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品管圈降低气管插管患者ICU综合征发生率的研究

2017-02-28王丹于漫郭舒婕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30期
关键词:品管圈

王丹 于漫 郭舒婕

【摘要】 目的:运用品管工具,降低ICU综合征在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发生率。方法:采用试验组与对照组比对的方法来判断措施是否有效。选取2016年1-5月曾经有气管插管经历的患者120例,分为对照组60例和试验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试验组运用品管圈工具,头脑风暴,分析原因,制定措施,积极干预。结果:运用ICU意识模糊评分法判定对照组ICU综合征的发生率为18.3%,试验组ICU综合征的发生率为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用品管圈后圈员能力大大提高。结论:采用沟通图、降低监护室噪音的措施等可有效降低气管插管患者ICU综合征发生率 。

【关键词】 品管工具; ICU综合征; 品管圈

doi:10.14033/j.cnki.cfmr.2016.30.05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0-0105-02

ICU综合征是指患者入住监护室后出现程度不一的以精神障碍为主、兼有其他伴随症状的综合征[1]。如谵妄、行为动作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障碍、思维障碍等。ICU综合征的发生有许多种原因,如陌生的环境、危重患者抢救、医务人员不理解、疾病本身、个人因素等[1]。尤其对于气管插管的患者,因无法正常交流,患者往往起病急,病程短暂,病变发展迅速,处理不当,更易引发ICU综合征。笔者所在科2016年组建品管圈圈名为稳心圈(温馨圈)。此次主题为降低ICU综合征发生率,对提高患者住院满意度、减少住院天数、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价值感均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本圈谐音温馨,寓意降低ICU综合征发生率,使患者健康舒适,医患关系更加和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照组选取2016年1-5月入住笔者所在医院心内科监护病房的曾经有过气管插管经历的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采取自愿原则,排除有精神疾病患者。年龄60~89岁,病程5~9 d,基础疾病包括风湿性心脏病9例,扩张型心肌病10例,冠心病20例,起搏器术后15例,心律失常6例。试验组选取同期入住笔者所在科曾经有过气管插管经历的患者60例,两组年龄、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建立QCC活动小组 组织全科护士学习QCC特点、活动内容及要求,选出圈长1名,圈员8名,确立以降低ICU综合征发生率为主题,活动时间为5个月。设定圈徽(图1),寓意稳住患者异常心电示波,会徽寓意用双手托起患者新(心)的希望。

图1 圈徽

1.2.2 分析现状与设定目标

1.2.2.1 调查ICU综合征发生率 QCC小组成员通过回顾性研究,制定访谈提纲,调查ICU综合征发生率。

1.2.2.2 调查对象与现状分析 共调查60例心脏病患者,通过整理归纳60份电话访谈以及现场访谈的录音以及文字资料,运用ICU意识模糊评估法(CAML)判定患者[2],并找出ICU综合征发生的原因,找出要因(表1)。

表1 造成ICU综合征的原因要因选定

ICU综合征原因 具体原因 评分(分)

沟通不到位 知识缺乏、方法欠缺 21

忽略患者心理感受 工作忙、心理护理来不及做 15

ICU综合征防范处理流程 对其认识不到位,缺乏相应的培训 20

环境方面 噪音:仪器报警灯 18

1.2.2.3 ICU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ICU综合征由Mckegney于1966年提出,后日本学者黑泽对其定义如下:患者入住ICU后,意识清醒(可有失眠出现)后的2~3 d出现以谵妄为主的症状,持续3~4 d直至患者转出ICU治疗,并与其他器质性病变相区别,症状消失后不留后遗症[3]。

1.2.2.4 设定目标 经统计ICU综合征共发生11例,从而设定降低ICU综合征发生率目标值为8.3%。

1.2.3 制定对策与实施方法 针对上述现状,全体圈员采用“鱼骨分析法”、“头脑风暴法”等进行分析与讨论,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4]。

1.2.3.1 针对护患沟通不到位的情况 (1)制作患者需求沟通图(图2),当气管插管患者无法正常交流时,护士根据图片询问患者所需,患者通过点头或摇头来表达意义[5]。(2)采用摇铃指引。对于一些气管插管患者,当患者有需求,可护士此时正忙于别的工作,不在患者身边的时候,患者可通过摇动手中摇铃来提醒护士。(3)制作健康宣教手册。心内监护室有其獨有的特点,往往清醒患者较多,可这其中不乏三支血管严重病变的患者,因此,猝死风险极高。可监护室抢救患者情况很多,清醒患者由于目睹周围患者的抢救。往往紧张、焦虑,护士除了做好抢救时候屏风遮挡、音量减少之外,还可以给清醒患者定期做健康宣教,丰富就医体验[6]。

1.2.3.2 针对仪器报警声音大,环境嘈杂灯光强烈的原因 (1)定期采用声音分贝仪监测音量,将原有声音分贝仪测得的音量平均80分贝控制在40~50分贝,对个别报警音较刺耳的机器请厂家协助维修。(2)定时熄灯,加强环境管理。(3)遇抢救患者时,屏风遮挡,减少暴露,保护隐私。日间、夜间监护室噪音分贝均有大幅度降低(图3)。

1.2.3.3 利用休息时间组织全体护士开展针对ICU综合征的培训 (1)加强护士对ICU综合征的知晓率。(2)制作发生ICU综合征流程图(图4)。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9.0版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比较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QCC活动,提高了护理质量,培养了护士之间的协作精神,提升了科室的凝聚力,扩展了护士们的知识面,同时各位圈员的圈能力也大大提高(图5)。气管插管患者ICU综合征的发生原因百分比两组对比差异很明显(图6)。气管插管患者ICU综合征的发生例数明显减少(图7),对照组ICU综合征的发生率为18.3%,试验组ICU综合征的发生率为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降低气管插管患者ICU综合征的发生,其目的是为了保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增加患者满意度,较少住院天数,减轻护士工作量,减少和杜绝护理缺陷的发生[7]。通过此次QCC活动,气管插管患者ICU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下降,既保证了护理质量,也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全体圈员的圈能力大大提高。同时也促进了护患之间的沟通交流,使患者感到关怀与尊重,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职业价值感和归属感。

参考文献

[1]周一思.ICU综合征发生的基础疾病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1):23-25.

[2]张静.重症监护病房老年患者ICU综合征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医急症,2014,5(23):84-85.

[3]陈培服,陈海燕,陈瑜,等.ICU综合征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7):37-38.

[4]程洁曼.ICU综合征发生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J].现代护理,2013,11(15):96.

[5]邓春艳,杨宝义,汪蓉,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预防ICU综合征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3):487,508.

[6]董亮,李尊柱,李欣,等.危重症患者ICU综合征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ICU[J].护理学杂志,2015,30(19):27-31.

[7]宋莎莎,杨雪芳,沈巧芬,等.运用知信行理论强化护士对ICU综合征患者管理的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19):1792-1794.

(收稿日期:2016-06-11)

猜你喜欢

品管圈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肺结核患者痰标本留取合格率中的应用
应用品管圈管理模式对提高COPD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的作用
产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品管圈应用的疗效分析
品管圈活动在眼科患者视力检查中的应用及对漏查率的研究
品管圈在提高老年住院患者手腕带佩戴率中的应用
品管手法对提高初次注射胰岛素患者注射技能掌握率的影响
“品管圈”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笔能力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