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语交际教学”的一点思索与实践

2017-03-01王文军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38期
关键词:口语交际教学上帝口语

王文军

在小学时,语文课堂上学生的发言还算活跃,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开始缄口不言,尤其是到了初三,课堂上主动发言的人数是越来越少。长此下去,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不仅没有提高,反而下降了不少。那么到底应该怎样在课堂上进行我们的口语交际教学呢?笔者先从语文新旧课标“口语交际的评价要求”中寻找实践的理论依据。

口语交际评价要求(实验稿) 口语交际评价要求(新课标)

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第一学段主要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态度与习惯,重在鼓励学生自信地表达;第二、第三学段主要评价学生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第四学段要通过多种评价方式,促进学生根据不同的对象和内容,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从以上新旧课标的对比中不难看出:

1.新课标对口语交际的评价要求更加具体,层次清晰,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2.“口语交际训练”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也就是说教师要在具体情境下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让学生说出正确、流利、得体的语言。

3.“想促进学生根据不同的对象和内容,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就必须要有多种评价方式的跟进与激励。

4.从课标中可看出,口语交际活动是比较系统的学习活动,是由浅入深的梯阶式训练活动。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笔者对口语交际教学开始了实践探索,以下是几点做法:

一、为有源头活水来

古人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说,不少教育专家也强调,阅读是培养学生口语的重要途径。因此我给学生推荐了大量的读书目录,这些读书目录分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同时还给学生建立了“七彩对话读书积累卡”,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指导,让学生深入阅读、点评作品。此外围绕着不同题材的书目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交流活动, 学生们在活动中可以交流心得,分享方法,加深理解,训练表达,口语交际教学效果明显。

二、巧借东风显风流

1.课前

口语交际需要更全面的表达技巧,也就是说“说话训练”不能太随意,需要对学生的举止谈吐、临场应变、表情达意等方面进行培训,可以利用课前五分钟时间要求学生上讲台面对全班学生发言。一般采用小话题的形式进行训练,如:内容我来转述,用一个短句表述;感悟我来阐发,用一个长句表述;美文我来推荐,用一段话表述;诗文我来背记,用自己的话赏析;观点我来评说,用独到的视角点评;

每次安排一人发言,全班学生轮流进行。通过这种口语训练方式,使学生在交流中,撞击出智慧的火花,不断激发学生“说的欲望”。

2.课中

李吉林老师曾说:“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所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交际情境必须巧妙,教学策略必须务实,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说话训练中去。这样,他们的语言才会变得顺畅甚至优美。通常的做法是:

(1)“兵教兵策略”

课堂上让学生“互助学习”,“互助”是指在学习过程中,两名学生里头,一个是学习能力较强的“小师傅”,一个是学习能力较弱的“小徒弟”,建立一个学习共同体。组建完学习共同体后,还要对他们进行指导,如“小徒弟”的说话要求、“小师傅”的评价策略都要进行细致的培训,使两人在互相帮助、互相交流的基础上最终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如在讲苏霍姆林斯基写的《致女儿的信》一文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文中反复描写了上帝来到人间对人们眼睛的观察有何作用?”先让学生思考,然后“师徒互助”,最后在班上交流。其中“XX小徒弟这样说:上帝第一次来到的时候,他看到了人们眼神中传递的美,这种美胜过上帝所创造的一切,当第二次来到的时候,“上帝在这对男女的眼中看到了无与伦比的美和更大的力量,其中还含有一种新东西”。第三次,上帝看到的仍然是人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传情”通过对眼睛的反复描写,其实就是想达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他的“师傅”说:我的学友说的很有条理性,但是有些内容较空洞,如:“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是什么意思?我认为对眼睛的描写,其实就是对心灵的描写,透过人们对眼睛的描写来传达一种情感,而这种感情是上帝创造不出来的,也是上帝值得思考的东西。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再引导、点拨、拔高,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小徒弟”的口语交际能力不断提升,就连“小师傅”的评价语也由原来的只能说“好、还可以”这些空洞的语言到现在的“有理有据、表述完整”的评价语。

(2)填补“空白点”

在钻研教材时,我们要善于发现这些空白,并善于利用这些“空白点”对学生进行语文口语交际训练,如余映潮老师执教的《羚羊木雕》一课,就是教给同学们一点似乎看不起眼而又实实在在的知识--怎样把对话描写中的“说”这个“内容”学好。后来在讲胡适的《我的母亲》一文时,研究发现文章有不少的“哭”字,然后用千姿百态表示“哭”的知识让学生进行说话练习,在此基础上进行具体“场景”的说话片段训练,发现授课效果很好。

(3)“发散点”争辩

我们在研读教材时,会发现有的课文中会出现一些看似不起眼的语言却蕴含深意,要么掀起波澜、要么产生矛盾冲突、要么观点阐述、要么埋下伏笔,老师可以把这些“奇、新、巧”的语言作为“发散点”设计题目让学生去感悟、争辩、交流。如教契诃夫小说《变色龙》时,老师把一段文字进行了修改,将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大衣”刪掉,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个道具(大衣)是否多余?”。有的学生认为这个“大衣”不是多余的,它能揭示出警官奥楚蔑洛夫随着“狗的主人”的变化而产生的“尴尬、心虚……”的心理,这时有的学生叫好,有的反对,纷纷据理力争,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老师则趁热打铁,把这场讨论引向深处。这时学生思维的火花一经点燃,口语交际学习定会发射出耀眼的光芒。

总而言之,只要老师是一个有心人,抓住课堂上的处处、时时,为学生创造机会,指点学生说话,相信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一定会提高。愿“课堂口语交际教学之路”会越走越平坦。

猜你喜欢

口语交际教学上帝口语
120秒的“上帝”
酒中的口语诗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当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请你为自己打开一扇窗
当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请你自己打开一扇窗
对中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的思考
小学英语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探微
口语对对碰
是否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