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术后腹内疝致急性肠梗阻的诊治探讨

2017-02-28林桂河许东波林双明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诊治效果

林桂河+许东波+林双明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术后腹内疝致急性肠梗阻的诊治方法。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5月-2015年10月所收治的38例术后腹内疝致急性肠梗阻患者,对其各项临床症状进行观察分析诊断,并将其分为对照组19例(采取常规治疗)和观察组19例(采取针对性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3%,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3.1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术后腹内疝致急性肠梗阻患者进行临床症状观察诊断,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早期的针对性治疗,能够显著的帮助患者改善症状,使得身体得到快速恢复,从而有效提升治疗效果。

【关键词】 术后腹内疝致急性肠梗阻; 效果; 诊治

doi:10.14033/j.cnki.cfmr.2017.3.0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3-0093-03

腹内脏器自其原来的位置,经过腹腔内一个正常或异常的孔道或裂隙脱位到一个异常的腔隙者称为腹内疝[1]。腹内疝极为容易引起急性肠梗阻,对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健康产生一定影响,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急剧下降,为了帮助术后腹内疝致急性肠梗阻患者寻求更好的治疗方式,有效的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此次研究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5月-2015年10月所收治的38例术后腹内疝致急性肠梗阻患者,对其各项临床症状进行观察分析诊断,并将其分为对照组19例(采取常规治疗)和观察组19例(采取针对性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研究分析术后腹内疝致急性肠梗阻的诊治方法,并取得了较为不错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資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5月-2015年10月所收治的38例术后腹内疝致急性肠梗阻患者,38例患者均符合术后腹内疝致急性肠梗阻的临床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后,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19例,男10例(52.63%),女9例(47.36%),年龄23~80岁,平均(54.23±12.36)岁,均有过腹部手术史,手术类型为:腹腔镜胃大部切除术2例(10.52%),胃或肠穿孔修补术9例(47.36%),阑尾切除术8例(42.10%);观察组19例,男11例(57.89%),女8例(42.10%),年龄21~76岁,平均(49.54±10.76)岁,均有过腹部手术史,手术类型为:腹腔镜胃大部切除术10例(52.63%),胃或肠穿孔修补术3例(15.78%),阑尾切除术6例(31.57%)。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本组38例患者依据病情进行腹部CT检查,根据CT检查后分析患者的病情,38例患者进行剖腹检查术后均确诊为术后腹内疝致急性肠梗阻[2]。

在确诊后,将3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为观察组患者采取针对性治疗,根据病情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均因各种手术导致腹腔粘连,肠壁、腹腔脏器、腹膜以及肠与肠之间的孔隙导致术后腹内疝致急性肠梗阻[3]。均实行裂孔修补、粘连松解、疝入肠复位,手术后给予持续胃肠减压并禁食水、给予患者营养支持、补液抗炎、维持电解质平衡等处理[4]。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术后腹内疝致急性肠梗阻的治疗标准进行效果判定,共分为三个等级,无效、有效和显效,其中无效为:经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无任何改善迹象;有效为:患者在经治疗后较之治疗前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显效为:患者在经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各项指标达到正常范围[5]。治疗总有效率=(有效+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处理试验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3%,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3.1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24,P<0.05),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26%(1/19),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1.57%(6/19),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3.17,P<0.05)。

3 讨论

随着现今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习惯也在随之发生着不同程度的改变,使得近年来各种疾病的发生率不断的呈现上升趋势,使得接受手术治疗的人也增多,而由于手术治疗方式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和创伤性,一些接受腹部手术的患者,容易引起术后腹内疝致急性肠梗阻,术后腹内疝致急性肠梗阻在临床上的发生率较高,已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方面产生了一定影响,如果不能够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会进一步引发并发症的出现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故对术后腹内疝致急性肠梗阻进行及时的诊断,并采取适合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帮助患者改善症状,缓解病情,从而有效的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就显得极为重要。

由于术后出现腹内疝不多见,但引发急性肠梗阻的概率却非常大,因为在腹腔镜胃大部切除和右半结肠癌根治手术中经常没有关闭系膜裂孔,所以要高度警惕有腹内疝可能。应及早果断进行手术检查,及早减少肠坏死能够有效地提高治愈率有利于帮助有效的改善预后[6]。经此次研究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所收治的38例术后腹内疝致急性肠梗阻患者,对其各项临床症状进行观察分析诊断,并将其分均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针对性治疗,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3%,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3.1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研究显示结果可进一步说明,早期的诊断治疗对于术后腹内疝致急性肠梗阻患者的身体恢复具有较为突出的效果。在此次研究中以CT进行诊断,在CT影像检测下能够通过扫描将患者急性肠梗阻和周围组织等情况较为清晰的显示出来,可以较为直观的看到患者的病变现象,在CT影像检测下不仅能够发现各种症状变化也可以较为准确的对患者的病变处进行定位,能够使得患者在初步诊断时就以CT影像检测进行正确的诊断,从而提升术后腹内疝致急性肠梗阻疾病在临床上的诊断率,避免误诊和漏诊现象发生,且CT影像检测的检测方法比较简单、快捷具有高效的准确率且对患者没有创伤性,安全性较高,是临床中腹内疝致急性肠梗阻患者诊断的重要辅助检测方式[7]。而通过诊断后对观察组患者根据患者的自身状况进行针对性治疗,对急性肠梗阻患者均实行裂孔修补、粘连松解、疝入肠复位,手术后给予持续胃肠减压并禁食水、给予患者营养支持、补液抗炎、维持电解质平衡等处理[8]。通过针对性的治疗在极大程度上帮助患者缓解和改善了病症,利于患者的身体恢复,且并发症发生率较小、安全性高,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对术后腹内疝致急性肠梗阻患者进行临床症状观察诊断,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早期的针对性治疗,能够显著的帮助患者改善症状,使得身体得到快速恢复,从而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此外,CT检查诊断在术后腹内疝致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普及运用。

参考文献

[1]吴相柏,魏亚元,吴利达.无腹部手术史的腹内疝致肠梗阻23例诊治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3,53(15):41-42.

[2]邹奇,庄彪,倪熊.腹部手术后腹内疝致急性肠梗阻24例诊治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1):449-450.

[3]李世旭.术后腹内疝致急性肠梗阻16例诊治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16):66.

[4]姜冰.术后腹内疝致急性肠梗阻的诊治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12):51-52.

[5]朱堃,王建平,孙锦章.腹部术后腹内疝致急性肠梗阻的诊治体会(附26例报道)[J].腹部外科,2013,15(5):274-275.

[6]张炜,陈利民.术后腹内疝致急性肠梗阻的临床诊治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3):165-166.

[7]吴小凤,周江,丁婷.超声对剖宫产术后腹内疝并发肠梗阻的诊断价值[J].吉林医学,2014,35(8):1607-1608.

[8]孟刚,陈晓聿.腹内疝致肠梗阻38例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95):70.

(收稿日期:2016-09-20)

猜你喜欢

诊治效果
如此外墙,防水还扛得住么?!
灵动耳环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诊治新进展
研究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诊治中的临床效果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16例妊娠期合并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诊治分析
没效果
妊娠合并外科急腹症的诊治
伪装效果
各种运动项目的锻炼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