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国防工业概貌

2017-02-25魏博宇

现代军事 2016年6期
关键词:国防工业国防日本

魏博宇

在日本,国防工业被称为“防卫生产与技术基础”,根据日本防卫生产与技术基础研究委员会的定义,日本国防工业是指“防卫省及自卫队开展各种行动所需装备的研发、制造、采办、维护、升级改造等必备的人力、物力、技术方面的基础”。日本没有国有军工企业,国防科研生产主要由私有企业承担。此外,还有承担国防基础研究及高通用性技术研究的政府科研机构,部分大学也以一般科学技术研发的名义承担国防相关科研任务。本文研究对象除日本防卫生产与技术基础研究委员会定义的国防工业范围外,还包括航天领域及民用核能领域,即承担防卫省、内阁府航天开发战略总部、原子能委员会的研发、制造和服务任务的科研生产机构。

日本是世界上以强大的制造业为基础,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快速发展国防工业的典型。虽然受“和平宪法”所限,二战后没有生产航母、核潜艇、核武器,但就实力而言仍然是亚洲乃至世界军工大国。日本国防工业不仅规模庞大,而且结构十分稳定,冷战后始终保持了以三菱重工、川崎重工等20余家大型企业为主的国防工业体系,没有发生像美国、俄罗斯、欧盟的企業大规模并购、调整等情况。

国防工业的战略定位

2014年6月,日本防卫省发布《国防工业战略》,指出国防工业是日本独立自主维护国家安全的基础,有助于日本加强在国际对话中的话语权,同时推动和引领国内高端产业发展。

国防工业是日本维护国家安全的基础

日本《国防工业战略》指出,“日本自身需要维持必要的国防工业基础,生产符合日本安全政策和自卫队需求的装备,以防备国外实行武器禁运,做到独立自主地维护国家安全”,“在满足成本与周期等条件下,最理想的是由了解本国国情的日本国内企业来制造武器装备,特别是无法公开需求、无国际采购渠道、必须走国内研发途径的装备”,以确保维护国家安全的自主性,规避潜在风险。由日本国内企业制造武器装备的另一个好处是,装备的维修保障、改进改型、技术支持、零部件供给便利,最大限度降低对国外的依赖,有助于提高自卫队的作战能力。《国防工业战略》还指出,从保密的立场来看,非国产武器装备很可能产生诸多问题,且其他国家也会以知识产权为由限制日本武器出口,因此日本应尽可能从国内获取武器装备,并提供维修保障等支持,以实现日本维护国家安全的自主性。

国防工业是提高国家潜在威慑力和国际话语权的重要工具

日本防卫省2013年最新版《防卫计划大纲》指出,“保持适当水平的国防工业基础,不仅在装备生产、使用、维修保障上发挥作用,也在研发适应我国作战需求的装备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助于提高我国的潜在威慑力。”日本将国防工业基础视为国家的潜在威慑力量,这一说法在《国防工业战略》中也得到了继承:“制造业是推动日本战后复兴的巨大原动力,日本能够基于国防工业所具备的防卫生产与技术基础,快速构建具有一定规模的防卫力量,有助于提升我国的潜在威慑力”。

同时,针对日本国防工业将走向世界、参与国际合作的趋势,《国防工业战略》指出日本国防工业必须足够强大,具备与合作对象国相当的实力,才能在国际合作中拥有话语权,进而获得有利结果。

国防工业是国家先进制造和自主创新的主要牵引和动力

《国防工业战略》指出,日本国防工业涉及航天、航空、船舶、电子等国民经济的多个领域,其支柱产业分布广泛,稳定的国防工业活动有助于推动经济发展,解决日本国内的就业问题,是国家先进制造和自主创新的主要牵引和动力。此外,国防工业是高技术综合型产业,在有效推进先进民用技术转军用的同时,积极将国防产业相关成果转为民用,促进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不断相互转化、日益融合,推动日本整体工业能力的发展。

