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欧国际物流业务失衡因素及对策分析

2017-02-28傅俊秦明

商情 2016年50期
关键词:失衡国际物流对策

傅俊 秦明

[摘要]:中国和欧洲自建立贸易业务以后,双方国际物流业务总量保持了极高的发展速度。与此同时,双方国际物流业务的失衡现状也日益严重。世界最大的联盟共同体与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国际物流业务失衡现状不仅对双边贸易业务产生了严重损害,也对世界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阻碍。

就中欧国际物流业务失衡的现实情况,国内外众多知名学者对此作了大量的较为科学的研究,研读这些学者的研究成果可以间接的了解到中国和欧洲国际物流业务失衡的原因,失衡原因涉及到中欧双方的业务统计、国际分工情况、产业转移、欧洲对华的管制等主要因素。这些研究成果为研究中欧国际物流业务失衡的要素提供了广阔的思路及研究空间。

[关键词]:国际物流 失衡 对策

【Abstract】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trade business in China and Europe, both sides of the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business has maintained a high growth rate. At the same time, the imbalance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the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business is also increasingly serious.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business is the imbalance between the world's largest union community and the world's largest developing countries not only caused serious damage to bilateral trade, but also caused a serious impedimen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economy.

The reality of the China Europe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business imbalance, many well-known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have made a lo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studying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ese scholars can indirectly understand the reasons China and Europe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business imbalances, imbalance causes important factors relating to business statistics, in Europe on both sides of the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industry transfer, Europe's control etc.. These research results provide a broad idea and research space for the study of the imbala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business in Central Europe.

【Key words】International Logistics imbalance

一、中欧国际物流业务的基本概况

(一)中欧国际物流业务量持续发展、互相依赖

中国统计年鉴上指出2015年中欧国际物流业务业务总额为3021亿欧洲元。其中,中国从欧洲的进口物流694亿欧元,出口物流2327亿欧元,比2009年数据增长了25倍和7倍。欧洲方统计为:20015年中欧国际物流业务额为4054亿欧洲元,中国对欧洲出口物流额为3402亿欧元,欧洲进口物流额为652亿欧元。此外,中国海关统计的数据为,入世前中国对欧洲出口物流年均增长63﹪,欧洲进口物流年均增长18.8﹪。而中国入世后则分别为年均增长50﹪和31﹪。由此可见,中国入世后对欧洲出口物流的增长速度逐步放缓,从欧洲进口物流增长趋势逐渐提速,前者依然远大于后者。而且,与此同时中国和欧的业务的互相依赖程度不断增加,双方货物的进出口额在双方国际物流业务额中均占有很大的比重。

(二)中欧国际物流业务失衡日益扩大

随着中欧双方的国际物流规模逐渐扩大,中欧国际物流业务失衡的问题也随之加剧。虽然中欧双方的统计口径并不一致,但是,业务失衡并且逐渐扩大的趋势是毋庸置疑的。欧洲商务部统计,自2009年起中国成为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业务失衡的国家,而在前几年中国已经逐渐超越日本,成为了欧洲国际物流业务最大的逆差国家,并且从此业务失衡情况不断攀升。

二、中歐国际物流业务失衡主要因素

(一)中欧之间的物流业务统计差异是物流业务失衡的直接因素

1.双方采用的统计标准不同是统计数据不一致的首要原因

在统计的业务范围上,欧洲采用的是总贸易业务制——以国境边界为界限对进入欧洲境内的货物,比如把自由贸易区的货物和保税区的货物列入统计范围;而中国采用的则是专门贸易制,它是以纳税后进入的货物作为统计范围,不把进入保税仓库的货物纳入统计范围。从而造成了欧洲方统计数据略大于我国的统计数据,从而加剧国际物流业务失衡的假象。

欧洲国家确定货物原产地的方法也是导致双方统计上巨额差距的原因之一。在以原产地为标准的业务统计背景下,物流业务的差额无法反映到欧洲物流业务中去。因为中国的出口物流业务更多的是依靠于加工贸易所带来的业务,而此扩大了中欧物流业务的失衡。

转口贸易加剧了中欧物流业的统计落差

中国和欧洲之间物流业务的显著特征就是以香港为主的转口贸易在双方物流业务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这是因为大量的物流业务都是通过香港特进行转口的,在物流业务中的统计中,从香港进行转口的巨大份额自然成为中欧物流业务失衡现状的重要因素之一。

从货物在转口过程中的增值情况上看,欧洲货物平均增值在9%,与此同时中国的货物增值幅度却远远高于百分之9,达到了惊人的26.5%。这意味着中国向欧洲出口货物转口加价相比欧洲向中国的转口加价就高很多了。从欧洲出口货物的角度来说,欧洲国家低估了向中国出口货物的数量,因为欧洲出口货物是以消费国的纪录为准。

