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潼南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2017-03-01刘红光

绿色科技 2017年1期
关键词:潼南旅游发展

刘红光

摘要:指出了潼南区把“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作为潼南强区战略的重要举措,旅游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的态势。分析了其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吸引国际国内旅游者眼球的大景区缺乏,旅游产业链开发力度薄弱,“互联网+旅游”融合力度不够好,社会资本对旅游产业投入不足,与重庆市其他区县、周边地区相比,未来潼南旅游发展的压力增大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需要实施景区开发战略,推进潼南旅游发展的长远谋划;打造“中国·潼南陈抟国际文化节”,吸引世界旅游者的目光;推进“旅游+”融合发展,实施潼南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以期创新旅游发展业态,提升潼南旅游发展活力。

关键词:潼南;旅游;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1014705

1引言

近年来,潼南区把“西部绿色菜都”、“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作为发展定位,把旅游产业发展作为潼南强区战略的重要举措,全区旅游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态势。但是,与重庆打造“山水之都,美丽重庆”国际旅游品牌的要求相比,还需努力。

2潼南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016年上半年,潼南坚持“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战略,按照年初旅游工作部署与计划,采取多项有力措施,从景区规划建设、招商引资、产业发展、宣传营销、行业管理等方面着手,整合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做大经济总量,全面提升旅游业整体规模和发展水平。

2.1旅游产业保持快速发展

1~6月全区接待游客488万余人次,同比增长9%;综合收入24.7亿元,同比增长55%。旅游固定资产投入4.09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68%),规上旅游服务业收入6145.8亿元,同比增速53.4% 。过夜游客22.9万人,同比增长5%。纵向比较见表1和表2。横向比较见表3。

2.2景区建设建设取得实质突破

(1)双江古镇景区。续建杨氏民宅消防系统工程,预计今年年底将整体完工;今年3月启动杨氏民宅修缮工程,预计年底前整体完工;完成双江古镇、禹王宫小品布展工程,推动双江古镇保护建设和业态有序发展;二期工程于2016年2月底基本完工。完成了河街、老猪巷、上下西街、猴溪路、连江路等的水、电、气、通讯等管网改建1500 m,架设电线、通讯线各10000余m,地面铺装青石10000 m2(包括人行道和路沿),风貌整治房屋面30000余m2(含檩子、椽子),立面28000余m2(含门窗、吊瓜、撑弓、雀替等),新建河街口牌坊1个、两江路入口牌坊1个,恢复了古镇原貌,凸显了古镇特色,彰显了古镇风韵。完成了205省道到杨尚昆旧居路面改造、景观设施、厕所维修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规范了停车位,并派专人管理,重新安装了外部交通标识,极大地提升了景区品质。

(2)大佛寺景区。争取国家文物局专项文物修复资金,对大佛寺古建筑(包含玉皇殿、观音殿、鉴亭)维修建设,现已基本完成。

(3)陈抟故里景区。投入300万元建设游客接待中心项目,工程已接近尾声,8月底完工。

(4)太安农业旅游度假区。今年加强对太安农业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各农业企业抓旅游的信心和意识大大增强。新购电瓶车6辆,自行车共22辆,策划了潼南生态两日游、一日游线路。目前已接待游客2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4亿元。

2.3节会活动举办有声有色

2016年,潼南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体”模式,以菜花节、玫瑰节为龙头,举办双江古镇民俗文化节、梨花节、太安鱼美食节、蔬菜博览会、桑葚采摘节、荷花节、柚子采摘节九大特色乡村旅游节会,唱响“四季歌”。目前,双江古镇民俗文化节接待了游客75万人次。菜花节崇龛景区接待游客76万人次,同比增长4%;实现票务销售总额362万元;招商收入48万元;团队502个,组团人数48490人次。梨花节接待了游客8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380万元,带动景区周边农民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玫瑰节接待游客15万人次、玫瑰产品收入达185.6万元,餐饮收入28.75万元,门票收入220.56万元。桑椹节接待游客6万人次,运营总收入211万元(其中鲜果销售121万、旅游商品销售49万元、门票收入41万元)。