日本积极将军事应用技术转为民用,防卫省军转民技术的试点已经在国际市场上取得突破性进展。2010年,防卫省召开“关于防卫省开发飞机的民用转移研讨会”,确定了军用技术转民用的具体制度方案。2011-2012年,防卫省基于国防利益和市场需求的双向考虑,将自卫队US-2水上救援飞机作为首批军转民试点产品,目前已获得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的购买意向。随着武器出口禁令的解除,日本将大力推动军民两用技术的开发,在提升国防工业能力水平的同时,促进技术和产品的出口,同时带动国内高端产业创新发展。

日国防工业总体规模

日本国防工业是指日本防卫省及自卫队开展各种行动所需国防装备的开发、制造(购买)、管理、保养、改造以及修理等必备的人力、物力、技术方面的工业基础。二战后半个多世纪以来,日本政府始终重视发展强大的国防工业,大力扶持私有企业,形成了以防卫省技术研究本部、企业研究所为主要科研力量,以三菱重工、川崎重工、日本电气等20多家大型企业为主要生产力量的国防工业体系。根据日本防卫装备工业会2014年公布的数据,该组织从事军工科研生产的会员企业共159家(正式会员127家),代表了日本武器装备研制的主要力量。这些大型企业能够研制航天器、火箭、导弹、飞机、舰艇、坦克、装甲车、火炮、弹药等各种武器装备,以及国防电子系统和各种配套设备,部分产品在世界上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除大型军工企业外,日本还有大量中小企业参与武器装备研发生产,其中参与战斗机研发生产的企业约有1100家,参与坦克装甲车研发生产的企业约有1300家,参与水面舰艇研发的约有2500家。

2015年7月,美国《防务新闻》以军品收入为标准评选2014年世界百强军工企业,美国有42家企业上榜,英国10家,俄罗斯7家,日本7家,其余亚洲入榜国家还有以色列、韩国、印度、新加坡等。日本入榜企业军品收入总额占世界军品收入总额的2.2%,亚洲总额的31.4%,为世界第七、亚洲第一。

日本受“武器出口三原则”的限制,长期以来武器装备的买家仅为防卫省一家,再加上“国防开支不超过GNP的1%”规定的约束(1995年以后,使用GDP替代GNP),国防工业的总产值规模不大,但整体呈上升趋势。从总体上看,日本国防工业总产值在整体日本工业总产值中的比率是非常低的,最低的年份是1981年,仅为0.35%,最高的年份为2011年,达到了0.76,1972-2012年的总体平均比率为0.57%。仅从支撑经济建设的角度看,日本国防工业难以称为国家的支柱产业。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日本开始实施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国防工业在整体工业产值中的比例也一直维持在0.5%以上,2000年以来平均比例已经达到0.6%以上,尽管其中有日本整体经济下行等诸多因素,但国防工业总产值却整体上保持稳步增长。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国防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很低,但某些领域对防卫省订单的依赖度非常高,如在2007年,日本航空工业生产总额的将近40%、武器弹药行业生产总额的将近90%均来自防卫省订货。而作为汽车、电子、石油和纤维制品大国的日本,这四个领域的国防工业产值均不足工业产值的1%。

国防开支

国防开支是一国武器装备建设和国防工业生存与发展的主要经济来源。日本受1976年内阁通过的“国防开支不超过GNP/GDP 1%”规定的约束,国防开支始终受GNP/GDP总量的限制。除1987、1988、1989和2010年曾突破“1%标准”外,其余年份的国防开支都在GNP/GDP 1%以下。但由于近40年来日本的GNP/GDP始终处于世界前列,其国防开支的总额仍然很大。因此,对国防開支设置上限的规定,无法构成影响日本军力发展的主要因素。

根据日本防卫省公布的数据,2002-2012年,日本国防开支总体呈下降趋势。安倍晋三重新执政以来,日本正式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出台首份《国家安全战略》和《国防工业战略》,发布第五版《防卫计划大纲》和《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将武器装备建设和国防工业发展置于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地位。2013年以来,日本国防开支呈逐渐增长趋势,2014年与2015年的国防预算开支总额分别为48848亿日元和49800亿日元,创下近十年来的新高。在日本国防开支中,人员及运行费用占到2/3左右,装备采购及国防研发费用相对较低,仅为20%左右。

