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地径截干对旱冬瓜枝条萌发与穗条产量的影响

2017-03-01杨文君李莲芳鲍雪纤王文俊郑书绿汪亚俞

河南农业科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类群幼树分枝

杨文君,李莲芳,鲍雪纤,张 薇,王文俊,郑书绿,欧 亚,汪亚俞

(西南林业大学 林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

不同地径截干对旱冬瓜枝条萌发与穗条产量的影响

杨文君,李莲芳*,鲍雪纤,张 薇,王文俊,郑书绿,欧 亚,汪亚俞

(西南林业大学 林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

以3年生的旱冬瓜(Alnusnepalensis)实生苗为试验材料,以地径聚类分级的5个类群为变量,开展单因素的截干试验,了解截干对其枝条萌发相关指标和穗条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类群的平均1级分枝数、2级分枝数、有效分枝数和单株穗条产量分别为4.1~9.6、1.3~2.3、5.5~11.3枝/株和24~56条/株;类群间此4个指标具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1级分枝的穗条产量占总产量的79.9%~94.6%,即穗条主要来源于1级分枝。随着地径增大,穗条产量也随之增加,当地径≥3.00 cm时进行截干,可极显著地增加穗条产量。因此,截干前培育壮苗促进旱冬瓜地径生长是提高其扦插穗条产量的主要途径之一。

旱冬瓜; 地径; 分枝; 穗条产量

旱冬瓜(Alnusnepalensis)是桦木科(Betulaceae)桤木属的高大阔叶落叶乔木,别名尼泊尔杞木、蒙自桤木、冬瓜树[1-3],其干形通直、速生、适应性广、砍伐后萌发能力强。旱冬瓜是非豆科类固氮树种,具有改善土壤肥力的功能。此外,其树皮含单宁,可作为烤胶原料[4-6]。此树种为典型的喜马拉雅植物区系类型,适宜在亚热带温暖的气候条件下生长,有学者认为云南可能是旱冬瓜的起源地和现存分布中心[7-9]。

穗条是无性扦插繁殖的重要材料,穗条的萌发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穗条的产量。截干可促进枝条的萌发,增加穗条的产量[10]。乔飞等[11]研究赤霉素(GA3)、萘乙酸(NAA)、硫脲等化学药剂对碧桃(Prunuspersica)离体枝条萌发的影响指出,低浓度的NAA具有促进枝条萌发的作用;张正海等[12]研究发现,从营养枝的第6~8节进行修剪可促进北五味子(Schisandrachinensis)枝条的萌发;姜岳忠等[13]在对不同定植密度的叶用银杏(Ginkgobiloba)定干高的研究中指出,定干高为30.0~50.0 cm时促进其枝条萌发和产量增加。目前,尚未见关于旱冬瓜枝条萌发的研究资料。鉴于此,对3年生旱冬瓜幼树开展截干试验,以了解不同地径的幼树对枝条萌发和穗条产量的影响,为旱冬瓜扦插繁殖穗条生产提供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试验地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的苗圃,其地理位置为102°10′~103°40′E、24°23′~26°22′N,海拔约1 891 m;属低纬度高原山地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年平均气温约15 ℃,年降水量1 035 mm,年平均相对湿度68.2%,5—10月为雨季,11月—翌年4月为旱季,雨季降水量约占全年的85%;土壤为山地红壤[14]。昆明属旱冬瓜的天然分布区,在沟谷等水湿条件较好的地段生长良好。

1.2 试验方法

以3年生的旱冬瓜实生幼树为材料,根据分层聚类[15]将其地径分为具有极显著差异(P≈0.000<0.01)的5个类群(表1),以其为水平采用单因素试验进行截干。截干后各类群基本保留相同的树干高度(25.0~30.0 cm),并剪除树干上的枝条,以保证所有的新枝芽为修剪后萌发的。截干试验于夏季(7月)开展,截干后不定期地进行统一施肥。于截干后的翌年(3月),测定不同地径类群各分枝级数及其分枝数、枝直径、枝长等指标。其中,幼树主干上直接生长的分枝为1级分枝,1级分枝上再生长的分枝为2级分枝[16]。

