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以小见大的高校共青团工作

2017-02-25杨万红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9期
关键词:共青团志愿思想

林 候 杨万红



基于以小见大的高校共青团工作

林 候1杨万红2

(1.厦门理工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4;2.厦门东海职业技术学院 工程技术学院,福建 厦门 361100)

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的召开,分析和研究了新形势下党的群团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对新常态下高校共青团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的印发,为高校共青团工作指明了新方向。因此,高校共青团应该总结经验,调整定位,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精准聚焦工作中的突破口,以点带面,充分发挥以小见大的效应,在具体工作中逐一突破,努力开创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

新常态;以小见大;共青团工作

一 小旗帜,大引领

旗帜问题至关紧要,因为旗帜引领方向,旗帜凝聚力量,正所谓:小旗帜,大引领。[1]当前,全国各族人民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共青团,作为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团的根基在青年,血脉在青年,力量在青年,应该通过有效的工作,联系青年,团结青年,教育青年,服务青年,凝聚青年,突出思想政治引领这一灵魂,引导最广大的青年凝聚在党的旗帜下。[2]因此,思想引领是高校共青团的战略任务,也是首要政治任务。

具体而言,就是要始终将加强青年学生思想引领作为共青团工作的根本任务。充分运用互联网+这一全新的“众筹”思维和“跨界”理念,警惕思想引领的“娱乐化”“庸俗化”倾向,利用“青年之声”互动社交平台的优势,摸准青年脉搏,将思想引领做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注重在“四进四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我的中国梦”主题开展“与信仰对话”,做好爱国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团结教育,深化实施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等方面把握引领的重点。通过召开主题班会、实践活动、报告座谈、演讲比赛等形式,寓思想引领于服务,对学生的思想予以正确的引领。结合光盘行动、“三走”等重大主题,指导各团支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开展富有特色的主题团日活动,如“走基层,看变化,感受党的十八大”、“三爱”、“我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言”、“我和国旗合个影”、讨论习大大“八字真经”等,既做到活动引领,又做到内容引领,力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青年的心中,为培养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汇聚青春正能量,引领青年高举团旗跟党走,奋力实现中国梦。

二 小组织,大作用

高校团委、学生会是在党组织和团组织领导下的学生组织,相对于学校的机关职能部门来说,团委、学生会从规模、职能来衡量只能算作小组织,但是它们却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所依赖的主要对象和实践者[3],发挥着巨大作用。这样不可或缺的扮演着重要角色的学生组织,其建设问题就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具体而言,一是要加强组织制度建设。制度是组织的生命,是组织永葆生机的重要支撑。完善的规章管理制度,是团队建设的管理依据,是开展工作的有效指引,将会提高组织的威信,提高团队的执行力,提高活动的质量。心存敬畏,行有所止,这正是制度的魅力所在。二是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团委、学生会干部是高校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少数”。[4]工作中,要把好“关键少数”的选拔关,将思想品德、工作能力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优秀青年吸收到组织当中来,以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胸怀做青年朋友,为青年服务,不做青年“官”,摒弃机关作风和官僚思想,以良好的形象赢得青年朋友的拥护和信任。三是要加强业务培训。根据学生干部特点举办“领袖成长计划”之“学生干部训练营”和“新生干事训练营”,召开经验交流会,以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案例,现场交流讨论解决的办法,可以是如何利用办公软件更高效地处理日常事务问题,也可以是各部门日常工作流程及活动策划经验不足的问题等。通过针对性的培训,学生干部的工作认识、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团队合作精神都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三 小平台,大文章

新媒体的兴起与发展,既给高校共青团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以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小平台,凭借信息容量大、传递速度快、互动效果好、覆盖范围广的特点影响着青年学子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模式,成为了青年学生思想交锋的重要平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的重要窗口,成为了高校共青团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阵地。[5]因此,立足新媒体小平台,做足共青团大文章,就成为了当前高校共青团密切联系青年,热忱服务青年的不可逆转的新趋势。

以厦门理工学院为例,学校开通“厦理工e起来”官方微信平台,设置“微议题”,把握意识形态主动权,拓展“微应用”,打造校园文化新品牌,完善“微服务”,搭建学生教育管理新平台,强化“微保障”,构建“立体化”联动机制。[6]为了主动了解学生的各种需求,“厦理工e起来”细分小版块,使品牌活动档次更高,人气更旺,受益面更大,满足学生的大胃口,有效提升校园文化整体品质:每日推送——主动发声,用心引导,润物细无声;小吐槽——柴米油盐,嬉笑怒骂,自助他助,都是成长路;快乐假期——快乐生活无假期,呵护成长不断线;毕业生茶室——聊聊你的大学故事;大学记忆——每个瞬间都是美丽;网上文化集市——足不出户,也可赚足眼球;亲情教育——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素质养成主题周——微笑、分享、感恩、自省,花开四季,同样精彩;微信歌唱比赛——未见其人,享受听觉“盛宴”;学习雷锋——我为“锋”狂。这些版块的开设,以访问量高、互动性好、影响深远取得了良好的实效。2015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内刊《今日要讯》刊发了《厦门理工学院微信平台构筑师生精神家园》简报,该微信平台还获得了福建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四 小志愿,大服务

志愿服务活动是指人们自愿贡献个人的时间与精力,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服务社会、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的服务。[7]志愿服务是广大青年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国情的重要途径,是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增强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载体,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式。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积极加入到志愿服务的队伍中来。他们以所学专长、兴趣特长活跃于理论政策宣讲、深化改革观察、科技支农帮扶、教育关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爱心医疗服务、美丽中国实践等社会的各个领域。比如高校共青团组织青年大学生深入基层一线、贫困山区,通过形式多样的方式宣讲党中央有关会议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两学一做”和高校周边社区开展共建,凭借高校丰富的创意资源送文化、送服务,将志愿服务做到家门口;利用假期返乡的机会,响应“青春扶贫”、“精准扶贫”的号召,将所学本领服务家乡,回馈家乡,为家乡建设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这些力所能及的小小志愿行动,从不同角度彰显着“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推动学雷锋活动成为一种习惯,形成一种新常态,体现着新时代青年的价值取向和历史担当。

五 结 语

总之,高校共青团应该充分发挥在青年组织中的核心作用,高举团旗引领广大青年朋友坚定跟党走的理想信念,强化共青团组织建设,打造本领过硬、作风优良的团干部队伍,搭建线上线下良性互动的新媒体平台,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以小见大效应,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新征程上谱写新的青春篇章。

[1]新华网.为什么要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EB/OL].http://news.xinhuanet.com,2012-11-23.

[2]中国青年网.共青团十七届四中全会闭幕[EB/OL].http:// qnzz.youth.cn,2015-07-31.

[3]王凯,申良云.基于高校共青团“一体两翼”模式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4): 16-18.

[4]蒋诚钢.当前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的挑战及创新[J].丽水学院学报,2015,(6):125-128.

[5]马舒洁,马晓云.新媒体情境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创新途径——以广东肇庆学院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 (1):212-214.

[6]光明网.“微”平台做“大”文章[EB/OL].http://news.gmw.cn, 2015-09-22.

[7]宋来,钱嫦萍.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价值研究[J].青年探索,2008,(5):19-22,75.

(责任编校:张京华)

2017-05-07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FJ2015C078);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项目编号JAS160375)。

林候(1981-),男,福建龙岩人,厦门理工学院讲师,硕士,研究高校学生管理。

G641

A

1673-2219(2017)09-0074-02

猜你喜欢

共青团志愿思想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我志愿……
思想与“剑”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相约二零一七,遇见魅力共青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