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命关怀教育的三重维度

2017-02-24李艳

文教资料 2016年32期
关键词:健康人格

李艳

摘    要: 生命关怀教育面向的是个体生命的内在和谐形成,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三重维度:一是建构合理的生命价值秩序;二是塑造健康的人格;三是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生命关怀教育    价值秩序    健康人格    和諧发展

生命关怀教育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它深刻地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是思想政治教育本真意义上的诠释和表达。生命关怀教育直接面向的是个体生命的内在和谐形成,是精神的关怀与自我治理的统一,其要义在于积极拓展个体生命的精神空间和精神内涵,为人的生命意义寻求丰富充实的内容和方向,进而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共进、良性发展,从理论逻辑和现实运行看,生命关怀教育具有三重维度。

一、建构合理的生命价值秩序

人是实体的存在,同时在更高层次上是意义的存在,生命意义就是生命所表达的内涵,以及人对自己生命的理解。人活着,总要孜孜不倦地寻找活着的理由,寻找生命的意义,如果灵魂没有家园和归宿,就会感到空虚寂寞、无聊孤独,进而怀疑人生、厌弃人生。事实上,每一个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都是不可取代的唯一的个体,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丰富而精彩的人生经历,任何生命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因此,无论是谁都有权利和义务发展、探索生命的意义,充盈当下的生命存在,超越世俗世界的纷扰,实现和弘扬自己生命的独特价值。

当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带给人们前所未有的迅捷和便利,极大地拓展人们活动的空间,丰富人们的生活,然而,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技术理性的冰冷虚幻和人际关系的疏离。

追求意义,向往理想,谋求自我价值的不断提升是人的基本生存方式之所在。生命关怀教育具有整合现代人精神“疏离”的功能。当今社会,人的生存、人的需要、人的价值成为生命关怀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理应从现实的人出发,用符合人性的理念和方法,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使生命关怀教育真正回归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和发展人的本位。

第一,对生命情感的关怀。生命情感是个体对于自己生命的确认、喜爱和接纳,也是情同此心演绎出的对其他生命的平等尊重和爱护,积极向上的生命情感总是生机盎然、热情洋溢、充满希望,对美好的事物表现出真心喜爱并努力追求,成为幸福人生的动力和光明之源。消极的生命情感则表现出麻木、冷漠、压抑,对周围的一切无动于衷,对人生充满失望、颓败感。生命关怀教育强调用生命书写生命,用生命呵护生命,用生命滋润生命,用生命温暖生命,生命因此而神圣高贵,绝不允许任何的亵渎践踏。生命关怀教育充分关注个体作为独一无二的生命体的存在,不仅仅关注其外在的独特鲜活的生命展示,更关注其内在、隐形的情感内蕴,其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受教育者热爱生命,提升生命智慧,拓展生命空间,发展人的情感能力,净化人的心灵,提升生命的境界。

第二,对终极信仰的关怀。对人之为人的生命意义的领悟和诠释,是人的一切生命活动的根本出发点。由于现代社会出现的种种负面影响,人失去终极实体的背靠和根基,处于“无家可归”的被抛弃的状态,找不到灵魂的安身立命之所,造成生命的缺失。信仰属于人所特有,人必须有信仰,否则就会失去自我,沦落精神,贬损价值。信仰应该是高远的,指向终极的目标,它虽远在彼岸,但同时也连接人生的此岸。终极关怀源于现实关怀,二者是有机统一体,在此意义上,彼岸给了我们终极的美好期许,让我们有家可归,让人生充满希望,但彼岸又并非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即,它超越现实,对未来无限向往、追求的品格,恰恰赋予当下生活以意义,指引着我们不断向前。

第三,对社会责任感的关怀。社会责任感表现在社会个体对自己理应承担的责任毫不推卸、勇于担当。一个人不可能寻找所谓抽象的人生意义,每个人在他的生活世界中都有自己的特殊使命,无法重复,也不可取代,“自己多尽一份责任,自我便多一分进展;自己多尽一份责任,自我便多一分享受”[1]。人生需要担当,并且要善于担当、敢于担当,这是一种高尚的人生觉悟,更是一种优秀的人生品质。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始终要和与之紧密相联的自然、社会及其他人发生交往,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如果社会个体都具备强烈的责任感,自觉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这个社会就会彼此信任,相互协作,得到良好的发展。反之,则是互相推诿,互不信任,除了指责埋怨扯皮伤害外,又何谈社会的发展进步?生命关怀教育要努力唤醒受教育者的人生责任意识,在不懈的努力、勇敢的担当中消除价值虚无感,充分体验生命的存在感,获得崇高的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为他人的快乐和社会的发展进步贡献一己之力。

