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是焦虑,更是乡愁

2017-03-01

中学生天地(A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芭蕾舞剧中西文化哈利

春运时期,北京西站候车厅,一位“小候鸟”男孩趴在行李上开心地笑着。每年的春运号称是“人类规模最大的迁徙”,背井离乡的人们会为一张回家的车票而焦虑,但这种焦虑何尝不是乡愁的一部分,如年轮般在我们的生命中留下深深的痕迹。红红火火过大年,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对于中国人来说,没有一个节日像春节那样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成为每个中国人文化认同的重要纽带。

用柴可夫斯基的音乐

演绎中国春节

奥地利圣·珀尔滕节庆剧院,由中央芭蕾舞团带来的原创芭蕾舞剧《过年》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过年》的背景音乐与经典芭蕾舞剧《胡桃夹子》相同,呈現的却是中国人过年的故事。观众既能在耳熟能详的古典音乐和优美动人的芭蕾语言中体会中西文化的和谐交融,又能在妙趣横生的过年故事和充满东方韵味的舞蹈编排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美。中西文化如两条河流交汇在一起,流淌在不同种族、不同国家的人们心中。

不懂网络热词,还能愉快地聊天吗

前不久,《咬文嚼字》杂志发布了“2016年十大流行语”——“洪荒之力”“吃瓜群众”“工匠精神”“小目标”“一言不合就XX”“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供给侧”“葛优躺”“套路”“蓝瘦,香菇”——其中80%为网络用语。《咬文嚼字》名誉主编郝铭鉴认为,现在的流行语越来越呈现出娱乐化的趋势。近年来,大量的网络用语颠覆了精英主导时代的语言模式,更接地气,也在不同程度上增强了网民这一群体的集体认同感。

即便长大成人,依然忠于魔法

《神奇动物在哪里》的上映,让世界各地的“哈利迷”们有了再聚和疯狂的理由。2016年11月底,一群身穿黑色法术袍的“哈利迷”顶着寒风前往上海和平影都集体观看零点场。尽管《哈利·波特》系列早已完结,伴随着小说和电影成长的一代人也已经长大,但他们依然忠于魔法。今年,距哈利·波特到达霍格沃茨学校正好20年,《哈利·波特》已经超越了一部小说,成为了一种文化认同。“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投射到自身。对我们来说,它让我们理解这个世界存在的恶意,给我们带来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希望。”

猜你喜欢

芭蕾舞剧中西文化哈利
读《哈利•波特》有感
好脏的哈利
书介:《中西文化关系通史》
中国原创芭蕾舞剧《花木兰》剧照
如何克服语言教学中中西文化差异
像哈利那样隐身
从电影《推手》看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中西文化语境下月亮的“意”与“象”
2013年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中央芭蕾舞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