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柳宗元研究会第八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2017-02-24李芳民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论题柳宗元研究会

李芳民

中国柳宗元研究会第八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李芳民

(西北大学 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

2017年9月23-24日中国柳宗元研究会第八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西北大学文学院召开。参会学者及论文(一)内容广泛,角度新颖多样;(二)学风较为纯正,有较高的学术追求;(三)研究队伍结构多元,呈现良好的研究面貌。

中国唐代文学学会柳宗元研究分会;年会;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2017年9月23-24日中国柳宗元研究会第八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西北大学文学院召开。经过两场大会及三个小组九场次的小组讨论,圆满完成了预定的学术研讨任务,会议的学术研讨环节,至此已落下帷幕。现就本次会议学术交流的特点与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有关未来柳宗元研究努力的方向、学术空间的拓展以及学术质量的提升等问题,谈一点个人的感受与意见,不周不妥乃至错误之处,敬请大家批评。 

本次柳宗元国际学术研讨会,是一次参加人数较多、规模较大的会议,也是一次程序组织周密、讨论气氛热烈、学术氛围浓郁,并在学术上取得重要收获的会议。参加会议的专家学者约80余人,收到论文60余篇。这些论文,内容广泛,角度多样,思致活跃。不少论文论题新颖,研究深入,论证充分扎实,把相关论题的研究,引向了深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会议还出现了一些在研究深度与论题开掘上学术价值很高的论文,体现了当代中国柳宗元研究会的研究水准。会议在学术层面的这些收获,诚为可喜可贺。根据我对本次会议论文不尽精细的阅读,我觉得会议学术层面所取得的成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内容广泛,角度新颖多样

本次会议的60多篇论文,就其所涉及的内容来看,大致包含有柳宗元思想、文学、个性心理与性格、作品传播与接受、与唐代文化及其他作家之关联,以及与地方文化之关系等方面,而研究的视角与方法,则既有宏观性的综合研究,也有具体作品的微观性探析,既有理论性研讨,也有实证性考索,既有文学文本的诠释解读,也有文献学的事实本相的探求。而就上述内容而言,有关思想与文学(包括文学的传播接受)则为大宗,其分量占到论文总量的百分之六十七。其中思想研究又涉及柳宗元的哲学思想、宗教思想、文学思想、经学思想、法制思想以及治国理政思想等不同侧面。有关柳宗元的哲学、宗教、文学、经学的论文,大都思考较为深入,一些文章或概括精到,或别有新见,多有值得称道处。有关法制思想及柳宗元有关吏治与地方治理的思考,在本次会议论文中,也是聚集较多的论题,有多位学者的论文都是围绕此而展开的。这些论文,不仅有纯学理性的探讨,而且有的还将柳宗元相关的论述与当代现实中出现的一些社会现象的思考相结合。这不仅反映了柳宗元作为杰出的思想家与政治家所具有的超越其时代的价值,也反映了学人在当代思想文化建设中,力图从柳宗元传统思想文化资源中汲取可资借鉴的精神财富的价值祈向。有关柳宗元文学的研究,则有若春来花圃,异彩纷呈,不仅数量多,而且方法多样。有从宏观角度对柳宗元贬谪文学做出新观照者,有对具体作品展开细致分析者,还有从小处入手,以小见大者,有前后纵横比较者,还有跨国跨文化比照者,有柳宗元传播接受的历时观照者,也有对其在异域的影响与受容的审视者,有不同文体创作的解读,还有版本的考证、注释的商榷,等等。其中一些论文,或以吸收新的学术观念,或以苦心孤诣的精深钻研,对论题做出了有创新意义的开掘,给人以新的学术启迪。有关柳宗元个性、心理、性格的研究,也不乏蹊径独辟之作,而柳宗元与唐代文化及其他作家的关联性研究,或以较宏阔的视野,或以唐代社会文化或文学为背景,考察柳宗元的时代贡献与价值,亦多新颖之作。至若柳宗元与地方文化的关系,则多与柳宗元的祖籍和生前生活与治理的地方相关,这些论文,一方面反映了柳宗元的德能治绩的深远影响,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地方文化研究学者对于柳宗元深厚的乡土情谊。

