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条件下“合作式学习”在高校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2017-03-01蒋海青柳青

继续教育 2017年2期
关键词:过程评价教学改革信息技术

蒋海青+柳青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合作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题,大学课程中开展“合作式学习”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通过合作化的学习环境获得知识,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信息技术的发展更使这种合作可以超越时空,获得无限丰富的全球化资源。通过分析信息化技术下“合作式学习”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实践研究从信息技术、学校辅助管理、成绩评价体系三方面提出改善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合作式学习;过程评价;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2010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近几年,随着互联网+在教育中的深入,信息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教育的发展。信息化、网络化不仅使社会更加开放,而且使教育资源更加容易获得,学习时间和空间都得到了极大的解放。特别是对广大需要继续教育的学生,信息技术的这种跨时空特点,给学生兼顾工作与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学生可以超越传统以课堂教学为核心的学习方式,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地点,自由控制学习内容、进度,自由选择教师,自由参与全球各地教师的交流,通过在线方式与教师探讨感兴趣的话题,享受到与在校学生一样的教育环境。教育信息化不仅为参与继续教育的学生提供了极大自由度的学习环境,也有助于教师通过开设网络课程、微课、MOOCs等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由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注重因人施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创造性学习能力。

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是培养团队合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只有团队成员紧密合作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合作学习是合作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获取新知识、形成新知识结构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合作化的学习环境不仅有利于学生交流,同时有利于学生通过交流对新旧知识的吸取巩固,产生知识的碰撞或者灵感的火花。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与团队中其他同学、老师甚至与课堂以外其他学习共同体成员的合作,对生成的理解更全面、更丰富、更深化。何克抗教授在解读《美国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第三版)时也特别强调,“学生学习成效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合作”。文章在研究高校网络课程辅助教学中也发现,在颠倒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对学习成效有重要影响。

二、高校继续教育中信息化“合作式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信息技术支持不足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和发展,为现代化学习方式的开展提供了条件,用于教学的信息资源不仅包括诸如多媒体计算机、移动学习终端设备等硬件系统,还包括各种教学演示工具如PPT、视频、微课,信息检索工具如谷歌、百度及大量的网络教学平台如各大论坛、微群、QQ群等,这些条件为合作学习提供了超越时空的便捷,如果能加以利用,将会获得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但事实上,在继续教育学习中这些信息技术使用效果并不佳。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因素

虽然表面上有大量的资源可以在网络上获取,但由于成本、安全、吸引力等因素,在网络上想获取所需的资料并不容易,比如著名的网易公开课及各大慕课、微课网站,为了提高访问量,课程内容基本上以经济、文史类课程为主,基础科学、工程技术课程相对很少,而且主要以概论、导论课为主,很少有完整的体系课程内容,面向继续教育学生的课程更是少之又少。虽然国家精品课程网上有一部分针对性的课程,但却需要付费而且也缺少视频资料,因此访问人员主要以教师为主,学生访问并不积极。

2.学校因素

绝大多数高校内部有大量的图书、微课、精品课程等数字资源,但一般都只限于在校网内部如学校内部数字图书馆使用,学生即使在学生寝室使用都受限,更何况很多继续教育的学生要身兼学习与工作,并不在学生寝室居住,有的学校对继续教育的学生还进行额外的限制,因此继续教育学生使用校园内部资源比例普遍不高。同时,高校图书馆的数字阅览室设计以独立查阅、独立工作为主,一般不开设专门区域供小组讨论,學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化学习时,只能先独立查找资料,然后再找教室、宿舍等地方集合讨论,这种方式对合作式学习中灵感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除去对学生使用校内资源限制,高校对教师课堂教学管理的干预政策也限制了教师推行信息化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3.教师因素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实施者和操作者,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素质直接影响合作式学习效果,高校继续教育机构往往没有足够的独立师资,要依赖外来师资,外来师资在信息化中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很多教师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重要性,参与积极性不高,即使已经建立起的网络课程,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课程内容更新缓慢,很多课程网络形同虚设,学生访问量少。另一方面,虽然也有很多教师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但据文献的581份样本调查显示,在有66.1%的接受过教育技术培训的教师中,63%的教师都是自学或者参加自费培训,32.4%的教师从未参加过培训,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绝大多数都是通过自主学习获得,因此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层次不齐。

(二)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合作式学习”积极性低

目前我国移动网络的普及率极高,根据2015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88亿,稳居世界第一位,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29.9%,网民中学生群体的占比最高,为25.2%,动端网民数已超过5亿,成为网络信息交流的主要手段。但如此巨大的信息技术便利并没有提高学生“合作式学习”的积极性,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间交流缺乏

文献的调查结果显示,当遇到困难时,在学生群体中,使用频率由高到低依次是询问身边的同学、资料、询问老师、打电话给异地的朋友及其他。对于继续教育的学生,同学间没有太多的时间与精力沟通,同学关系一般比较生疏,所以不同于普通高校学生碰到困难能及时向同学请教,继续教育的学生碰到困难不能独立解决时,往往会束之高阁,现代通讯工具的发展虽然使时空对交流的限制几乎不存在,但继续教育学生间的交流并没有因此增加。文献的研究也显示,现代学生交流恐惧程度总体上高于普通人群。实践中发现学生可能在虚拟的网络中非常活跃,但现实中却因为害羞、不自信、缺乏交流技能等原因,具有交流厌恶甚至恐惧心理,从而产生回避、退缩的行为。合作式学习不仅需要小组交流,而且需要与教师和其他知识相关体进行必要的交流,学生的这种交流缺乏状态使其在“合作式学习”过程中具有不会倾听、不会合作,不善于记录、总结等特点。

