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农村留守儿童现状、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

2017-03-04刘丽华胡米雪符永芹方云禧覃玉月

人间 2016年33期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现状问题

刘丽华+胡米雪+符永芹+方云禧+覃玉月+梁天真

摘要:通过对河池、百色、钦州、防城港部分农村中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留守儿童的数量非常庞大,而且这些“留守儿童”因为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不得不接受祖辈的隔代教育,而在这种特殊的家庭教育背景下成长的儿童,普遍在学习、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通过分析这些问题,我们给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号召更多的人关心、帮助农村留守儿童,给予他们温暖与爱。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030-03

随着我国工业、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都涌入了城市。但是由于相关制度保障不到位,农民进城务工后在福利待遇、子女教育、家庭经济条件等方面存在诸多的困难,于是就出现了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

所谓的“农村留守儿童”,就是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的需人照顾的、年龄在16岁以下的孩子[1]。据2008年的人口普查资料统计显示,目前全国的农村留守人口总共约有8700 万。中国农业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全国范围内的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已达2000万[2],这一数据仍在呈上升的趋势。直至2013年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发布了一篇名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的文章,文章从《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中提取126万人作为人口抽样样本,从而推算出我国目前的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已有6102.55万,也就是全国每五个孩子中,就有一个是农村留守儿童[3]。由此可见,农村留守儿童已经成为一个规模巨大的特殊群体。

针对此次的调查活动,我们设置了有关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问卷,共有28道题目,主要内容包括他们的基本情况、家庭生活环境、心理状况、学习及相关情况。在问卷调查过程中,我们共发放了60份问卷,共收回5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高达92%。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一)农村留守儿童所占比例。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防城港市、百色市、河池市部分农村为例。通过广西新华网有关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文章可知,2013年末,广西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有农村留守儿童145.97万,占在校生总数的23.5%;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38.01万人,占6.1%。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女联合会的统计,目前,在外务工的人口有444.2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1.5 %。儿童总数为971.5万人,其中农村留守儿童98.98万人,占儿童总数的10.2%。这些留守儿童中,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监护的有80.63万人,占81.9%;由兄弟姐妹监护的有10.1万人,占10.2%;委托亲戚监护的有5.2万人,占5.4%;无监护的有2.36万人,占2.5%。[3]有資料显示,目前我们广西沿海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规模将在未来几年成较大规模的上升趋势。

(二)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倾向。

由于没有父母亲的亲自管教,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年龄要比同龄正常儿童的心理成熟,而且,他们在教育方面相对于正常家庭的儿童要落后很多。因为监护人的管教能力有限,使得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出现了严重的叛逆心理,甚至辍学。留守儿童因为父母亲长期不在身边,正常的亲子交流受阻,产生“亲情饥渴症”。如下表所示:

(三)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费来源。

由调查结果显示,有90%儿童的生活费是由在远方工作的父母亲按时定量给孩子的监护人汇钱,为孩子提供资金上的抚养;而有7%-8%的农村留守儿童的全部生活费都是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提供;仅有2%-3%的是由社会的各种扶贫会、保障所及慈善机构提供必要的生活费来源。

(四)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亲相聚的时间间隔。

在调查结果中可知,有超过一半的农村留守儿童在一年中可以与父母亲相聚一次,即过年的时候;有1/3的一年可以与父母亲相聚两次,且相聚的时间相对于一年只能相聚一次的儿童时间要长;有少部分可以与父母经常相聚,但也不能与父母亲充分的交流;而有一部分要两、三年才能与父母亲相聚一次。

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留守儿童的物质生活来源及生活环境方面。

农村留守儿童大部分分布在贫困家庭,物质生活来源相对单一的问题。由于生活所迫,父母不得不外出打工补贴家用,留下年幼的孩子和爷爷奶奶或外祖父母一起生活。农村留守儿童们的物质生活来源主要是父母打工的部分收入以及家里种植的农作物。有部分贫困山村家庭的温饱问题都还没解决,部分地区是基本解决温饱问题,但各方面物质来源少,出现单一现象,这一现象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2.家庭环境不太乐观的问题。由于缺少父母的监护,农村留守儿童大多与爷爷奶奶居住在一起,爷爷奶奶劳动能力也有限,因此留守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相对而言比同龄人高,但他们的居住环境远远低于非留守儿童,他们居住的大多都是老房子,甚至有的住危房。农村留守儿童的居住环境差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需要广大社会成员的关注和帮助。

3.学校环境问题。随着九年义务的基本普及,虽然农村留守儿童失学率降低了,但农村的学校对于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重视仍然不够,对于他们的心理教育还不是很到位,没有给他们创造一个适宜的学习交友环境。

(二)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及原因。

1.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1)农村留守儿童成绩普遍下降。由百度可知,全国大约有6100万留守儿童,占全国儿童总数的22%。由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无法亲自关心和督促孩子的学习,导致大多数孩子的学习成绩有所下降。这除了与教育方式的差别有关以外,还与没有家长的时刻关心和督促有关。

