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支持网研究现状及对慢性病老人社区养老护理体系构建的启示

2017-02-27刘书文

护理研究 2017年12期
关键词:慢性病养老老年人

阎 红,刘书文



社会支持网研究现状及对慢性病老人社区养老护理体系构建的启示

阎 红,刘书文

阐述慢性病老人社会支持网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以社会支持网理论构建社区养老护理体系的观点,为老龄化社会社区养老护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寻求理论支撑。

社会支持网;慢性病;老年人;社区养老护理体系

老龄化是全球人口发展趋势,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15.5%,已达2.12亿人[1]。中国老龄化突出表现为增速快、规模大、未富先老,加之计划生育、经济发展等导致低生育率伴随低死亡率,由此带来“421”家庭、失独家庭等新型家庭结构类型,使家庭和社会养老负担进一步加重。因此,老年人社会支持研究成为近年热点课题。

1 国外社会支持网研究现状及进展

1.1 社会支持概念及相关研究 “社会支持”一词于20世纪70年代首次出现在美国精神病学研究中。80年代末开始广泛见于社会学、心理学、医学、精神病学等领域[2]。社会支持是一种选择性社会行为,指一定社会网络对社会支持客体提供的物质和精神等帮助,包括多个维度,既包含反映个体与他人之间相互作用的个体认知因素,又包含环境和情境等外部因素[3]。珂莱尔·婉格尔经多年研究认为: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存在自我涵括型、自我局限型、家庭依赖型、社区整合型和社区依赖型5种基本类型[4]。威尔曼指出:社会支持与性别、个人特质等有关,男性更需要物质、工具性支持,而女性则偏向于寻求情感、心理支持。威尔曼和沃特利对社会支持和关系紧密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紧密度高的关系能为个人提供更多情感、经济、工具等支持[5]。

1.2 社会支持网概念及相关研究 提供社会支持的相对稳定的关系网络即为社会支持网。社会支持网络源自鲍尔拜的依附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初得到了应用与发展[6]。英国人类学家Brown是最早研究社会支持网的学者之一。社会学家Granovetter从互动频率、情感强度、亲密程度和互惠交换四方面定义强关系和弱关系,深入探讨了强弱关系在个人发展中的作用,是对社会支持网研究的代表。综观文献,一般认为,社会支持网按支持内容分为3个子网,即经济、生活照料和精神支持,其中经济支持包含货币和实物两方面,生活照料包括身体照料和家务料理,精神支持主要来自于亲属;按支持来源可分为正式支持和非正式支持两类,正式支持是由国家、政府、单位、社区、机构等所组成的正式社会支持网络所提供;非正式社会支持系统发端于科布、卡布兰等学者的流行病学研究,主要来自5种关系,即血缘(夫妻双方的父母、兄弟姐妹及子女)、亲缘(夫妻双方的亲戚)、业缘(同事、同学)、地缘(邻里)和私人关系(朋友)[7-9];按其性质又可分为工具性支持和情感性支持,前者包括物资、金钱、信息或生活服务等,后者指交流、陪伴、有价值感等精神层面[3]。

2 国内社会支持网研究现状及进展

国内社会支持网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研究认为:社会支持网规模与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呈正相关,尤以经济支持网影响最大[10]。城市老年人的经济支持网基本是一个以制度性的正式支持(即社会保障)为主体、子女支持为辅的混合型网络[11]。现有对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的研究多以某地域所有老年人或以空巢老人、贫困老人、农村老人作为研究对象,对老年人患慢性病后经济、生活照料和精神上的特殊需求认识不足、研究不深,也没有专门针对慢性病老人社会支持网的研究。调查显示:慢性病老人在养老方式选择上与健康老人存在差异,他们更倾向于选择社区居家养老,间接反映因健康状况不同影响社会支持和养老需求[12]。

3 社会支持网理论对完善慢性病老年人社区养老护

理体系的启示

3.1 社区养老体系建设现状 现阶段我国养老方式主要有3种,即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居家养老约占90%。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我国在对老年人提供社会支持的养老体系建设上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依旧存在与社会养老需求不相适应的诸多难点和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养老体系建设缺乏执行细则。各地养老体系尚未形成科学、合理的布局。②养老服务供需矛盾突出。目前养老需求已呈现明显多元化倾向,但养老服务大多仅能满足卫生、做饭等初级需求,养老服务发展不均衡。③养老服务机构经营运行缺乏保障,尤其民办养老机构经营风险较大。④服务队伍专业程度较低。突出表现为“两低一少”,即文化水平低、工资水平低、护理员缺口十分明显。“40、50”农村妇女和下岗、失业护理员占85%以上,且多未受过正规培训和取得从业资格证书,其所能提供的养老服务局限于日常生活服务层面,对老年精神文化需求知之甚少[13]。 已有的对慢性病老年人社区养老护理的研究多从居家护理角度进行,或以慢性病老年人的需求着手展开调查。主要包括身体照顾、用药护理、日常生活照料、心理护理等,进而提出相关建议,视野较局限,内容较零散,整体性不够。养老护理体系的构建缺乏系统、深入的理论探讨和支撑,使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受到一定限制[14-16]。

