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EGFR与C—erbB—2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意义

2017-02-28韩松云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30期
关键词:免疫组化大肠癌阳性率

韩松云

【摘要】 目的:研究并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R)、HER-2原癌基因(C-erbB-2)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于2013年1月-2015年12月,选取50例大肠癌患者和50例大肠黏膜正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别设置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免疫组化S-P法对两组大肠黏膜组织标本中EGFR、C-erbB-2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比较EGFR、C-erbB-2的表达阳性率,计算EGFR、C-erbB-2与大肠癌的相关性。结果:两组EGFR、C-erbB-2的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大肠癌黏膜组织标本之间的EGFR、C-erbB-2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GFR、C-erbB-2的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呈正相关(P<0.05)。结论:EGFR、C-erbB-2的表达水平可有效反映出大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病情进展,可作为大肠癌病情评估和预后预测的重要生物标记物。

【关键词】 大肠癌; EGFR; C-erbB-2; 免疫组化; 表达

doi:10.14033/j.cnki.cfmr.2016.30.028 文獻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0-0051-02

EGFR、C-erbB-2是两种新型的细胞因子、基因分子,在大肠癌中发现其阳性表达[1],为了探讨EGFR、C-erbB-2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本次研究特于2013年1月-2015年12月选取了50例大肠癌患者和50例大肠黏膜正常的患者进行免疫组化S-P法检测,比较其EGFR、C-erbB-2在大肠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并计算其与大肠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系数,现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3年1月-2015年12月,选取50例大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置为观察组,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最小21岁,年龄最大69岁,平均(45.17±15.62)岁,其中低分化15例,中高分化35例;淋巴结转移30例,淋巴结无转移20例;浸润至肌层15例,全层浸润35例;Ⅰ~Ⅱ期15例,Ⅲ~Ⅳ期35例。另选取同时期进行胃肠镜检的50例大肠黏膜正常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最小20岁,年龄最大70岁,平均(45.29±15.86)岁。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保留观察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切除的黏膜组织作为标本,保留对照组在胃肠镜检过程中采集的大肠黏膜组织作为标本,采用浓度为10%的福尔马林溶液固定标本,进行常规脱水、石蜡包埋以及切片处理,切片厚度为4 μm,采取免疫组化S-P法对两组标本中EGFR、C-erbB-2进行检测,选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试剂盒和DAB显色试剂盒,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并对两组标本中EGFR、C-erbB-2的表达阳性率进行比较,计算EGFR、C-erbB-2与大肠癌之间的相关性。

1.3 阳性判定标准

采用双评分法对EGFR、C-erbB-2的阳性表达进行判定:(1)阳性细胞占比(A):5个高倍镜视野内的阳性细胞占比不足25%得1分,占比25%~50%得2分,占比超过50%得3分;(2)染色强度(B):未着色得0分,浅黄色得1分,棕黄色得2分,棕褐色得3分。A+B>2分则为阳性,反之则为阴性[2]。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用字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标本的EGFR、C-erbB-2表达阳性率比较

观察组EGFR、C-erbB-2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0%、80%,对照组EGFR、C-erbB-2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10%,两组EGFR、C-erbB-2的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大肠癌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标本中EGFR、C-erbB-2的表达阳性率比较

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大肠癌黏膜组织标本之间的EGFR、C-erbB-2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EGFR、C-erbB-2的表达与大肠癌的相关性分析

EGFR、C-erbB-2的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呈正相关(P<0.05),见表2。

3 讨论

大肠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其发生、发展过程相对较为复杂,有多种细胞因子和基因分子参与到其发生、发展过程中[3]。近几年,肿瘤生物学的研究逐渐深入,部分细胞因子、基因分子被作为生物标记物,用于评估恶性肿瘤的病情发展和预后结局[4]。由于大肠癌的发生率较高,肿瘤进展速度较快,预后效果较差,死亡率较高,临床上对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机制尚未完全明确[5],故临床上应针对大肠癌的发生、发展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寻求可有效评估和预测大肠癌病情进展及预后结局的相关生物标记物。

EGFR是一种酪氨酸激酶受体,参与到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当机体内形成肿瘤时,EGFR的表达水平往往呈现出过表达状态,EGFR表达水平增高,对肿瘤细胞的增殖、血管再生、淋巴结的转移均有促进作用,同时还可对肿瘤细胞的凋亡进行有效抑制[6]。C-erbB-2是一种原癌基因,位于人体第17号染色体中,具有促细胞生长、分化的效果,可参与到肿瘤的发生过程中[7],有关临床研究报道指出,C-erbB-2在大肠癌呈高表达水平,且在不同分期的大肠癌患者中其表达水平不同[8]。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大肠癌黏膜组织标本和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的EGFR、C-erbB-2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大肠癌黏膜组织标本之间的EGFR、C-erbB-2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GFR、C-erbB-2的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呈正相关(P<0.05),说明EGFR、C-erbB-2的表达可有效反映出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情况,当EGFR、C-erbB-2表达水平出现进行性的增高时,提示大肠癌可能正在不断的恶化。

综上所述,EGFR、C-erbB-2的表达水平可有效反映出大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病情进展,可作为大肠癌病情评估和预后预测的重要生物标记物。

参考文献

[1]覃裕露,赵杨,申兴斌,等.大肠癌EGFR、C-erbB-2的表达及意义[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3,30(2):95-97.

[2]方莉,费浩,李云光,等.大肠癌中EGFR、c-erbB-2及VEGF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9):189.

[3]昝瑛,张寅斌,马宇光,等.EGF、EGFR及C-erbB-2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4,12(5):465-466.

[4]单宝珍,童强,刘丽娜,等.EGFR、Ras蛋白在大肠癌及其癌前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肿瘤防治研究,2012,39(6):701-704.

[5]单宝珍,李胜保,王强,等.大肠癌及其癌前组织中EGFR蛋白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24(11):63-66.

[6]李文婷,赵峰.EGFR、VEGF和HER-2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2,35(6):793-797.

[7]郑召召,赵春清.C-erbB-2、Bmi-1及PTEN基因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5,32(3):11-15.

[8]魏峰,崔红霞,李峰,等.D2-40、C-erbB-2、p53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江苏医药,2011,37(24):2956-2958.

(收稿日期:2016-06-12)

猜你喜欢

免疫组化大肠癌阳性率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视频宣教结合回授法对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的影响
免疫组化病理技术及质量控制方式的研究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病理科为什么要做免疫组化
警惕大肠癌的蛛丝马迹
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与人工染色对CerbB—2的影响
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流行病学分布研究
大肠癌 早期诊断很重要
肺尤文肉瘤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