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林觉罗·鄂尔泰—云南治水泽后世

2017-03-01

河北水利 2017年3期
关键词:跬步滇池雍正

西林觉罗·鄂尔泰—云南治水泽后世

西林觉罗·鄂尔泰(?-1745年),字毅庵,满洲镶蓝旗人,清代水利专家。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由举人世袭佐领,官至军机大臣兼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在职期间,注重发展水利事业,曾提出“水利为第一要务”的主张,尤其对云南水利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后人有“元代则赛典赤,清代则鄂尔泰,厥功至伟”的赞誉。

鄂尔泰曾几次查勘太湖,后又详细调查直隶的河道,提出了整修永定河的全面规划。雍正三年至十年(1725-1732年),在总督云、贵、广西期间,他的治水成效更为突出。据史料粗略统计,雍正年间,他仅在云南、贵州两省的20多个州县就扩建、改建、重建与新建各类水利工程84项,占全国这一时期兴办水利工程总数的三分之一,从而对这些地区抵御自然灾害,促进农业生产,发展航运事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鄂尔泰到云南后,目睹“一遇愆(音qiān)阳,即顿成荒岁”、“旱潦相仍,米价腾贵”的景象。由此,他提出了“地方水利为第一要务,兴废维系民生,修浚并关国计”的主张,非常重视水利建设,并亲自实践。鄂尔泰“博采舆论,合看绘图”,做了许多调查研究。他认为在云南兴修水利,要从“跬步(跬,音kuǐ。跬步,半步,跨一脚)皆山”、田少地多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地区的气候、地形和水资源等自然特点,因地制宜地筹划和安排工程项目。在任职期间,经他筹划、部署或督促,各州县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对于一些效益大、投资多、复杂艰巨的工程,鄂尔泰特别慎重,详细勘查,委任或指定官员专职办理。

雍正七年至十年(1729-1732年),鄂尔泰对滇池进行了集中治理,对入滇池的六河进行了疏浚、修堤、建闸,共完成了46项工程,增加了滇池的泄洪量,并“确定岁修银八百两”,以加强管理养护工作。泸江是南盘江的重要支流之一,可灌田70里,效益很大。由于岩洞内有十三重石埂阻隔,沙滞泥淤,水泄不畅,不但不能发挥效益,而且每遇夏秋暴雨,常常溃决堤岸,淹没田庐。明代时就曾不断整治岩洞,但始终没有成功。鄂尔泰初派官吏开凿时,因当地人说,洞内有神物,“辄有风霾砂石,必中伤人”,迟迟不敢开工。鄂尔泰深入现场,动员群众说,神是保佑民众的,不是虐杀民众的,近日兴修水利,除害济民,若神不同意,神就不会显灵。因此终于说服群众,清除洞内积石,并“浚河培埂,密植柳树”,从此“有利无害,禾稻收成”。

鄂尔泰很注重总结经验教训。如关于泸江及其支流的治理方略,他撰写了《临安修河教》;对滇池海口和昆明六河工程的特点、功能、已建情况和今后设想,则在《修竣海口六河疏》中论述甚详。他离任前撰写的《云南水利疏》,对雍正三年至九年云南省的水利建设成就,较大工程的布局、实施办法及效益、存在问题及今后的规划打算,均作了分析研究和阐述,堪称云南水利史上的一篇名著,对现代水利工作者仍有借鉴作用。□

猜你喜欢

跬步滇池雍正
积跬步以致千里 积小流以成江海
在历史视域中探索法治的中国图景——评《跬步探微:中国法史考论》
雍正款珐琅彩蓝料山水图碗
在滇池东岸看西山
雍正:精细典雅
积跬步至千里——访江苏省自行车电动车协会理事长陆金龙先生
时尚达人:雍正
秋至
滇池湿地,美回来了
《条陈西海善后事宜折》与雍正朝青海政策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