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降成本 助增收 荆门农机显担当

2017-03-03荆门市农机局李仕丁

湖北农机化 2017年2期
关键词:农机局荆门市跨区

荆门市农机局 李仕丁

降成本 助增收 荆门农机显担当

荆门市农机局 李仕丁

2016年,是供给侧改革启动之年,也是新时期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的关键之年,荆门市农机局以“降成本、助增收”作为农机供给侧改革的切入点,并将之作为为荆门大灾之年增收增效的关键举措。经市农机局与国家统计局荆门调查队联合调查预计,2016年农机化因素可为全市农民增加收入6.16亿元,人均增加可支配收入464元,为全市实现10.5个百分点的全年增收目标贡献3个百分点。

1 开展跨区作业,降闲置时间,以服务促增收

组织机械跨区作业,是农机部门开展社会化服务的重要举措,是深受领导重视、农民欢迎、机手称赞,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俱佳的一项工作。通过跨区作业,提高农业机械的利用率,降低闲置时间,增加农业减灾保收和抗风险能力。全年共组织2 350台机械赴云南、黑龙江等18个省区开展跨区作业,为农民增加可支配收入1.1亿多元(其中:省外跨区作业增收9 440万元,省内市外跨区作业增收1 680万元),实现农民人均增收90元。主要做法有2个:一是拉长作业时间。组建职业化跨区作业队伍,引导机手从南到北,长年开展跨区机收,作业时间从5月中旬开始,赴河南、山东、河北及湖北其他各地,机收小麦近2个月;从7月初至11月,赴广东、广西、江西、四川、重庆、黑龙江等地,及湖北其他各地收割水稻,作业时间跨度达半年之久。全年组织2 100台机械外出跨区机收,仅机收一项可为农民增收11 120万元,实现农民人均增收84元;二是拓宽服务领域。引导跨区作业从单一服务向全面服务转变,多渠道拓宽服务作业点。2016年荆门市跨区作业已尝试由单一收割向收割、耕整、播种、插秧、植保全程服务。跨区机械插秧面积2万亩(1hm2=15亩),农用无人机跨区作业面积首次突破15万亩,农用航空飞播飞防作业面积83万亩。

2 推广机艺融合,降传统份额,以科技促增收

围绕建设高效生态农业“三带五区”,全力打造农机化示范带和示范区,荆门市农机局始终将农机与农艺紧密融合,主攻重点产业、主要作物、关键环节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示范推广普及,降低传统作物机械化作业份额,把技术推广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4项技术可为农民节本增效7 482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56元。一是推广机械插秧。全市2016年新增插秧机2 542台,新增机插秧面积10.4万亩,机插秧每亩省秧田、省工、省水、省生产成本及增产等节本增效137元,可增加综合效益1 425万元;二是推广精量播种。试验示范大蒜、西兰花、土豆、白(胡)萝卜机械化播种面积3.5万亩,玉米与大豆精量播种面积增加22.5万亩、无人机等高效植保面积增加23万亩,实现节本增效4 317万元;三是推广机械深松。在京山、沙洋、屈家岭实施机械深松耕14万亩。按每亩增效90元计算,实现综合效益1 260万元;四是提高机播水平。7月份以来,组织农业机械抢播玉米3.4万亩,有力推动了农业抗灾自救;2016年秋播冬种,全市共组织3.5万台农业机械机播油菜、小麦240万亩,比2015年增加16万亩,可节本增效480万元。

3 争取补贴资金,降购机费用,以政策促增收

2016年,荆门市农机补贴资金达1.28亿元,补贴各类农机12 100台(套),受益农户达到8 911户,由于降低了购机成本,带动农民投入4.2亿元。按照购机补贴政策规定,资金全部补贴给了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相当于农民人均增收16元。为了使惠农利农政策得到有效实施。一是强化政策引导。为调优农机装备结构,补贴资金重点向插秧机、油菜直播机、粮食烘干机、秸秆粉碎还田及综合利用等生产急需机具倾斜,做到应补尽补,引导机手购买高精尖机具;二是加强监督管理。实行农机购置补贴阳光操作,网络化管理,严格执行公示制度,在确定对象上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简化补贴程序,在县乡开展受理申请、核实登记“一站式”服务。与纪检、财政部门联合对补贴资金监管;三是创新工作方式。依托格林美公司拆解资质,开展农机报废更新试点工作,探索合理、合法、合规工作新机制,加快荆门市农机报废更新、农机结构优化进程。

4 推进秸秆利用,降资源浪费,以产业促增收

2016年,市政府出台《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管理办法》后,荆门市农机局在各级政府的重视支持和有关部门配合下,全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1%,新增秸秆利用量21万t,有效降低了秸秆资源浪费。新增秸秆利用量产生综合经济效益4 113万元,农民人均增收31元。达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环境改善的效果。主要通过狠抓3项措施促增收:一是示范带动。发挥农机合作社的主导作用,召开现场推进会、观摩会、演示会,示范带动其他农机合作社开展技术培训、机械改装、签订作业合同、引进外地机械和组织本地机械作业等业务,新增禾木、腾骏、红峰、秸得宝、银洪、亿隆、邦农、鹏程等近20家合作社参与秸秆综合利用;二是技术推动。与南京农机化研究所和华中农业大学合作,重点推广秸秆打捆回收一体化新技术,机械粉碎还田+秸秆快速腐熟新模式,旱田免耕灭茬施肥精播一体机、水田旋耕灭茬机等新机具,增加秸秆还田效果;三是督查促动。制定农机作业秸秆留茬高度、切碎长度标准,严把机械作业入口关,在农作物收获季节,镇村两级巡查人员每天不定点检查农机作业质量,对不带粉碎装置的收割机严禁下田作业。

5 提高机械化率,降农民人口,以转移促增收

2016年,荆门市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水平达到77%,比2015年提高1个百分点。经测算,农机化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转移劳动力1.5个百分点,可转移农村人口2个百分点,推动了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减少了农业劳动人口,深化了社会分工,增加了工资性收入。主要去向有3种:一是外出务工;二是职业农民,如职业机手、农业公司管理高管、家庭农场主等;三是当市民,进城创业,自已当老板。全市2016年转移农村劳动力约1.4万人,按转移劳动力年人均工资性纯收入2.3万元计算,将为农民增收3.2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241元。既繁荣农村经济,又活跃城市经济。极大地推进了城市化进程,为荆门城镇化定位作出了贡献。主要做法有3点:一是搞好技能培训。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项目,开展新型农机手培训,培育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机手;二是当好信息“红娘”。将作业信息、创业信息、投资信息,通过农机通和大数据平台及时传递给机手;三是建好联结模式。建立“龙头企业+农机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模式,做实壮大合作社,让更多分散的小型的农机合作社实现转型升级,由农民向经理人转变。

2017-02-13)

猜你喜欢

农机局荆门市跨区
荆门市恒悦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跨区取件的困扰
跨区基地化演习中医疗保障组的任务探讨
湖北省荆门市检察院依法对刘明刚涉嫌受贿案提起公诉
应城市农机局到陈河镇汤庙村开展春节前走访慰问
廉江市农机局积极推广深松整地作业技术
宁波市镇海区农机局组织农机大户赴厂家学习拖拉机维修技术
如何打造汉水流域养生中心城市——以荆门市为例
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注意事项
宁波市农机局再次荣获市级文明机关标兵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