(2)农村留守儿童缺少学习辅导。调查发现,76.1%的留守儿童处于祖辈监护、亲戚监护或自我监护的状况,34%的父亲/母亲在儿童3岁之前就开始外出。孩子由于没有得到很好的学习辅导,致使成绩远远落后于别人。就目前的状况来说,我们发现城里的孩子很注重课外辅导,经常请一些家教或报辅导班。虽然目前在农村无法达到这一条件,但是如果有父母的陪伴与辅导,至少情况会有所改观。

2.农村留守儿童不良学习习惯养成的原因。

(1)缺少父母的督促,厌学。大多数的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学习目的不明确,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甚至厌恶学习。具体表现在上课迟到、早退、打瞌睡、不能按时的完成作业,甚至旷课、中途辍学等现象。

(2)没有父母的关心和陪伴,觉得读不读书都无所谓,因为每个月都会有零花钱,没有压力,也没有动力。

(3)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农村留守儿童即将步入青春期,很容易出现心理闭锁性和叛逆性。具体表现在不听从监护人的叮嘱,甚至与监护人对着干;还有一些留守儿童容易造成内心孤僻,不与世交,如:喜欢独自一人,少言寡语,不敢与别人交朋友,把自己的内心禁锢起来等。

(4)道德观念薄弱。虽然父母长期在外打工,能够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一定的物质生活基础,但是在精神上却缺乏对他们必要的引导、教育、管理,进而容易造成一些留守儿童(特别是男孩)讲究吃喝、铺张浪费、通宵上网,甚至打架偷窃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其原因主要有:第一,是非意识淡薄;第二,在行为上通常习惯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任性,蛮横霸道,不能做到尊敬师长和团结同学;第三,没有形成良好的荣辱观等。

(三)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心理问题,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虽是难以发觉,但却有着深远的影响。李宝峰的研究显示,留守儿童在SCL-90量表中,躯体化、恐怖、偏执、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这9个因子的分值均高于全国常模。其中,人际关系敏感、躯体化、抑郁敌对这4个因子已达到显著的差异水平[4]。由此可以看出,留守儿童与其他非留守儿童相比,他们更容易形成不良的人格偏向,在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上极易发生偏离,导致个性发展畸形,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性格孤僻、柔弱内向。大多数的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是其祖父母,而祖父母的思想观念与子孙辈的思想观念相差太远,双方无法进行很好的沟通交流。长期处于这种断代式的家庭环境中会让留守儿童逐渐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久而久之就变得孤僻,自卑,柔弱,封闭内心,不愿与人交流。

2.寂寞无聊、内心迷茫。父母长期外出打工,缺乏父母关爱,缺乏与同龄儿童的交流,时常寂寞无聊。同时,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大多文化水平不高,对子女教育问题缺乏认识与重视,他们也许更多的考虑眼前利益,想让孩子尽快步入社会,而他们本身对社会还缺乏足够认识,自此会感到内心迷茫,不知该何去何从。

3.情绪不稳定,有盲目反抗或逆反心理。农村留守儿童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有其特殊的心理特征与人格特征,他们往往会脾气暴躁,不合群。由于感觉到自身缺乏其他人的重视,得不到应有的关爱,因而情绪不稳,总觉得别人都在欺负自己,遇到小事爱较真,对老师,同学以及其他监护人充满敌意,故意与之对抗,甚至有暴力倾向。

4.排斥学习,交友困难。农村留守儿童因为缺乏父母有效的监督与关爱,纪律涣散,进取心不强,排斥学习,学习成绩差,有的甚至厌学,辍学。同时,由于留守儿童孤僻,自卑等心理特征,他们参加集体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要低于其他儿童,他们封闭自己,不愿与他人来往,因此交友困难,缺乏朋友,自然感受不到同伴之间玩耍的快乐。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

儿童期是人生心理发展的一个关键期,身处于这一时期的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让人十分心寒担忧,他们大多数在物质生活、心理、学习及性格上依旧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不仅严重地影响着他们身心健康,还影响着在外打工的父母,更影响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进程。这样的现状和问题至今都没有根本地解决,要改变这现状就需要从个人家庭、学校到整个社会、国家都付诸于行动与努力才能共同完成。以下是我们调查组通过对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原因的调查分析后,给出的几点解决对策。

(一)学校要行动。

学校生活在儿童生活中所占有很大的比重,是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学习的主要阵地,因此学校要发挥教育的优势地位,争取让孩子们在学校这个教育的大家庭中不仅能够获得科学文化知识,还能够感受到学校的关心与爱护,其中包括老师的爱和同学的爱。农村留守儿童缺乏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支持,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抚慰。因此我们给学校的建议有以下几点:

1.学校首先要提高自身的认识,主动承担起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管理教育及研究工作,将政府相关政策落到实处。

