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牡丹亭》杜丽娘形象“回生”之后的转变

2017-03-02江思婷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8期
关键词:杜丽娘牡丹亭转变

江思婷

【摘要】《牡丹亭》以展现情理矛盾为意旨,杜丽娘形象向礼法世界的归依是对这一意旨的深刻表现。重生做人的杜丽娘在自身心态及处境的影响下,产生“自由做人”的个人意识;该意识在剧作的后半部分(即《婚走》之后)化作柳梦梅的实际行动,使得后半部分更深刻地体现了自由恋爱与封建礼教的冲突与矛盾。

【关键词】杜丽娘 回生 转变 情理矛盾

一、问题的提出

杜丽娘因追寻“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情,由生到死;因“有情”而“溟莫之中求得其所梦者”,起死回生。然而,经历重生做人之后,她却表示“鬼可虚情,人须实礼”。如何理解杜丽娘对待“理”的态度转变?首先结合回生之后的杜丽娘的实际处境及其心态,来看待这一重生做人的女子之思想和行为表现。

二、杜丽娘形象“回生”之后的转变

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回生》一折之后的杜丽娘,其身份虽然变回了人,但是,在享受“人间之乐”的同时,杜丽娘的内心始终有一份隐忧。这份担忧从《婚走》一折中她与柳仓促成亲后夜走临安之时就开始显露出来:杜丽娘曾两度垂泪,并叹道“怕天上人间,心事难谐”。

杜丽娘在忧虑什么呢?不妨先从她的实际处境入手来分析。

一方面,对于柳梦梅来说,无论杜丽娘是梦中人,画中仙,还是阴间鬼,重生人,其身份都是真实的,形象都是完美的。另一方面,对于杜丽娘的父母以及世人来说,去世三年的杜丽娘如果活生生地站在他们面前,他们只会以为是鬼。毕竟人死怎么可能复生?人们认为鬼魅是虚妄的、恐怖的,因此,杜丽娘的身份会遭到质疑,甚至还有受到鞭笞乃至被诛灭的危险。可以想象到,回生之后的杜丽娘,一边感受到情人的信任,这给予她莫大的慰藉与信心;一边却深深忧虑着自己将如何重新面对至亲之人,其实是在暗暗担忧自己重生做人的身份不被认可。日后夫妻二人为圆满实现爱情理想而努力的道路恐怕会很曲折。

(一)对封建礼教的归依

到达临安之后,这对新婚夫妻的两次分别值得注意:第一次分别发生在赶考之期,杜丽娘急忙催促柳梦梅去应试科举;第二次分别发生在扬州战事告急之时,寻亲心切的杜丽娘只好请求夫婿替她去寻找曾经生死离别的父母,柳梦梅虽然是一介书生,却也心甘情愿勇敢奔赴兵荒马乱的扬州城,去完成妻子的愿望,实现他们的爱情理想。

表面上,由这两次分别串联起来的情节都是由柳梦梅做主角,似乎是柳梦梅一个人为争取“情”的合理性,为杜丽娘争取“自由做人”的正当权利而在礼法社会中奔走,但柳的一切行动的背后都是离不开杜丽娘的个人意志的。在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杜丽娘对柳梦梅考取功名的事情十分在意,这一点从文本的一些细节可以发现蛛丝马迹:

《如杭》中她催促柳梦梅赶考;《急难》中她在家望夫心切,柳梦梅回家后她紧张地询问夫婿是否中状元,在分别之际又叮嘱他说“夫,你去时冷落些,回来报中状元呵……”《聞喜》中一道圣旨到家报知“新科状元是岭南柳梦梅”时,杜丽娘的期盼之情可谓达到高潮——“斗胆相询,金榜何时揭?可有柳梦梅名字高头列?”美梦成真之际,她生怕还是梦,反问了一句“真个中了状元?”这一幕喜剧生动地体现了杜丽娘的爱情理想兑现之时的喜悦,她对柳梦梅功成名就之日由来已久的强烈期望在此刻终于得到满足。

