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情分析下的有效语文课堂

2017-03-02郭佳玮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7年4期
关键词:学生活动学情分析有效学习

郭佳玮

摘 要:有效学习以学习方式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对教师提出要求。有效学习下如何开展学生活动是教师探讨和研究的关键。

关键词:有效学习;学生活动;学情分析

有效学习对教学而言,应当是在课堂中以有限的时间,开展适合学生自身发展需要的有效的学习。在时间上有要求——课堂时间,在空间上有限定——教学空间,常见为教室,学习过程中的人由学生和老师构成。如何在这样的情景中开展有效学习,尽最大可能为学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需要我们分析如何看待和实行有效学习。

一、学情分析——学生学习活动开展的前提

1.对班级学生实际学情分析

基于学生需要教学,基于学生的已知和未知制定教学目标。从学习基础掌握情况,从课文类型的学习情况,阅读、思考能力等方面把握学情。学情分析到位才能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案例:上《搭石》时,我对课文第一自然段搭石的由来讲解得很“彻底”。课后,听课老师提出课堂教学得过于细化。对农村学生而言,搭石较为常见,学生的意识中已经有搭石的概念。教学“搭石”的由来花费了不必要的功夫,教学目标设定不准确。

2.对学习文本的分析:文本不同,学情不同

现今教学理念层出不穷,教师必须要了解所教科目的整体安排,不局限于一册书,而是本学科全册书籍内容,以课程标准为准则看待学生发展要掌握的内容和需要实现的目标,甚至结合其他科目总览进程,这样才能在教学时心中有数。

针对不同文本,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同。

案例:五年级上册,我班学生大部分对母爱主题很有感触,写作的几次练习可圈可点,感情真挚动人,并在课后自发寻找相关文章在班级中发起“母爱”故事交流活动。而在读后感主题上,很大一部分同学踯躅不前,表示对读后感写作的疑惑和为难,他们不确定自己要写的内容,不确定内容是否恰当。在读后感情景中较难展开教学活动。前后两者的明显差别和学生学习积累、情感体会有关。母爱主题作文感情浓烈,课文学习中无论是《地震中的父与子》还是《慈母情深》,从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中带给他们丰厚的情感体验,在单元写作中素材丰富,主题鲜明,易于引起学生共鸣。读后感单元,因为学生平常较少接触读后感内容,没有特定的写作范围,需要学生在写作中带有对文本的深刻理解,以学生自己情感为主,而在这种不确定因素较多的文章,学生写作带有困难,所以才会出现写得很好和无从下手两种写作极端。

二、主动“求知”——有效学习活动的关键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我们的教学活动内容。在传统教学中,主要以教师的教为主,面对现况,我认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思考与设计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1.以写定教,从作者写作角度制定学生活动

结合作者写作意图能够升华文本,激发学生学习思考。

案例:上完四年级下册的《生命 生命》之后,我又把课文重新再上了一回。《生命 生命》以飞蛾求生、香瓜子长出瓜苗、静听心跳三件事引起作者对生命的感叹。第一回上时,我中规中矩地按照教材,概括事件,分析事件,感受飞蛾、香瓜子生命的挣扎,朗读感受静听心跳的感觉和作者从这三件事中体会到的生命感悟。第二回上,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探究性问题:为什么作者写飞蛾、香瓜子、心跳这三件事?学生刚开始没有明白,这三件事不是很正常的吗,为什么写难道还要原因。这个问题引起了學生的重视。以飞蛾为例,学生再读段落探究。同样还是那几个句子,这次读,学生就有不同的感受了,世间有数不清的微小生命,也有像飞蛾一样脆弱的生命,甚至比飞蛾更容易引起人们感叹,为什么作者就写飞蛾呢?不少学生踊跃参与:恰好发生,常见,“我”心中渺小,可有可无的飞蛾却有着奋力求生的强烈欲望……在探讨中学生豁然开朗,原来飞蛾不是一个随机的写作对象,作者的震撼产生于渺小和奋力求生之间的反差。香瓜子长出瓜苗、静听心跳何尝又不是这样的道理?

带领学生从作者写作的角度入手引发学生的思考,对学生而言是发人深省的解读,对教师又何尝不是一次美妙的体验呢,这是语文的魅力。转换角度,基于作者,基于学生,我们会有不同的收获,这才是语文教学,它不是死记硬背,也不是东拼西凑,不是学生茫然的摇头,不是抓耳挠腮的逼迫。

2.挖掘语文书资源,拓展学生思维

书本资源繁多,其中有以写景状物,描绘祖国大好河山之美。如《桂林山水》《观潮》《鹅》《燕子》,诗词《江南好》《独坐敬亭山》等文章。有从作者经历体会为人处世方法和人间真情,如《钓鱼的启示》《花钟》等。有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如《盘古开天地》。有关于四季之美,如《秋天的雨》。有名人故事,有以“爱”为主题……种种文本分布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遵循着学生发展规律,逐渐构成一个完整的学习轮廓,完成学生成长的要求。

案例:在教学《窃读记》时,我附带了解作者林海音的生平简介和作品《城南旧事》。一方面,在教学中借由窃读这种读书经历,与古今中外的名人读书经历相互联系,形成独特学习背景,加强对“窃读”的感受。另一方面,由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中所提及的童年往事,与学生自身经历结合,形成有效循环,为学生的阅读学习构成情感体验,也为童年文本的学习埋下伏笔。

在文本教学中以文本为媒介,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究。如在教学汉字起源时,学习学生感兴趣的,如汉字起源,造字传说还有哪些说法?将文本资源中学生喜欢的作家的其他作品和喜欢的同类作品联系比较学习,学生能收获不一样的语文学习感悟。

在教学中,切勿切断文本之间的衔接和联系,小学十二册语文书课文的选编经过设计者精心地选择、合理地编排,经过一代代课本的更替,保留下来的精华。学生学习的不仅是一篇课文,而是一种、一类心理历程和价值体验。利用语文书资源,能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和拓宽精神视野,课本研究极具价值。

总而言之,开展有效学习,提升学生活动的主动性,既能达到教学的目的,又促进学生自身发展。也唯有我们不断地了解学生,解读文本,提高教师自身专业水平,才能实现学生更好地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省诸暨市璜山镇小)

猜你喜欢

学生活动学情分析有效学习
浅谈高职数学素质教育
以提升艺术生专业素质为导向的学生活动设计探索
学情分析不准对教学质量影响的例析
高中文综学科学习方法的中学生视角分析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
学情分析: 有效教学的核心和关键
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有效学习的研究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开展学生活动对教学的影响
医学院校将专业教育融入学生活动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