表1 旱冬瓜截干前地径聚类结果

采用Excel 2003和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15]。若方差分析结果类群间相关指标呈现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则进一步采用Duncan’s新复极差法进行多重比较。采用Pearson法分析指标间的相关性。

一般地,桤木科桤木属树种扦插要求穗条含1~2个节(长7~12 cm),扦插穗条的直径通常要求≥0.25 cm[16-17],因此,统计直径、枝长和芽数满足穗条要求的枝条数量,计算单枝侧枝穗条产量,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计算单株、类群的穗条产量。总分枝数、有效分枝数和穗条产量计算公式如下,计算穗条产量时舍去所有小数取整数。

总分枝数=∑类群的单株枝条数

有效分枝数=∑类群的枝条条直径≥0.25 cm的枝条数

穗条产量=∑(类群的枝条直径≥0.25 cm的枝条数/7)。

2 结果与分析

2.1 地径对1级、2级分枝数及有效分枝数及其生长的影响

旱冬瓜5个类群的平均单株1级、2级分枝数和有效分枝数分别为4.1~9.6、1.3~2.3、5.5~11.3 枝/株,其中类群4的2级分枝数和有效分枝数最多,1级分枝数则是类群5的最多;类群间的平均单株1级分枝数和有效分枝数具有极显著的差异(P1级分枝数≈0.000<0.01,P有效分枝数=0.001<0.01),类群4和5的上述2个指标极显著多于其他类群;类群间2级分枝数则未呈现显著的差异(P2级分枝数=0.607>0.05,图1)。以上结果表明,1级分枝数和有效分枝数随地径的增大而增加,即地径越大,1级分枝数和有效分枝数越多,这与地径较大的幼树营养物质的储存相对较多,从而可提供更多的养分促进枝条萌发有关。然而,当幼树地径达3.15~8.10 cm时,以上2个指标无显著的差异。综上分析可知,地径主要通过影响1级分枝数的萌发而影响旱冬瓜的有效分枝数,当幼树地径≥3.0 cm时进行截干,是增加旱冬瓜有效分枝数的关键措施之一。

类群的单株平均1级、2级分枝长分别为31.52~37.94 cm、12.00~20.17 cm,相应的直径则分别达4.35~5.05 mm、2.21~2.85 mm;类群的以上2个指标中,仅1级分枝长呈现极显著的差异(P1级分枝长=0.004<0.01;P1级分枝直径=0.102>0.05,P2级分枝长=0.190>0.05,P2级分枝直径=0.768>0.05),其中类群5的1级分枝长极显著大于类群1和4;除类群4以外,1级分枝长随着地径的增大而增长,而2级分枝长则与地径无明显的相关性(图2),表明地径仅影响1级分枝长的生长。

类群间同一级别分枝中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未标注字母者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图2同图1 旱冬瓜各类群的分枝数

图2 旱冬瓜各类群分枝的枝长和直径

2.2 不同地径类群旱冬瓜的分枝数与穗条产量

旱冬瓜5个类群的总分枝数和有效分枝总数分别为110~526、41~225枝,其有效分枝率在32.6%~42.8%变动,平均有效分枝率为38.4%;5个类群中,类群4的分枝数最多,且有效分枝率也最高;有效分枝率与地径不呈绝对的正相关,即地径3.15~4.30 cm时截干可提高有效分枝率(表2),表明旱冬瓜幼树期虽然分枝数较多,但可作为扦插穗条的相对较少。各类群的穗条总产量为169~933条,其中1级、2级分枝的穗条产量分别为135~786、34~147条,5个类群的穗条总产量达2 499条;5个类群中,1级分枝的穗条产量占总产量的79.9%~94.6%,平均为85.2%,表明1级分枝产量远高于2级分枝,即穗条主要来源于1级分枝,在旱冬瓜扦插穗条培育中,可适当抹除部分2级分枝的萌芽,以提高1级分枝穗条的产量和质量;类群4(地径3.15~4.30 cm,平均地径3.63 cm)的穗条产量相较其他类群高,结合其生长指标分析,表明该类群的各指标较稳定,且差异较小,有利于提高穗条的产量。

