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句成分和完句范畴研究述评

2017-02-23陈雪平

文教资料 2016年28期
关键词:范畴

陈雪平

摘    要: 完句成分和完句范畴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重要语法现象。许多研究者对完句成分和完句范畴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本文对这些探索进行梳理,并作相应评论,进一步揭示汉语句子自主成句的规律,以期有助于对汉语形式和意义的研究。

关键词: 完句    成分    范畴

一、“完句成分”的研究

1.早期对“完句”的问题的关注

关于汉语完句的问题,吕叔湘曾指出:“句子和词组虽然可以转换,却不可误会它们的作用相同。无论怎样复杂的词组,它的作用只等于一个词,它只能做句子的一个成分。”并且明确指出,“者”“所”具有“完形作用”①。后来,龙果夫指出,汉语中有一部分副词“在句子中起双重的作用——词汇的和语法的。这类副词在语法上的作用是:把不完全的谓语转变为完全的谓语,转变为完备的、自足的整体”②。陆俭明指出,从一部分副词独用必须带语气词这一点看,语气词的作用不只表示语气,似乎还有“成句”的作用③。陆俭明还注意到某些句法组合非要有数量词不可,也有相反的情况,某些句法组合排斥数量词④。

2.“完句成分”概念的确定

胡明扬、劲松把句段分为独立句段和非独立句段。所谓“独立”和“非独立”是指在没有特定的上下文和语境的支撑下能不能独立成句,特别是陈述句而言的。非独立句段在语义上是完整的,但是在结构上是不完整的,所以不能独立成句。对比相应的独立句段和非独力句段可以发现非独立句段缺了一点东西,这就是所谓“完句成分”⑤。这是汉语语法研究中首次提出“完句成分”的概念。他们还进一步指出,常见的完句成分是一些助词和副词,此外,语序、否定及疑问、祈使等表达功能语气的语调也具有完句作用⑥。贺阳认为“完句成分”是一个不依赖语境或上下文支撑的句子通常必须具有的结构成分,它具有使一个语言表达式能够独立成句的完句功能,是句法结构上的成句条件。他区分了“独立句”和“语境句”,通过考察五种主谓结构,将完句成分归纳为语气、否定、情态、意愿、实体、趋向、情状、程度、数量九种语法范畴。句子可以独立担负交际功能,因此它必须具有表述性,即必须能够同特定的现实情景发生联系;短语则仅仅是语言的结构单位,因而就没有表述性。只有当一个语言表达式具备了表述性后,它才有资格成为句子。他还借用了系统功能语法的观点,将一个句子分为谓核部分和环境部分。谓核部分由核心谓词及其论元构成,它指明动作行为的过程及其参与者;环境部分由各种修饰、补充及黏附成分构成,它指明过程发生的时间、空间、情状、程度、数量和说话人的主观态度及评判等。汉语中的完句成分主要就是这样一些属于环境部分的语言形式⑦。孔令达选取了汉语中六种格式分析了十三种起成句作用的语言形式,并指出,句子格式不同,影响句子自足的语言形式也不同。反过来看,能够起到足句作用的语言形式总是同一定的句子格式相联系的。这些语言形式能够足句的根本原因是由句子的性质决定的,新信息的有无和信息量的大小制约着句子能否自足⑧。黄南松认为能使短语自主成句的成分叫完句成分。词组作为一个静态单位不与现实世界发生联系,只有给它加上有关的语法范畴,使其成为一个句子时,它才会与现实世界发生联系⑨。

金廷恩将完句成分确定为:一个公认的能成立的句子中除句干之外的成分,也就是完成一个句子除句干之外的不可缺少的成分。并指出,汉语的完句成分之间有层级性,根据完句成分在句中的作用,分为必有的完句成分(包括指称和语调)和可有的完句成分。其中可有的完句成分又分为属于客观因素的(包括体成分和情景说明成分)和属于主观因素的(情态成分和语气成分)⑩。殷志平讨论了六类不能成句的主谓短语,指出一个主谓短语,只有符合句法规则、语义自足并具有表述性,才能实现为合格的独立的句子。其中,语用上具有表述性是主谓短语独立成句的最根本的条件。表述性对主语而言是指称,对谓语而言就是陈述。陈述实际上就是时间性问题,只有带上时间因素的谓语才具有陈述性。他认为句法、语义和语用等不同方面造成的不成句,存在程度差别,这就是自足度。违反句法构造规则的主谓短语,自足度最低;符合句法规则,语义上自足但语用上不具有表述性的主谓短语,自足度较高;符合句法规则,但语义上不自足的主谓短语,自足度处于前两者的中间{11}。司红霞认为,完句成分是一些句子的有形成分,它属于语用现象中可以通过句法的形式化说明的那一小部分{12}。

