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杭二中白马湖实验学校“五点设计特色”解析

2017-03-02王修水

浙江建筑 2017年1期
关键词:白马湖综合楼二中

王修水

(杭州千城建筑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53)

杭二中白马湖实验学校“五点设计特色”解析

王修水

(杭州千城建筑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53)

百年名校“杭二中”在杭州市滨江区白马湖创意城择址新建“实验型学校”。为了传承百年二中“蕙质兰心、树人树德”的教育精神,我们从建筑设计的角度试图诠释这份文化的厚重。在这片依山傍水的生态创意园区,学校当“高山仰止”倾听“山的召唤”;学校且当“上善若水”力求“ 泽被万物”;学校也当“光影涂鸦”书写“时令日晷”;学校又当“窗户巧开”洞悉“自然精灵”;学校更当“草树相依”彰显“绿色生态”。就以上五个方面,深入解析杭二中白马湖实验学校建筑设计中的“五点设计特色”。

山;水;光;窗;园;设计

笔者公司设计的“杭二中白马湖实验学校”投入使用一年多以来(图1),受到了学生们、老师们和家长们的多方好评,下面从建筑学专业的角度解读该建筑的设计构思。

图1 正立面主入口效果图

1 山的召唤:开门见山+进门见山

“杭二中白马湖实验学校”用地的东侧与北侧濒临白马湖水系,南侧为湘湖北路,远处青山环绕,把地块拥在怀中。为了积极促成“白马湖创意生态城”在城市美学、建筑美学方面的引领与示范,反映新时代创意设计的简洁、精炼与概括,这些客观条件促使本项目的主入口设计必须直截了当、开门见山。中国传统文化中自古就有“仁者乐山”的说法,而“仁”是孔子认为的最高道德境界,要化掉人心,只怀天地心,以天性善良、地德忠厚的心来为人处事,这是我们启蒙教育的宝贵财富。

在东西向狭长、南北向狭窄的用地范围内,很难在南向主入口的纵深方向形成足够的序列空间,于是干脆以南向、北向的远山作为主入口纵轴线南北两端的底景,在主入口夸张地设计了超尺度的巨大构架门廊,作为内外两侧的镜框,使得从校园里面外望,能够“开门见山”看到北侧的青山(图2);而从校园外面的主入口内望,又能够“进门见山”看到南侧的青山(图3);这样,把南北两侧的群山都借景入校,“相看两不厌,只有白马山”,设计构思谓之“山的召唤”。

图2 从校园里侧北望实景图(开门见山+风行水上)

图3 从校园外侧主入口南望实景图(进门见山)

2 水的含蓄:安全寸水+风行水上

图4 校园内主入口西侧实景图(安全寸水)

白马湖俗称“白茫湖”,位于杭州市滨江区南部,古书中描绘:“越王城山北麓,万顷碧波,茫茫无际。”现如今也依然水系发达,生态盎然。“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水作为山的对象物,浸透着古今“智者”博大精深的人文精神。面对山水形胜,一个“智”字,既反映了先哲对“水”的认知,又破译出“水”所蕴藏的无尽的文化内涵。

在这样一个水乡湿地,水文化的设计是不可缺少的。而对于小学生、中学生来说,安全是第一位的,所以有水区域的水深设计必须严格控制。从图2可以看出,我们在主入口廊架后面主通道的两侧设计了浅浅的水系。中国传统的“风水学说”博大精深,这里仅取“风行水上”之一点来进行设计。杭州夏季的主导风向是东南风,如果在南侧的主入口设计水体,东南向的来风穿行水面进入校园时,势必带着水的潮湿,滋润着整个校园。在水体设计的细部处理时,通过锈蚀铁板材料作为三角形围合草池的池壁,设计出硬朗的一面;再通过暖色花岗岩材料作为圆形树池的池壁,设计出柔美的另一面(图4);如此这般,试图设计出“水秉性中的刚与柔”。在中小学校园“水环境设计”上,我们倡导“安全寸水+风行水上”两个方面,设计构思谓之“水的含蓄”。

3 光的脚步:光带日晷+光影涂鸦

图5 校园主入口柱廊(光带日晷)

图6 综合楼活动室白天室内图(光影涂鸦+见光不见窗)

路易斯·康曾说,“设计空间就是设计光”;也常常听到人们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而光,竟然让建筑不再凝固,真正地“动”起来了!其实,光是看不见的,真正看得见的,是光在物体背后投下的影子。因为地球自转且公转的原因,太阳投下的阳光相对建筑来说是动态的,从我们所处的地理位置来看,太阳早上从东方升起,晚上从西方落下。

