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如何提升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2017-02-25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李春兰

河北农机 2017年10期
关键词:心理咨询高校学生心理健康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李春兰

试论如何提升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李春兰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各类社会活动引发着一类的风险存在,即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高职院校恰恰是青少年接触社会、学习社会最关键的时期,因此如何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成为高职院校最重要的教育工作。

高职;心理健康;咨询;教育;沟通

社会企业的发展对各类人才的要求逐年提高,社会竞争压力巨大,只有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前景,才能有效发挥自身才能。犯罪年轻化的比例逐年提高,正是因为心理健康水平不够,不能承担巨大的社会心理压力。如何提升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成为各大高职院校心理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人们对自由的过度放纵和中国人对儿女的溺爱造成中国青少年内心缺乏强大的自控能力和适应能力,很多学生不能有效承受强大的社会心理压力,因此,本文就如何提升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阐述几点意见。

1 加强心理健康宣传、提高心理健康认识

心理健康作为一项心理疾病往往容易被高校、家庭和学生所忽视,当人们还在讨论高职学生身体健康是否符合国家标准的时候,往往心理健康指标已经低过了我们所重视的红线。因此,加强心理健康的宣传、提高国民心理健康认识是有效提升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方法。高校在每年应该定期组织开展心理健康宣传、讲解活动,定期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设立定点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疏导学生心理压力,同时各班级应组织心理健康咨询小组,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组织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各类文艺活动如诗歌朗诵、文艺表演等,在丰富学生课余活动的同时还能起到心理健康宣传的作用,从根本上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有效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2 组织爱心活动,做爱心大使,提升学生感恩之心

心理健康是高职院校学生全面发展、早日成才的重要基础。当今社会,高素质人才是社会稀缺人才,因而加强和改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思想教育工作水平,为社会提供心理健康的高素质人才成为各大高校迫在眉睫的工作。在国人或高校学生眼里,心理健康只有在有心理问题时才需要被关注,这就体现了高校学生对心理健康的不了解。

可通过做爱心大使,提升学生感恩之心的活动,呼吁高校学生参加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全面提升高校学生素质,帮助更多人摆脱心理问题的困扰。让社会充满阳光和正能量,有效降低社会犯罪率和自杀率,提高社会人才供应率,确保稳定的人才输出,提高高校知名度和竞争力。

3 全面落实学生心理健康咨询文件,做好心理咨询

高校曾对在校大学生的心理情况进行调研,调研主要针对在校大学生情感、家庭、矛盾点等问题进行咨询,本次咨询共发测试问卷200份,有效问卷200份,有效率100%。在对本次调查问卷进行归纳的过程中发现,高校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在解压方面,高职院校学生总体表现出解压渠道单一、顺其自然等特点。只有少数的高校学生愿意从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寻求帮助,更有个别高校学生采取了自暴自弃、堕落等方法进行消极抵抗。大部分学生对毕业前景都没有明确的方向,不能对就业情况进行有效分析,处于找工作的迷茫期,希望学校能提供就业及职业规划方面的培训,对生活规划有一定的前期指导,提高就业几率,达到心理预期,一部分学生没有规划,就业期望较高,没有合理调整自己的心态,眼高手低,毕业后在择业时容易受到打击,因此高校要加强培训,疏导学生心理,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加强就业引导及跟踪调查,为心理咨询提供事实依据,为今后心理咨询工作提供帮助。

4 建立心理咨询室,有效落实心理咨询工作

各大高职院校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结合党、团、学生会等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免费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及指导,学生会也可以组建活动社团,主要由有心理咨询基础的学生参与,帮助同龄人进行心理咨询,制定24小时值班计划,填写完整的咨询记录,并可以和心理咨询室做到有效沟通,全面获知学生心理健康情况。高职院校应安排专业指导老师,配合学生会落实心理咨询学生来访工作。通过这项工作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学生适应能力,有效落实高校心理咨询工作。

5 以丰富的社团活动释放学生压力

各高职院校都有各种各样的社团组织及文化活动,组织这些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加强人与人的沟通,提高社会交际能力,丰富社会生活,释放心理压力。另外高校组织的活动,如篮球比赛、拔河比赛、校园歌曲合唱比赛、校园联欢会等都能够使学生心理压力得到舒缓。这些活动的开展,为广大高职院校学生提供了高雅、文艺、健康、快乐的精神保障,使学生长期处于紧张的神经得到放松,并通过各类活动,扩大人际交往,提高了社会适应能力,使精神世界更加丰富,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有效地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为社会提供乐观、向上、积极、努力的优质人才。

[1]吴炜.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学习倦怠心理探究.文教资料,2014.

[2]孙静,唐婷.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财富,2010.

[3]张娟,程刚,王智,张大均.大学生性别情绪刻板印象的内隐和外显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2015.

[4]苏斌原,张洁婷,喻承甫,张卫.大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识别∶基于潜在剖面分析[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5.

猜你喜欢

心理咨询高校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