2.关于学校应该具体实施班主任制,以班主任为主要的负责人,以班级为单位,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机制,方便学校的统一管理。除此之外,班主任还可以通过开家长会的方式,建立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关系,了解学生家庭背景情况,相应地采取有利于学生成长的举措,与家长携手共促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3.学校要开设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应该主要包括学生应如何应对压力、正确认识自己、調整情绪、以及人格培养、安全、感恩等方面知识,教学可以采取心理游戏活动、心理讲座、角色扮演、知识竞赛等形式,尽量让缺少家庭关爱的孩子们能够正确地面对自己心灵的成长。

4.创建一个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心理问题,增强学生的心理调控能力。

5.教师的引导作用。在学校的生活学习中,留守儿童接触最多的就是老师了,作为一名老师,对于学生的教育应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引导他们如何树立自信心,如何正确的认识自己、战胜自己等等。

(二)父母要行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教育占着很重的比例。以下是对于父母给出的几点建议。

1.家庭外出打工人员的协调。农民工(孩子父母)对于外出打工应慎重地选择,要把孩子放在第一位来考虑。如果家庭的收入实在无法支撑整个家庭开支,不得不有人外出打工挣钱的话,可以家庭成员协商一下,让夫妻一方外出打工挣钱来补贴家用,另一方留在家里看孩子。在此我们调查组成员建议最好是让母亲留在家里,因为女性心思细致,耐心也好,孩子更愿意向母亲敞开心扉。

2.父母要定期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经过调查发现,因为父母都不在身边,孩子会缺乏安全感,总感觉父母不在,会容易被人欺负、看不起,因此外出打工的父母应通过一些方式缩短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心与心的距离),使孩子感觉到父母一直都在他们身边,例如利用书信、电话甚至网络,定期与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向老师或临时监护人多了解孩子的学士生活情况等。通过这些方式,不仅能够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的温暖,而且还能让孩子感受到目前生活的艰辛,同时也可以让孩子体谅和了解父母,因为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

3.完善家庭的教育。农村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要学会改变自己旧的思想观念和教育理念,结合孩子的成长特点,对孩子进行正面教育,在孩子父母不在身边的情况下,扮演一个家庭教育者的角色。更多的关注孩子的成长教育,让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三)社会要行动。

要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得到根本的解决,不仅要求个人家庭、学校要行动,还要求整个社会乃至国家都要付诸于行动。根据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问题已成为一个需要迫切改善的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我们要从建设健全的农村留守儿童的工作体制、落实及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努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劳动力等各方面进行改善。

1.建设健全的农村留守儿童的工作体制。(1)健立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网络平台。发挥政府部门、学校、村(社区)、群团组织等各方的力量,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覆盖到边、监护到位、关爱到底的工作平台。(2)试点建立农村留守儿童的寄宿型学校。农村寄宿型学校的建立,不仅可以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难题,还可以解决他们的教育问题。(3)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学校的周围环境。各个相关的部门应该依法加强对网吧和游戏厅等的经营场所的管理,严格地执行中、小学校园及学校周边500米内不得有网吧、电子游戏的经营场所的决策。由相关的监管部门依据相关规定,建立“学习型网吧”、“绿色网吧”为留守儿童通过运用网络平台来开阔视野而提供的重要保障。

2.落实及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将目光多看向农村留守儿童,了解他们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1)进一步落实完善农村留守儿童接受教育的体制,使他们能够真正地享受到与当地儿童同等的受教育权;(2)改善学籍的管理模式,为农村留守儿童建立可流动的学籍,降低异地学生在其父母亲工作地区的入学门槛,保障学生能够与当地儿童接受同等教育的待遇,这样既能使长期在外工作的父母亲把孩子带在身边,又能从根本上减少或最大限度地消除留守儿童群体;(3)完善并落实农村医疗卫生保障的相关政策等。

3.努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劳动力。首先要提高农民的生产力。这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大力地发展农村地区经济,改善农业的结构,发展农村的经济合作组织。其次,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增加农民工的本土就业岗位,这样不仅能提高农村的经济水平,而且还能从根本上解决了留守儿童的难题,有利于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成长。

总结

通过此次的社会调查,我们可以深刻的体会到农村留守儿童目前的处境不容乐观,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这项工作并不是落在某个人或某个部门身上,而是落在社会乃至国家全体成员身上,只有大家一起努力,才能从根本上减少或最大限度地消除农村留守儿童群体,避免其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放任自流,给不良影响以可乘之机。

参考文献:

[1] 喬晓春,王存同. 2010 年人口普查:挑战与对策研讨会综述.人口与发展,2010,16(1):75-78

[2]王永. 关注“流动时代”的儿童.中国劳动保障报,2013

[3]全国妇联课题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中国妇运 2013,(06): 30-35

[4]李宝峰,农村“留守子女”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干预[J] .教育探索,2005,5:82-83 .

作者简介:刘丽华(1979—),女,汉族,湖北省洪湖市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百色学院农业与食品工程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胡米雪、符永芹、方云禧、覃玉月、梁天真:百色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2013级学生。

猜你喜欢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问题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