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概括要点

2017-03-03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6年29期
关键词:公孙孟尝君燕国

【例题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燕昭王求士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则什己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呴籍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二十八年,燕园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

(选自《战国策·燕策》)

燕昭王想依靠士的力量,来帮他复国报仇。燕昭王是怎样诚招天下贤士的呢?请简要概括。

解析:首先通读全文,理清事件的来龙去脉。燕昭王想用怎样的办法来报齐国破燕杀父之仇呢?文章开始就明确指出:“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然后燕昭王为此事向郭隗求教。接下来文章阐述了郭隗的谋略,燕昭王听从郭隗的计策,最终“为隗筑宫而师之”,也就是尊郭隗为师。礼贤下士,吸引了各国人才争先恐后地奔赴燕国。燕昭王并未止步,又亲自“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使燕国国富民强,军民振奋,最终打败齐国。

答案:①昭王礼贤下士,用丰厚的聘礼来招募贤才;②昭王为郭隗建造房屋,并拜他为师;③昭王又在国中悼念死者,慰问生者,和百姓同甘苦。

【技法指津】

古代记叙散文阅读之概括要点,必须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结合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阅读古代记叙散文,有时必须了解时代背景,弄清故事的来龙去脉,才能准确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如《燕昭王求士》这篇短文,记述了战国后期燕昭王真心诚意举贤纳士的故事,那么燕昭王为什么要求士?这就需要我们了解时代背景。子之执政三年,燕国大乱,临邦齐国趁机发兵进攻,仅用15天就攻占了燕国首都蓟,子之则被齐国活捉。燕国就拥立了哙的儿子平,即位登基,这就是燕昭王。燕昭王即位后,国恨家仇都想报。然而对手齐国却是一个比较强大的国家,要报仇雪耻,谈何容易?可燕昭王认为,燕与齐相比,差距虽大,但却可以弥补,关键在于求士。了解了这一背景,就能准确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通讀全文,整体感知

通读必须完成以下五个任务:了解记叙的是什么事;弄清所记之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简析所记之事涉及什么人,他们之间有没有主次之分,关系如何;查看记叙中作者有没有议论,议论什么;留心叙事方法上有什么特点,等等。

《燕昭王求士》这篇短文,记叙了燕昭王求士复国、报仇雪恨这件事的全过程。全文紧紧围绕“求士”二字展开。由求士的原因,引出对如何求士的议论;由议论求士的态度,进而引出求士的方法;由如何求士的道理,引出昭王将这种求士的道理付诸实际行动,引出“士争凑燕”的积极效果;由“士争凑燕”的情景,引出昭王在贤士的辅佐下,发愤图强,终于大败齐军,洗雪国耻的事。弄清了整个事件的起因和结果,问题就迎刃而解。

三、理清思路,把握内容

理清思路是准确理解文章内容和概括要点的基础。

《燕昭王求士》一文,从燕昭王即位时所面临的濒于灭亡的“破燕”写起,简明扼要地介绍了燕昭王求士的背景、措施及目的,并且总领了全篇的内容。接着写昭王的具体行动“往见郭隗先生”,虚心向郭隗请教。最后写燕昭王从尊隗做起,既而“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这样,在燕昭王的周围聚集了许多能人。最终打败了齐军,燕昭王达到了雪耻报仇的目的。

四、抓住关键,概括要点

读一篇文章时,应当特别关注中心句、关键句,这样便于快速把握文意。概括要点就是要抓住这些关键句、关键词,然后进行归纳整合。具体可以运用这样一些方法:①提取精要法,即要紧扣材料中的关键句,重点理解关键词、中心句、重点段,由点带面。②综合句意法,即对于那些没有明显中心句、重点句(段)的文段,我们就必须对每个独立句的句意或对几个相对重要句子的句意进行综合归纳。

【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孟尝君出行五国

孟尝君出行五国,至楚,楚献象床。郢之登徒直送之,不欲行。见孟尝君门人公孙戍曰:“臣,郢之登徒也,直送象床。象床之值千金,伤此若发漂,卖妻子不足偿之。足下能使仆无行,先人有宝剑,愿得献之。”公孙曰:“诺。”入见孟尝君曰:“君岂受楚象床哉?”孟尝君曰:“然。”公孙戍曰:“臣愿君勿受。”孟尝君曰:“何哉?”公孙戍曰:“五国所以皆致相印于君者,闻君于齐能振达贫穷,有存亡继绝之义。五国英杰之主,皆以国事累君,诚说君之义慕君之廉也。君今到楚而受床,所为至之国,将何以待君?臣戍愿君勿受。”孟尝君曰:“诺。”

公孙戍趋而去。未出,至中闺,君召而返之,曰:“子教文无受象床,甚善。今何举足之高,志之扬也?”公孙戍曰:“臣有大喜三,重之宝剑一。”孟尝君曰:“何谓也?”公孙戍曰:“门下百数,莫敢入谏,臣独入谏,臣一喜;谏而得听,臣二喜;谏而止君之过,臣三喜。输象床,郢之登徒不欲行,许戍以先人之宝剑。”孟尝君曰:“善。受之乎?”公孙戍曰:“未敢。”曰:“急受之。”因书门版曰:“有能扬文之名,止文之过,私得宝于外者,疾入谏。”

(选自《战国策》)

1.下列各句中的黑体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郢之登徒直送之(值班)

B.诚说君之义慕君之廉也(实在)

C.有能扬文之名,止文之过(停止)

D.私得宝于外者,疾入谏(迅速)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王要送给孟尝君一张用象牙制成的床,郢之登徒找到孟尝君的门客公孙戍想阻止。

B.公孙戍劝谏孟尝君不要接受楚人馈送的象牙床,因为各国信任孟尝君,仰慕孟尝君的仁义廉洁。

C.孟尝君从大局出发,肯纳谏,很爽快地答应了不再接受楚人馈送的象牙床。

D.“敢于进谏”“谏而能听”“谏而止君之过”是公孙戍所言的“三喜”。 孟尝君听后写在门版上的话,更是鼓励进谏。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闻君于齐能振达贫穷,有存亡继绝之义。

译文:

(2)有能扬文之名,止文之过,私得宝于外者,疾入谏。

译文:

4.孟尝君拥有贤名,本文从哪几方面体现了这一点?请简要概括。

答:

5.对于公孙戍的表现,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分析。

答:

猜你喜欢

公孙孟尝君燕国
思乡
公义与私交
助燕伐戎
公孙仪嗜鱼
丞相的爱好
狡兔三窟的故事
王安石《读孟尝君传》读后
箪食壶浆
公孙枝: 五张羊皮的大买卖
冯谖拿钱买“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