看似简单的太阳运行轨迹,是建筑设计终生的命题。在“杭二中白马湖实验学校”的建筑设计中,我们努力用自己的设计方式回答建筑师们一直敬畏的“光环境设计”。在校园室外空间的光环境设计方面,从校园主入口柱廊照片可以看出(图5),有太阳的日子里,透过廊架顶部的梁,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光带在一系列高大的柱子上游走,犹如中国古代可以计时的“日晷”,生动有韵。在室内空间的光环境设计方面,从活动室白天室内照片可以看出(图6),有太阳的日子里,透过故意扭转偏向设计的窗户洞口,阳光如箭,直指地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光影在临近窗户旁边的地面上,尽情地涂鸦;这种故意扭转偏向设计的窗户洞口,同时还避免了刺眼的太阳强光造成室内空间大面积的眩光。在室外光环境、室内光环境设计的两个方面,我们通过“光带日晷+光影涂鸦”的这两种建筑设计手法,实现了我们倡导的“光的脚步”的设计构思。

4 动的窗户:步移窗异+见光不见窗

前面说过,“杭二中白马湖实验学校”的建设用地东西向狭长、南北向狭窄。而中小学建筑又不允许设计高层,这样就使得沿着湘湖北路320 m长的立面很难处理。为了打破都是四五层相近高度而又超长、平庸的立面形式(图1),我们在地块东侧通过综合楼活动室部分的圆形体量,把这个超长体块进行了分隔,并在色彩与开窗形式上将两侧的专业教学楼和行政综合楼进行立面形式适当差异化的设计处理,地块中央是镂空的主要出入口,地块西侧先通过宿舍楼的山墙过渡一下,再以大体块的体育馆压住东侧冗长的板楼,取得整个超长立面的均衡(图7)。另外,色彩设计上,笔者通过圆形体量的橙黄色与主入口竖向校名牌板的橙黄色取得了呼应关系。

图7 主入口西望体育馆(虚实结合+扁担均衡)

这里要重点说明一下,综合楼活动室部分南立面的设计处理手法(图8)。前面说过东侧的超长立面,专业教学楼和行政综合楼因为功能的原因都需要大面积开窗,窗子开得多了,立面就感觉虚,所以中间打破冗长、呆板的圆形体量,笔者希望是个实体,但不开窗的实体又不实用。为此,笔者设计了类似花瓣形的、自西向东次第展开的、顶部竖条薄板的、强调竖向贯通的、密集的窄窄的窗户。这样,从主入口一侧看过来,就看不到窗户,只看到次第拼接的竖条板,看到的这个圆柱形体量就是个实体;随着脚步由主入口自西向东慢慢地移动,就会看到次第展开的竖条窗,可谓是“步移窗异”,而从室内来看则是“见光不见窗”(图6),设计造就了“一扇扇会动的窗户”。

图8 综合楼活动室部分南立面(步移窗异+见光不见窗)

5 活的景园:四通八达+草树相依

局促且狭长的苛刻场地,给我们的景观设计出了个很大的难题。一边要满足交通的要求,一边要满足绿化率的要求,另一边还要满足孩子们嬉戏的要求。图9是自东向西拍摄的一张中央景观走廊微鸟瞰的照片,在贯穿东西大交通的趋势走向里,我们

图9 东向鸟瞰图(四通八达,景观延伸至宿舍二层大平台)

镶嵌了很多个短促、坚挺、多棱的粗直短步道,使得在行走过程中不再单调,反而有了些孩子们调皮的喧闹感觉,路径底端的终点是宿舍2层的大平台,把整个大通廊的景观设计推向了最高潮,并于此收尾。从图10中可以看出,条状矮矮的长条凳和树池木板压顶,都可以就座;陶土面砖饰面的矮墙,可以依靠,

可以捉迷藏,可以就近站着看书;光滑圆润的钢管林,可以躲闪穿越,可以挂画挂横幅, 可以帷幔围合成游戏区域。在“草树相依”中穿行的“四通八达”的园路,体现了笔者在景观设计中“活泼动感”的初衷。

6 结 语

作为学生的家长,笔者常常静静地想,教育建筑一切设计的根,是一切为了教育孩子!在孩子们要学习生活好几年的第二个“家”中,“家的温馨”与“教的悟性”最好能同时体现。“山、水、光、窗、园”是建筑设计的五大元素,如果能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建筑设计思维的种子,如果能从建筑学的角度来普惠建筑教育,如果能在些许建筑专业知识的启蒙中感悟到建筑的妙处与美好,那么这种建筑育人的梦想也就实现了。

Analysis on the “5 Design Features” of White Horse Lake Experimental School of Hangzhou Second High School

WANGXiushui

2016-12-05

王修水(1971— ),男,安徽巢湖人,高级工程师,从事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研究工作。

TU244.2

B

1008-3707(2017)01-0001-03

猜你喜欢

白马湖综合楼二中
启航
——松江二中(集团)初级中学校歌
白马湖之冬
商业综合楼园林绿化土方造型施工技术要点探讨
开水白菜般的文人情怀
家乡的白马湖
白马湖的雪
关于某综合楼外墙贴面砖脱落原因的探讨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高中计算机学习中的数列求解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