分枝是影响扦插穗条产量的关键因子,1级、2级分枝的平均单株穗条产量分别为19~53、3~8条/株,总穗条产量为24~56条/株,类群4和5的穗条产量均超过50条/株,其极显著多于类群1~3(P≈0.000<0.01);1级分枝的穗条产量随地径的增大而增加,即单株穗条产量与地径呈正相关(表2),佐证了地径通过影响1级分枝的数量和枝长而影响穗条产量的结论。因此,当幼树地径大于3.00 cm时进行截干,可增加旱冬瓜的单株穗条产量,从而提高总产量。由此,培育地径较大的旱冬瓜壮苗,选择初始截干的地径大于3.00 cm是增加其穗条产量的关键。

2.3 旱冬瓜地径生长与分枝的相关分析

由表3可知,地径与单株的1级分枝数(R=0.546)和有效分枝数(R=0.499)、穗条产量(R=0.425)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0<0.01),表明1级分枝数、有效分枝数和穗条产量随着地径的增大而增加;单株的穗条产量与1级(R=0.790)、2级分枝数(R=0.762)和有效分枝数(R=0.966)也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0<0.01),即1级、2级分枝数和有效分枝数影响穗条产量,1级、2级分枝数和有效分枝数越多,单株穗条产量也越多,结合这些指标与地径呈正相关的结果,表明产量随着地径的增大而增多。由此,截干时的地径极显著地影响旱冬瓜的穗条产量,在截干前促进其地径生长的壮苗培育是提高旱冬瓜穗条产量的主要途径之一。

表2 旱冬瓜的分枝数和穗条产量

表3 旱冬瓜地径及分枝间的相关系数

注:**分别表示相关性极显著(P<0.01)。

3 结论与讨论

以旱冬瓜5个聚类的地径类群为变量进行相同的截干,了解地径对枝条萌发及其生长、穗条产量的影响,并分析指标间的相关性。类群的平均1级、2级分枝数和有效分枝数分别为4.1~9.6、1.3~2.3、5.5~11.3枝/株,1级分枝直径和枝长分别为4.35~5.05 mm和31.52~37.94 cm,单株平均穗条产量为24~56条/株,且随着地径增大,穗条产量也随之增加,二者呈正相关;类群中,1级分枝的穗条产量占总产量的79.9%~94.6%,即穗条的产量主要由1级分枝产生。类群间的1级分枝数与枝长(P1级分枝数≈0.000<0.01,P1级分枝长=0.004<0.01)、有效枝数(P有效分枝数=0.001<0.01)和穗条产量(P≈0.000<0.01)差异极显著。旱冬瓜幼树地径大于3.0 cm进行截干,可增加其1级、2级和有效分枝数,进而增加穗条产量。因此,截干前培育地径较大的壮苗是提高旱冬瓜扦插穗条产量的主要途径之一。

本试验主要研究旱冬瓜单一的地径对枝条萌发和穗条产量的影响。影响林木采穗母株的因子较多,例如截干高、水分、温度和生长期、植物生长调节剂等[10-13]。由此,建议进一步开展促进旱冬瓜枝条萌发和穗条产量的多因子试验研究,为该树种的无性扦插繁殖壮苗培育提供参考,促进无性系林业的发展,改善实生苗造林导致的林木生长分化较大而参差不齐的状况,从而提高林地的生产力。致谢:感谢2009级林学专业的本科生和2011级林学和林学双外语专业的保敏、廖雪谊、李媛、张涵等在试验过程中给予的关心、帮助和支持,在此表示真诚的谢意。

[1] 中国树木志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树木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3:2117-2119.

[2] 郑万钧.中国植物志(第二卷)[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5:113-117.