2.信息技术技能不足

文献的调查发现,在学习中碰到问题更倾向于通过微大众网站寻求帮助,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百度知道或问问占63.64%,专业论坛占16.16%,图书馆网站只占13.13%,而对于其他重要工具比如Microsoft Office、“云课堂”学习平台等掌握情况并不乐观。由于技能的缺乏,学生在碰到问题不能迅速找到专业的解决方法,常规专业检索工具使用能力的不足也降低了学生交流的效率。

3.学习动力不足

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日益受到企事业单位的重视,“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题,合作是未来工作、社会适应乃至国力竞争的基础,“合作式学习”对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交往能力及创新精神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在对继续教育学生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意愿不强,虽然参加继续教育学生主观上的希望能够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增强自身能力,但由于时间、精力及自身素质等方面的限制,学生投入到课外学习的时间非常有限,所以在小组“合作式学习”研讨中就会采取不发言或少发言、少参与的行为,从而使学习效果大大打折。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加大信息技术支持力度

1.扩大信息技术开放程度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合作式学习”提供了超越时空限制的便捷,虽然不可能完全解决各种需要付费的信息资源的开放,但继续教育学院应保证学校现有资源对参加继续教育的学生无限制开放,如绝大多数学校自己的精品课程网站、图书馆网站及BB平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学校可以实时开发、开放移动数字资源,为学生学习提供便利。

2.加强学生信息技术培训、宣传

调查发现很多学生之所以信息技术技能不足,主要是缺乏相应的指导,绝大多数高校继续教育的教学计划中都没有开设文献检索类课程,也没有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应用培训的安排。虽然绝大多数继续教育的定位是提升职业技能,但现在社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掌握基本文献检索技巧可以培养学生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技术、经济等各领域的变化。同时,针对学生在信息摄取方面关注点倾向于娱乐、社交,对新信息、新技术、科技的关注度低的现状,从新生进校、教师上课、学生各种活动方面加大对新信息技能的宣传。

(二)加强信息技术辅助工作管理

1.提高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文献强调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重要作用,提出课程是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学校实现教育目标的保证,作为课程实施的主导者,教师在课程建设中要实现从“重教”向“重学”的转变,信息化“合作式学习”方式的实施可使课程教学方式从封闭单向向开放互动转变。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首先,需要教师转变观念,提高信息化“合作式学习”的重要性的认知程度,针对高校继续教育学院独立师资少,绝大多数授课老师来自于其他学院,师资管理难度大的现状,应制定多种鼓励措施,促进教师实施信息化“合作式学习”的积极性。其次,与教师所属二级学院积极沟通,允许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犯错误,赋予教师更多的教学自由,减少对教学的行政干预,从教学管理上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2.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水平

针对高校对教师进行系统性信息化技术比例低,教师的信息化水平不高的现状,应对参与继续教育教授的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对常规的信息技术如基本的操作系统软件、office系列软件和专业检索软件及一些专业多媒体软件如“图像、声音的采集与处理、“Flash、Author ware课件制作”“网络课程设计、教学网页设计”等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并进行效果评价及反馈。

(三)改变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1.加强课堂教学过程评价

虽然学习主要是自主的过程,但要达到“自主”,需要一个督促、强迫的过程,人都是有惰性的,当可以通过“浑水摸鱼”的方式达到目的时,可能绝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再努力了,因此完善的成绩评价体系就非常有必要了,“合作式学习”评价应以过程评价为主,将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获得过程相结合进行评价,重点考察学生学习过程中师生互动、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程度、深入探究能力及参与程度、信息化应用程度,如作者在运筹学教学过程中,建立了小组内评价、组间评价、教师评价体系,按照2:3:5的评分比例进行成绩核定,从共对180名学生的实施效果来看,这种多元评价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评价结果与知识的掌握相关性也比较高。

2.融入理想教育,建立课堂文化

针对学生在进行“合作式学习”中参与意愿不强,课外学习成果不理想的状况,应该采取堵疏结合的办法。了解学生学习目标、课外学习具体困难,通过建立各种网络交流平台、课堂沟通的方法,通过专业的分析引导、技能培训等多种方式及时解决学生的困难,提升学习动力。作者运筹学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课程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有的学生觉得这门课程很有趣,非常有用,但也有的学生觉得一点用都没有,觉得有用的学生能提出很多延伸性的问题,因此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利用课内外各种平台,建立积极向上的课堂文化,从而引导学生从喜欢课程开始去实现学习目标。

四、结语

“合作式学习”方式通过合作化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交流中获得智力的发展和知识的掌握,现代化的信息化平台为这种合作超越了时空,使学习效果得到更大的改善。通过实践发现在实施信息化“合作式学习”过程中将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及信息技术工具融合在一起面临诸多挑战,仍需进一步探讨,以达到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怀特海著,庄莲平,王立中译.教育的目的[M].上海:文汇出版社,2012.

[2]马金钟,赵国宏,徐鹏.基于校园网络教学平台的颠倒课堂教学实践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4(260).

[3]朱成林,吴媚,谢艳秋.高校学生群体信息交流行为调查研究[J].图书馆学科,2014(8).

[4]赵红利.大学生交流恐惧心理现状调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479).

[5]刘献君.大学课程建设的发展趋势[J].高等教育研究,2014(35).

[6]桑瑜,张忠华.大学青年教师教育信息技术素质现状调查研究平[J].集美大学学报,2014(15).

猜你喜欢

过程评价教学改革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过程评价技巧的探究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评价
基于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的四点五步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