍量的水,提取3次,加热2 h,异嗪皮啶和总黄酮可以达到较高的提取率[21]。此外浓缩的时间,干燥的温度,制粒时辅料的选择及用量也是制备过程中必须考虑的影响因素。

5.2 优势 (1)中药配方颗粒体积小,携带方便,无需煎煮可直接冲服,省时省力,具有方便、快捷的显著特点[22]。(2)临床使用可随症加减,充分体现了中医药辨证施治的特色。(3)包装规格灵活多变,包装剂量准确、与传统饮片相比,避免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清洁度有所提升,挥发性成分更易保留。(4)减轻调剂人员劳动强度,大大改善中药房的调剂环境。(5)有利于实现中药饮片加工的机械化,随着中药配方颗粒自动化调配系统的研制问世,实现了电子调配,电脑条码复核,改变了几千年来中药人工调配的模式,使现代智能化中药房的建立成为现实。

5.3 问题 (1)等效性一直是围绕配方颗粒争论的核心,中药讲求“合煎并煮”,在此过程中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充分发挥了中药七情配伍的增效减毒作用。而中药配方颗粒更像单味药分煎后的简单相加,能否达到传统饮片煎煮的效果,众多学者从指标性成分的含量,药理药效及临床疗效上进行了对比,从目前发表的文献来看,虽有少数资料显示在指标性成分的含量及药理药效上,配方颗粒不及传统汤剂,但多数研究表明配方颗粒和传统汤剂在指标性成分上的变化并不明显,在药理药效及临床疗效上相同或接近等效。针对这一问题的争论,仍需进行深入、系统和科学的研究和探索。(2)配方颗粒用量与生药用量之间的换算问题还需大量实验研究。(3)中药配方颗粒作为现代科技的产物,失去了传统饮片的鉴别特征,不利于外观鉴别,建立完善、可控的质量标准显得尤为重要。(4)中药配方颗粒增加了生产成本,价格较传统饮片高。

6 定量压制饮片

压制饮片是在不改变饮片表面性状,不影响内在质量,不添加任何辅料的情况下,采用物理压制技术将饮片制成一定形状,用一定包装材料封装,由配方药师直接调配无需称量的一种饮片[23]。

6.1 制备 定量压制饮片是近几年研制发展的一种新型饮片,获得了4项国家专利成果。其制备工艺的关键因素是压制设备,压制时间,压制压力。成都中医药大学的宋英等[24]对通草、陈皮、金银花等十几种中药饮片进行了压制研究,根据饮片性质,压制参数一般为压力10~500 MPa,时间0.1~10 min。定量压制饮片的质量评价可以采用压缩成型性,体积压缩比,压缩前后饮片所含水分及化学成分煎出对比等指标。

6.2 优势 (1)压制后的中药饮片体积大幅缩小,空间占用率降低,便于运输、仓储、调剂、机械化包装、煎煮等。(2)新型饮片可显著降低挥发性成分的损失,这可能是因为饮片经压制后,表面积减小,减少了与光、空气的接触面积。(3)压制后的饮片比重加大,使中药更易完全浸入水中,避免了漂浮,有利于浸润和煎煮。

6.3 问题 (1)如何保持压制成型后压块形状完整、稳定、不易松散是压制工艺中需进一步攻克的难点。(2)花类、全草类、叶类等质地疏松的饮片更易压制成型,定量压制不适用于动物类中药、质地坚硬的矿物质中药及大部分种子和果实类中药等。

7 流动性饮片

流动性饮片是在净制中药饮片的基础上,采取现代制药工艺,经粉碎、混合(勾兑)、成型(制粒、压片、挤压等)、干燥、灭菌、包装等过程,制得片状、丸状、柱状等不同形状的一种新型中药饮片[25]。

7.1 优势 (1)大小均一,密度均匀,流动性好,便于机械化生产、包装。(2)质量标准清晰,稳定可控,调配快速。

7.2 问题 (1)现有文献报道中,流动性饮片经粉碎到成型过程中大多以水为润湿剂和粘合剂,这使得新型饮片的成型难以控制,水分过多,易产生硬结;水分少,易松散。(2)在群药共煎的过程中,流动饮片的崩解性尚需深入研究。(3)流动性饮片生产过程复杂,在质量、成本控制上加大了难度。