2.4营销宣传富有特色

在城区、广场、交通节点增设旅游广告位;投放楼宇、机场广告;利用“潼南人微生活”等网络媒体,大力宣传潼南旅游。今年特别注重在“走出去”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请进来”。在市政府新闻发布中心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在成都、绵阳、遂宁、重庆等地召开旅游推介会;利用当地电台、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组团参加了第十一届中国东北地区旅游交易会、第十九届“渝洽会”、山东(济南)国际旅游交易会;赴黔江参加2016中国旅游日分会场活动。菜花节期间,首次单批承接“北京大西南油菜花海专列”近500名游客的团队;组织了近百个旅行社代表到玫瑰花海、太安农业旅游度假区现场考察采线推荐;6月12日首次迎来香港中国旅游协会组织的23家旅行社来潼进行旅游资源考察及线路推介活动并签订合作协议。

2.5行业管理规范有序

(1)做好旅游规划。《潼南区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政府审定;双江古镇—大佛寺旅游区总体规划及重点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已过专委会评审;《重庆市潼南现代农业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正在紧张的设计之中。

(2)强化招商引資。引进国际陈氏太极拳协会、中信旅游集团、欧法航空、欣乐集团等北京、上海、江苏地的旅游投资团队,就“太极小镇”、双江古镇景区、大佛寺景区、中国金丝楠木森林公园等10个项目与潼南区签定投资框架协议。引进重庆百斯特刀具生产企业和古床收藏企业考察我区,并积极对接入驻双江古镇。

(3)鼓励企业发展旅游。积极申报规上企业,增加经济载体。今年4月份开始对全区重点旅游企业进行收集分析,对符合条件的企业,鼓励指导其申报旅游规上企业,已成功申报了两家(即:农旅公司、罗汉寺旅游公司)。另外4家旅游规上企业正在申报过程中(陈抟、双江、琼江、大佛寺)。其他的如国际香草园、古溪牡丹园等正在做准备工作,力争今年旅游规上企业从去年的6家增加到今年的12家。同时农旅公司已升级为集团公司,为今后的实体发展、融资投资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潼南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

3.1吸引国际国内旅游者眼球的大景区缺乏

潼南景区,集红色、古色、绿色为一体。包括大佛寺景区、长滩子“四知堂”、杨闇公旧居、杨氏民居、杨闇公烈士陵园、杨尚昆陵园、双江古镇、崇龛“金色水乡”菜花景区、太安现代农业基地、东升茶山、马龙山、马鞍山森林公园、青云湖等景区。这些景区客观存在点多,面小,分布散,不够壮观气派。景区建设投资强度不大,打造滞后;现代农业景区季节性强,重点景区的拉动作用不强,吸引国际国内眼球明显不够。

3.2旅游产业链开发力度薄弱

潼南区旅游企业较少、规模较小,缺乏旅游龙头企业,市场化运作尚未形成。潼南有旅行社服务网点8家,旅行社只有一家,旅行社组团来潼的团队很少。旅游六要素中,目前潼南区侧重于打造“游”,单一的观光旅游仍旧占据主导地位,游客参与度、体验度、享受度较低,留宿潼南或想二次来潼的愿望不强。在“吃”方面,地方名吃开发不够,体现特色的餐饮店较少;在“住”方面,我区能够接待旅游团队住宿的宾馆或酒店较少,档次不高。

3.3“互联网+旅游”融合力度不够好

旅游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潼南目前客观存在推进旅游区域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潼南主要旅游场所提供PC、平板、触控屏幕等旅游信息互动终端不足,便利旅游者的信息查询和在线互动不够好。旅游景区和乡村,从基础设施、产品宣传等多角度提出智慧旅游发展的思路没有很好体现。对所有旅游大巴和旅游景区的游客集中区域、环境敏感区域、旅游危险设施和地带,实现视频监控、人流监控、位置监控、环境监测等设施的合理布设有待进一步完善。将旅游服务、客流疏导、安全监管纳入互联网范畴仍需完善。潼南旅游营销资金投入相对较少,每年用于“互联网+”、旅游户外广告宣传、媒体推介、客源地促销活动等宣传推介资金相对于周边县尚有较大差距,因此知名度不高,影响力不强。未形成旅游宣传“大合唱”良性格局。

