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植物专类园的营造

2017-02-24陈露婧王沚鹭郑翔

花卉 2017年8期
关键词:专类牡丹园花期

陈露婧 王沚鹭 郑翔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北京 100083)

浅析植物专类园的营造

陈露婧 王沚鹭 郑翔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北京 100083)

近年来,随着我国园林事业的蓬勃发展,植物造景已经成为园林建设的主流,专类园造景形式在城市园林和风景区中已非常普遍,因此如何营造一个集艺术性与科学性为一体的专类园,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通过分析北京植物园牡丹专类园,进而总结植物专类园的一般营造手法。

专类园;牡丹园;科学;艺术

1 概述

植物专类园是指根据地域特点,专门收集同一个“种”的不同品种或同一个“属”内的若干种和品种的树木或花卉,运用园林配置艺术,按照科学性、生态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构成的观赏游览、科学普及和科学研究的场所。

植物专类园在我国历史悠久,观赏植物专类园的布置方式起源于秦汉时期,以“圃”的形式出现,到南北朝时期,已经逐渐形成规模,在唐宋时期进入成熟。专类栽培最初以实用为主要目的,如《离骚》中谈到的“滋兰九畹,树蕙百亩”,后逐渐带有一些观赏游览的性质,春秋时吴王夫差为西施建“玩花池”,栽培荷花专用于玩赏[1]。

2 植物专类园设计原则

2.1 科学性原则

2.1.1 因地制宜

许多专类园是在原有场地基础上进行改建的,要处理好原有树种,合理的利用场地地形。

牡丹园曾是墓园,多低矮丘陵,设计采用自然式手法,借势造园,保留原有油松、国槐作为基调树种,既保护了古树,又为牡丹提供适当的遮荫条件,使整体园林呈现古朴高雅的风格。

入口处6株百年国槐为牡丹园的标志树。为使古槐成为入口空间的组成部分,道路由南侧通过,在北侧台地上建立角亭,与古树构成协调美丽的画面,引导游人入园。

2.1.2 符合生态习性

专类园在植物的选择上要符合当地的自然条件,经过一定的人工改造,以满足植物正常生长需要。

牡丹耐寒而不耐高温,栽高敞向阳而性舒,喜光但忌夏季曝晒,在花蕾期需要充足光照,开花时适当遮荫,可以保持花色纯正并延长花期;忌积水,适宜在疏松肥沃、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中性砂壤土中生长。因此,采用疏林草地,巧妙利用低矮丘陵,将牡丹种植在缓坡上,排水良好,低洼处则选择耐积水,花期相错的植物。

2.2 艺术性原则

2.2.1 丰富的种植形式

牡丹种植形式丰富,通过与景观小品的搭配,给人提供远近不同的欣赏空间。

孤植选择古老繁茂的植株,突出表现单株牡丹的姿态。在牡丹园入口处结合地形和置石,有若干组对植牡丹,起到引导游线的作用。丛植是主要的栽植形式,3~5株牡丹丛植在一起,结合地形,高低起伏自然分布,再配上几块置石,旨在表现牡丹原始生境,富有野趣[2]。群植注重远观效果,牡丹色彩丰富艳丽,同色系群植,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不同色系混植,与山石、树木相配,则展现自然野趣。牡丹与芍药连合种植,不同花期的品种结合配置,延长观赏时间。

2.2.2 富有季相变化

专类园植物配置上应考虑突出一季,兼顾三季。在对其他配景植物材料进行应用时,要保证其与专类园的整体风格相协调,不喧宾夺主。

牡丹园上层乔木保留了油松、白皮松等常绿树种作为底色,更好衬托牡丹的繁花似锦,在冬季落叶时有景可观。

灌木的配置应处理好花期、色彩、体量与牡丹的关系,一方面作为牡丹的背景,使牡丹花色突显出来,另一方面起到补充花期的作用。如种植青扦作为深色背景,丁香、紫叶李等早春开花植物。

藤本植物与假山、置石结合,丰富景观立体效果,软化硬质材料,使牡丹园的整体景观和谐统一。

低矮的地被植物在园中主要起点缀、衬托的功能,其种类的选择要根据牡丹栽植的环境条件而定。牡丹园中林下光线较差,大量种植荚果蕨,其耐干旱、耐阴,观赏效果较好,碧绿的叶色与牡丹艳丽的花色交相辉映,相得益彰[3]。

2.3 文化性原则

周维权在对“园”的理解中提到中国园林的一大特点便是诗画的情趣和意境,所以植物专类园在满足了花木本身的形态和色彩以外,还要注重花木的“风韵美”。

许多花木尤其是传统名花都被人格化,赋予了特殊的含义,在植物专类园的建设中,可以充分发掘中国花文化的内涵。

牡丹园应用传说进行景观营造,园北部《牡丹仙子》大型壁画取自“葛巾玉版”的故事,照壁前规则种植了“葛巾紫”和“玉版白”两种牡丹相呼应,场地上牡丹纹样的铺装,也呼应主题,增添游兴。牡丹亭借著名昆曲《牡丹亭》的故事,引发游览者的无限遐思。此外,路旁丛中刻有诗词的自然式置石。

2.4 实用性原则

同一般园林形式相比,植物专类园不但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观赏价值,而且具有更强的科普和科学价值。

牡丹园内设有介绍牡丹知识的展板,所有著名品种附近都设置标牌介绍品种相关知识,让游人在欣赏的同时学习知识。

3 结语

植物专类园的营造应合理利用自然环境,综合考虑生态习性和生物学特性,合理安排种植,做到四季皆有景可观,充分展现中国花文化的博大精深。

[1]臧德奎,金荷仙,于东明.我国植物专类园的起源与发展[J].中国园林,2007:62~65.

[2]李彦.牡丹园植物造景的布置形式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J].现代林业科技,2012(9):253~256.

[3]李东,咛赵鸣.北京植物园牡丹专类园植物配置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4(23):196~197.

TU986

A

1005-7897(2017)08-0060-02

2017-4-10

猜你喜欢

专类牡丹园花期
关于《植物专类园设计规范》制订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大豆:花期结荚期巧管理
美国南部植物园专类园主题设计∗
河北省保定市:太行深处秀美花田
国内首个汽车再制造专类展“亚洲再制造展览会”在广州举办
蓟州牡丹园
专类植物园中植物景观营造分析——以南昌滨江月季园为例
容颜盛放,花期未至香谢凉
汉服有礼——陌上又花期,相思又一年
牡丹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