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杏树梨小食心虫发生原因调查分析及高效防治措施

2017-03-02汪文忠

山西果树 2017年1期
关键词:监测技术

汪文忠

摘要:梨小食心虫是果树中常见的一种害虫,对于果实的保鲜性和质量具有不良的影响。近年来,人们在食用水果时遇到梨小食心虫的现象极为普遍,其中以杏中的梨小食心虫发生较为普遍。为此,开展了对杏树梨小食心虫的调查防治研究,通过调查梨小食心虫发生情况分析当前大量发生的原因,针对其发规律提出具体的防治措施,为杏树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证。

关键词:梨小食心虫;高效防治;监测技术

文章编号:1005345X(2017)01002402中图分类号:S436.62文献标识码:A1梨小食心虫生活习性

梨小食心虫的幼虫多是从受害果实的梗洼出蛀入的,梨小食心虫在其早期成长过程中,会从蛀孔处向外排出粪便,随着果实与梨小食心虫的成长,虫口处多无粪便。梨小食心虫在进入到果实内部后会逐步向果心蔓延,在高湿情况下,蛀孔的周围部分通常有较大范围变黑,甚至腐烂。梨小食心虫在杏树中的生长,主要依靠在杏核附近的果肉。通常情况下,梨小食心虫的幼虫长度为10~12 mm,以淡红色和桃红色为主,前胸气门有3根刚毛;梨小食心虫的成虫长度为5~6 mm,以暗褐色或是灰黑色为主要颜色,腹部为灰褐色。

2杏树梨小食心虫发生严重的原因分析

2.1杏树与其他果树混栽

杏树梨小食心虫发生相对较多原因,首先受水果树木栽种的情况影响较大。就目前水果树木的发展形势而言,由于人民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升,对新鲜水果的需求日益加大,部分地区均大范围的种植水果,为了能够在节约土地并提高水果生产数量的同时,诸多地区采用果树混栽模式。此种种植手段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梨小食心虫现象的产生,影响果实的质量。根据了解发现,杏树与其他类型果树混栽,为梨小食心虫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

2.2害虫监测技术需进一步提高

杏树梨小食心虫现象的普遍和严重,不仅在于杏树与其他果树之间的栽种距离小,同时也在于害虫监测技术还处于发展完善阶段,还需进一步提高。在果树害虫防治过程中,害虫监测技术对于害虫的监测与防治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实现对果树中害虫的监测,才能够有效的了解害虫在果树中的生成情况,并有针对性的采用相应措施灭虫。但是由于我国关于害虫监测的技术研发能力尚存在不足的现象,我国害虫监测的技术相对落后,在果树生长阶段无法有效的实现对杏树果实中梨小食心虫的监测。在监测技术无法真正监测到梨小食心虫的情况下,果农为了防止害虫的发生会大幅度的使用农药,由此导致杏树的果实品质逐渐下降。

3杏树梨小食心虫的高效防治措施

3.1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法可较好地预防梨小食心蟲。在收获杏树的果实后,要在距离地面85 cm左右高度的树干上绑定诱虫带,一般选用的诱虫带为两层纸组合而成,此种诱虫带能够在绑定期间有效的吸引诸多的幼虫,并埋藏于诱虫带中,在初春时期将诱虫带解下并进行焚烧杀灭。另外,在杏树梨小食心虫的发生阶段,还可以采用悬挂杀虫灯的方式,防治杏树梨小食心虫。

3.2性信息素防治

近年来,我国为了有效的防治梨小食心虫,开发了多样化的防治梨小食心虫的性信息素产品,如迷向管和诱捕诱芯等。迷向管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将其直接绑定在距离地面1.5 m以上以及树冠以北的枝条上,使其能够有效的发挥其迷惑害虫的作用。诱捕诱芯通常为6~8个/667 m2,需要与粘虫板诱捕器联合使用,更好的发挥诱捕害虫的效果。在采用性信息素防治梨小食心虫时,通常要在梨小食心虫越冬代成虫发生前使用。

3.3监测技术与农药相结合

在杏树梨小食心虫发生过程中,对害虫的实时检测能够实现对梨小食心虫产生动态的掌控,从而达到防治的目的。主要采用性信息素检测的方式,实现对杏树梨小食心虫发生严重地区的重点监测。通过不断对新技术的更新和研发,使监测技术能够实现对杏树梨小食心虫的实时监测,明确其活动范围和活动时间。此外,可以通过新型研发的监测技术与农药相结合的方式,在采用监测技术发现梨小食心虫的发生地点,以及其活动状态的情况下,明确梨小食心虫的高发地区,并配以适量的农药杀灭害虫,由此实现对梨小食心虫的杀灭目的。

猜你喜欢

监测技术
汽车胎压监测技术探讨
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监测技术分析
河口海岸环境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冲击地压工作面钻屑法监测技术及其应用
环境噪声监测探析
刀具磨损监测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浅析
基坑变形监测方法的研究
基于智能视频识别的大型天馈线监测技术应用研究
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监测技术分析
关于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监测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