3.4社会资本对旅游产业投入不足

目前,全区旅游产业发展基本上靠政府,但财政用于扶持建设的资金相对不足,而通过市场招商引资成效不明显。对人才、资金、信息、文化等的资源配置功能弱,旅游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和利用。虽然潼南区通往重点景区的主要干道已基本形成,但在重要项目建设、后续投入的加大和景区细节的完善上还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景区接待能力的严重不足和景区环线道路的建设问题表现得特别突出。比如潼南区城区到崇龛陈抟故里菜花景区的道路仍然落后破旧。

3.5潼南旅游发展的压力增大

与重庆市区县、周边地区相比,未来潼南旅游发展的压力增大。2016年上半年,万达集团、美国六旗集团、中国中铁集团等一批国内外大型旅游企业先后签约落户重庆区县。万达集团落户沙坪坝区,投资500亿元打造重庆万达文旅城;美国六旗集团落户璧山区,联合山水文园投资集团投资300亿元,打造重庆山水主题小镇—六旗乐园;中国中铁集团落户铜梁区,投资200亿元打造安居古城旅游开发项目。2016年10月三峡国际旅游节16个旅游项目签约总金额173亿元。其中华语大业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在万州区投资60亿元建设锦绣三峡文化产业园;城口县八台山旅游综合开发、巫山全域旅游投资、长寿湖悦湖荟旅游度假村、开州汉丰湖生态度假公园、涪陵1898榨菜文化小镇、石柱的“石柱莼”农旅融合国际康养体验产业园、云阳清水湖水上乐园以及丰都南天湖旅游度假区滑雪场等项目,对潼南旅游业转型发展压力越来越大。

周边的遂宁市近5年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7.1%,2014年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2015年达到251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1%。与周边相比,目前潼南旅游产业层次较低,缺乏吸引大型旅游团队和多日游的精品景区、精品线路,5A级景区还没实现零的突破。同时,各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旅游集散中心、旅游通道、旅游厕所、智慧旅游等配套设施还跟不上大众旅游时代的需要。

4对策与建议

4.1实施景区开发战略,推进潼南旅游发展的长远谋划

4.1.1大佛坝景区开发战略

范例:四川成都“国色天香”;浙江杭州“宋城”;江苏“苏州”和“周庄”;云南“丽江古城”;河南开封“清明上河园”。比如,河南开封清明上河园,它是依照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传世之作《清明上河图》为蓝本建造的。景区占地600余亩,其中水面180亩,大小古船50多艘,房屋400余间,景观建筑面积3万多m2,形成了中原地区最大的仿宋古建筑群。清明上河园不仅以恢宏的气势再现了《清明上河图》,而且用巧妙的创意把历史活化,使游人进入园区,仿佛穿越时空隧道走进了一幅活动的历史画卷,常令人有“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的时光倒流感。

选址:大佛坝。思路:大佛坝地势平坦,涪江河从其旁边悄悄流过,总面积5000多亩,犹如一纸白纸,可构建美丽的画卷;想象空间无限,具有相当潜力的开发价值。因此,可以在大佛坝建设西南第一城—巴国文化城。可利用涪江水系,在大佛坝建纵横交错的水网,形成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即桥街相连,依河筑物,小船轻摇,绿影婆娑,可以游船、观光;利用巴蜀文化,修建巴蜀部落村庄,巴蜀建筑风貌;利用涪江河岸,修建具有巴国时代城墙的防洪堤;挖掘巴蜀文化、陳抟文化,开展巴国文化戏剧和地方川剧文化汇演,集休闲、娱乐一体。

4.1.2“东安县旧址”开发战略

范例:合川文峰古街。文峰古街处于涪江一桥与嘉陵江南屏大桥间滨江带,与合川北城商业中心一桥相通,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钓鱼城一桥相连;文峰古街背倚合川行政中心区和南城高尚住宅区构成的南部新城;文峰古街总占地面积约500亩,总建筑面积约25万m2,总绿地率33.7%,其中仿古商业街区5万m2。

