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自觉视野下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导师制完善路径研究

2017-02-25郑小为杨亚柳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9期
关键词:创业项目导师制导师

郑小为 杨亚柳 王 娅 武 洋



教育自觉视野下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导师制完善路径研究

郑小为杨亚柳王娅武洋

(宿州学院 商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当前地方本科院校为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建立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导师制。由辅导员、就业主管部门教师以及校外导师构成的导师给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有益的指导。以教育自觉理论来分析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现导师制作为教育创新,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时,还存在些问题,如部分辅导员导师缺乏创新创业的实践经验、理念存在偏差、工作繁重无法全面指导创新创业教育。校外导师有名无实很少实际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且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割裂,创新创业教育导师构成中缺乏专业导师。

教育自觉;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导师制;完善;路径

一 教育自觉理论与创新创业教育导师的教育追求

由费孝通先生的“文化自觉”发展而来的“教育自觉”概念目前广泛应用于教育学分析。纵观学术界的研究,邬志辉教授对教育自觉理解具有代表性,其认为教育自觉既是对中国教育传统、中国教育特色、中国教育问题的自知之明,也是对当今时代世界教育背景、世界教育主题、世界教育趋势的深刻理解,在此基础上,经过自主适应、综合创新,来建构一个新的现代化的教育体系[1]。

教育自觉可以从两方面进行理解:一是自觉的教育,即自知之名,教育主体自觉的认识教育规律、进行教学改革。还包括教育者的改革勇气,自觉克服教育过程中的弊端,大胆的开展教育创新。如传统讲授制教育教学方法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教学需求。大胆有勇气的教育者摈弃讲授式教学,引入建构主义教学、慕课教学、项目教学等,并积极对这些新式教育教学方法进行总结。二是教育创新。教育自觉离不开创新,包括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学内容的创新、教育方法的创新、教育模式的创新、教育实践的创新。

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广泛采用导师制。创新创业教育导师主要职责分为两大方面:一是向大学生宣传国家的创新创业政策、以及本校的创新创业政策、扶持力度等。对创新创业进行整体宣讲等。另一方面是接受学生的咨询,为学生答疑解惑,解决或克服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导师在这俩方面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创新创业政策和如何创业进行宣讲能为创新创业的学生解决创业定位、创业资金、资源和渠道等问题。给学生进行答疑解惑在实践层面不可或缺,更要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实际上,由创意到创业实践,困难很多,只有导师给予细微的指导和引导才能逐步走向成功。由辅导员、就业指导教师以及校外导师构成的导师团队具有不同的任务,需要相互配合,协同合作。

从教育自觉视角来看,创新创业教育导师是一种教育创新,对于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创新创业教育导师在自觉深化认识创新创业教育的同时,对自身的不足,缺乏足够的自知之明,也缺乏及时的改进,导师制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 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导师制建设现状

(一)多数是辅导员兼职担任导师

地方本科院校最近几年才广泛推动创业创新教育,有经验的导师缺乏。为尽快充实导师队伍,不少辅导员兼职担任。辅导员在做导师的同时,不断充电学习补充创新创业教育理论,边学习边指导。如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在寒暑假,挑选辅导员参加统一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如团中央的KAB讲师培训、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SIYB培训。在工作期间学校内部不定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发放学习资料,以及组织在线学习等。还有些本科院校组织辅导员在内的导师到其他本科院校,以及高等职业院校观摩创新创业项目、交流创新创业教育经验,有力的帮助辅导员导师深化认识创新创业教育,从而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创新创业。

(二)就业主管部门充实创新创业教育导师

地方高校就业主管部门的创新创业教育导师虽然精通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并有一定的创新创业实践经验。但由于人手有限,工作精力主要集中于统筹创新创业教育。首先是对兼职辅导员在内的导师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培训,组织对外培训、学习等,以培养更多合格的创新创业教育导师。其次,是开展创新创业项目的孵化。包括协调成立创新创业资金、创新创业项目基地等。

(三)校外导师

为充分发挥创新创业者的一线经验,各地方本科院校陆续与本地区创业精英和杰出企业家、杰出校友建立合作关系,邀请其担任创新创业教育导师。这些导师工作积极,受邀出席校外导师聘任仪式并发表专题演讲。演讲作为创新创业真实经验的流露,对大学生来说是宝贵的经验。

三 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导师制建设问题

(一)作为创新创业教育主体的辅导员导师缺乏创新创业的实践经验

虽然辅导员为主体的导师通过学习、观摩与交流快速获取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知识,但缺乏创新创业实践经验是明显的短板。不少辅导员导师都是刚从高校毕业的,刚工作或才工作1-3年,他们本身的工作经验以及创新创业经验极度匮乏,不能亲身体验创新创业过程中的艰难困苦。如创新创业虽然有创意,但实践起来需要克服资金压力。即使资金解决,还会面临亏损的风险。取得客户信任保持持续盈利都是挑战。这些实际的压力对于还没有完整的社会工作经验的大学生来说充满挑战,容易产生失眠、急躁、悲观等心理问题。由于作为主体的辅导员导师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无法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的苦难感同身受,做出的指导可能无关痛痒,不能抓住指导的实质。

