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呈现儿童生活,追求有效课堂

2017-02-28蒋孝强高玦倩

新课程·上旬 2016年11期
关键词:回归生活有效课堂生活化

蒋孝强+高玦倩

摘 要:生活化的品德课堂以“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的理念来呈现儿童身边的“生活事件”,用儿童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儿童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用儿童自己的方式研究世界,用真实的生活引领儿童、教育儿童。生活化的品德教学把教材和儿童生活联系起来,通过教师的价值引领,引发儿童的道德冲突,让儿童在道德冲突中建构正确的道德价值观。生活化的品德课堂让教学走进儿童的生活,让品德课堂成为儿童生活的世界,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使品德课堂真正成为有效高效的课堂。

关键词:回归生活;生活化;有效课堂

回归生活是小学品德课程的基本理念,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教材编写的基本理念中指出:“教育只能存在于儿童正在进行的生活之中,这种儿童正在进行的生活具有无可替代的教育价值。”正如陶行知先生指出的:“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生活决定教育。”因此,品德课堂应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实施生活化策略,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这样的品德课堂教学才是有效和高效的。

一、捕捉生活细节,创设生活环境,品德课堂才能更有效

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品德与社会(生活)体现“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的理念,从儿童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来生成教育话题和范例,以儿童“生活事件”的形式呈现。因此,品德课堂要关注儿童所思、所感、所悟,帮助儿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要从儿童生活中选择具有普通意义或典型的事例进行加工,用真实的生活引领儿童、教育儿童。

在执教《逛商场》(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一课时,我把教室的一角布置成购物的超市。上课一开始,我让学生到“超市”自由购物,在购物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了购物时遇到的问题:

师:你买了什么,为什么?

生1:我买的这个饮料,包装新颖,好看。

生2:我买的这种食品,以前吃过了,很好吃。

师:吃的东西,最讲究安全、卫生。可别只顾好看、好吃,里面的学问可大了。(媒体出示:食品保质期已过的包装袋、“三无”食品包装袋……)这个食品还能吃吗?为什么?

生3:包装袋上食品保质期已过,这样的食品是不能吃的。

生4:没有商标、没有厂名、没有厂址,“三无”产品是不合格的产品。

师:看看你们刚刚选购的商品是不是合格的商品?

生5:(吃惊地)那么好吃的东西,却超过保质期了。我恨,商场居然把过期的食品放在里面销售……

生6:商场固然可恨,但我们也要反思一下,购买食品时一定要先仔细看看包装袋上印着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

长期以来,我们的品德学科老师上课时照本宣科,学生兴趣不浓,课堂效率不高。在上面的案例中,教师运用创造性的智慧,对教材内容进行改造、开发,品德课堂再现了身边的生活事例,借助学生在超市购物的生活情境展开讨论。学生发现了购物时需要注意的问题。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认识到一个聪明的消费者学会正确购物、安全购物、聪明购物是多么重要。这样以学生亲身的经历和教材提供的问题为话题,教育“回归生活”,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体现了生活的教育价值,这样的品德课堂才能生动鲜活起来。

二、联系生活实际,加强价值引导,品德课堂才能更有效

高效的品德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个体的亲身经历、主体体验为前提。离开了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离开了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德行的自主构建,提高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是一句空话,但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是简单地再现生活情境,只是让学生参与活动,而没有必要的引导,那么这种“自主体验活动”必定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只有联系生活实际,加强价值引导,这样形成的道德认识才是深刻的,品德课堂才能更有效。

我在教研课《认识广告》(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媒体连着我和你》)一课的教学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解广告的基础上展开讨论)我们看到广告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有没有其他的烦恼?

生1:有的减肥药广告、速效增高的广告太虛假,不真实,买了回去就上当了。

生2:四(3)班有一个学生的妈妈吃了广告上减肥药后还会引起心脏病,送到医院抢救,花了好多钱。

生3:我家随近有一个饭店叫“食全食美”,这是对成语“十全十美”的滥用。

生4:有一个化妆品商店门上贴了“趁早下‘斑,请勿‘痘留”的广告,这个“斑”、“痘”显然用错了。

生5:电视上还有“咳不容缓”“一网情深的广告”,这也是滥用成语,会让别人记错字的。

……

师:广告不能夸大其词,更不能欺骗、伤害消费者。还有电视、报纸上和商店的广告中滥用成语,这样做对我们的孩子学习语言文字造成了事实上的误导。

“品德教育是一种价值观教育,在一个价值多元的社会中,我们要引导儿童在多元价值中做出正确、合理的选择,绝不是‘干什么都行‘干什么都允许的片面相对主义。”因此,在课堂上,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活学生主体,通过有意义的活动情境的创设,最大限度地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学生主体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课堂活动中教师要引发学生道德认识的冲突,教师相机引导,从而让学生在道德冲突中建构起正确的价值观,在这一环节的讨论中,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广告的负面作用,使学生感受到面对形形色色的广告,要有清醒的头脑,要学会理智的选择,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有效。

三、回归生活实践,丰富课堂生活,品德课堂才能更有效

课程标准指出,教学的活动内容来源于儿童生活,又高于他们的生活,要使儿童广泛接触和了解社会,就必须回归生活实践,丰富课堂生活,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让儿童在活动中获得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经验和真切体验,引导儿童在体验中提高认识,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

这是《认识广告》(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媒体连着我和你》)一课的另一个教学片段:

师:在现实生活中,广告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带给我们一定的便利,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我们要努力减少负面影响,利用广告为人类文明服务。(媒体出示:“不一样的广告——公益广告”)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公益广告?

生1:我要给妈妈洗脚!

生2:最小的力量也是一种支持!

生3:手拉手撑起一片天。

师:公益广告是为社会公众服务的,是非营利的广告,像公共卫生、交通、环境保持等内容的广告,都是公益广告。今天,老师也要让我们当一回广告设计师。

(提出广告创作要求:小组学生在广告画面设计、广告语言设计等方面要分工合作;内容上可以是环境保护、关爱他人、保护动物、交通安全……)

生1:我们设计的公益广告是“爱护动物,人人有责”。

生2:我们小组设计的是关于交通安全的广告,提醒大家酒后不能驾车。

……

师:希望在今后的生活中,正确认识广告,一分为二地看待广告,多了解一些公益广告,使我们的生活更文明。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我们的实际生活,就是我们的全部课程。我们的课程,就是我们的实际生活。”可见,这样的活动设计,丰富了课堂活动,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联系了生活,获得了独特的体验。品德课堂回归生活实践,把教材和生活联系起来,使品德课堂成为学生生活的世界、生活的空间,让学生参与其中,获得认识和情感的发展,促进道德内化,从而促使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总之,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離不开儿童的生活,我们应该给学生一个体验的课堂,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使儿童生活成为品德课堂教学永恒的追求和动力,教师要坚持“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的理念,从教材引发、生成的问题出发,打破课堂教学与儿童生活的界限,沟通课堂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关注儿童的需求,让教育走进儿童的生活。实施生活化的课堂策略,实现品德教学的有效和高效。

参考文献:

[1]张茂聪.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品德与生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成尚荣,杜文艳.德育课堂教学的智慧[M].山东美术出版社,2007-05.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回归生活有效课堂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高校英语教学中有效课堂评价策略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