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有效性策略

2017-03-02杜林兰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46期
关键词:科学活动提问有效性

杜林兰

摘 要: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教师提问存在着以低水平问题为主、提问主体单一,提问对象的机会不均、提问内容重预设,忽视生成、教师的候答时间短,应答方式单一等问题,要提高科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有效性,主要可采取以下策略: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幼儿兴趣;发挥主体作用,确保机会均等;设计开放问题,拓展思维空间;延长候答时间,改善理答方式。

关键词:科学活动 有效性 提问 策略

科学活动在幼儿教育活动中越来越受到孩子们的喜欢,强烈的探索欲望和较为广泛的见识的增加,使得教学活动中的氛围越发浓烈。教师科学有效的提问不仅可以激发幼儿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使其思维进入积极状态,保证教育目标的顺利落实,还可以帮助幼儿自主建构科学探究的学习策略,是幼儿继续进行科学探索的动力。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许多教师在科学活动中的提问却往往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影响了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主动性及其深度和广度。

一、教师提问存在的问题

1.以低水平问题为主

研究发现,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幼儿教师的提问频度较高,但是主要以低水平的封闭式提问、质问式提问、低认知水平提问为主,提出的问题往往较为肤浅,过多地使用“是什么”“怎么样”“是不是”“对不对”等记忆性、判断性提问,无法有效启迪幼儿的思维,而且过分注重知识的掌握,轻视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交流。[1]

2.提问主体单一,提问对象的机会不均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两个主体,两者在进入教学情境前是完全平等的。但在具体的科学探究活动中主体的平等性就发生了偏移, 形成了教师对话语权的霸占,幼儿的话语权被忽视,师幼之间的关系不再平等,导致幼儿主体性的缺失。

在提问的对象上,教师的选择仍以单独点名回答和集体作答的方式为主,幼儿自主回答和分组讨论汇报的方式较少。因而,对象的选择有一定的保守性,机会的分布也很不均。为了提高活动效率,教师常常喜欢让平时表现好,惹人喜爱的孩子回答问题,以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和教学任务的完成。[2]

3.提问内容重预设,忽视生成

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教师提问处处以教学目标为中心,教师用提问控制着活动的进程,提问多是计划性的问题,非计划性问题很少,使教学过程不偏离预设的轨道。教师按照自己的目的提出问题,以自己设计的模式程序化地与幼儿进行交往,有些提问还超出幼儿的经验范畴,远离幼儿的生活经验,在教师心目中,让幼儿获得科学知识比幼儿的探索兴趣更为重要。

4.教师的候答时间短,应答方式单一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在提问后侯达的时间太短。当教师提问后看到幼儿不会回答,害怕出现“冷场”,就会急忙告诉幼儿答案,根本没有给幼儿留有思考问题的时间。长此以往,幼儿思考问题的自信心和兴趣被打消了,养成了懒于思考的不良习惯;另外,教师也很难发现幼儿对问题是否掌握以及学习中究竟存在着什么样的问题和困难。[3]

调查发现,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的应答方式单一。教师对回答错误的幼儿不予理睬,或请另一个幼儿回答;对回答正确的幼儿也采取终止式的应答,如“你真聪明”“你真棒”“我们给他鼓励一下”等;有时教师也简单回答、自己代答,应付了事,忽视幼儿思考的过程,不注重反馈的方式,这不利于发挥幼儿的探索能力。

那什么样的教师提问才能有利于幼儿的科学探索呢?

二、幼儿园科学活动教师提问的有效策略

1.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幼儿兴趣

科学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提问必须根据活动的目标重点,依据幼儿的发展规律、依据教育的原则的,紧扣活动中的重难点,善于分析和挖掘,精心设计好每一个问题。还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把难度较大的问题分解成易理解的几个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引导幼儿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不断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这样的提问,能从多方位地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也有利于突破活动中的重点,从而提高活动的效益。同时,提出的问题应有利于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交流。

2.发挥主体作用,确保机会均等

教师要转变观念,摒弃高高在上的“霸权地位”,注重与幼儿之间的“平等对话”,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幼儿乐于学习,鼓励幼儿主动探索,引导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科学活动中幼儿的自主探究需要幼儿自己提出问题,如何让幼儿学会自己提出问题,教师就要想方设法激发幼儿的认知冲突。因此,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活动内容,让幼儿大胆地猜想,然后验证,其中的问题自然就产生了;提供给幼儿丰富的材料,让幼儿在材料的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充分利用好区角活动和其他自由活动,不断激发幼儿的认知冲突,让幼儿在提问中体验探究的乐趣。同时,教师要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分层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根据问题的层级和梯度,请不同层次的幼儿分别回答不同的问题,兼顾不同层次幼儿的需求,确保机会均等。

3.设计开放问题,拓展思维空间

教师的有些提问往往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究其原因主要是怕幼儿的回答打乱教师的活动思路,因而设计一些能使幼儿得到一些基本統一的答案,教师能安全地把握住活动的方向盘,如“这是什么” “是不是”等封闭性的问题,幼儿根本没有去思考、无需思考、也懒得思考就简单地随大流回答了,这样会直接影响幼儿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而开放性的问题没有明确的、固定的标准答案,能够给幼儿更多的思维空间,给予更多幼儿参与的机会。因此,教师要多用开放式的提问方式,如“你发现了什么”“你有什么办法”“你觉得会怎么样”等,积极开放多角度的提问,可以促进幼儿向更深层次思考,使每个幼儿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

4.延长候答时间,改善理答方式

适当的等待是保证幼儿思考的必要保障,为了幼儿能够对问题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教师必须适当留给幼儿候答的时间,教师在提问之后不要急于告诉幼儿答案,不要害怕“冷场”,鼓励幼儿独自或以小组的形式思考、交流,教师要不断积累教学机智,灵活应对幼儿离奇、出格的思考结果,不要只求活动的按部就班。同时教师也要改善理答方式,不要对幼儿的回答应付了事或简单地表扬,更不能置之不理,要多采用追问、评价、诱导提问、质疑等多种理答方式,只有对幼儿的回答做出合理的应答,才能激发幼儿进一步的思考,才能提升幼儿自主探究问题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刘云艳.幼儿园教学艺术[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马瞬琴.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提问的设计[J].学前教育研究,2010(1).

[3]王胡伊东.幼儿园集体科学活动中提问的有效性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4.(1)上

猜你喜欢

科学活动提问有效性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幼儿自然观察智能在科学活动中的培养
如何开展小班幼儿科学探索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