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禾控股:国资创投如何领跑市场

2017-03-02刘宏刚

财经国家周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股权机构管理

刘宏刚

人才是创投机构最宝贵的资产,完善的激励机制是留住人才的关键。

调研手记:

在中国创投界的明星企业中,元禾控股(苏州元禾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比想象中还要低调。这是一家管理414亿元基金规模的国有投资控股企业,包括了中国第一支国家级股权投资母基金、中国规模最大的天使投资平台、中国唯一的“千人计划”创投中心和江苏省首家“贷款+投资期权”的科技小额贷款公司。

国有管理体制下,很多政策往往更加重视程序的完备,而对效率的考虑不足。这些问题的存在,正让不断发展壮大中的国有创投机构们日益感到束缚。当市场竞争者越来越多,项目也越来越多藏身于市场而不是依赖于政府资源之时,只有解脱体制机制的束缚,才能让国有创投机构和市场化机构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元禾控股已经走在领跑的路上。

谈论元禾控股,林向红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这位元禾控股的前任董事长兼总裁,为国资创投机构寻找到了市场化运作的路径。

2016年4月,林向红离开了他服务多年的元禾控股。两周后,林以法人代表和总裁的身份出现在了苏州民营资本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的开业仪式上。在林离开之前,围绕国资创投机构市场化这一任务,包括冲刺新三板在内,元禾控股曾进行了两次系统化的努力,但均未成功。

林向红离开了,他的继任者们还在为未竟之功努力。元禾控股现任总裁刘澄伟表示,元禾控股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激勵”,“天天都在想这个问题”。

去年9月,创投“国十条”发布,提到要落实和完善国有创业投资管理制度,完善国有创业投资企业的监督考核、激励约束机制和股权转让方式,支持具备条件的国有创业投资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

刘澄伟专门写了篇文章为此点赞,他在文章中称,意见的出台对于国有创投引入战略投资人充实资金实力,完善公司治理架构、规范公司运作,提升决策效率、打造专业化的管理团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作为一家国资全资控股的创投机构,元禾控股也面临激励约束机制、人员建设和决策效率等方面问题。刘澄伟说,元禾希望在探索国有创投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进行积极尝试。

元禾控股之所以对混改一往情深,一方面因为其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时时感受到的体制机制束缚;另一方面,拥有国家“千人计划”创投中心的元禾深知,人才是创投机构最宝贵的资产,完善的激励机制是留住人才的关键。

“元禾的‘禾字可以拆成‘千人,代表着我们对人才的高度重视;从我们这个小小的行业去看更是如此,资金是会流动的,它随着人走。”刘澄伟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

跟刘澄伟一样,元禾控股旗下早期投资机构——元禾原点的执行合伙人费建江也强调了人的重要性。他认为,元禾控股之所以能取得如今的成就,原因之一就是“人和”:“元禾的人有股子劲儿去干这个事。”

除了“人和”,还有“天时”和“地利”,费建江称,过去10多年,这个行业发展趋势很好,未来虽有空间,但曲线会变缓,崛起于这个窗口期的元禾控股可谓得其天时;立足苏州,依托于苏州工业园区这个平台,这里的领军人物站得高望得远,市场化程度高,元禾控股可谓得其地利。

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的共同作用造就了元禾控股的今天。历经15年风雨,一路走来的元禾控股能给业界带来怎样的启示?其两届领导团队孜孜以求的国资创投机构市场化会寻得怎样的出路?元禾控股又会有着怎样的未来?

在有关部门支持下,《财经国家周刊》、瞭望智库联合中国创投委组成“创业创新+创投协同发展”专题调研组赶赴苏州工业园区,与元禾控股总裁刘澄伟、副总裁盛刚、总裁助理何鲲、战略发展部总经理吴海滨、苏州股权交易中心总经理华中伟及元禾原点执行合伙人费建江等人进行了深入交流。

《财经国家周刊》:从2001年以中新创投起家至今,元禾控股形成了怎样的业务架构?

刘澄伟:起步阶段,我们先是学着干——2001年,中新创投和台湾怡和创投合作设立平行投资基金;后是合着干——2005年,中新创投又与以色列INFINITY合作设立英菲尼迪-中新创投企业。一路发展到现在,我们的业务已经覆盖了股权投资、债权融资服务和投融资服务三大板块,可以为企业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资本支持和产业链的衍生服务。

股权投资分两大块,直投部和基金管理公司:前者以元禾控股的自有资金来投资;后者分别为元禾辰坤、元禾原点、元禾凯风和元禾重元四大平台,对应的投资领域分别为FOF、天使投资、VC投资和PE投资。

债权融资服务方面,我们一共有11家子公司,包括小贷,科技贷款,担保等形态,可以跟我们的股权投资协同作战,为企业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到目前为止,这些子公司已累计为4200家企业提供了270多亿元的债券融资。

投融资服务方面,重点是东沙湖股权中心的打造,为此我们专门成立一个全资子公司,叫沙湖金融公司来运营。其实元禾控股也不是单独的一个公司,是一个平台公司,但是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正在做一个更大的平台,更完整的生态,从而促进资本、人才、项目之间的深度融合。

《财经国家周刊》:元禾控股目前实行怎样的管理架构,旗下平台的股权结构又是怎样的?

