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之“重”与生命之“轻”

2017-03-03丁彩云

北方文学·下旬 2016年10期
关键词:生命生活

丁彩云

摘要:须一瓜的《灰鲸》通过描写一对平凡的中年夫妇的生活日常,展现了都市中普通个体的生存焦虑。本文将运用文本细读的方式,深度挖掘都市个体存在价值缺失,生命尊严失落的精神困境,从而探求被生活之“重”所掩埋的生命本相。

关键词:《灰鲸》;生活;生命;精神困境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曾经提出一个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他认为,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由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自我实现。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使得人们的生存难题得到了基本解决,但与此同时,人们的精神困境也日益凸显。在钢筋水泥所筑箭的都市里,人与人之间的隔膜日益加深。爱与归属感的缺失,一跃成为都市中最为常见的难题,这样的难题始终潜伏于《灰鲸》所描绘的庸俗日常中。生活如同一张巨大而结实的网,人们被它牢牢束缚,无法挣脱也无从挣脱,而生命最初的意义也渐渐黯然无光,被人们抛之脑后。

“晚上吃什么?”小说以这样一句问话开头,看似寡淡,实则与主人公们乏味平淡的生活状态、疲惫空虚的精神世界无比契合。作家巧妙地运用人物的对话将不同时空和现实层面的多个故事情节串联到一起,使得整个叙事整体极具张力。场景的转换,时空的交织也让叙述主体的言说空间得到了有效的延伸。虽然都是写现实生活题材,但作家的切入方式与新写实小说有很大的不同。她没有单刀直入、简简单单地勾勒生活,反而大篇幅地去描绘辽阔海洋里灰鲸的“不平常”,中年夫妇的琐碎日常则被零零散散地穿插于其中。男主人公鲸类专家的职业设定使得两个截然不同的生命状态有了联系的可能,海洋生命的波澜壮阔与都市生活的零碎不堪拼接成现代化进程中一个无解的生存困境。在生活的沉重面前,生命显得不堪一击。

三十年前,鲸类专家那句“我是为了认识太阳而来”的人生宣言在一群象牙塔里的青涩少年看来是多么的光芒万丈。三十年后,少年垂垂老矣,理想的激情慢慢褪去,生活的芜杂逐渐掩盖了生命的本真,最初的梦想也渐渐凋敝在现实的严冬,神圣与崇高早就消解在了生活的熔炉中。鲸类专家与“灰鲸”的相遇是一场平凡与伟大的碰撞,也是芸芸众生的普通一员与全世界寥寥可数的珍稀生灵一次关于生命的对话。这场相遇如同一个巨大的鹅卵石,让男主人公如死水一般寂静的生活泛起了阵阵涟漪。年少时期,象牙塔内的鲸类专家也曾因为梦想的光芒而感受过生命的不平凡,但随着生活严苛的嬗变,这种耀眼的不平凡很快就寂灭下去。梦想开始被其他“更重要”的东西取代,物质凌驾于精神之上,金钱与权力也成为了打开生命尊严大门不可或缺的钥匙。于他而言,“灰鲸”不仅仅是触发年少回忆的开关,更是被生活之“重”裹挟的生命本相。

小说中,主人公们总是在无可奈何地做出一些违背本心的选择。原本并不想参加高中同学聚会的男主人公出于某种原因最终还是如期赴约,并在一众老同学的身上确证了自己的改变。女主人公也因为各种各样的“突如其来”打破了原本去健身的计划,陷进沉闷空虚中,度过了一个狼狈荒诞的夜晚。作家男女双重视角的巧妙运用极大程度地还原了都市中人家庭内外疲乏的生活状态——现代化进程下的个人生活充斥着无数的不可控,自诩为万物灵长的人类也只能任其推搡,沦为生活的奴隶。那场真挚而又虚伪的同学聚会里,鲸类专家是参与者,但也是旁观者。在高档酒店内的觥筹交错间,他既看到了名利双收的张扬,也目睹了碌碌无为的窘迫。无论张扬还是窘迫,在场的所有人包括曾经的班花杨曼虹都没能逃脱掉生活的打磨。时隔三十年光阴,他们重新聚到一起,每个人都变得复杂而又斑驳,再也没有人会围着虚幻的梦想打转,眼前鸡毛蒜皮的现实才是生活的重中之重。