[3]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云南植物志(第五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155-156.

[4] 沈立新.喜玛拉雅地区山地旱冬瓜轮歇与间作系统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3,11(1):148-149.

[5] 李大伟,陈宏伟,史富强,等.云南旱冬瓜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地理分布[J].林业调查规划,2008,33(5):25-28.

[6] 李文军,唐自明,朱成兰,等.傣药早冬瓜的生药学研究[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1999,20(4):23-24.

[7] 陈之端.桦木科植物的系统发育和地理分布(续)[J].植物分类学报,1994,32(2):101-153.

[8] 吴征镒,朱彦丞.云南植被[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385.

[9] 薛纪如,姜汉桥.云南森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6:230-234.

[10] 王智斌,李莲芳,杨海娇,等.地径及截干高度对高阿丁枫实生苗枝条萌发的影响[J].西部林业科学,2013,42(3):67-72.

[11] 乔飞,周明,邹志荣,等.化学药剂处理对碧桃离体枝条芽萌发的影响[J].陕西农业科学,2004(5):31-33.

[12] 张正海,李爱民,张悦,等.修剪强度对北五味子新梢萌发和生长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4,42(9):220-222.

[13] 姜岳忠,王开芳,刘元铅,等.叶用银杏园密度与定干高度效应分析[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04,21(3):290-294.

[14] 云南省气象局.云南气候图册[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

[15] 郝黎仁,樊元,郝哲欧,等.SPSS实用统计分析[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280-288.

[16] 巫建新,史云光,郑凯,等.江南桤木半木质化嫩枝扦插技术研究[J].江苏林业科技,2011,38(6):16-18.

[17] 吴际友,童方平,龙应忠,等.四川桤木秋季嫩枝扦插效应分析[J].湖南林业科技,2004,31(5):4-6.

Effects of Bole Cut in Different Basal Diameter Sizes on Branch Sprouting and Cutting Yields of Alnus nepalensis

YANG Wenjun,LI Lianfang*,BAO Xueqian,ZHANG Wei,WANG Wenjun,ZHENG Shulü,OU Ya,WANG Yayu

(Forestry College of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Kunming 650224,China)

In order to understand effects of bole cut on related parameters of branch sprouting and cutting yield,single factor experiment of bole cut was implemented based on 5 clusters of basal diameters(BD;classed by hierarchical clustering) as the single variables for 3-year-oldAlnusnepalensissaplings served as tested material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irst,second,effective branch numbers and cutting yield were 4.1—9.6,1.3—2.3,5.5—11.3 branches/sapling,24—56 cuttings/sapling,which presen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lusters(P<0.01).The cutting yield of the first branches accounted for 79.9%—94.6% of the total for 5 BD clusters,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cuttings mainly from the first branches.The cuttings increased with the BD enlarged;it c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cutting yield when bole cut was carried out for the BDs≥3.00 cm.Therefore,cultivation of sound seedlings to improve the BD growth ofA.nepalensisbefore bole cut was one of main approaches to increase the cutting yields.

Alnusnepalensis; basal diameter; branch; cutting yield

2016-08-19

国家级林业科学技术推广项目([2015]26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70585)

杨文君(1993-),女,云南昭通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森林培育。E-mail:maria325820@163.com

*通讯作者:李莲芳(1964-),云南墨江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森林培育、林木遗传育种及与林学相关的教学和科研等工作。E-mail:llianf@126.com

S792

A

1004-3268(2017)02-0096-04

猜你喜欢

类群幼树分枝
落叶松成熟林林分空间结构对林下红松幼树高生长的影响
分枝大苗建园苹果树当年如何修剪
一株吊兰
油菜新品种评比试验总结
基于功能类群分析呼兰河口湿地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矮化中间砧苹果幼树抽条调查
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生境土壤动物群落的组成及多样性
薏苡种质资源ISSR分子标记筛选及亲缘关系分析
黄淮麦区263份小麦种质材料的聚类分析
短截和摘心对矮砧苹果幼树分枝特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