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建设项目沉沙池措施设计方法初探

2017-02-28

浙江水利科技 2017年1期
关键词:设计规范技术规范土样

喻 谦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1122)

城市建设项目沉沙池措施设计方法初探

喻 谦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1122)

针对城市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沉沙池设计现实需要,分别依据不同类型工程区的地表土壤颗粒级配条件,应用不同的计算模型、参数和方法,取得不同的设计结构选型,通过结构优选可行性分析和现实工程应用研究,提出不同类型工程沉沙池设计选型的适用性意见。

城市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沉沙池;设计

1 问题的提出

在城市生产建设项目中,为避免或降低水土流失对城市市政管网、下游河道及周边区域景观的不利影响,通常需要设置临时排水沉沙设施。GB 50433 — 2008《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1]第12.3.5条规定了“沉沙池的设计施工应遵循国家行业标准SL 269 — 2001《水利水电工程沉沙池设计规范》”[2]。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沉沙池设计规范》中的计算模型,在计算沉沙池尺寸时,需根据沉沙池上游来水的含沙量、泥沙级配、泥沙密度等参数,对沉沙池分段、分泥沙粒径计算沉降率,再根据沉降率试算确定沉沙池尺寸。而城市建设项目以平原区点式工程为主,相对来说场地布置条件有限,难以布置水力冲洗式沉沙池,且场地相对封闭、汇水区范围较小,也不具备获取相关参数的条件。除《水利水电工程沉沙池设计规范》外,在GB/T 16453.4 — 200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引水工程》[3]和GB 50288 — 99《灌溉及排水工程设计规范》[4]中也提出了沉沙池设计的方法和要求。相比较而言,后2项规范的沉沙池设计更贴近于城市项目的实际。因此,结合城市工程建设实际,以浙江省某城市点式建设项目为例,对上述规范提出的沉沙池设计要求进行分析和探讨,应用不同的计算模型、参数和方法,取得相应的设计结构选型,进行沉沙池设计选型分析,优选推荐适用于城市不同类型建设项目沉沙池设计的方法。

2 设计要素

在《灌溉及排水工程设计规范》(以下简称“灌排规范方法”)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引水工程》(以下简称“蓄排引水规范方法”)中,沉沙池设计主要考虑其所处区间水文气象条件、设计洪峰流量、设计泥沙最小沉降粒径等因素参数。

2.1 水文气象条件

项目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夏季季风交替显著,年温适中,四季分明,雨量丰沛,日照充足。年均气温16.4 ℃,年降水量1 500.0 mm,年蒸发量1 292.7 mm,年均风速2.5 m/s,最大风速24.3 m/s,相应风向N。降水主要集中在4 — 10月,以春末夏初的梅雨期和台风雨期为主。根据《浙江省短历时暴雨》,查算各历时设计暴雨参数,工程所在地区5 a一遇最大1 h降水量为55.5 mm。

2.2 设计洪峰流量

沉沙池按临时措施考虑,防洪标准为5 a一遇(取临时场地防洪标准1 ~ 5 a的高值),相应洪峰流量计算公式按GB 50433 — 2008《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如下:

式中:Qb为最大洪峰流量,m3/s;K为径流系数;I为降雨强度,mm/h;F为汇水面积,km2。

根据暴雨强度公式,项目区5 a一遇1 h最大降雨强度为55.5 mm;施工期综合径流系数取0.60;参照以往项目经验,单个沉沙池集雨范围取为1.50 hm2。根据公式(1)计算设计洪峰流量为0.139 m3/s。

2.3 设计泥沙最小沉降粒径

根据土工试验成果,选取项目所在地3份地表土壤土样,其颗粒级配见表1。

表1 地表土壤颗粒级配组成表

土样1泥沙最小沉降粒径取为0.100 mm,土样2泥沙最小沉降粒径取为0.200 mm,土样3泥沙最小沉降粒径取为0.150 mm,可满足《水利水电工程沉沙池设计规范》中沉沙池泥沙沉降率大于80%的要求。

3 计算选型

3.1 灌排规范方法

结合城市建设项目实际,人工清淤沉沙池型式,多用矩形断面,为便于后期清淤,沉沙池深度取为1.50 m。

沉沙池工作宽度:

式中:BP为沉沙池工作宽度,m;QP为通过沉沙池的工作流量(取沉沙池设计集雨范围的设计流量0.139 m3/s);Hp为沉沙池工作水深(取沉沙池深度的70%,即1.05 m);V为沉沙池平均流速(根据沉沙池可能沉淀的泥沙粒径考虑,土样1取为0.10 m/s,土样2取为0.20 m/s,土样3取为0.15 m/s)。

经计算得土样1沉沙池工作宽度为1.32 m,取为1.50 m;土样2沉沙池工作宽度为0.66 m,取为0.80 m;土样3沉沙池工作宽度为0.88 m,取为1.00 m。

沉沙池工作长度:

式中:LP为沉沙池工作长度,m;δ为安全系数(取1.2);Hp为沉沙池工作水深,取1.05 m;V为沉沙池平均流速,土样1取为0.10 m/s,土样2取为0.20 m/s,土样3取为0.15 m/s;ω为泥沙沉降速度,按水温20 ℃查《灌溉及排水工程设计规范》附录D得土样1为6.12 mm/s,土样2为17.90 mm/s,土样3为11.80 mm/s。