所以就从香港出口货物的情况来说,是否途径香港转口在到达中国一般被认为是对香港地区的货物出口,那么由官方提供的欧洲出口到中国的货物的数据,也仅仅只能当作是对中国出口的货物数据,其中并没有包含欧洲货物途经香港特别行政区再转口到中国的那部分货物。从货物的进口物流角度上来看,来自欧洲的学者认为,欧洲国家均严格遵守原产地规则,从中国进口的货物数据包括了直接进口和途径香港转口的所有货物,所以无需进行数据调整。但是中国学者则认为欧洲进口来自中国的货物同时将香港转口中国大陆的增加值也纳入中国货物的进口份额,严重高估了进口货物数量。

三、改善中欧物流业务失衡的主要对策

(一)采取恰当的业务策略,在磋商中解决业务失衡纠纷

从大局上看,中欧双方的协作对双方的发展都是有利的,把业务政治化只会加剧双方的业务摩擦和误解,加剧事态,最终影响双方行业和经济的共同发展。那么在处理双方的业务矛盾时,应以双方长期利益为重、避免业务形态政治化。随着中欧物流业务不断发展,合作日益加深,偶尔出现一些摩擦也是属于正常的范畴,在解决问题的关键还要着手协商、冷静处理。通过制裁的途径只会另双方两败俱伤,毫无意义。中欧双方都应在寻求解决问题,在平等磋商的前提下,妥善解决客观存在的业务分歧,通过建立高层领导互访等相关有效机制来增强双方之间的磋商和联系、加强沟通、尽量把冲突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二)完善业务统计,建立业务统计协调机制

基于统计制度的差异导致了中欧双方在物流业务失衡的问题上产生了巨大的分歧。我国应积极参与原产地规则的规定,了解原产地制定规则,并完善原产地的相关规则,减少差异,限制双方物流业务失衡数据的事实夸大。与此同时,中国相关职能部门还要增加同欧洲国家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从业务发展、增进友好互信的角度出发,通过积极的谈判及磋商,努力建立中欧之间物流业务统计的协调机制。

随着欧洲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欧洲国家己逐渐成为服务产业的生产及出口的大国,在物流服务上更加具有无可比拟的巨大优势。所以,站在更高更长远的角度上来看待中欧物流业务的问题将更加客观。

(三)推行新战略,优化产业及出口货物结构

中国物流业在近几十年中取得了可观的发展速度的同时同时也累积了许多问题。随着竞争的加剧,随着摩擦的增加,为了顺应时代,顺利发展,我们不得不改变现行的物流管理模式。

从结构上看长久以来,我国的物流模式一直是依赖劳动密集型的国际物流模式,过度依靠价格优势的竞争模式必然倚靠了十分廉价的国内劳动力,后果是牺牲了国内劳工的收入及福利,恶化了国内社会分配的财富格局,极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市场内需的增长。并且随着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升值、成本被迫提高,我国劳动密集型所带来的相对优势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会随之逐渐丧失。所以,跳出过于依赖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结构,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以此指出了缩减中欧国家之间物流业失衡的一条可行的道路。所以,我国应尽快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只有通过了如此的战略调整,才有利于我国避免在出口业务中过于看重的低廉劳动力成本,从而忽略了业务结构中极其重要的非价格因素,与此同时,也减少了国际物流企业不必要的业务摩擦带来的经济上的损失。

(四)推动跨国企业海外经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欧洲投资

中国对欧洲国家的巨大物流业务顺差可转变成中国对欧洲政府的债券持有量。这样不仅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人民币的升值压力,还可以有利于欧洲国家平衡日益严重的财政赤字。海外投资是赢得市场有利战略地位的必备利器,海外投资将一定程度上消除所谓的中国威胁论的负面消息影响。我国早就提出了走出去的战略,既把投资问题上升到了战略的高度,但是该战略在付诸实施的过程中我国除了需要关注政治、安全等多种要素外,政府还必须加以正確的政治引导。

参考文献:

[1]李坤望.国际经济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陈宪,韦金鸾.国际贸易业务理论与实务(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黄晓玲.中国对外贸易业务概论 [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业务大学出版社,2012.

[4]贾怀勤.中欧贸易业务平衡现状综论[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业务大学出版社,2011.

[5]孙黎黎.欧洲对外贸易业务逆差形成因素、影响及应对策略[J].商业经济学,2013(1).

[6]汪斌,赵张耀.国际产业转移理论述评 [J].浙江.浙江社会科学,2014(6).

猜你喜欢

失衡国际物流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下珠三角地区国际物流人才培养探究
刍议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的互动
高职国际物流人才职业素养现状分析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的《基础日语》课堂教学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供需市场失衡问题的研究
试论高中招生失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