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了,《京华时报》

2017-03-01詹国枢

经济 2017年2期
关键词:时报社京华人民日报社

詹国枢

从2017年起,再也看不到《京华时报》了。

看到一张照片,京华时报社最后一个夜班编辑人员的最后一张合影。

好像有上百人吧,大家都在笑,笑得很灿烂。

然而,我看了却没有笑。心中五味杂陈,说不清楚。有惋惜,有悲凉,有同情,有激动。当然,亦有高兴——毕竟,人家都那么高兴!

《京华时报》与《人民日报》曾经是一家。还记得,曾随同社长张研农前去调研。当时的京华时报社,社长是吴海民,总编辑是李洪洋。我们听他们汇报报社的现状、前景、思路、打算……,说者很激动,大家听得也很激动,还有些兴奋,汗都出来了,纷纷把衣服脱了。

每年年终,人民日报社编委会照例要听取下属单位的赢利情况。京华时报社好像是2000万元左右,算是人民日报社的一个小钱罐子。比人民网和环球时报社略逊一筹,位列第三。

后来,《京华时报》离开《人民日报》,划归北京市了。同样命运的,还有《新京报》,离开《光明日报》,也划归北京市了。

此时,吴社长辞职,回人民日报社,仍享受正局级待遇。吴走后,李洪洋继任京华时报社社长。感觉《京华时报》还是那个《京华时报》,依然有锐气,有激情,有办法。隶属关系虽然变了,风格好像没多大变化。

再后来,不知何故,李洪洋也不在京华时报社了,调任北京日报社副社长。干了一阵,干脆辞了职,而且是裸辞,啥也不要,到新兴的网络公司美菜网当副总裁去了。当得非常有劲,干得非常开心。见面时乐呵呵的,只是,头上白发,好像多了几根。

再再后来,就是2016年年底,传言很久的《京华日报》要黄了,这下终于真的黄了。

于是,看到了這张摄于2016年12月30日晚,最后一张报纸出版时的编辑人员的最后合影。

纸媒走下坡路已是不争的事实,原因毋庸赘述。咱们中国报纸,情况比较特殊,与世界大势不太一致。尤其各级党的机关报,发行有经费保着,订阅有文件护着,加之新规实行之后,吃喝费用,省了一大笔。订报费用,自然宽松许多。

然而,市场化的都市报就不同了。倘若你的信息不快,深度不足,批评很少,套话很多,真话稀缺,假话盛行,人家怎么还会掏自己的钱买这样一份没啥用处的报纸?

所以,都市报的日子,一般都不好过。《京华时报》关张,迟早的事。

纸媒的优势,一在深度,二在背景,三在观点,四在公信力。无此四者,肯定混不下去。

有人问我:“老詹哪,假如你还年轻,还在纸媒,碰到如今这形势,你会咋办?还会有好日子过吗?”

我说:“嘿嘿,世上哪有假如!如果真有假如,那么,老詹一定过得非常自在,相当滋润。为什么呢?因为我自信我有这个实力啊!所谓记者,无非是信息的搜集、整理、发布者而已。倘若老詹这三项都有扎实的基本功,都能高人一筹,那么,旧媒体也好,新媒体也罢,我不照样吃香,照样可以满足需求而成为抢手的香饽饽吗?”

越能满足需求,就越具有价值——这是老詹研究经济学几十年得出的结论。至于你这弄出这信息是发布于报纸、广播、电视还是网络,其实并不重要。

好了,借《京华时报》关张,竟说了这么多,赶快打住。想起两句话,比较有哲理。

一句是:大命由天,小势可为——这,可以送给纸媒《京华时报》关张大吉。

一句是:不患无位,患所以立——这,应该送给关张后的京华时报社同仁。

2017年已经到来了。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欢迎它吧!

猜你喜欢

时报社京华人民日报社
山西药茶香飘京华
红色京华
从人民搜索离职自主创业
媒企联合,共奏变革发展新乐章司尔特肥业与中华合作时报社签署战略宣传合作协议
年的味道主题摄影大赛
绿荫赛场大PK农资人演绎精彩——中华合作时报社与中农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足球友谊赛侧记
永远的遗憾——深切怀念不曾谋面的人民日报社原总编辑范敬宜先生
张京华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