经计算得土样1沉沙池工作长度为20.59 m,取为21.00 m;土样2沉沙池工作长度为14.08 m,取为15.00 m;土样3沉沙池工作长度为16.02 m,取为17.00 m。

综合以上土样1沉沙池尺寸取为长21.00 m×宽1.50 m×深1.50 m,土样2沉沙池尺寸取为长15.00 m×宽0.80 m×深1.50 m,土样3沉沙池尺寸取为长17.00 m×宽1.00 m×深1.50 m。

3.2 蓄排引水规范方法

结合城市项目实际,沉沙池型式采用人工清淤的沉沙池拟用长方形矩形断面沉沙池,为便于后期清淤,沉沙池深度取为1.50 m。

与沉沙池配套布置的临时排水沟采用梯形断面,底宽0.40 m,深0.40 m,边坡1∶0.5,顶宽0.80 m,沟身采用2 cm厚M7.5砂浆抹面。

排水沟尺寸及过流能力利用明渠均匀流公式计算。排水沟过流能力按照明渠均匀流计算公式进行复核。明渠均匀流计算见公式(4):

式中:Q为流量,m3/s;A为断面面积,m2;n为糙率,砂浆抹面排水沟取0.013;R为水力半径,m;J为比降,取0.002。

经计算,临时排水沟过水能力为0.269 m3/s>0.139 m3/s,满足设计流量。

根据GB/T 16453.4 — 200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引水工程》,沉沙池宽度取为排水沟宽度的2倍,长度为池体宽度的2倍。则沉沙池池体计算宽度为1.60 m,取为2.00 m,沉沙池长度为4.00 m。

综合以上沉沙池尺寸取为长4.00 m×宽2.00 m×深1.50 m。

4 结果分析

综合上述计算结果,设计选型成果见表2。

表2 设计选型成果表

在考虑便于人工清淤而采用同样沉沙池深度的情况下,按《灌溉及排水工程设计规范》计算的沉沙池容积比《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引水工程》设计沉沙池要大,且泥沙颗粒粒径越小时越大,当设计泥沙最小沉降粒径为0.200 mm时较为接近。主要原因在于《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引水工程》中对沉沙池沉降率的要求相对较低,适用于非居民密集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且下游水质要求相对较低;而按《灌溉及排水工程设计规范》时设计泥沙最小沉降粒径取为0.100 ~ 0.200 mm,主要是为满足《水利水电工程沉沙池设计规范》中沉沙池泥沙沉降率大于80%的要求,防止泥沙对下游水利项目泵站水泵或水电站水轮机造成磨损,适用于下游水质要求较高,布置有泵站或水电站的项目。

城市建设项目的工程区来水经沉沙池缓流沉沙后,主要排放到城市市政排水管网或周边水渠中,对来水含沙量的要求较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高,在水土保持沉沙池设计时,可按《灌溉及排水工程设计规范》进行,但受场地限制,条带型的沉沙池布置存在一定难度,可采取迷宫式多级沉沙池的设计[5],利用沉沙池隔墙的阻挡作用,延长沉沙池工作长度,加大各厢室沿沉沙池轴线方向对沉沙池的阻力,在尽量提高沉沙池沉降率的情况下缩短沉沙池长度。

5 结 语

根据城市建设项目工程场地布置条件有限、周边敏感点较多、对水体含沙量要求高的实际情况,为提高水土保持设计精度,可在调查项目周边水体和市政管网对水体含沙量要求的情况下,确定沉沙池设计泥沙最小沉降粒径,当最小沉降泥沙粒径小于0.20 mm时参考《灌溉及排水工程设计规范》设计沉沙池,同时可采取迷宫式多级沉沙池的布局缩短沉沙池长度。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GB 50433 — 2008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2] 水利部山西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SL 269 — 2001水利水电工程沉沙池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3] 水利部水土保持司.GB/T 16453.4 — 200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引水工程[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GB 50288 — 99灌溉及排水工程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

[5] 蒋定生,高鹏,徐学远,等.水窖沉沙池形式试验设计[J].农业工程学报,2001(9):27 - 31.

(责任编辑 黄 超)

S157

:B

:1008 - 701X(2017)01 - 0025 - 03

10.13641/j.cnki.33 - 1162/tv.2017.01.008

2016-10-31

喻 谦(1984 - ),男,工程师,大学本科,主要从事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水土保持监测、水土保持设计及验收评估工作。E - mail:yu_q3@ecidi.com

猜你喜欢

设计规范技术规范土样
柠檬酸对改良紫色土中老化铜的淋洗研究
中国与印尼抗震设计规范对比分析
礼乐之道中的传统器物设计规范
土壤样品采集、运送与制备质量控制的实践操作
室内常规土工试验试样制备问题分析
土壤样品采集、运送与制备质量控制的实践操作
从《技术规范》看优秀点播影院系统的特点
公路桥梁加固施工技术规范
《苏区研究》技术规范
《铁路通信设计规范》TB10006-2016解读(四)支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