3.2 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高,所需社会支持较健康老人多,是社区养老体系建设的重点 老年人是慢性病高发人群。中国统计年鉴2007年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54.03%,其中城市78.90%,城镇为35.60%,农村47.59%[17]。慢性病全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美国慢性病委员会于1956年指出:慢性病是一组具有永久性病变、会造成残障、具有不可逆病理变化、需特殊康复和长时间治疗及护理特征的疾病。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医疗卫生技术持续发展,人均期望寿命延长;加之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等原因,我国慢性病患病率和死亡率不断增加[18],社区居民的疾病谱和死因从以传染病为主转变为以慢性病为主。20世纪90年代以来,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慢性病“三大杀手”主要是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糖尿病[19]。由于慢性病常延续终身,长期病痛、伤残和昂贵的医疗费用等,极大地影响老年人晚年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较健康老人养老更大的经济、生活照料和精神等方面的负担和压力。有资料显示,中国目前确诊慢性病病人约2.6亿人,慢性病所致死亡占我国总死亡的85%,所致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0%[20],是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因此,慢性病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是老龄化社会更突出,也是更需亟待应对的问题。慢性病老人经济、生活照料和精神养老方面的依赖性增加,比健康老人所需社会支持更多。

3.3 细化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研究对象,加强对慢性病老人的研究 目前已有针对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的研究,但缺乏对老年群体中弱势群体——慢性病老人的研究。社会支持理论是研究弱势群体增能的理论,慢性病老人是社会支持网研究的重点对象。无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或机构养老,都存在共同养老需求,又各有其特点。通过研究慢性病老人社会支持网有助于识别其不同于健康老人的养老需求,为老龄化社会构建更完善的养老体系提供依据。

3.4 以社会支持网理论构建社区养老护理体系,提高慢性病老人生活质量 养老离不开护理,尤其慢性病老人,其日常生活、精神生活、疾病照料等都需要护理。护理伴随人类生存和发展而产生,是人们谋求生存的本能和需要,贯穿从出生到死亡的生命全过程。护理目标以健康为中心,其实质是照顾,其对象为全人类,特别是有健康需求或健康需求无法自己满足的人。现代护理学是研究如何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或潜在健康问题反应的一门科学。护理含义中所强调的人的行为反应,体现在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和精神诸方面,现代健康观多维度概念包含身体、心理、社会等,与社会支持网内容相吻合。对社会支持网的研究可为构建完善的养老护理体系提供理论框架和依据。以社会支持网经济、生活照料和精神支持3个子网为基础,从正式支持和非正式支持两条途径构建慢性病老人社区养老护理体系,有利于提高社区慢性病老人生活质量,带来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 2015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特点、产生原因以及老龄化巨大商机解读[EB/OL].[2015-04-02].http://www.chyxx.com/news/2015/0402/309483.html.

[2] 施建锋,马剑虹.社会支持研究有关问题探讨[J].人类工效学,2003,9(1):58-61.

[3] 蓝李焰.5·12震后灾区汉藏羌老年社会支持网比较[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39-46.

[4] 珂莱尔·婉格尔,刘精明.北京老年人社会支持网调查——兼与英国利物浦老年社会支持网对比[J].社会学研究,1998(2):56-65.

[5] John JM.社会学[M].11版.风笑天,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260.

[6] 郭艳.社会工作视野下城市空巢老人社会支持网的构建研究——以广州市萝岗区笔岗社区为例[D].南宁:广西师范大学,2013:3.

[7] 瞿蓓.关于“空巢”老人研究的文献综述[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11):28-31.

[8] 顾东辉.支持与回应:社会工作视角中的下岗职工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1.

[9] 平莲莲.城巿社区空巢老人社会支持研究——以济南市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10-11.

[10] 许传新,陈国华.社会支持网规模与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关系[J].统计与决策,2004(9):69-70.

[11] 王淑婕,王虎.“农转非”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网——以银川市兴庆区为个案[J].甘肃农业,2006(6):46.

[12] 杨敏,钱英.基于老年慢性病患者养老服务需求的调查研究[J].健康研究,2012,32(2):139-142.

[13] 老秋.社会养老体系建设,何时春暖花开[J].社会与公益,2014(11):18-20.

[14] 罗红,周莉,刘学菊,等.居家老年慢性病患者生活状况调查[J].中国护理管理,2007,7(3):37-38.

[15] 孙志敏.老年慢性病人的心理特征与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2):67-68.

[16] 唐蕾,李燕玲.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疾病防治认知现况调查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17):3470-3472.

[17]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7[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1.

[18] 阎红,刘书文,陈茜,等.社区不同年龄老人自助养老现状及需求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7):4978-4979.

[19] 李秀玲,阎红.社区护理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12:252.

[20] 郑播德.中国慢性病井喷:2.6亿人患病耗3万亿[EB/OL].[2012-08-17].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0e2a9a01012jio.html.

(本文编辑张建华)

Research status quo of social support network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nursing care system for the elderly with chronic diseases

Yan Hong,Liu Shuwen
(Chengdu University of TCM,Sichuan 611137 China)

四川省教育厅2016年度科研计划,编号:16SA0030。

阎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单位:611137,成都中医药大学;刘书文(通讯作者)单位:611137,成都中医药大学。

R473.2

A

10.3969/j.issn.1009-6493.2017.12.007

1009-6493(2017)12-1429-03

2016-05-22;

2017-01-08)

引用信息 阎红,刘书文.社会支持网研究现状及对慢性病老人社区养老护理体系构建的启示[J].护理研究,2017,31(12):1429-1431.

猜你喜欢

慢性病养老老年人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养生不是养老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