二、塑造健康的人格

生命关怀教育不是要刻意限制、约束人的行为,而是要消除变异,使生命变得活泼而生动,使个性变得舒展而丰富,使人格变得正直而强健。健康的人格首先是和谐的人格,个体不仅在内部心理机制上和谐发展,而且在外部活动上拥有强烈的创造动机和相应的创造才能,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相信未来。

人格的健康发展无论对个人还是社会都非常重要,它不仅关系到个体化解和消除焦虑,而且会影响学业成绩、工作能力、个人生活和家庭幸福,同时在更高层面上关系到个体能否很好地适应环境,为社会作贡献,最终实现个体的生命价值。

健康的人格应该是感性、理性的自由完美的融合,需要引导个体获得更广泛的认同。首先是个体的自我认同,对自我的价值持肯定、认可态度,其次是将自己的价值选择、价值追求容纳于在此基础上更高的体系和层次,获得更广泛领域的认同,通过这种途径获得再次肯定和确认,从而更乐观自信,更坚定自己追求的科学性,也就会在行动上更努力更奋斗。

人特有的前瞻性和开放性充盈在人的生命之中,便清楚地表征这样一个自然事实:人的生命深处都有一个永恒的意志,那就是对完满人生的追求,对幸福的热切向往。幸福人生是人类生命中的终极层系,健康人格需要进行幸福教育,人不仅仅要活着,还要幸福地活着,讲求生命的质量。生命关怀教育是促使个人获得幸福的有效途径和有力工具。人的幸福能力是获得幸福的前提,首先表现在他对幸福的觉醒,对幸福的发现能力和感受能力,生命关怀教育是引导人们意识到生命有幸福的存在,认识什么是幸福,进而发现幸福、追求幸福、体验幸福、享受幸福。从个人人格的形成方面看,当一个人对幸福的追求已经成为其生命的内在追求,这样的人无疑是健康完满而不留遗憾的。幸福教育首先要求人们遵从最基本的生命价值取向,坚信真、善、美,富有同情心和怜悯心,懂得感恩,捍卫公平和公正。同时,幸福是人之为人意义的实现所给予主体的精神性的愉悦,幸福是在生命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中实现的,生命对幸福的追求过程就是获得幸福的过程。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真正的幸福属于身心健康、品行高尚、追求进步、积极贡献的人。

三、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个体生命的存在虽然预先设定了个体与社会的基本矛盾,但是它最终能够超越这些矛盾,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毫无疑问,人是社会的人,而反过来社会也是人的社会,人只有在现实的社会中才能成为现实的人,社会无非是无数个人的集合体。一方面,个体提高、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就是通过努力自我完善以实现全面发展的过程,人生的自我价值实现构成了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人生活在社会当中,个人无法脱离社会而存在和发展,人们会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通过一定的方式达到自己的人生目的,赋予生活实践以个性特征,但是任何个体的人生意义只能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条件基础之上,并在社会中得以实现,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次,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是相互渗透的。人的自我价值是满足自我的各种需要,而人的需要是分层次的,满足低层次的需要可以说是单纯地为“我”,但满足高层次的需要实际上已经不仅仅是为自己,更多的是为社会和他人。个人努力学习,提高能力,进而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其劳动和贡献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回报,包括荣誉和地位,这种承认和回报是对自我需要的一种满足,反过来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一种良性的双向互动,需要公正、和谐、合理、完善的社会制度做支撑,马克思终其一生都在努力为人类社会设计创造这样一种社会制度。在这样的社会中,人把社会当做是自己的社会,社会充分尊重和关心个人,个人的自我价值同时就是他的社会价值,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和必然趋势。

价值视野的中心必然会回归到现实中具体的个人。生命关怀教育旨在引导个体在生命体验中确证自我的存在,追寻生存的意义,在对他人他物的互动和理解中建立共生共融的和谐关系,尊重生命,肯定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生命情境,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奉献于社会。个人只有融入社会中,才能说是真实地维护了个人的權利,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才能表现自己的能力,但这无疑是一个深刻的转化过程,即要求持批判、反省的立场与人格特征介入社会,并以此精神建设社会,“保持必要的张力和达到微妙的平衡以实现人与世界的和谐”[2]。另外,个人的健康成长和价值实现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标识,也是社会发展前进的原动力。

构建和谐社会,对真、善、美的追求是其价值旨归,公平、公正、宽容、自律是美好的期待,生命关怀教育的本真意义就在于促进个体身心和谐,进而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并进。在自我、他人和社会的共鸣中,每一个生命不断走向自由而又无限开阔的境界。

参考文献:

[1]罗家伦.写给青年——我的新人生观演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孙正聿.超越意识[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健康人格
浅析语文教学中健康人格的塑造
浅析独生子女健康人格问题及培养策略
浅析以就业为导向的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健康人格养成
健康人格的形成,家庭教育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