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嵇曾筠—“引河杀险”治黄河

2017-03-01

河北水利 2017年3期
关键词:水患石塘海塘

嵇曾筠—“引河杀险”治黄河

嵇曾筠(1670-1738年),字松友,号礼斋,江南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清代大学士、水利专家。

为了了解黄河水势,嵇曾筠曾亲自踏勘西起河南荥阳、东到山东曹县和安徽砀山的数百里黄河南北大堤。他发明并多次使用开河导水、排除险情的“引河杀险”法,治理黄河水患。这种方法是在黄河河道过于弯曲处开挖引河,引导部分河水自直道下泄,减轻河水对凹岸大堤的冲刷压力。

雍正元年(1723年),黄河决堤十里,嵇曾筠被派去堵筑河堤。当时正是黄河与沁水的涨潮期,水漫溢至姚期营、秦家厂、马营口。嵇曾筠亲自乘着小船到上流审视水势。他观察到,黄河河水自三门七津建瓴(音líng,建瓴意为倾倒瓶中之水,形容居高临下、难以阻挡的形势)而下,经过孟县、温县,北岸又有沙滩,逼迫着水往南流,到了仓头口又绕过广武山根。这样的地势蜿蜒曲折,形如兜状,抗洪和疏流能力极差。此外,官庄峪又有一处山嘴外伸。秦家厂一带正冲着水流凶险之地,所以历年大水成患。于是,嵇曾筠在仓头口开挑引河,对准官庄峪下游水口,越过山嘴,大流全走中泓,使得泰家厂一带逐渐免于水患。

雍正二年(1725年),嵇曾筠任副总河。当年开封附近黄河河心出现淤滩,河水从淤滩南边绕行,酒道有南迁的危险,威胁开封黄河大堤。嵇曾筠提出了在淤滩上开挖一条引河,以利河水畅流的方案。这一方案经雍正帝同意后迅即施工,引河开成后,这一带得以逐渐免除水患。

雍正八年(1730年),嵇曾筠任江南河道总督,驻清江浦(今江苏淮阴)。他抓住辖区内洪泽湖、京杭运河水利工程的两大要害处,督责修建淮河入洪泽湖的山盱,洪泽湖入运河、黄河的高堰,运河通长江的芒稻河闸等关键性堤闸工程,控制了流入黄河的沐河水和通向长江的运河水。在兴办各项工程时,他精于计算,总计节省库银100余万两。

雍正十三年(1735年),嵇曾筠被调浙江总理海塘工程事务后,他首先择险修砌石塘、修补坦水、加镶柴塘、帮筑里戗(音qiàng,大堤外围对大堤起加固和保护作用的小堤)等以巩固旧塘,并将海宁的一段绕城险塘改建成鱼鳞石塘505丈,并筑随塘坦水。随后又建海宁城东、西的鱼鳞石塘6000余丈,虽未在他离任前完成,但已为海宁建成永久性的一线海塘奠定了基础。嵇曾筠建的鱼鳞石塘,制式完善,成为以后修筑钱塘江强潮地段海塘的模式,一直沿用到民国初期。此外,他还以《千字文》字序统编仁和至平湖四县柴、石各塘塘号,以利管理,组建运石船队,并制定一系列管理章程、纪律,使工程质量得以提高,海塘得以稳固。

嵇曾筠治河善于因势利导,他发明的“引河杀险”法多次运用,卓有成效,在治黄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治河功劳巨大,他深得朝廷赏识和器重。雍正几乎年年给予嘉奖,官职累升,但他始终在一线治河,不辞辛劳,为国排忧,为民解难。著有《师善堂集》、《河防奏议》传世。□

2017-03-06

猜你喜欢

水患石塘海塘
浅谈新时代古海塘文化面貌“蝶变”的启示与思考
水患变水利 保护安阳“母亲河”
Старинный приморский город
黄河水患对开封经济影响研究
浙江杭州五代吴越捍海塘遗址
钱塘江海塘及涌潮景观申遗研究
河南黄河水患研究综述
铅山县石塘古镇旅游资源分析评价研究
鱼的温暖
礼仪是一种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