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德教学的统整策略
——以五年级上册《红绿灯》一课为例

2017-02-25陆文奇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统整交通标志红绿灯

□ 陆文奇

品德教学的统整策略
——以五年级上册《红绿灯》一课为例

□ 陆文奇

将资源通过组织、协调的方式进行最大化的利用,能起到1+1大于2的效果。在品德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资源整合,有效统整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从而彰显品德课综合性学习的特性,让品德课教学更有实效。

实践活动 统整 教学效能

将资源通过组织、协调的方式进行最大化的利用,能起到1+1大于2的效果。在品德教学实践活动中注重统整,有助于彰显品德课综合性学习的特性。因此,作为品德教师要有意识地在品德实践活动中对各种资源进行整合,挖掘各学科间的联系,让品德课的教学更有实效。本文笔者以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上第四单元“安全伴我行”中的《红绿灯》一课为例,谈谈品德课教学中的统整策略。

一、紧扣“时事主题”,统整德育资源,提升活动实效

品德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之一,整合德育资源既能促进品德课的教学,同时又有利于发挥品德课的教育功能。《红绿灯》一课的教学紧扣时事热点和学校德育主题活动,有效统整相关德育资源开展教学,能拓宽教学渠道,进一步发挥品德课效用。

(一)抓住时事主题作关联,彰显德育目标

时事资源是品德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紧扣时事资源,并与教学内容作有机关联,有利于提高品德课教学时效,彰显品德课的德育目标。

2016年的夏末秋初,杭城迎来了一场盛大的聚会——G20峰会,全社会聚焦这一时事热点。2016年3月21日,浙江省启动“迎接G20,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活动,倡导全省公民践行“礼让斑马线、文明过马路、排队守秩序、礼仪待宾客”的文明风尚。将这一重大事件作为背景资源引入,能够进一步凸显育人价值。于是笔者将这一时事内容引入教学,引导学生关注“在这一时事背景下,作为杭州市的小公民如何参与到活动中”,紧扣这一时事开展教学,有效提升课堂意义,进一步凸显了本课的育人价值。

品德教学必须注重行为指导,如何使教学目标更好地落地,使行为指导不流于形式,值得重点关注。2016年3月1日实施的《杭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第七条规定:行人应当在人行道内行走。通过路口或者横过道路时,应当走人行横道或者过街设施,按照交通信号灯指示通行。政府的条例要求市民提高文明素养,礼迎天下客,为本课教学提供了值得引用的素材。

引入以上相关条例,能增强现实感,提升教学时效。教学中,将这一条例与相关交通法规一起学习,引导学生感受遵守交通规则、文明出行的积极意义。而且这个条例是杭州市刚刚颁布的,填充了鲜活的教育内容,拉近法规与学生的距离,使原本严肃的条约与生活结合,能增强教学的实效。

(二)引媒体资源入课堂,落地德育目标

新闻报道有时效性,为品德课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尤其是关于学生同龄人的活动报道,不仅丰富了教学资源,更能激发学生的实践热情,提高品德课教学的实效,使德育目标更好落地。

《青年时报》专版报道,牛通社小记者参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活动,报道中提到小记者们走上街头,开展调查与实践,发现十字路口50分钟近150个行人闯红灯,觉得很震惊。结合这一报道,布置学生课前实践时,走上街头,学习小记者的行动,关注自己在十字路口看到的红绿灯前的文明与不文明现象,开展相关调查,这一活动有效激发了学生参与实践的热情,提升了品德课的教学效果。

无独有偶,浙江电视台专题报道中国式过马路,拍摄十字路口的不文明行为,对中国式过马路的行人进行采访。课堂上播放相关片段作为教学的补充资源,记者专业的视角,鲜活的画面,给学生带来身边的富有说服力的教育素材,因为学生有广泛的课前调查与观察体验,自然能引发内心的共鸣。

(三)主题活动作统整,凸显德育实践性

学校的教育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时机比比皆是,如何充分利用、挖掘实践活动的教育价值,值得深入思考。

品德课的教学与学校大队部活动结合,有效拓展活动的效能,丰富了学生的体验,让品德课教学避免空洞的说教。围绕“做文明有礼浙江人”活动,10万志愿者走上街头宣传文明礼仪,笔者所在学校大队部积极响应,号召全体少先队员开展“争当交通安全观察员”大型实践活动。这项活动正好与《红绿灯》一课的内容高度相关,让本课教学实践有了扎实的基础。学生在活动中巩固了课堂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将其付诸实际。亲身经历的活动总是印象特别深刻,而且学生会更愿意信服这些来自实践的品德教育。

通过这些整合,充分挖掘活动的价值,寻找品德学科与学校、社会各类活动的结合点,不仅能凸显德育课程的实践品性,使活动立体化,更能有效提高品德课的实效性。

二、把握“综合”特性,挖掘学科联系,提升课程效能

品德课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包罗历史、地理,涉及个人、家庭、社会等方面的知识,并且与其他小学阶段的学科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基于此,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学科特性,挖掘学科联系,深化品德课效能。

