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肠源性感染诱发1型糖尿病一例

2017-02-26綦岩李润琰许龙吴书彪

海南医学 2017年16期
关键词:菌群葡萄糖肠道

綦岩,李润琰,许龙,吴书彪

(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河北邯郸056002)

肠源性感染诱发1型糖尿病一例

綦岩,李润琰,许龙,吴书彪

(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河北邯郸056002)

1型糖尿病;肠道菌群;肠源性感染

1型糖尿病(TIDM)又称为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其发病机制是在遗传易感性的基础上,由环境因素启动,T淋巴细胞介导的以胰岛β细胞损伤为主要特征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据相关文献报道,肠道菌群刺激机体免疫系统所产生的IL-6、TNF-α等细胞因子也影响胰岛素的敏感性和葡萄糖的代谢[1]。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于2016年12月26日收治1例肠源性感染诱发的1型糖尿病患者,现报道如下:

1 病例简介

青年女性,急性起病,主因“腹痛腹泻呕吐3 d伴意识不清1 d”入院,缘于3 d前患者喝饮料后自觉腹痛、恶心呕吐、腹泻,为稀软便,3次/d,无脓血,无里急后重,无寒战、发热,无尿频、尿急、尿痛,1 d前呕吐加重,呕吐咖啡样物,并出现意识恍惚、四肢冰凉,并就诊于当地医院,行血常规检查白细胞56×109/L,血糖高限测不出,为求进一步治疗,送往我院。既往体健,否认肝炎、肺结核等病史,无药物过敏史及手术外伤史。查体:体温(T) 34℃,脉搏(P)111次/min,呼吸(R)25次/min,血压(BP) 105/54 mmHg(1 mmHg=0.133 kPa)(在去甲肾上腺素维持下),意识不清,呼之不应,躁动,双侧瞳孔左:右为3 mm:3 mm,对光反射迟钝,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心音低顿,律整,心率111次/min,腹平软,压痛查体不合作,四肢肌力查体不合作,肌张力正常,双侧巴士征阴性。辅助检查:血清毒物鉴定(外院):送检血液中未检出有机磷农药、亚硝酸盐、生物碱成分及其他化学性毒物成分,全血胆碱酯酶活力100%。脑钠肽(BNP)4 350 pg/mL,心梗三项肌红蛋白628 ng/mL,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19.62 ng/mL。血常规白细胞65.52×109/L,血小板509×109/L,中性细胞比率80.10%,幼稚粒细胞比率0.21。急诊生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50 U/L,尿素15.3 mmo/L,肌酐154µmol/L,葡萄糖38.90 mmol/L,钾5.7 mmol/L,钠131 mmol/L,肌酸激酶46 1U/L,血清肌酸激酶46 U/L,二氧化碳测定5 mmol/L,乳酸1.7 mmol/L;动脉血气分析:pH 6.974,氧分压(PO2)160.7 mmHg,二氧化碳分压(PCO2)12.0 mmHg,剩余碱(BE)-27.2 mmol/L,血糖高限测不出,碳氧血红蛋白0.3%,实际碳酸氢根(HCO3-act)2.7。尿常规:酮体++,尿糖++++;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头、胸、上腹部CT:(1)颅脑、胸部CT未见明显异常;(2)胆囊未见明确显示;(3)脂肪肝;(4)食管扩张;(5)患者呼吸伪影较大,结合临床。入院后依据患者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诊断:(1)感染性休克;(2)脓毒血症;(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呼吸性碱中毒);(4)多脏器功能衰竭。给予急诊ICU护理常规,病危,暂禁食,比阿培南抗感染,注射用奥拉西坦营养脑细胞,肌氨肽苷营养心肌细胞,奥美拉唑保护胃黏膜,胰岛素泵降糖,去甲肾上腺素维持血压、碳酸氢钠纠酸,患者烦躁,给予咪达唑仑镇静治疗,转化糖补液、补充能量等对症治疗。住院期间行糖化血红蛋白:5.7%。肛门拭子培养结果:屎肠球菌。血培养结果均无致病菌生长。

经治疗7 d后患者神志清楚,酸中毒纠正,但仍有口干、多饮症状,饮食较差,伴乏力、胃部不适,偶有心悸、出汗、手抖症状,在胰岛素控制下血糖维持在3.8~24 mmol/L,尿常规酮体++,为明确糖尿病类型,转入内分泌科进行治疗。在内分泌科治疗期间,患者血糖持续性高,考虑应激性血糖升高可能性不大,测患者糖耐量实验:空腹葡萄糖4.46 mmol/L,(糖后0.5 h)葡萄糖7.57 mmol/L,(糖后1 h)葡萄糖8.98 mmol/L,(糖后2 h)葡萄糖11.78 mmol/L,C肽释放试验(空腹) 0.07 ng/mL,(糖后0.5 h、1 h、2 h)C肽0.00 ng/mL,结果示糖耐量结果偏高,糖尿病诊断明确,C肽明显降低,提示胰腺功能极差,患者无糖尿病家族史,体型正常,考虑1型糖尿病的可能性大,最终诊断为1型糖尿病。

2 讨论

本例患者青年女性,主因腹痛腹泻呕吐3 d伴意识不清1 d入院,既往体健,起病急,依据患者存在食源性诱因,血常规中白细胞明显增高,血压低,体温34℃,推测患者为肠道细菌感染,进而诱发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又加重全身感染,形成恶性循环。经查阅相关文献,分析发病机制可能与以下机理有关:肠道菌群紊乱通过破坏肠黏膜屏障,使脂多糖(LPS)入血。LPS是存在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一种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感染时激活机体固有免疫系统、启动炎症反应的主要成分。LPS与血中的LPS结合蛋白结合输送,在骨骼肌和脂肪等外周组织结合CD14和Toll样受体4,在脂肪组织引起巨噬细胞聚集,导致炎症因子释放[2]。因此肠道感染后肠壁通透性增加,进而诱发局部和全身炎症反应可能是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临床上1型糖尿病多见于遗传所致,感染诱发的1型糖尿病较少,分享此病例借以提高各位医疗工作者对1型糖尿病的认识。

[1]李兰娟,吴仲文,马伟杭,等.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19(6):345-347.

[2]姚旻,赵爱源,李红涛.肠道菌群与1型糖尿病[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5,7(2):120-121.

R587.1

D

1003—6350(2017)16—2728—02

10.3969/j.issn.1003-6350.2017.16.051

2017-02-21)

綦岩。E-mail:723318130@qq.com

猜你喜欢

菌群葡萄糖肠道
“云雀”还是“猫头鹰”可能取决于肠道菌群
发酵桂闽引象草替代部分日粮对鸡肠道菌群的影响
70%的能量,号称“肠道修复菌之王”的它,还有哪些未知待探索?
夏季谨防肠道传染病
常做9件事肠道不会差
葡萄糖漫反射三级近红外光谱研究
“水土不服”和肠道菌群
糖耐量试验对葡萄糖用量的要求
葡萄糖对Lactobacillus casei KDL22发酵及贮藏性能的影响
要从“肠”计划 肠道SPA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