二 学风较为纯正,有较高的学术追求

中国柳宗元研究会是唐代作家研究会之一,本次会议为研究会的第八届国际学术研讨会,也就是说,作为中国古代作家研究组织之一的中国柳宗元研究会,已有较长的历史。总体来看,柳宗元研究会有着良好的会风,它团结了一批国内外热爱柳宗元、热心柳学研究的学者,举凡参加柳宗元研究会者,大都在学术上有着崇高的追求,也有着一定的学术造诣。本次年会的论文,可说为柳宗元研究会的会风与学风,做了一个很好的标注。本次会议论文中,长篇论文数量不少,论题新颖者不少,这些都反映了柳宗元研究者对待学术研究严谨认真的态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不论在思想研究、文学研究,还是文献研究、文化研究及与唐代作家的相关研究,都有一些水准很高的论文。我个人以为,这些高水准的论文,不仅足以体现当代柳宗元研究的学术水平,而且将之放在整个当代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高质量论文群体中,也毫无愧色。而这一成就的取得,正是与柳宗元研究会中一批具有高远的学术追求的学者的努力分不开的。

三 研究队伍结构多元,呈现良好的研究面貌

学术的发展进步,不仅需要良好的学术发展环境,而且还依赖高素质的学术研究队伍。从本次会议论文的作者组成看,既有一批在学术上取得卓越成就的年长学者,也有一批年富力强的中年学者,还有一批80后、90后的年轻新锐。既有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的专家,也有从事地方文化研究的学者,还有从事与柳宗元文化相关的文物胜迹管理部门的学者。从这些特点可看,本次年会,可说是当代柳宗元研究界不同方面的学者的一次大聚会,一次学术交流的盛宴。而从论文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年长的学者,学养深湛,积淀丰厚,其论文真力弥漫,精光四射;中年学者的论文,勇于开拓,扎实沉稳,于严谨的探索中,力求新的突破;年轻一辈的学者,则思维敏锐,善立新意,别开蹊径,不受拘囿。地方文化的学者,则藉其所长,补充不足,并表现出浓厚的感情色彩。这些论文呈现的多姿多样的风貌,说明柳宗元研究会是一个具有勃勃生机学术研究团体,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从本次会议的论文,我们有理由相信当代中国柳宗元的研究,一定会薪火相传,不断创造学术的新辉煌。

以上是我对本次会议在学术上所取得的成绩的基本估计。尽管从本次会议看,柳宗元研究的学术成绩颇值得称许,但未来要想取得新的突破,创造学术上新的辉煌,我们对于当前研究的不足,也需要有足够的认识。为此,我在这里想就未来柳宗元研究努力的方向,或者说学术上的开拓、突围,谈一点个人的浅见。

一是当代的柳宗元研究,要突破定势思维,更新学术观念,以焕发学术生气。柳宗元研究的学术史,源远流长,积淀丰厚,近代以来,随着学术观念的变化,柳学研究门户大开,堂庑渐大。老一代学者开疆拓土,以启山林,其所建构的学术大厦,万户千门,规模大备。这既是当代柳宗元研究的丰厚的遗产,也给我们面前矗起了需要超越的大山。多年来,我一直担任《唐代文学研究年鉴》中“一年研究综述”之“中唐文学研究综述”的撰写,对于当代柳宗元研究的的情况,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我有一个很深的感受,就是当代的柳宗元研究一直是当代唐代文学研究中的热点,每年的论文数量占据了整个中唐文学研究论文中相当的分量,但是存在的问题也十分突出,这就是陈陈相因的论文苦多,而论题新颖、开掘深入的论文苦少。不少研究者,根本不顾前贤时彦的研究成果,常在前人已做过的论题上不断重复,不但没有学术上的推进,甚至还将论题引向倒退。论题的陈旧,论述的重复,实际上反映了学者们思维方式上局限,也就是受定势思维的影响,习惯于沿袭承继,而艰于开拓创新。要改变这种局面,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要更新学术观念,敏锐地吸取新的学术理论与研究方法,转换视角,勇于创新,善于开拓,不断地寻求研究视角、研究论题、研究方法的突围。只有在研究视角、论题、方法上突围成功者,其学术成果才具有新鲜感,才具有生命力,学术才能够生机勃勃。。

