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追寻,走好我们这一代的长征路

2017-03-02樊永强陈子夏魏骅

求学·素材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征途长征路先辈

樊永强 陈子夏 魏骅

1936年的那个深秋,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历时两年之久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80年后, 85后的秦子恒、90后的郭领领和95后的刘欣然重新踏上先辈们曾经走过的路。

他们历时11天,跨越5个省区,用脚步丈量那段被称作“人类精神丰碑”的伟大征途,感悟先辈们的长征精神。(新华网)

//素材看点//

长征:红星照耀中国

“20世纪中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远地影响世界前途的事件了。”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如是说。

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红军战士们穿越茫茫草地,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一次次挑战了人类难以想象的生存极限才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出发时,红军平均每百人拥有枪支数仅40多支,平均每支枪只有不到56发子弹,而国民党军队却拥有当时最先进的飞机和大炮。就是这样一支缺少装备的军队,一次次绝处逢生,硬是打掉了国民党的百万精锐军队。为此,红军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红一方面军从江西出发时有86000人,抵达陕北时只剩下6000多人,平均每走1千米就有4名红军战士倒下,每14人中只有1人到达陕北。可以说,长征这条红飘带,是由无数红军的鲜血染成的。

重走长征路:不要忘了来时的路,不能忘了远去的人

秦子恒的爷爷是当年红四方面军的一员。“我想去当年祖辈们战斗过的地方,看一看到底他们是怎么走过来的。”秦子恒说。

重走长征路,是缅怀先辈,更是一种“浸入式”体验。三位青年穿着红军草鞋踏上征途;大渡河边,背着石头负重行军;夹金山下,喝红军当年的“御寒神水”辣椒水;在日干乔草原,像当年的红军炊事兵一样背上行军锅……寒冷、劳累、困顿、缺氧,他们通过切身的体验,尽可能感受、还原当年万千和他们同龄的红军战士经历过的千难万险。

“为什么红军战士一路上再苦再累,都不愿放弃担架上的战友?为什么他们会把仅有的粮食留给战友,而自己却宁愿饿死?”重走长征路后,刘欣然理解了书本上读到的一个个故事。

“当年那么艰难的条件下,红军都取得了胜利。这就证明,坚定的信仰会让人无所畏惧。”郭领领发出这样的感慨。

//写作巧运用//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也必须有一代人的担当

80年前,这支从江西瑞金出发的队伍,大约有54%的人年龄在24岁以下,只有4%的人年龄超过40岁。在1955年授衔的十大元帅、1300多位将军中,有90%以上的人参加过长征。“那是一个年纪轻轻就要干大事、年纪轻轻就会丢性命的时代。”站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口,当时的年轻人没有犹豫、没有退缩,肩负起了属于那个时代的責任与担当,更把燎原的星星之火传递至今。

在秦子恒眼中,当年的红军战士是最有梦想并敢于追梦的一代人。“而对我们来说,千万不要忘了来时的路,不能忘了那些远去的人。”秦子恒说。

我们从不曾停下追寻梦想的脚步。80年后,无论是80后、90后,还是00后,作为祖国的年轻一代,我们都必须肩负起“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使命,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时代责任,用长征精神时刻鞭策自己,在完成梦想路上,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猜你喜欢

征途长征路先辈
不忘先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长征路
传承好红岩精神 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长征路上学党史
日本校园里的“先辈”
看电视剧《伟大的转折》
“征途”等十二则
精致
等来一场雨
“先辈”辨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