二、完句范畴的研究

黄南松着重以肯定性陈述句为对象,从语法范畴的角度,将完句成分概括为程度范畴、功能语气范畴和时体范畴。并进一步指出,作为句子一般要具备时体范畴和功能语气范畴(疑问、反问、祈使、感叹等形式所以能自主成句,也是因为它具备这几种语气形式),有时甚至还要具备数量范畴、趋向范畴或情状范畴,形容词谓语句则一般须具有程度范畴{13}。刘叔新指出,语法范畴是若干互有差异而又有很大共性的语法意义的概括{14}。张健军指出,对具有完句功能的语言成分进行搜集、分类、验证、推因实际上是个范畴化(categorization)的过程。完句范畴的内部组织结构的确相当复杂,是一个“大杂烩”。就个体成员来说既有组成构件的句法成分,又有专属句子层面的句子成分。完句范畴均具备如下特点,即语义相通,句法相类。同一完句范畴的内部个体成员间在语义上均具有共通的語义特征、语义属性,句法上均具有类似的句法功能、语法活动性。完句范畴是典型的语义语法范畴{15}。李泉认为,现代汉语中存在一个由若干完句成分和完句手段构成的完句范畴。完句范畴是汉语非自足句转化为自足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广义形态,它在汉语短语成句过程中有着重要的,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使信息足量,使结构和谐,是完句范畴存在的根本动因。完句范畴具有满足语义完整、和谐音节、整齐韵律的作用{16}。

对于完句范畴的分类,不同学者由于侧重点的不同,结论也不一样。黄南松分为六类:时体、功能语气、程度、数量、趋向、情状范畴{17}。贺阳分为九类:语气、否定、情态、意愿、时体、趋向、情状、程度、数量范畴{18}。司红霞分为六类:程度、情状、时体、语气、数量、模态范畴{19}。张健军分为七类:时体、数量、能愿、情状、趋向、否定、强调范畴{20}。李泉分为十类:时体、语气、程度、数量、方所、情态、趋向、结果、指代、关联范畴{21}。

我们认为,语法范畴简单说就是通过语法形式表现出来的语法意义的类别,语气范畴是任何一个句子所必备的基本范畴,否则就不能成为句子。完句范畴就是指能够起完句作用的语法形式或语法手段所表示的语法意义的类别,体范畴、量范畴和情态范畴是句子的三个必要完句范畴。

对完句成分和完句范畴的研究,使我们对句子的认识更加深入,也使汉语语法的研究更加完备,将进一步揭示汉语句子自主成句的规律,也有助于对汉语形式和意义的研究。

注释:

①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69-80.

②龙果夫.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译本)[M].郑祖庆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58:190.

③陆俭明.现代汉语副词独用刍议[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2(2):30.

④陆俭明.现代汉语中数量词的作用[A].陆俭明选集[C].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53.

⑤⑥胡明扬,劲松.流水句初探[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4):48-49,49.

⑦{18}贺阳.汉语完句成分试探[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4):27-37,36.

⑧孔令达.影响汉语句子自足的语言形式[J].中国语文,1994(6):434-440.

⑨{13}{17}黄南松.试论短语自主成句所应具备的若干语法范畴[J].中国语文,1994(6):441-446.

⑩金廷恩.汉语完句成分说略[J].汉语学习,1999(6):10-12.

{11}殷志平.不能成句的主谓短语[J].汉语学习,2002(6):19-23.

{12}{19}司红霞.完句成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J].汉语学习,2003(5):64,64-65.

{14}劉叔新.谈汉语语法范畴的研究[A].语法学探微[C].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6:146.

{15}{20}张健军.现代汉语完句问题探讨[D].东北师范大学,2004:19-21,21-31.

{16}{21}李泉.试论现代汉语完句范畴[J].语言文字应用,2006(1):62-63,60.

参考文献:

[1]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2]龙果夫.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译本)[M].郑祖庆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58.

[3]陆俭明.现代汉语副词独用刍议[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2(2).

[4]陆俭明.现代汉语中数量词的作用[A].陆俭明选集[C].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胡明扬,劲松.流水句初探[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4).

[6][16]贺阳.汉语完句成分试探[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4).

[7]孔令达.影响汉语句子自足的语言形式[J].中国语文,1994(6).

[8][12]黄南松.试论短语自主成句所应具备的若干语法范畴[J].中国语文,1994(6).

[9]金廷恩.汉语完句成分说略[J].汉语学习,1999(6).

[10]殷志平.不能成句的主谓短语[J].汉语学习,2002(6).

[11]司红霞.完句成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J].汉语学习,2003(5).

[13]刘叔新.谈汉语语法范畴的研究[A].语法学探微[C].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6.

[14]张健军.现代汉语完句问题探讨[D].东北师范大学,2004.

[15]李泉.试论现代汉语完句范畴[J].语言文字应用,2006(1).

猜你喜欢

范畴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正合范畴中的复形、余挠对及粘合
余模范畴中的余倾斜预包络和余倾斜挠类
Clean-正合和Clean-导出范畴
回路范畴的扩张及其应用
论《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制范畴
美术范畴的工艺美术综论(下)
由三角范畴的Recollement构造其心范畴的Recollement
w-模范畴上的2个函子及其应用
认知范畴模糊与语义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