选址:金佛岛。思路:修建“东安县旧址”,提升潼南区城市文化底蕴。开发建设仿古传统商业街,打造潼南集旅游、餐饮、休闲、文化、娱乐于一体的巴俗文化商业街区。同时,从老交通局(老法院)的滨江路出口(盐关垭口)修一条索道或人行桥至金佛岛,提升金佛岛人气。

4.1.3“陈抟”庙开发战略

范例:湖北武当山。道教名山湖北武当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明成祖朱棣时期,建成9宫、8观、36庵堂、72岩庙、39桥、12亭等33座建筑群,形成了“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楼台隐映金银气,林曲回环画镜中”的意境,绵延70 km,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宗教建筑群。

选址:崇龛镇(陈抟镇)。思路:崇龛,相传是五代宋初时著名道家学者陈抟的出生地。所以,在适当时候将崇龛镇更名为陈抟镇。利用陈抟文化、道教文化在琼江岸边修建较大面积寺庙,将崇龛镇菜花节旅游产业延伸,形成可持续旅游新的观光景点。

4.2打造“中国·潼南陈抟国际文化节”

(1)举办陈抟庙会。举办陈抟国际庙会作为潼南弘扬传统精神,扩大地区影响力的重要举措。主办地,在崇龛镇。陈抟国际庙会目的是号召群众向陈抟表达敬意,祈求幸福,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陈抟庙会。陈抟庙会包括潼南的民俗文化展示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创意街市、名特优商品展、特色小吃街、广场舞大赛、太极文化进庙会、趣味家庭竞赛等。

(2)打造陈抟戏剧节。陈抟著述很多:《易》学方面,有《易龙图序》、《麻衣道者正易心法注》、《太极阴阳说》、《火珠林注》,并创绘简易《太极图》、《先天方圆图》等;佛学方面,有《观空篇》;相学方面有《龟鉴》、《心相篇》等;文学方面著有诗词600多首;文史方面有《木岩集》等。所以,要将陈抟的作品搬上戏剧舞台。以川剧、京剧、越剧、话剧、歌剧、歌舞剧、音乐剧等汇演为突破口,形成承道教文化和巴渝文化融合发展。

(3)举办陈抟文化研讨会。陈抟在学术成就上,继承汉代以来的象数学传统,并把黄老清静无为思想、道教修炼方术和儒家修养、佛教禅观会归一流,对宋代理学有较大影响,后人称其为“陈抟老祖”、“睡仙”、希夷祖师等。研究陈抟文化的四川大学宗教研究所张钦教授建议,要从陈抟的思想学说中提炼出与时代合拍的部分,如为人处世的哲学、治国之策、养身之道,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研究和发掘其中的实用性内容加以利用。所以潼南应成立陈抟文化研究会,研究陈抟文化与现代文化、与巴渝文化融合发展。

(4)举办“中国·潼南陈抟故里菜花节”。在被誉为“中国最美油菜花海”的重庆潼南陈抟故里,每年3月,几万亩油菜花竞相开放,流金溢彩。为此,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道家文化中的“天、地、人合一”贯穿“中国.潼南陈抟故里菜花节”,体现自然、淡泊、幽雅、含蓄、“致虚极、宁静笃”、浪漫飘逸的道家思想,继续打造“中国.潼南陈抟故里菜花节”,提升战略高度。

4.3推进“旅游+”融合发展,实施潼南全域旅游发展战略

4.3.1大力推进“旅游+农业”融合发展

(1)抓紧编制规划。积极对接《重庆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重庆建设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十三五”规划》,搞好《重庆市潼南区农业旅游度假区规划》、《休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指导镇街及相关民营农业企业做好其他规划。

(2)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旅游度假区。依托琼江两岸自然风光和农业生态体系,以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为主体,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旅游度假区。以涪江水体旅游、城周屏障公园和万亩桃花山旅游、五桂镇高碑村金丝楠木森林旅游为新增点,分期开发、分步推出农业旅游四大环线。推出冬令营、科技观光游、乡村自驾游和垂釣大赛、休闲农场等旅游载体。以培植太安、崇龛、桂林“潼南农家”乡村旅游品牌为重点,推出“花海人家、森林人家、水乡人家”等“潼南农家”系列品牌。