(二)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导师在理念定位上存在偏差,主要是职业教育化

当前为提高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师导师的经验,许多本科院校都与外校开展交流,尤其是周边较早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高等职业院校。高等职业院校由于较早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组织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大赛、开展电子商务等方式,确实取得不少成就和经验供地方本科院校借鉴。但是不少导师在借鉴这些经验时,缺乏甄别与扬弃,使本科院校层面的创新创业教育沦落成职业教育,成为简单的就业教育,成为就业的替代。如有些院校指导学生进行电子商务创业。而电子商务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市场已经逐步完善和饱和,大资本和较早的电商早已占据渠道和流量,大学生创业者面临重重困难。实际上创新创业教育首先是创新教育,创业是建立在创新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大学生创新创业必须要有创意,是别人还没有或者还没有完全涉猎的领域,属于朝阳产业。这样能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本和风险投资资本的参与,从而减少创业资金压力。

(三)导师工作繁重,无法参与或全面指导创新创业教育

辅导员作为创新创业教育导师有一定的优势,因为经常接触学生,对学生的思想和自身条件有一定的理解。但也由于辅导员的性质,平时工作任务繁重,琐碎事务多,缺乏必要的精力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当前地方高校辅导员承担着学生日常事务管理与联系、承担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任务、指导部分大学生就业、考证,以及部分学生考研等。因为琐碎事务多,不能全身心的研究学生的创新创业创意与实践,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创业交流,及跟踪指导。通常是学生有需求,导师就指导。学生没有来咨询,导师就把创新创业放在一边,想不起来。这种缺乏全程参与的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效果有限。部分大学生创新创业往往半途而废。

不少地方本科院校为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纷纷聘请校外导师作为讲座教授或客座教授。还有校企合作基地的导师充实校外导师队伍。但由于各种原因大学生与校外导师的接触交流很少,真正意义的指导更谈不上。首先,校外导师虽然有名气,有些是创新创业的佼佼者,具有相当好的成功案例,但校外导师都有自己的事务要做,没有时间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志创新创业的大学生因为不够熟悉,没有合适的渠道联系沟通。当然,大学生有些创新创业创意和实践并不被校外导师看好,也阻碍进一步的紧密联系。

(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割裂,专业导师没有深入融入

目前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将创业看作就业的一种,创新创业教育主要由就业主管部门主导,以辅导员、就业导师以及校外导师构成。创新创业教育成为技术教育,主要关注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实际上创业是建立在专业的基础上,没有专业的技能就不会有创业的成功。但是专业教师很少参与学生的创业指导,以致大学生在构思创意,撰写创业计划时,缺乏专业老师把关。有许多创意虽然看起来比较好,但实际上缺乏足够的竞争力。如有些大学生的慕课教育创意,搭建在线教育或微课平台,选择本校上课比较好的老师录制慕课资源,但是放眼整个慕课教育平台以及日渐成熟的慕课资源制作技术,地方本科院校的这些创意缺乏核心竞争力,创业成功的难度增加。而辅导员导师、就业办的导师以及校外导师对这些专业知识缺乏,不能提供专业性的意见。可见,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割裂会阻碍创业教育的成功。

(五)创新创业教育导师协同合作力度有待加强。

创新创业教育不同的导师负责不同的任务,但需要协同。只有合力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才能提升创新创业的成功。当前高校不同的导师存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状态,呈现辅导员导师为主,其他导师为辅的格局。基本是学生找导师咨询,导师之间很少沟通。没有开过会,共同研究过创新创业项目,对创新创业项目的前沿性、创新性、市场竞争力等缺乏系统研究,造成部分创新创业项目虽然看着很好,实在浪费创新创业资金,还给大学生创业者带来资金负担和心理负担。

四 教育自觉视野下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导师制完善路径

(一)要有自知之明,树立本科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

当前地方本科院校普遍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由于定位不明让不少大学生走弯路,徒劳增加创业成本和支出。在此,导师就应当按照教育自觉的要求,自觉科学定位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这种自觉认识,实际上需要创业教育导师巨大的勇气,敢于对大家公认的认识和做法提出质疑,提出反思。反思和改革成功的话,会带来荣誉。反之,则被批评,甚至扣减绩效工资。实际上,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导师要对创新创业教育有清晰的认识,要意识到是本科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不能沦落为职业教育倾向的创业教育。应当摈弃电子商务、开个小店等低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因此,导师要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首先是创新教育,创业是建立在创新的基础上,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创意。大学生创新创业要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意。如电子商务兴起时,创新之处是将实体店铺搬到网络上,通过网店来卖东西。通过这种创新实现革新。因此我们就不能简简单单的再去让学生开个电子商务网店。当然现在的有些电子商务网店提供VR体验,亮点在VR体验。通过VR体验来吸引更多的客户,增加渠道优势。大学生通过这类新的创意实现创业,会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二)打铁还需自身硬,自觉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资本和经验