(一)寻找知识联系,迁移运用

品德课的知识内容与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如信息技术教学中就有关于认识交通标志的教学内容,因此,在《红绿灯》一课教学中,对于认识交通标志这一内容,可以加强与学科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将学生在信息课上的学习收获有效迁移。同时,学生可以在信息技术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上网查询等方式,进一步了解交通标志。这样架设学科之间的有效联系,无疑为落实本节课的相关知识点奠定基础,提供有效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的课前学习准备有的放矢。

(二)拓展学科技能,促进提升

在《红绿灯》一课教学前,笔者布置给学生“认识交通标志,把自己熟悉的交通标志画下来”的任务,在这个任务中学生需要运用美术课的绘画技能,这样有效整合学科知识,既丰富了品德课实践任务的形式,又促进了学生综合发展。

在课堂教学时,学生通过展示自己的一幅幅作品,不仅记住了交通标志的颜色、形状,同时分享了自己的观察与收获,促进品德课认知目标的达成。

(三)落实方法运用,有效提炼

学生课前准备颇有效果,认识了许多交通标志。课堂上引导他们发现规律,仔细观察交通标志,并进行分类。此时学生可以运用数学课上学到的分类方法,探求图形间的规律。有的学生关注颜色,有的学生关注形状,还有的关注画面内容,教师及时小结、提炼,帮助学生进行梳理,明确交通标志主要用红、黄、蓝三种颜色来表达交通信息,提升学生的认识。

学科整合让教学过程更精彩,学生能将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有效运用到品德课的学习中,促使其知识、技能滚动发展,从而获得提升。

三、立足资源共享,统筹分工协作,提升活动效益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智力发展的根本原因和机制是活动,儿童智慧发展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教育要发展儿童的主动性,就要重视儿童的实际活动,给儿童创设各种活动情境,通过活动丰富经验,促进儿童发展。在现实的活动安排中,一方面,由于课时的限制和学生精力所限,学生所能参加的活动时间是有限的。另一方面,也可以发现不少活动的安排又存在着资源浪费的现象。为有效提升活动的效益,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当树立统整的理念,根据活动的内容和实际教学需要,对相关话题进行整合,并立足于活动资源的共享,注重活动的分工协作,从而提升教学效率。

(一)围绕主题分解任务,在分工中优化活动设计

教师必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教材与儿童现实生活结合起来,组织儿童易于、乐于接受的教学活动,在活动安排上教师应紧紧围绕主题,以统筹的理念合理作出任务分解和分工,防止活动走过场的现象发生。

在本课教学中,围绕交通安全,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组织讨论,整合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领他们围绕“认识交通标志、安全文明过马路、小区内安全行走、安全乘地铁”四个主题,全体队员分为4个小队进行了假日小队实践活动,开展“争当安全文明的乘车人、行人”活动。队员们组内细化分工,人人参与,各司其职,来到学校附近的十字路口、小区门口、地铁站进行实践活动,观察人们的行为举止,通过观察与采访路人、工作人员,进一步了解生活中人们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与行为。

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开展活动,任务明确,人人参与,将复杂的任务处理成具体的任务,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驱动学生有效开展活动,同时小组分工合作,大大提升了活动的效率与效果。

有效的分工合作让学生有了丰富的实践感受,在这样鲜活的实践活动中,学生获得实践体验,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带到课堂,激发认知与情感的提升,从而促进行为的转变与落实。

(二)立足分享交流展示,在合作中提升活动效益

课堂上各小组或小组代表汇报,或集体展示,还有同学运用信息技术课上学会的本领,制作PPT,将实践中的收获与认识进行充分交流,做到有图有真相,增强了说服力。

分享中发现,学生对红绿灯时斑马线前的等候区的认识不够清晰,教师选取有代表性的场景,组织讨论,带领学生互动分析,关注行人分别站在哪里,错在哪里,从而深刻理解,不能站在斑马线上等候红绿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站在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的位置也是不安全的,结合道路上标注的等候区图片,帮助学生了解安全的等待区。课堂中既注重学生的广泛参与,更要落实教师的有效提炼与指导,在互动分享中,教师有效补充,从而提升认知,落实教学目标。

在活动中和活动后,教师适时点拨,学生自主交流、反思,把活动的感悟和理性的思辩有效整合,学生的体验就比较丰富,收获也在其中了。教师注重活动材料与收获的交流,更要注重分工协作效能的评价,引领学生学会合作,感受分工协作的益处。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将学生分享的资料归类整理,展示成果,让教学有效延伸。

品德课要提高实效,必须向课外延伸,注重与多种德育途径结合,统整有效教学资源,形成教育合力。教师努力挖掘教学资源,创设能够打动学生心灵的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构建学科知识体系,培养能力,进而形成对生活的正确态度和价值观,这是品德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需要不断探索与努力。

(浙江省杭州师范大学东城教育集团东城小学310019)

猜你喜欢

统整交通标志红绿灯
统整教学的策略研究
基于双向特征融合的交通标志识别
构建适合学科核心素养转化的课程统整设计
统整经典细品析 多维阅读提素养
红绿灯前
神奇的红绿灯
会说话的红绿灯
对小学数学学科统整的探索
交通标志小课堂
我们欢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