(3)办好农业节会。采取市场运作方式,继续办好菜博会、菜花节、玫瑰节、桑椹节、梨花节、荷花节等系列乡村旅游节会,开展潼南狮舞、彩龙、扯扯灯等民俗文化表演会。

(4)加快农业旅游企业发展。以资本、项目为纽带,采用招商引资、联合重组等方式,引进培植一批综合性农业旅游企业。加大政策扶持,补充完善农业旅游产业链条,鼓励引导一批农业生产企业转型农旅融合企业。利用乡村扶贫搬迁、农民新村建设成果,培育一批“农家乐”。以香水百合农业旅游体验园、国际香草园、弘艺蔬菜博览园、体育公园潼南乐园、涪江水上乐园等项目为重点,建设乡村休闲旅游、“田园经济”现代农业旅游、观光型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康体旅游、“水乡潼南”旅游六大项目,力争2020年规上企业达到50家。

4.3.2大力推进“旅游+城市”融合发展

(1)建设风情村镇。新农村旅游创建要以自然生态、田园文化、农耕文明为基础的民俗风情园、民俗风情村、民俗风情小镇为落脚点,结合辖区资源禀赋和旅游功能定位,不等不靠,精心谋划镇街旅游发展,统筹调配辖区资源要素,全力打造镇村旅游特色亮点,共同推动旅游战略落地生根、遍地开花。同时,要发挥各村、社区的积极作用,让22个镇街、282个村(社区)全面行动起来,推动旅游快速发展。

(2)推进古镇建设。双江古镇核心区要紧紧依靠“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这一“金字招牌”做文章,将红色文化与清代民居结合起来,使之打造成为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的特色古镇。在条件适当的时候,推进金佛岛“东安县旧址”、崇龛古镇建设。

(3)推进潼南城区山水园林城市旅游景观建设。利用城市水体高6 m的水资源优势,建设潼南现代海绵城市湿地生态公园,展现现代城市园林景观特色,打造成一个集休闲、游玩、健身、观赏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湿地水体公园。

4.3.3大力推进“旅游+文化”融合发展

围绕旅游开发挖掘地方文化资源,保护发掘潼南红色文化、佛文化,三块石精神、拉船精神,推动文化产业旅游化、市场化,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结合主要景区特点,充分挖掘道教、佛教、农耕等文化资源,发展自然生态观光、商务会议、宗教文化、非遗文化等多元化旅游产品,开发“观光+度假”、“度假+专项”等复合型旅游产品。

注重传统民族民俗节庆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打造旅游节庆产品,梳理、整合过往节庆活动,尽快定型与核心景区贴近的新节庆活动,推出与之相呼应的旅游节庆产品。大力开发旅游商品和纪念品。发展以太安鱼、杨家菜、蔬菜宴、双江凉粉、潼南小吃为代表的特色餐饮;建设以家庭农场、农民新村、花海人家、森林人家、果园人家、乡村农庄为特色的“潼南农家”;打造以蔬菜、玫瑰、柠檬、桑葚为重点的“潼南绿”产品;创建以自然生态、田园文化、农耕文明为基础的民俗风情园、民俗风情村、民俗风情小镇;开展以现场制作、现场体验、现场营销为样板的现榨菜油、现酿白酒、现磨豆腐、现制茶叶工艺体验;开发以潼南滋味、潼南印象、潼南记忆为原型的特色旅游商品。整合散、乱、弱的“小作坊”和“小门面”,结合现代审美和生活需求,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4.3.4大力推进“旅游+互联网”融合发展

以“互联网+”网络平台为支撑,实施潼南旅游咨询与指挥中心、景点无线互联网、旅游电子地图、旅游门户网站、旅游云计算数据库、旅游电子票务系统、旅游电子商务系统、旅游消费一卡通、旅游咨询投诉及服务热线、电子语音解说及互动终端等智慧旅游项目工程建设,实现有线宽带镇、村、景点全覆盖,无线网络全域全覆盖,重要景区节点WIFI全免费,全面建成智慧旅游服务体系。尽快建成精准信息推送系统、景区免费WIFI网络并投用,完成旅游电子地图制作、电子票务系统升级、旅游门户网站、旅游电子商务系统等项目并投入运行。