此外,日本的“隐性国防开支”数额巨大,其航天、海上保安厅等用于国防领域的开支并没有列入防卫省预算,而是通过其他部门,或以其他形式支出。

日本的国防开支在世界范围内也位居前列,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历年数据显示,2012、2013、2014年日本国防开支总额排名分别为世界第五、第七和第九,2014年,日本国防开支总量约占全球国防总开支的2.6%。

国防科研力量

日本国防工业科研力量主要由政府所属的科研机构、大型私有企业以及大学组成,形成了“官、产、学”三位一体、多层次的国防科研力量体系。政府对于防卫省技术研究本部实施行政管理方式,而对于企业和大学的科研部门采用合同方式间接管理。

日本政府所属的科研机构主要包括防卫省技术研究本部、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日本原子能研究开发机构等。日本政府所属的国防科研机构虽不多,但研发实力较强。防卫省技术研究本部是日本政府负责武器装备研究、开发、试验、评估的唯一机构,也是日本武器装备科研的核心力量;文部科学省和内阁府其他各省下属的科研机构,如: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日本原子能研究开发机构、海上技术安全研究所等,承担航空航天、核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开发任务。

私有企业的研发机构是日本武器装备科研的主要力量,承担了绝大多数装备型号的研发任务。三菱重工、川崎重工、三菱电机等企业均设有进行武器装备研发的部门,这些企业既是装备生产的主体,同时也承担相应的研发和设计任务。大型企业往往还通过自行投资开展必要的装备预先研究和试制工作,提高技术实力、开展先期技术储备,以争取军品的订货。

此外,日本许多大学和独立行政法人研究机构也参与武器装备研发项目,特别是国防科技的基础科研。如东京大学工学院设有航空系,具备1.5米风洞、高超声速风洞、强度试验台、飞行模拟器等试验设施,承担了多项国防科研任务。日本大学常常借助“产学官合作”政策申请项目,如东京大学(学)与富士重工(产)、日本宇宙航空开发机构(官)在2008-2010年合作开展了“先进飞行员辅助系统项目”研究,该项目由日本经济产业省资助,由日本航空宇宙工业会(SIAC)牵头,富士重工、东京大学、日本宇宙航空开发机构合作参与。

国防生产力量

受战后体制限制,日本不存在国有军工企业与工厂,而是在政府扶持下,建立了以私有企业为主、寓军于民的国防工业生产体系,从事军工生产活动的大多是私有企业。日本防卫省武器装备采购中排名前50的军工企业均为私有企业,这些企业既有陆、海、空自卫队装备的主承包商,也有动力、电子、材料等专业化配套商,同时还有服装、食品等防卫物资的供应商。

受“武器出口三原则”以及“国防预算不超过国民生产总值1%”的制约,日本企业军品业务的客户仅为日本防卫省一家,装备订单数量少,国家对企业的投资不足,如果仅依靠国防订单企业难以维持生存。因此日本大多数军工企业始终坚持民用事业带动军工发展的道路,依靠民品产业发展技术、积聚资本,以民用生产及技术基础维持国防工业基础。虽然这种方式对二战后的日本而言是不得已而为之,但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后,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国家避免了潜在的武器装备研发投资风险,企业对军民两用技术的重视使得企业产品与单纯的民用企业产品相较,有着很大的优势,技术先进、质量可靠。在日本,除了弹药行业仅限于国防领域外,其他各领域均采取灵活利用民用技术与设备弥补国防装备的研发、生产与维护,客观上促进了国防装备对最新技术及设备的运用。

猜你喜欢

国防工业国防日本
探寻日本
知国防 爱国防 等
国防工业军民融合自主创新若干问题探讨
实验教学在军工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及不足
巴基斯坦国防日
中国国防预算增速下降
日本神社
俄罗斯2009—2011年国防预算特点
日本混乱中迎接希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