小说中屡次出现关于“手汗”的细节,男主人公年轻的时候在聽到美丽少女杨曼虹声音的时候手心就会出汗,而多年过去,他与曼虹重逢,掌心却早已干涸,曼虹的声音再也不能让其潮湿了。对于年轻的男主人公来说,曼虹的美丽是自己无法触摸的梦想。外貌的不完美使得他在曼虹的面前是自卑的,对于曼虹的无动于衷,他选择了“否定爱情”的方式来掩饰这种自卑以维护自己脆弱的尊严。历经三十年岁月的腌渍,曼虹的美丽走向了溃败,她由一个美丽的少女渐渐变成一个有过多次婚姻的庸常妇人。面对这样的曼虹,男主人公压抑多年的隐秘梦想瞬间破碎。让他手心重现潮意的是杨曼虹的儿子——一个宣称自己“为向大鲸问好而来到这个世界”的少年。如同一面镜子,在这个性格张扬的少年身上,男主人公依稀看到了曾经的自己。“认识太阳”与“问候大鲸”,年长与年少,梦想仿佛跨越了时间的长河,在另一个生命体上闪闪发光。少年的请求与内心的渴望让他做出了不合年纪的选择——带着少年爬窗进了灰鲸展览馆。在这场有些疯狂的雨夜行动里,鲸类专家与曾经的自己来了一场约会,手心的潮意是梦想再次降临的预兆。生活的疲软被他暂时抛到脑后,生命的火焰仿佛又开始在眼前跳跃。然而,告别少年,鲸类专家回到家中,生活又回到了既往空虚乏味的状态中。夜探灰鲸馆如同一场梦境,人醒了,梦也就结束了,疲乏孤独的情绪再次席卷全身。

小说后半部分的妻子叙述是对前半部分故事的有力补充,都市女性的困惑与挣扎被作家直白地袒露在读者面前。通过一个个生活细节的粘帖,作家不仅仅还原了都市人充满悖论的生存现实,也深刻剖析了他们隐秘的内心现实。不管是丈夫的老友,还是对门的邻居,甚至是公公婆婆,女主人公都带着微妙的防备心理拒绝着他们的“示好”,并始终与之保持着合适且安全的距离。女主人公的这种做法在很多人看来并无什么不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都市中人早已习惯采用这种“安全”的人际交往方式来保护其私人领域不被侵犯。在现代人际交往法则中,情感不再是维系关系的第一要素,而利益的夹带也使得原本单纯的人际交往陷入了虚伪的漩涡。人与人的隔阂越来越深,多数人选择了自我封闭,宁愿蜷缩在专属自己的窄小房间,而不愿踏进陌生的世界半步。人是群居性动物,生来厌恶孤独,这是天性。然而,在生活的严逼下,个体的孤独已逐渐蔓延为群体的孤独,人们不得不学会与之共存。疲惫、累、焦躁、懒散,小说主人公们不断显露出的这些负面情绪如同一副枷锁将他们的自由桎梏,没有人能够清楚地言明到底是什么让他们背负上这份沉重。和丈夫“发光”的梦想之夜相比,妻子的夜晚过得狼狈而又荒谬。“今晚过的沉闷而空虚,非常空虚,可是,那么空虚,为什么又那么滞重感呢。她丈夫一回来,那种沉闷感变得很压抑人。她不知道怎么办。”①班花曼虹在丈夫心中的独特位置让她耿耿于怀,身为妻子,她渴求着丈夫的理解与关怀,也渴求着平淡的生活里能有些不平淡的浪漫。无论是爱与关注,还是不平淡的浪漫,她都没能从丈夫那里获得到,但曼虹却轻易地从丈夫那里得到了这些(事实上丈夫与曼虹的“美好”多是妻子的主观臆测)。“倒油”的情节设置让夫妻二人最初的相识显得不那么平淡,也充满着生活的寓意。倘若没有那次的倒油事件,男女主人公的缘分也许在一场普通平淡的相亲后就会戛然而止。外貌、品行与家境等等,这些条条框框都被当作筹码摆上台面,男女二人还未熟识就已经开始了利益的谈判。倒油时不断笑场,男女主人公的平凡在这些笑声的烘托下也显得有些不平凡了。现实的本来面目终会在岁月的风吹日晒下逐渐显现,一瞬的相互吸引永远不可能掩盖住事实的乏味,生活的玄妙之处也正在于这种理性的不可控。丈夫的梦想逐渐远逝,妻子的渴求无法得到慰藉,可生活还在继续,这对平常的夫妻最终都在向生活妥协。

早在二十多年前,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就曾描述过与《灰鲸》类似的困境,“我们常常痛感生活的艰辛与沉重,无数次目睹了生命在各种重压下的扭曲与变形,"平凡"一时间成了人们最真切的渴望。但是,我们却在不经意间遗漏了另外一种恐惧——没有期待、无需付出的平静,其实是在消耗生命的活力与精神。”②二十多年过去,这样的困境从来都没有消失,并还将继续存在下去,人类依然要在“轻”与“重”之间徘徊。须一瓜曾说,小说使我们的生命有了辽阔的延展性。《灰鲸》正是这样一篇“延展个体生命”的小说,它没有提供也无法提供突破困境的答案,但至少展现出了脆弱生命的独特韧性。关于人生,法国经典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中有这样一段经典的对话:

玛蒂尔德:“人生总是这么苦么,还是只有童年苦?”

莱昂:“总是这么苦。”

莱昂的话是我们都要面对的生活真相,我们的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旅程,而是一场苦难的历练。每一个平凡的生命个体在这场历练中能做到的也只有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进,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那点价值光亮。或许,寻找本身就是一种存在,一种价值。

注释:

①须一瓜:《灰鲸》,《花城》,2016年第2期。

②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版。

参考文献:

[1]须一瓜.灰鲸[J].花城,2016(02):101-105.

[2]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生命生活
从地里冒出来的生命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水煮生活乐趣十足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生活小窍门
震撼瞬间:怒放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