5创新旅游发展业态,提升潼南旅游发展活力

5.1创新营销手段

打破传统营销模式局限,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微电影、APP客户端、影视植入等新技术、新媒体,形成多渠道、高密度的叠加效应,实现营销网络的全覆盖。充分运用“互联网+”开展智慧营销,运用“定向运动”、“菜花节会”等开展活动营销,运用“双十一”等新兴节日开展网络营销,确保营销与时俱进、常推常新。挖掘地方文化,开发一批道教文化、佛教文化为主题的文化创意旅游商品。

依托“菜都”优势和花经济,开发柠檬、玫瑰、桑葚、高档油料等绿色旅游商品。同时依托旅游节会和形象宣传民,加大推广潼南优质“特色产品”进景区、进超市、进农家营销。强化景区之间的联动,根据旅游规律,从交通方式、客源市场、旅游主题等多角度设计和推出旅游线路,与媒体、旅行社、学校、自驾车俱乐部等建立联系,实现旅游产品与市场的有效对接。

5.2创新旅游形象

建立部门联合、上下联动的农旅宣传机制和激励机制,加强农旅产品和商品的策划和包装,实现产品与市场的有效对接。统筹农旅资源,形成资源体系与组团,形成拳头产品,形成营销冲击力。认真研究符合潼南实际、有文化底蕴、能迅速传播的整体旅游形象定位,在游客中建立和提升我区整体旅游形象。在此统率下,各景点也要有各自单独的旅游形象、旅游口号。

5.3创新旅游合作机制

以菜花节、玫瑰花节、桑葚采摘节、蔬菜博览会为载体,全方位、多角度推介农旅品牌。善于借势借力,加强区域合作交流,继续加强渝西“11区+2市”区域协作机制,继续巩固与四川友邻八个区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加强与红岩、广安、仪陇、江津等地红色旅游的线路合作,加強与遂宁、大足等地宗教文化旅游线路合作,加强与铜梁、合川等地乡村旅游线路等地的互动合作,促进互补双赢。

5.4创新旅游投入机制

整合农业、林业、交通、水务等有关方面资金,共同建设生态旅游景区景点。创新开发建设模式,鼓励国有企业、知名旅游企业、社会资本参与潼南旅游项目建设,支持企业通过PPP模式投资建设旅游项目。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潼南旅游的积极性,积极投入推动旅游发展的各项工作中。

参考文献:

[1]潼南区旅游局.2016年上半年工作总结[R].潼南:潼南区旅游局,2016.

[2]潼南区委党校.关于潼南旅游强县战略的思考.2010年调研报告[R].潼南:潼南区委党校,2010.

[3]渝帆.浅谈及荐言潼南的旅游发展.新浪网渝帆博客[EB/OL].[2011-11-07].http//blog.sina.com.cn/s/antclelist_1024431361_1_1.html.

[4]张静.潼南乡村旅游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重庆:长江师范学院,2010.

[5]张海迪,王巧方,刘绍琴.旅游气候对旅游发展影响探究[J].绿色科技,2016(7).

[6]杨秀翠.基于景区旅游系统视角的旅游危机防控管理系统的构建[J].绿色科技,2014(7).

[7]郑金芳,金惠新.秦皇岛市科技旅游产品发展对策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9).

[8]陈平平,黄清华,吴沁娴.刍议我国释放型旅游产品的现状:以广州为例[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3(20).

[9]唐晓宏. 浅析旅游产品营销[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

[10]马勇,孙兴美.中国旅游产品海外形象提升策略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3(11).

[11]何兰兰.旅游产品文化含量与文化品位提高问题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2(4).

[12]王晓.浅析恩施州旅游产品的开发策略[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0(1).

[13]曹雪梅.旅游发展新的突破:打造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J].四川建筑,2010(6).

猜你喜欢

潼南旅游发展
潼南:城乡融合花绽放 高质量发展路通畅
人才的“新家”
旅游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说好潼南话 干好潼南事 做好潼南人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