教育自觉视角,教师在教育反思、改革与创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加强教师自身的教育,这样不仅推动理论教育,教师还能通过自身的一线工作经验,及时发现行业需求和人才能力要求,给学生创新创业进行针对性教育,提高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成功率。对此:(1)多层次引导辅导员导师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提高创新创业实践经验。创新创业教育导师没有创新创业实践经验,教育就犹如无本之木,很容易纸上谈兵,不能真正解决大学生的需求。因此,地方本科院校应当多层次引导辅导员导师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笔者看来,辅导员导师可以参与地方高校的产业园区或者创业项目孵化中心的运作,通过创新创业实践参与获取经验。有些很好的创意,导师在进行指导的同时,还可以实际参与和融入创新创业,成为投资人,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一起推动项目。有条件的高校,创业导师队伍本身也可以探索创新创业,全程实践。通过实战化的创新创业参与,不仅能为导师提供真实的经验,还能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的提升,更好的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2]。(2)优化辅导员创新创业教育导师队伍,构建专职导师队伍。由于辅导员因为琐碎事务缠身,有时候无法全程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这时就需要优化辅导员导师队伍。为解决生师比严重失调的问题,每个辅导员指导的大学生数量应当严格限制,如每个辅导员导师指导2-3个创新创业项目[3]。另外,各二级学院可以配备专职的创新创业导师。专职导师具有专业化的知识,长期从事创新创业指导也会积累教育经验。专职导师可以由辅导员导师、就业办指导老师转岗,也可以聘请校外有创业经验的导师。专职导师通过长期的指导积累经验,实现创业指导的优化和提升。(3)充分发挥校外导师的一线资源优势和经验。校外导师大多是成功的创业者,具有创业的经验,有一定的资金、人脉、客户等渠道。这些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创业创新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地方本科院校应当充分调动的校外导师的积极性。可以按照“全覆盖,多层次”原则,不仅邀请那些杰出的企业家成为导师,还邀请那些刚毕业不久,小有成就的年轻创业家做导师。年轻的创业家具有一定的创业经验,还易于和在校大学生交流沟通,这样能手把手言传身教,真正解决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现实问题,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加强教育创新,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加强导师协同合作

以教育自觉为视角,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导师的作用,可以对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等进行优化、重组和变革。具体而言,教育模式上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教育方法上将单打独斗的指导转向协同合作。具体而言,创新创业教育要以专业教育为基础,同时专业教育要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二者应该是高度融合的统一体[4]。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当积极吸纳专业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书的专业度和前沿性,专业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科学研究做判断,积极为学生提供建设性意见。为提高专业教师指导的专业化,应当加强专业教师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专业教师也下实践基地挂职锻炼,积极与辅导员、就业办导师以及校外导师交流学习,学习和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经验。协同合作方面,辅导员导师、就业部分指导老师和校外一线经验导师应当经常沟通,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发表专业性意见,进行跟踪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在立项时应当一线经验导师应当严格把关,对其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方向进行把控,及时反馈给大学生创业者和其他导师,以筛选成功率较高,有前途的创新创业项目。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后,要密切跟踪,导师们可借助微信群、QQ群等现代大众传媒工具对项目进度进行交流,及时解决各类困难,通过合力促成创新创业项目的成功。

[1]邬志辉.教育创新与教育自觉[J].当代教育科学,2003,(22): 3-4.

[2]史建磊,宰文珊,许方程.高职农类专业“导师+项目+团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5,(7): 105-108.

[3]洪涛.本科生导师制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意义与发展[J].继续教育研究,2015,(12):38-40.

[4]齐岩,陈英义.高校本科层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途径——基于国际教育合作平台的实践探索[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5,(4):101-103.

(责任编校:张京华)

2017-07-15

2016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经济型旅游”(项目编号201610379089);“创意蜂产品——蜂味园”(项目编号201610379091)。

郑小为(1989-),男,安徽淮北人,硕士,宿州学院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国际经济与贸易。杨亚柳(1986-),女,河北衡水人,硕士,宿州学院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

G525

A

1673-2219(2017)09-0128-03

猜你喜欢

创业项目导师制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山西18个农村创业项目获资金补助
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研究
住院医师对“全程导师制”教学效果评价反馈分析
V eraW an g
长春第十一届[秋季]连锁加盟创业项目展览会
学创业应用 如何选择做健康事业 范俊宏康复 火爆创业项目
导师榜
爱情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