刘澄伟:整个元禾控股是一个大的机构品牌下的分合伙人负责制。在元禾控股这个大品牌下,其他平台相当于是个子品牌,这样横向的扩大,下面基金的不断增加,就代表着元禾控股整个管理资金的规模扩大了。

股权结构上,元禾控股目前是百分之百国有控股,旗下的基金管理公司是由元禾控股与管理团队合资设立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实行合伙人负责制。

《财经国家周刊》:旗下四大基金管理公司的混改是如何完成的,设计这样的股权结构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刘澄伟:国有创投公司的混改,一般出于两点考虑:完善激励机制;摆脱国有体制束缚以适应市场竞争。我们的四大基金管理公司都是在2013、2014年之后重新建的,没有原来存续的基金转过去,跟原来利益没有任何瓜葛,也就是在增量上做的改革。作为国有股东,元禾控股在管理公司的持股不超过50%,这样既能保证投资业务的市场化运作,同时又能充分发挥元禾控股在品牌、募资、资源整合、风险控制方面的优势。

盛刚:我是负责直投业务的,直投的资金都来自国有,所以对国有创投面临的限制感受颇深。谁来控股决定了管理的性质,如果是国有控股或者控制,那就要面临国资委的很多监管,相应决策程序、资产转让流程等都要匹配。国有管理体制下更加重视程序的完备,而对效率的考虑不足,所以我们在市场上很多时候不大被好项目接受。

《财经国家周刊》:旗下四大基金管理公司进行了混改,元禾控股还是国资百分百控股。下一步,对元禾控股的混改是如何设计的?

刘澄伟:下一步,我们希望在元禾控股的混改,成为这些平台的控股股东,这样就保证了我们这个体系的完备。

《财经国家周刊》:为实现混改的目标,元禾控股曾经做过哪些努力?

吴海滨:对元禾控股的混改,我们从2011年就开始多轮探索,离得最近的有两次。一次是2013年,园区工委管委会批准元禾控股引入战略投资人,实现混合所有制改革。当时我们已经完成了审计、评估等工作,并完成了意向投资人的尽调、决策等工作,但由于元禾控股投资的企业众多,现有的评估方法很难对元禾控股的企业价值进行确认,于是不得不终止了。

还有一次就是2015年的时候,我们想通过挂牌新三板后,借助资本市场做混改,但又碰到了证监会收紧股权投资类公司新三板挂牌。最后我们就没有做成,当然现在我们也没放弃,一直在探索。

《财经国家周刊》:除了继续为国资创投机构寻找市场化运作的路径,元禾控股在生态打造上也是步步為营。开板仅两个月,苏州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数量就突破100家,是什么让一家新兴的交易市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获得企业的认可?

华中伟:了解企业的发展需求、熟悉投资者的投资偏好,在此基础上对平台的服务能力进行完善,是苏州股权交易中心在短时间内获得市场认可的关键。100家还只是开始,苏州股权交易中心将在2017年实现500家企业的挂牌,并在“十三五”末达到2000家企业的挂牌,并完成300亿元的累计融资规模,力争打造一个完整的、连接企业、资本和服务机构的生态平台。

《财经国家周刊》:股权交易中心有了自己的“小目标”元禾控股又在期待怎样的未来?

刘澄伟:从经济指标上我们有个目标,大约五年以后我们整个元禾管理的资产要达到一千亿元,东沙湖股权中心要聚集两千亿元的创投资本,还要帮助苏州工业园区,苏州市打造一批市值超过100亿的科技小巨人。同时,我们还将争取受托管理中央各部委及各地方政府的投资基金,为推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财经国家周刊》:作为元禾控股专业化的早期股权投资平台,元禾原点近来的发展如何?

费建江:元禾原点管理团队自2005年开始从事早期投资,累计投资的早期项目200多个,所投资的项目在行业领域划分上,70%属于TMT领域,30%属于HC领域;在投资阶段划分上,67%属于种子期,33%属于成长早期。

元禾原点在早期项目的投资,一方面促进了创新创业的发展,推动了地方经济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也为投资人赢得了丰厚的回报,平均的投资回报IRR在30%以上。

《财经国家周刊》:如何促进早期投资的良性发展,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创业创新?

费建江:目前市场上从事早期投资的机构我们认为有三类:假早期投资、粗放型早期投资和专业早期投资。从发展趋势看,未来3-4年在募集新一期基金时,早期投资机构必然会分化,有资源背景的专业早期投资机构将会得到发展。

促进早期投资的发展,需要从两个方面予以改善:从基金投资人上看,要吸引资金投资于真正的早期基金,包括鼓励国资投资于早期基金;通过持有时间越长税负越低的政策吸引民资进入早期投资领域。从基金管理人上看,要吸引更多的人才从事早期投资,包括鼓励早期投资机构的专业化运作;加强对早期投资人才的专业化培训。

此外,在税收政策方面,可以考虑适当减轻早期创投高级管理人员个人的税负,对创投管理公司的合伙人最终分得的业绩报酬也可以执行一些优惠政策。

猜你喜欢

股权机构管理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公益股权捐赠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明确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家族治理与中小企业私募股权融资的互动关系研究述评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