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省加快发展名特优水产品的主要途径与对策

2017-03-02张振立陈淑萍

黑龙江水产 2017年4期
关键词:白鱼苗种水产品

张振立 陈淑萍

(黑龙江省渔业经济研究所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18)

黑龙江省加快发展名特优水产品的主要途径与对策

张振立 陈淑萍

(黑龙江省渔业经济研究所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18)

调结构、转方式是当前深化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现代渔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加快发展名特优水产品增养殖是渔业调结构、转方式、推进渔业生产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一条重要途径。2016年黑龙江省名特优水产品养殖面积285万亩,占全省水产养殖面积的48.4%,名特优水产品产量18.1万吨,占全省水产养殖产量的34.9%。全省人均名特优水产品占有量仅4.7公斤,远远满足不了消费需求,从另一个角度看,也说明我省名特优水产品养殖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应大力推进,加快发展。

一、黑龙江省加快发展名特优水产品的主要优势

1、资源优势。全省可养鱼水面达1000多万亩,已开发利用水面600多万亩,其中池塘养殖158.2万亩,湖泊水库408.6万亩,可稻渔综合种养面积600万亩,丰富的水面资源为加快发展名特优水产品增养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我省地产经济鱼类有40多种,其中名特优品种占50%以上,如中国四大淡水名鱼我省占2个,兴凯湖大白鱼和松花江鳜鱼,还有达氏鳇、史氏鲟、洄游鱼类大麻哈鱼、冷水性鱼类细鳞、哲罗鱼,还有黑鱼、鲶鱼、方正银鲫、泥鳅、三角鲂、鳡鱼、狗鱼、重唇、牛尾巴、黄颡鱼等,还有从国内外引进的虹鳟、金鳟、大银鱼、河蟹、加州鲈、小体鲟、淡水白鲳、革胡子鲶、大口胭脂鱼、大眼狮鲈、高白鲑、白点鲑、山女鳟、湖鲱、罗非鱼、锦鲤、斑点叉尾鮰、大鳞鲃等,这些品种为我省加快发展名特优水产品增养殖提供了优质种质资源。

2、技术优势。我省有中国水产科学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黑龙江省渔业经济研究所、哈尔滨市农科院水产研究所等科研团队,有东北农业大学水产系、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水产学院等教学团队,有黑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哈尔滨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等科技推广队伍,有数千常年奋战在水产战线的专业从业者,这为我省加快发展名特优水产品提供了重要技术保障。

3、市场优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省内外、国内外对名特优水产品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省内如人均名特优水产品每人每年消费达到10公斤,需要38万吨。省外对我省生产的鲟鳇鱼、大银鱼、虹鳟、兴凯湖大白鱼、方正银鲫等名特优水产品需求量不断加大,上海光明集团拟购买方正银鲫300吨,我省生产企业却满足不了,失去了一次大好商机。国际市场对我省名特优水产品也有需求,如美国、俄罗斯、韩国等。

4、政策优势。提高水产品质量效益是现代渔业发展方向,国家政策也鼓励水产品向名特优、绿色有机方向发展。如国家投资200万元,在同江市建设了黑龙江鳜鱼良种场。

二、加快发展名特优水产品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由于多年没有名特优水产品苗种基地专项投入资金,苗种基地建设滞后,仅有的像抚远史氏鲟原种场、同江黑龙江鳜鱼良种场,其生产规模较小,满足不了名特优生产需要。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设的一批苗种基地,大部分池塘淤积严重,改造资金不足,生产能力下降。二是苗种生产关键技术制约。一些名特优品种繁育技术不成熟,比如鳌花开口料问题,仅靠鲂鱼苗开口,其他替代开口料效果不佳,影响鳌花鱼苗大规模生产。大部分苗种仍靠南运,苗种成本增加。三是产业化程度低。名特优水产品加工滞后,产后销售市场开拓不够,没有形成销加产一体化经营、产业化发展。四是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缺乏名特优水产品生产专项资金扶持;对名特优水产品生产在宏观管理和技术指导等方面尚需进一步加强;在名特优水产品品牌宣传、舆论导向上需进一步加大力度。

