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定教,从关注教学前测开始

2017-02-28谢胜微

新课程·上旬 2016年11期
关键词:三位数笔算两位数

谢胜微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教学研究逐渐从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转变,“前测”已逐步应用于我们的教育教学研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虽然已有少部分教师意识到“前测”是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一种有效方法,并且也做了很多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大多数一线教师对前测的应用还是比较生疏的。下面笔者将尝试结合具体的课例谈谈自己对教学前测的一些思考与实践。

一、关注教学前测,找准学生的认知水平

现代心理学明确指出: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是原有知识同化新知识的过程。也就是说,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因此,关注教学前测,从而找准学生起点,为教师设计教学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在“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相比,在算理和算法上是完全一致的。这是教材的逻辑起点,也是教师臆定的学生认知的起点,这两个起点一致吗?对于这些基础,学生具体掌握到了什么程度?哪些已经会了,哪些还存在困难?为了弄清上述问题,教师对本教学班的学生进行了教学前测,情况如下:

从前测结果分析得出: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且能自觉地将算理与算法向三位数乘两位数迁移。从前测中笔者还发现部分学生出错的原因主要是:(1)算理算法不清,相同数位没有对齐;(2)连续进位时漏加进位数字;(3)因数中有0时,0忽略不乘;(4)学生的检验意识淡薄,检验的能力有所欠缺。

二、关注教学前测,了解学生的认知差异

学生的生活环境、智力水平、教育程度决定了他们对于事物的认识,对于知识的认知、构建存在明显的差异,所以学生的认知差异应该成为教学前測的重要内容。

例如,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之前,笔者设计了40道计算题,以了解学生这部分知识的学前情况。经过统计,学生的正确率达到了93.8%。最多的错了8道,但是大多数答案都比较接近正确答案。学生的计算速度相差较大,另外通过访谈,笔者了解到学生的计算方法一般有:凑“十”法、补数法等;在其中还不乏学生用点数、数手指的方法。

从前测中笔者还发现:这个班的学生在学习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计算”的学前能力是有差异的,即计算速度的差异,计算思考方法的差异等,而这些差异恰恰就是最好的课堂学习资源。以上的前测情况给笔者以深刻的启示:教育的平等性要求教师在教育时采用“不平等”的教学方式。

三、关注教学前测,挖掘学生的思维状况

数学知识点是前后衔接、环环紧扣的。作为教师,在课前一定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思维状态,引领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如,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前测时问:谁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少部分的学生回答是:底乘高。为了解学生的思维状态,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前侧题(如下):结合你的猜想,测量你所需要的数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由于有了课堂前测的分析,教师对学生的情况成竹在胸,从而有效指导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

四、关注教学前测,把握学习的困难点

为了使课堂教学更具实效性,把握学习困难点是课堂学前预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时,笔者对学生进行教学前测。让学生观察一个茶壶的前后左右,并进行判断。通过分析前测发现了学生在学习时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1)语言表述有困难;(2)侧面观察能力较低;(3)判断某一方向对应的图片存在困难。通过教学前测,笔者更清晰地掌握了本课教学的难点情况,从而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推动了学生的学习探究活动,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建构知识。

“教学前测”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将我们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层面,帮助教师摆脱了“自我为中心”的备课陋习,把“备学生”落到了实处。教师有针对性地对照前测思考自己的教学活动,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使“教学前测”与教学过程结合得更加紧密,真正实现了“教”与“学”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吴小姿.学情前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新校园,2016(3).

[2]季一帆.小学数学学情前测的作用及实施方法[J].新课程(小学),2016(2).

编辑 李琴芳

猜你喜欢

三位数笔算两位数
由“知识本位”到“能力习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实践与思考
摆三位数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从“法”到“理”悟本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实践与思考
巧算两位数加法
积是三位数还是四位数
口算 笔算 估算
特殊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技巧
写出不同的两位数
摆三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