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护理专业《人体机能应用基础》整合教改探究

2017-02-27武红霞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6年12期
关键词:教改整合

【摘要】目的:探讨《人体机能应用基础》课程融合后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影响。方法:通过成立课程研发团队,在进行充分的专业调研的基础上,进行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的改革。结果:摸索出一套适合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教学模式及适应《人体机能应用基础》课程特点的相应的教学方法。结论:我校《人体机能应用基础》课程整合教改取得了一定成绩,此整合方式为护理专业其他医学基础课程的整合提供了一定思路。

【关键词】人体机能应用基础  整合  教改

【基金项目】校级教学改革项目:本文依托校级教学改革立项:2012LZYJ15。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235-01

《人体机能应用基础》是由传统护理专业的基础课程《生理学》、《生物化学》和《病理生理学》的教学内容进行精简、融合、优化形成的一门高职护理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根据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中心,结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重组课程内容,本着合理取舍、有效整合的原则,主要介绍人体细胞的化学组成、分子结构及功能、物质代谢及其调节和细胞、器官、系统乃至整体不同水平所表现的各种正常、异常生命现象、活动规律、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内容。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的相关知识,能为深入学习其它基础医学课程,临床护理课程奠定厚实的基础,为护理对象进行护理评估、诊断、計划、实施和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目前,国内外多数从正常、异常的角度将护理专业基础课整合成正常人体形态结构与功能、异常人体形态结构与功能,而很少从形态与功能的角度将课程成人体形态应用基础(正常-异常)、人体机能应用基础(正常-异常)。这种整合的优势是学生一入学就接触疾病,进入工作角色,体现了知识、能力为岗位服务的课程设计理念,至今这种整合方式较为少见,整合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做了如下工作。

一、制定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应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的要求,参照职业资格标准编写,要充分体现职业性和岗位性要求,优化教学内容,内容的选取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正常与异常、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为序化原则,立足护理专业培养目标,体现护理专业培养特色。

《人体机能应用基础》将《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生理学》有机融合,打破学科课程结构,淡化学科界限,重视课程及课程间的逻辑联系和内在规律,加强课程内容的渗透和融通,以重组整合为主线,以内容综合应用为重点。编写课程标准时,首先由从事相应专业的专、兼职教师组成课程研发团队,在学习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准确理解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在对从事护理工作不同年限的毕业生进行工作需求调研的基础上,选取教学内容,序化整合后为糖尿病病人检查结果判断与分析、发热病人能量变化分析等9大模块,37个工作任务。内容选定后,由教学经验和专业实践经验丰富的课程研发团队成员负责执笔起草。初稿完成后,聘请行业专家对课程标准初稿论证审议。

二、编写了校本教材

在课程标准完成的基础上,按照课程整合的思路,遵循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的要求,打破学科教材,编写了校本教材。

(一)精选教学内容,《人体机能应用基础》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原来的教材内容偏多,偏难,偏深,我们在编写校本教材时,根据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降低了教材的难度,比如,在三大物质代谢中,简单代谢过程,尽量不出现复杂的化学反应式,而把重点放在物质进行这种代谢有什么重要生理意义,代谢异常与疾病产的关系,通过阐述三大物质代谢的概念,过程突出本课程的基本知识、技能的学习,为学生学习临床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学生进入临床工作后为患者进行健康宣传教育打下理论基础。

(二)删减了教学内容,编写校本教材时,我们对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精简。在阐明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以护士资格考试以及护士的职业发展为抓手,立足护理专业培养目标,体现护理专业培养特色。例如,原生物化学中核酸的结构与功能,基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等相关章节,与学生高中的《生物学》教材内容是重复的,我们在编写校本教材时简化了重复的内容。其次,对生理、生化、病理生理中重复的内容进行整合,如《生物化学》中有血液的生化,《生理学》中有血液,《病理生理学》中有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我们把这三者内容整合为:血液的组成与理化特性、血细胞的生理,血凝与纤维蛋白溶解、血型与输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既减少了课程之间的重复,提高了课堂效率,更做到了内容精炼、重点突出、机理的阐述从正常生理到异常病理变化的循序渐进的原则,易于学生接受。

(三)校本教材在每一章的前面增加了情景导入,在相关知识点增加了护资考点链接,在每一章的后面都有以A2型题目为主的反馈练习题。通过案例导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理解了本章的内容,可以为后续那种疾病的护理提供基础理论的支撑,使基础课程更加贴近岗位。护资考点链接和反馈练习题更是为学生系统化学习搭建了一“高效、自主”的学习平台。

三、改革教学模式

《人体机能应用基础》是以传授基本知识、训练基本技能为主的一门课程,在教改过程中,我们采取传统和现代的教学手段相结合,教学模式采取“教学做”一体,通过对工作任务完成,将教学内容融入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授糖代谢时,首先导入情景,一位大妈由于地震被困于废墟下,受条件限制,救援困难围绕这一情景,教师提出问题:开始被困废墟时,大妈血糖水平怎样维持?被困废墟15小时,大妈血糖水平怎样维持?被困废墟24小时,大妈血糖水平怎样维持?56小时后大妈获救时昏迷了,检查结果酮症酸中毒,为什么?问题提出后,通过网络互动平台,师生进行互动式教学增强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及沟通、交流能力,同时在情景植入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的培养。

四、考核方式的改变

考核方式实行形成性考核,学生的成绩由期末考试成绩×70% +形成性考核×30%组成,期末考试为闭卷理论考试,形成性考核由到课率、课堂表现、单项技能考核,综合项目考核四项内容组成,到课率规范学生的学习秩序,课堂表现考查学生在教学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参与情况,单项考核旨在考查学生对临床常用检查项目结果的识别判断并分析其临床意义能力,综合项目考核由教师设置不同背景问题,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以此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性把握和驾驭基础知识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在考核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协作精神。

我们通过对《人体机能应用基础》的全方位锻造,制订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人体机能应用基础》在护理专业中的重要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三届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这种整合方式促进了学生学习基础课程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了具有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并适应护理专业的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端技能型护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何月英,柯海萍等.基于工作过程的人体机能学实践教学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3(3):94-95.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戴士弘.职业院校整体教改[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4]戴长蓉,邓惠芳,吴玉斌.护理高职教育医学基础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施[J].护理学杂志,2008,23(21):67-68.

[5]钟桂英,刘威等.发展性高职教育教学评价[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武红霞(1972-),女,汉族,山东阳谷人,聊城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基础医学。

猜你喜欢

教改整合
虚拟机服务器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研究
初中美术教改新思路初探
以私立华联学院为例谈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思考和构想
以私立华联学院为例谈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思考和构想
谈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