照此分析,回生之后的杜丽娘走的是一条向封建礼教回归的道路吗?杜丽娘对柳梦梅中状元的热切期望,究其动机,也可在文本中略窥一二。《急难》中她曾说:“回生事少,爹娘呵,听的俺活在人间惊一跳。平白地凤婿过门,好似半青天鹊影成桥。”《遇母》中她曾对道姑解释道:“三不归父母如何的?七件事儿夫家靠谁?”这两处唱词,都同时涉及到她的父母和柳梦梅。第一处明显道出杜丽娘希望柳梦梅求取功名的用意,是担心爹娘听闻女儿回生之后会受到惊吓,还担心爹娘不肯承认她与柳梦梅这段“无媒而嫁”的婚姻。第二处则表现了杜丽娘为女的孝顺和为妻的贤惠,怕父母在战乱中没着没落,怕夫家日后贫苦难捱。

回生之后,杜丽娘与柳梦梅已结为良缘,杜对柳考取功名的重视,根本源于对来之不易的爱情的珍惜和捍卫。

(二)对人心的惧怕

《婚走》一折中,石道姑已经清楚地罗列出杜小姐回生一事“东窗事发”之时可能招致的祸害,这些罪名与杜柳美好真挚的爱情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虚幻的梦境和阴间,他们可以有自由甜蜜的爱情,而在冷酷的礼法社会中,他们的爱情就成了一桩“劫坟贼”与“花妖狐媚”的勾当。这一美一丑之间,体现了情与理之间尖锐的矛盾冲突。杜丽娘虽然是作为追求个性自由与美好爱情的光辉形象出现的,但她也难免受了最严重的伤害,导致她“回生”后产生对人心的惧怕。

在《圆驾》中,杜柳爱情经受金銮殿上的检验,包含三个层面:一是杜丽娘“重生无疑”;二是丽娘“前因后化”的情况,杜柳爱情乃姻缘前定;三是对丽娘“无媒而嫁”这一行为的“判决”。这场戏是无情的,它对杜丽娘的精神折磨极其残酷。一个活生生的人,要被置于最高权力机关之下,进行“是真是假,是人是鬼”的“拷问”。一段至死不渝的旷世奇缘,要被置于父亲的威严之下,反复蔑视与践踏。与其说杜宝不相信女儿回生一事,不如说他是因为女儿“不守礼法”,与柳梦梅私定终生。女儿突破了封建婚姻制度的束缚,这严重伤害了他作为封建大家长的尊严,冲击了他所严格恪守的礼教秩序。在这里,杜宝连父女之情都可以弃之不认,可见他选择的“理”是不容许“情”的存在的。

回生之后的杜丽娘,正是在严酷的礼法社会中,以强大的个人意志(“自由做人”),化作柳梦梅的实际行动,一对有情人同心同德去冲决束缚人性的封建礼教,以期获得圆满的爱情与人生理想。可惜,他们没有完全成功。

三、结语

《牡丹亭》的结局虽然不是圆满的,但剧作的情节结构是圆满的。剧作巧设伏笔,最精彩的一处当数贯穿全剧的一个因素,那就是梦。柳梦梅高中状元,正应验了他的梦,也应验了杜丽娘的梦。从内容上看,柳梦梅考取功名,才能完全证实梦中之人非虚,梦中之情非假,是“姻缘前定”说的力证。从情节结构上看,柳梦梅考取功名,是文本内部结构完整的体现:全剧分前后两个部分,前半部分负责讲述“姻缘之分”的爱情故事,后半部分(《婚走》以后)负责完成“发迹之期”的梦想。由此看来,前后两部分内容缺一不可,后半部分更深刻地体现了自由恋爱与封建礼教的冲突与矛盾。

【参考文献】

[1]王靖宇《从叙事角度看<牡丹亭>的后半部——兼论全剧之总体思想内涵》,《戏曲研究》,2011年02期。

[2]赵蝶《<牡丹亭>“至情”“有情”辨——从梦与真的关系考察》,《戏曲研究》,2016年01期。

[3]许建中《<牡丹亭>的剧情结构与思想表达》,《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猜你喜欢

杜丽娘牡丹亭转变
《牡丹亭》梦境对杜丽娘人物形象的塑造与解读
“一生爱好是天然”
牡丹亭
《牡丹亭》之《游园惊梦》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变及对策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试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关于会计职能转变若干问题探究
读《牡丹亭》
药名戏与《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