三、加快发展名特优水产品的主要途径

1、池塘养殖名特优水产品。池塘是养殖名特优水产品、增加其产量的主要途径。我省有池塘158.2万亩,如果有50%的池塘主养名特优水产品,面积近80万亩,亩单产按400公斤计算,产量可达32万吨。池塘主养名特优品种有鲟鱼、鳜(鳌花)、鲶鱼、翘嘴鲌(兴凯湖大白鱼)、黄颡鱼(嘎牙子)、虹鳟、细鳞、哲罗鱼、雅罗鱼、团头鲂、方正银鲫、泥鳅等。

2、稻田养殖名特优水产品。稻田综合种养发展名特优水产品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我省有宜渔稻田600万亩,如30%的宜渔稻田养殖名特优水产品,面积180万亩,按亩产50公斤计算,产量可达9万吨。稻田主养名特优品种有河蟹、泥鳅、台湾泥鳅、方正银鲫、沙塘鳢等。

3、大中水面增殖名特优水产品。我省已开发利用大中水面390万亩,增殖名特优水产品具有明显的优势。主要名特优放养品种有鳌花、兴凯湖大白鱼、大银鱼、黄颡鱼、鲶鱼、黑鱼、狗鱼、大鳞鲃、方正银鲫、河蟹 、秀丽白虾等。

4、江河水域增殖放流名特优水产品。近年来,我省江河水域增殖放流鱼类苗种每年达1亿尾左右,但名特优鱼类品种所占比重还较小,应加大名特优品种放流力度。主要名特优放流品种有史氏鲟、达氏鳇、大麻哈鱼、滩头鱼、鳌花、兴凯湖大白鱼、鲂鱼、鲶鱼等。

四、加快发展名特优水产品的主要对策

1、制定全省名特优水产品发展规划。把加快发展名特优水产品养殖作为渔业调结构、转方式,深化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加以推进,制定全省名特优水产品发展规划,明确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推品种、区域布局和推进措施,向全省印发并督导实施。

2、建设名特优水产品苗种繁育基地。我省每年需要水花10亿尾以上,而我省鱼苗自给率仅占50%。主要原因是苗种基地建设滞后,今后应加大苗种基地建设,特别是名特优水产品苗种基地建设。应与我省水产科研部门合作,建设名贵鱼类繁育中心,形成适当规模,满足我省名贵鱼类苗种需求。

3、加快名特优水产品关键技术研发和推广。发挥我省科研、高校、推广部门人才集中优势,在地产名特优种质资源保护开发、苗种繁育、开口料生产和产品深加工等方面开展技术攻关;在创新养殖模式、病害防治技术等方面加大推广力度,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向科技要产量、要效益。

4、加大名特优水产品引进力度。在加快名特优水产品苗种繁育的同时,也应加大国内外名特优品种的引进力度,实行两条腿走路,以弥补短期内我省名特优水产苗种自给不足的问题。虹鳟、大银鱼、白鲑、河蟹等名特优品种的引进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5、搞好名特优水产品加工转化。以名特优水产品集中产区和大中型水产生产企业为基地,支持建设名特优水产品加工企业,完善名特优水产品产业链条,补足加工短板,实现加工增值。如鸡西振达兴凯湖大白鱼加工厂生产的熏制大白鱼产品,即是一个成功的经验。

6、开拓名特优水产品销售市场。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当今已是信息时代,应充分利用传统和新媒体加大名特优水产品宣传,营造名特优水产品质量好营养高、价有所值,是高品质生活所必需的舆论氛围。应积极开拓新的销售模式,线上线下结合,直销连锁结合,完善销售网络,以销促产,以销增效。

猜你喜欢

白鱼苗种水产品
杂交翘嘴鲂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关键技术
冰岛2020年水产品捕捞量102.1万吨
多数水产品价格小幅下跌
春季苗种放养与管理“五六七”
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行情
云南归来话珍肴——油煎鱇浪白鱼
鲟鱼苗种长途运输技术要点
多看一眼都不行
泥鳅苗种繁育及疾病防治(上)
多看一眼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