二要不断提升学术素养,创造无愧于柳子的学术精品。学术研究是一项具有严谨规范的事业,其规范是为整个学术共同体所认同并共同遵守的,因此,每个从事这个事业的人,不仅首先需要熟悉并掌握这个行业的“行规”,而且需要经过严格的“行业”训练。这个“行业”的训练,也就是每个人的学术素养。只有具备了深厚扎实的学术素养,才能为学术精品的产生提供保证。当然,每个人不是天生的就具有良好的素养,学术素养是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培养,加上自我不断的努力而获得的,而且素养的提升是没有上限的,每一个学者都需要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我们的研究如果要减少低水平的成果,创造更多的学术精品,就需要从提升学术素养做起。从目前研究状况看,我们的柳学研究还需要在这方面加强努力。我觉得我们每一个研究者,都要从创造学术精品出发,认真对待自己的学术素养问题。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论其为文之道时说:“吾每为文章,未尝敢以轻心掉之,惧其剽而不留也;未尝敢以怠心易之,惧其弛而不严也;未尝敢以昏气出之,惧其昧没而杂也;未尝敢以矜气作之,惧其偃蹇而骄也。抑之欲其奥,扬之欲其明,疏之欲其通,廉之欲其节;激而发之欲其清,固而存之欲其重,此吾所以羽翼夫道也。”我们研究柳子者,若以柳子为文的态度与精神对待自己的学术研究,我想我们一定会创造出无愧于我们的研究对象的精品来。

三要树立国际化意识,与国际柳学研究对话,彰显中国柳学学术水准。随着当代世界全球化的到来,学术研究也已不再是一国之事、一人之事。柳宗元研究也是这样,它不再是我们自己关在门内的自吹自拉、自弹自唱、自娱自乐,我们的研究,即要受到国际同行的审视,同时,国际同行的研究,我们也需要给予及时的关注,也就是说,我们当代的柳宗元研究,必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眼光,具有放眼世界的气量与胸怀,必须与世界同行的研究展开对话。如果我们把自己的眼界只限制在狭小的空间,则不仅会使我们研究的学术质量、学术水准大打折扣,而且还可能遭受“固步自封”、“孤陋寡闻”、“坐井观天”、“夜郎自大”之讥。我们且不可站在自己的院子里,为自己眼光所见的狭小天地而洋洋自得。只有放开眼量,充分地与国际接轨,和国际柳学研究展开对话,我们才能够真正地彰显我们中国柳学研究的水准。

柳宗元自中年起长期外贬,一直未能回到他魂牵梦绕的故国长安。当他在元和十年被召回时,他在《诏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一诗中激动地说:“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归人。诏书许逐阳和至,驿路开花处处新。”但他最终还是不得不亡殁于贬所,留下了深长的遗恨。今天我们研究柳宗元的学者,在古长安欢聚一堂,可算是替柳子还了心愿,柳子在天有灵,一定会高兴地再吟唱其“驿路开花处处新”的诗句的。

(责任编校:张京华)

2017-11-09

李芳民(1963—),男,陕西大荔人,西北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柳宗元研究会副会长。

I206.2

A

1673-2219(2017)11-0020-02

猜你喜欢

论题柳宗元研究会
柳宗元
由一个简单结论联想到的数论题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用二进制解一道高中数学联赛数论题
波兰睡眠研究会
关于一道数论题的思考
江雪
几道组合数论题的分析策略
闽浙赣边区革命史研究会召开换届大会
第九届亚洲睡眠研究会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