中医药是世界医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治未病、慢性疾病等方面优势明显,传统饮片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是最具有中医特色的临床用药形式。虽然新型中药饮片在制备工艺、质量控制、临床疗效、药理药效、毒理研究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受技术,成本等因素影响,在质量控制的含量检测中很少采用指纹图谱这种全成分分析法,而是停留在对一种或几种活性成分及指标性成分的测定上。另外除中药配方颗粒外,其他新型中药饮片没有形成大规模生产,尚处于医院制剂甚至实验研究阶段,技术转化率及市场占比低。但是近年来新型中药饮片的发展迅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适应现代人快捷、高效的生活方式,改善了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把传统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科技结合,促进了中药药型的改革,丰富了传统炮制的内容,为中药的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优势明显,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型饮片的种类还会增加,现有问题亦会逐步解决,中药饮片的发展将日趋完善和多样。坚持中医药理论体系,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发掘传统中医药宝贵财富,在这种 “变”与“不变”中,中医药发展的道路也会越走越宽。

1 舒祖菊,罗妍,张慧敏,等.中药袋泡剂浸泡效果的研究现状与展望.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33:75-76.

2 陈华,张志勇,黄伟芹,等.正交试验优化伸筋草袋泡剂制备工艺.中国执业药师,2015,12:21-23.

3 黄方方,袁斌,邹建东,等.清咽袋泡剂治疗风热型小儿急性咽炎临床研究.山东中医杂志,2015,34:840.

4 孟浩,熊晓杰.瘘痔洗必灵袋泡剂治疗血痔外痔30例.河南中医,2015,35:384.

5 倪其猛,顾婷婷,阮宗武.“降脂袋泡剂”治疗高脂血症48例临床研究 .江苏中医药,2015,47:51-52.

6 冯彦.浅析中药小包装饮片使用利弊.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274-275.

7 夏宁,孙莉,范久波,等.中药超微粉应用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3359-3360.

8 易延逵,蔡光先,杨永华,等.天麻超微粉碎工艺考察.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42.

9 李越峰,徐富菊,张泽国,等.当归超微粉碎与当归饮片质量比较研究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4,30:1124.

10 杨芝芳,胡明勋,邓薇,等.天麻超微粉粒度对天麻素溶出率及抗惊厥作用的影响.中成药,2016,38:2700.

11 牛超,石典花,孙立靖,等.新型中药饮片研究进展.药学研究,2015,34:101.

12 吴芸,严国俊,蔡宝昌.纳米技术在中药领域的研究进展.中草药,2011,42:403-408.

13 唐致远,凌国维.纳米中药研究进展.中草药,2007,38:627-629.

14 张壮丽,赵宁,王亚飞,等.鱼腥草挥发油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制备与评价.中成药,2016,38:546-555.

15 李泽伟,赵宁,梁泽,等.连翘挥发油纳米胶束对其水溶性成分连翘苷体外透皮、透黏膜吸收的影响.中药材,2016,39:134.

16 詹秀琴,赵凤鸣.纳米雄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体内外研究.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5,22:184-187.

17 刘丽芳,张阳德.纳米中药研究与中药现代化.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9,19:1187.

18 Li Q,Wang Y,Feng NP,et al.Novel polymeric nanoparticles containing tanshinone IIA for the treatment of hepatoma.J Drug Targeting,2008,16:725-726.

19 张立将,宋翼升,由振强,等.纳米中药的安全性及毒理学研究.中国药房,2010,21:3354-3357.

20 许玉芳,戴淑娟,韩玲玲.中药配方颗粒的发展现状及传统饮片药效的比较研究.求医问药,2013,11:149-150.

21 程丹,周斌.肿节风配方颗粒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研究.时珍国医国药,2012,23:1211.

22 涂瑶生,毕晓黎,罗文汇.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研究.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1,13:41.

23 谈静,宋英,唐安玲,等.压制中药饮片的质量稳定性评价.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21:12-15.

24 宋英,盛蓉,谈静,等.中药饮片的定量压制研制.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2,32:1456-1459.

25 张云,丛晓东,杜伟锋,等.一种新型中药饮片——流动性饮片的研制.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220-223.

10.3969/j.issn.1002-7386.2017.09.039

050011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三医院药剂科(吴巧娜),妇科(徐玉萍)

R 283.6

A

1002-7386(2017)09-1407-04

2016-12-13)

猜你喜欢

压制饮片中药饮片
基于电子舌的白及及其近似饮片的快速辨识研究
不同等级白芷饮片HPLC指纹图谱
空射诱饵在防空压制电子战中的应用
中药饮片市场监管乏力
中药饮片调剂中审方作用及改进策略分析
大型压制模用高分子粉体履平机的研制
对GPS接收机带限高斯噪声压制干扰的干扰带宽选择分析
中药饮片鉴别真伪的意义及相关方法
易混淆中药饮片安全用药举隅
饮片与免煎颗粒剂治疗偏头痛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