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的作用

2017-02-24张家口市农机安全监理所张秀萍

河北农机 2017年2期
关键词:农业机械机械化农机

张家口市农机安全监理所 张秀萍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的作用

张家口市农机安全监理所 张秀萍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机械现代化的发展和推动,农业机械化代表着农业先进的生产力。现阶段,农业生产模式已经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农业机械化的现代化进程不但节约了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而且增加了粮食产量,把劳动力从传统的农业劳动中解放出来,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探讨了农业机械化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的重要地位,并提出了建议和措施。

农业机械化;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保持农村稳定、农业持续稳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是党中央在农业工作中的重点。现今社会中,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已成为农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如何发展农业机械化,提高农机作业质量和水平,从而达到增加农民收入,为农业节本增效的目的,已经成为农机相关部门的工作重点。

1 我国农机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 我国农机装备结构发展不平衡

1.1.1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与条件差异较大,地形、土壤结构都不尽相同,如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都是一年两熟制或者一年三熟制,我国北方尤其是东北农作物都是一年一熟制,这个地域差异导致农业机械化生产与作业水平产生了巨大差异。

1.1.2 农作物品种类型多,导致机械化水平相差很大。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有玉米、小麦、水稻等,小麦是最早由耕种到收获进行机械化的粮食品种。截至目前,小麦机械化水平已经非常成熟。玉米作物的机械化收获是从 20 世纪末期开始推广的,目前大部分玉米主产区机械化程度达到了一定水平。而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在三者之中是最低的。

1.1.3 机械化作业环节水平差异大。农业机械作业活动主要包括机耕、机播和机收三大环节。目前我国机耕水平明显高于机播和机收水平。根据《中国农机市场发展报告(2013-2014)》数据公布的,2013 年我国机耕水平已达 76.00%,机播水平为 48.78%,机收水平为48.15%。

1.2 技术水平和企业实力较弱

我国农机行业大部分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相距甚远,而且同质化竞争严重。近年来,国际农机市场竞争激烈。农机巨头如纽荷兰、约翰迪尔、爱科、克拉斯、久保田等国际农机巨头进驻国内,占领了国内很大一部分市场。反观我国农机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难以与国际农机巨头抗衡。这就出现了国际农机巨头与我国中小企业并存,重组并购现象也逐渐增多。不过,可喜的是,近些年,我国农机企业奋起直追,如福田、东风、东方红等民族品牌企业也在国际上崭露头角并占据了一席之地。但是我国绝大部分企业规模仍旧处在中小规模水平,企业实力较弱。

2 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和对农民增收中的地位和作用

农业机械在现代化建设中越来越重要,人们对现代农业的发展认识不断加深。随着农业机械的种类日愈增多,农业机械在农业节本增效和对农民增收方面的作用和意义越来越明显。

(1)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与农业产业结构之间是互相促进的关系,农业机械化的先进技术促进了农业增产与增收,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反过来又刺激了农机化的发展。

(2)产中节本增效的作用十分明显。机械化作业不但节约了人力成本,节省了种子、农药、肥料与水资源,还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例如,农业机械的保护性深松技术可以保墒节水,减少了资源的损耗;秸秆还田技术节约了肥料,使农作物亩产量均有大幅度提高。利用精量播种机播种比传统人力播种可节约种子至少 30%等等。

(3)农机化的发展促进了土地流转,促进了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的形成,增加了农机户的经营收入。目前,越来越多的农民将自己的土地流转到合作社,或托管,或租种,正是这种土地流转方式促使大量的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的出现和发展是农业机械化大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有的农民购买农机后带机入社,有的入股分红。在农忙季节,他们走南闯北,实行跨区作业,平时帮助农民对流转土地进行托管服务。这种经营模式是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

(4)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转移了大量农村劳动力,促进了二、三产业的发展和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大大解放了劳动力,剩余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不再务农而是流向城市打工。这部分收入也为农民增加了收入。由此可见,加快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不仅可以促进农民增收,还为城市发展建设提供了支持。

(5)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催生了一批新型职业技术农民。随着现代农机工业的发展,农业机械的新技术有了很大改进,新型农机层出不穷。这就需要操作机手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掌握农机操作、维修、保养等相关技能,因此,这在客观上促进了农民素养的提升。目前,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和农机大户、大型农场、种养殖大户等等发展很快,数量越来越多,他们懂技术会操作,懂经营会管理,已转型为新型职业农民。因此,农机化的大发展也是造就新型职业农民的过程。

3 发展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建议

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投入主体是农户,农民收入能否得到有效快速的增长是影响农户投资农业机械化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成为解决“三农”问题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

(1)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提高和优化农机装备水平。总体而言,我国农机装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由于农机装备配置结构不合理,与农业生产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如何缩小这个差距,就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首先,应按照国家政策对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狠抓落实;其次,如何引导农机大户、农场与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组织合理购买合适的农机装备,也是农机管理部门的工作重点;最后,还要丰富特色农产品生产需要的农业机械种类,促使农机装备结构不断优化,以适应农业生产的需要。

(2)合理引导农机服务组织积极健康发展,提高农机服务和机械化作业水平。目前,各类农机大户、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农业服务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同时也有了快速发展。但是,这些组织却存在着数量少、规模小、缺少市场化管理,运营不够规范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有关农机管理部门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支持,给予合理、宽松的环境,必要时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努力为各类农机、农业合作组织提高服务优势,建立健全服务主体,提高农业机械的利用率,增加服务内容,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3)加强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应用教育培训,促进产业机构调整。加强农业与农机技术的教育培训服务,为农民提高农业职业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不断提高农民应用新技术、新设备的能力。以便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并增加农民收入。

(4) 重视农机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农民素质。重视农机培训工作,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对农民进行农业机械技术培训,并对其职业技能进行鉴定,结合购机补贴与安全生产全方位对农民与农业经营者进行培训。二是充分利用阳光培训工程,对农机操作手进行专项培训,还要对粮食生产机械化示范区建设项目专业技师技能进行培训。三是以大型农业合作社为平台,大力推进实训基地建设。四是明确培训内容,确保重要的农业和技术培训的关键环节。总之,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才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中最重要的工作,政府和有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提高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这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4 主要政策措施

(1)制定法律法规政策以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完善配套措施和手段,保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建立和完善法规及政策体系以促进农业发展,加强对农业机械的政策支持,继续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加快经济作物、设施农业机械化;大力发展畜牧业、渔业和高效生态的节能环保机械;调整和优化农业机械设备结构,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快又好地发展。

(2)加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农机工业制造水平和产品质量。坚持自主开发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农机工业技术创新体系。鼓励和支持骨干企业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建立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开展自主创新,研制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产品。加大农机制造企业技术改造力度,改善企业研发和生产条件,应用先进加工设备和制造技术,全面提高农机制造工艺、装备水平及产品质量。

(3)因地制宜,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协调发展。要在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合作与交流,促进技术、资源等要素在区域间有效流动,建立起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协调互动机制。

(4)加大财政对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试验示范与推广的投入力度。农机技术推广是实施科技兴农、加快农机化新技术普及应用速度、早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技术支撑。

张秀萍,女,1982 年出生,山西浑源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农业机械。

猜你喜欢

农业机械机械化农机
农业机械设计的未来趋势探索
沃得农机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关于水稻一种两收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探讨
2020 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
宜宾市农业机械研究所
农业机械的保养与维修分析
不一样的农机展
如何加强农机管理发挥农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