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思维对比 促进结构提升

2017-02-28武洪英

新课程·上旬 2016年11期
关键词:对比数学思维结构

武洪英

摘 要:要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就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对比。引导学生对新与旧、正与误、优与劣、异与同的思维比较,是实现学生思维结构提升与优化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数学思维;对比;结构

学生的数学学习,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学生思考方法的学习和提升。因此,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思考方法和提高思考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有很多,而引导学生对这些方法的对比和比较,弄清它们的联系,辨别它们的正误,甄别它们的优劣,发现它们的异同等,实现学生思维结构的转换和提升,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手段和策略。

一、新旧对比

任何一种数学知识的学习,都是建立在一定基础之上的。换一种说法,对于一种新数学知识,教师要知道学生是否理解和掌握,就看所学的新知识能否与原有的认知产生融合,即看新的认知能否被旧的认知所同化,学习任务完成的好坏,还要看原有认知的同化能力,原有的认知同化力越强,新的认知越容易被学生所掌握,否则掌握起来就很困难。当然,新的认知对原认知有完善作用。学生在一定的数学知识基础上学习新知识,用旧知识去改变新知,同样,新的认知又会去改善原有的认知结构,丰富原有认知,扩大原有认知范围等功能,因此,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新旧思维的比较很有必要。

例如,苏教版三年级学生下学期“分数的初步认识(二)”(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是在上学期“分数的初步认识(一)”(平均分一个物体)基础上学习的。当学生学习完“分数的初步认识(二)”后,我们必须引导学生进行新旧知识的对比和比较,在小学生看来,这新旧两知识的思维对象似乎不同,将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等平均分成几份,一份或几份是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学生容易接受。但将一些物体(如6个苹果)当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如平均分3份),其中一份或几份(如2份)可以表示成几分之一(1/3,明明是2个苹果)或几分之几(2/3,明明是4个苹果),学生是难以接受的。

通过引导学生讨论、辩论和教师点拨等形式,让学生弄清平均分东西时,不论将一个东西或一些东西看成一个整体,我们只关注平均分好后的总份数和取的份数,用总份数做分母,用要的份数做分子;还可以让学生感悟到,一些物体如6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可能性,可以看成是将6个苹果装在一个不透明的口袋里,平均分1袋苹果,学生就容易接受了。这样比较,不仅丰富了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同时,让学生原有认知得到转换和提升。

二、正误对比

我们传统的数学教学,喜欢提供给学生正确的思维范例让学生模仿,从而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教师不愿提供给学生错误的思维范例让学生辨别、比较和分析,认为这样会影响教学进度和目标的达成,也会给学生留下错误的印象,从而干扰正确的思维方式的获取,特别是不愿意在课堂上展示学生的错误思维,说这样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思路,这种想法和做法不是没有道理的。四十分钟课堂,我们不可能将所有学生所有错误思维全部都展示出来,也没有必要。但是作为教师,必须要选择一些典型的错误思维进行展示,这些思维方法的展示、分析和辨别有利于学生正确思维的学习和形成。

思维有正确与错误的区别,学生数学学习过程错误是正常的事情,我们应当允许学生,特别是允许小学生犯错误。我们作为教师,要有预见性地估计到学生的错误思维,同时预防学生低级错误的发生,并重视选择学生典型的、普遍性错误思维与正确的思维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巩固和加强正确思维习惯的形成。

例如,当学生学习完“平行线”概念,教师出示一道判断题:“学校操场上的双杠是平行线”,让学生判断正误,一部分学生认为对,一部分学生认为是错的。组织学生进行辩论:

生1:这个判断是正确的,因为双杠的两根杆不会相交。

生2:正确,两个杆延长也不会相交。

生3:错误,双杠的两根杆不是线,不能叫平行线。

……

通过组织学生对正确思维和错误思维的比较,进一步巩固正确思维,剔除错误思维,让正确的思维更坚定,让错误的思维更正转换。

三、优劣对比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但存在有思維方法正确与错误的区别,还存在有思维的好坏区分。思维方法的对与错,直接影响思维本质的是与非问题。而思维的优劣,有时,或短期内,或在解决不同问题时,会表现出有优势或劣势的情况。我们教师也不能不小心在意,因为这同样影响到学生思维的质量,也可能影响到学生思维的可持续发展。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解决同一问题时,有很多种方法,而且方法有明显的好和不好区别。让有优势的思维更加稳定,而有明显不足的思维向有优势的思维进行转化。

四、异同对比

在解决一类问题时,有时可以采取不一样思维方法进行思考,这些思维方法没有明显的好与坏、优与劣之分。只是它们的思维方式、思维角度的选择不同而已。这些不同思维方法,我们没有必要要求学生全部掌握,但我们却有必要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因为,这样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解决同一个实际问题,可以从很多方向进行探索,发现会有相同的收效,有殊途同归、异曲同工之妙。这样可以鼓励小学生的多向思维。

例如,一年级学生学习进位加法计算8+7= ,学生计算方法很多,其中两种是:

第一种:把8凑成10。7分成2和5,2加8得10,10加5得15,所以,8加7得15。

第二种:把7凑成10。8分成3和5,3加7得10,10加5得15,所以,8加7得15。

引导学生比较这种思维方法:“谁对谁错?谁优谁劣?”可以让学生讨论、辩论,特别是让学生通过操作对比,让学生意识到这两种方法都正确,而且优劣并不明显。这样可以让学生原有的思维结构产生转变: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方法,而且这些方法没有对与错之分,也没有明显的好与坏之别。

当然,教无定法。教学中,教师只有根据教材内容,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恰当引导,才能培养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对比数学思维结构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论《日出》的结构
克里斯托弗·马洛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对比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