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冀远程高等教育协同发展问题探析
——以京津冀一体化建设为背景

2017-02-23张海珍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学分教育资源京津冀

张海珍,郭 敏,庞 金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71)

京津冀远程高等教育协同发展问题探析
——以京津冀一体化建设为背景

张海珍,郭 敏,庞 金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71)

目前,京津冀远程高等教育协同发展存在着教学资源分布不均衡、各地同质化发展严重、成熟的学分银行尚未建立、缺乏有效的治理协调与激励机制等问题,因此京津冀三地应转变思想,从加强顶层设计,为京津冀远程高等教育合作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统筹协调,实现京津冀区域内远程高等教育的错位发展;积极参与,谋求京津冀三地联合培养人才;加强联合,促进京津冀三地在科研攻关上的合作几个方面着手,以实现京津冀远程高等教育的协同发展。

京津冀一体化;远程高等教育;协同发展;学分银行

一、京津冀一体化建设的背景

京津冀一体化建设开始的标志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吴良镛在21世纪初提出的“大北京”计划。[1]2004年京津冀三地政府达成了“廊坊共识”,被认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层次合作的开端,但此后三地协同发展并没取得实质性突破。2011年,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首次正式提出了“首都经济圈”概念,将促进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发展,推进河北沿海地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2015年中央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由此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并写入“十三五”规划纲要。这是国家为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打造我国新的经济增长极,促进我国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适时推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教育,远程高等教育作为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形式之一,为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京津冀三地远程高等教育协同发展能更好地促进其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而为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提供相适应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二、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三地远程高等教育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形势下,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虽已深入人心,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三地在远程高等教育协同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将成为阻碍京津冀远程高等教育实现深层次协同发展进而阻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瓶颈。

1.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

京津冀三地虽地域相连,但教育资源分布却极不平衡。京、津两地拥有全国多家知名院校,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等,这些名校的教育资源质量高且极为丰富,其远程教育资源同样属国内一流,加上国家开放大学、北京开放大学优质丰富的教学资源,京津两地在教育资源分布上较河北省处于绝对优势。而河北省高校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知名度上都处于明显劣势,甚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远程高等教育在教学名师和教育资源等方面都相对匮乏。

2.各地同质化发展严重

京津冀地区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相比,受历史和现实因素及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京津冀区域内各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行政壁垒和政治属性,因此在远程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着各自为政的现象,彼此缺少沟通和联系,三地在远程高等教育发展上出现同质化,如在专业设置上,不考虑地域特点和各地区的产业结构,三地设置相同专业,开设相同课程,从而导致资源的重叠和浪费。再如,在课程资源建设与科研上,三地各自建设相同的资源,研究相同的课题,势单力薄,形不成合力,不能产生重大科研成果,造成资源的浪费或低水平重复性研究。

3.成熟的学分银行尚未建立

学分银行可以实现不同地区、不同教育形式之间学分的积累和相互转换,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同时,由于学分银行增强了学生择优选择教育资源的自主性,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目前京津冀一体化建设政策的出台,为远程高等教育学分银行建设提供了便利条件和政策支持,开放大学已初步具备了“学分银行”的整体制度架构,[2]但学分银行系统仍不完善,仍不能很好地实现在京津冀三地之间各种学习成果的积累与转换,影响了三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分银行建设依旧任重道远。

4.缺乏有效的治理协调与激励机制

京津冀在合作过程中,由于各地先天基础条件不同,追求的利益多元化,各方往往因追求自身利益而产生分歧,从而导致合作效率低下乃至合作最终崩溃。因此应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治理协调与激励机制,制订相应的制度、规范来管理、协调各方,调动各方合作的积极性。

三、实现京津冀远程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解决思路

解决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最为关键的是思想观念问题,京津冀各方如能转变观念,做到思想上统一,树立大局意识和开放意识,行动上就会自觉,京津冀协同发展也将会得到顺利推进。在行动上需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

1.加强顶层设计,为京津冀远程高等教育合作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1)各地政府制订支持京津冀远程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政策。京津冀各方政府应打破固有“一亩三分地”的传统观念,制订支持三地远程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政策,促进三地的合作共赢。尤其是河北省要抓住难得时机,乘借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东风,出台更加宽松的支持政策,争取在三地的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京津两地也应突破自身“优越感”,为三地合作如京津优质高校外迁、建立分校区、学校合并等合作形式提供政策上的支持,以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布局和良性互动。

(2)构建京津冀远程教育协同发展的治理机制。在我国历史上,凡是跨行政区域的大区域协同发展之所以不太成功,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没能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执行主体。京津冀要实现远程高等教育的成功合作,需要各方政府打破根深蒂固的行政壁垒观念,淡化行政区域色彩,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和开放包容的心态推动区域内远程高等教育的合作。应在梳理京津冀远程教育协同发展中各方的特点、优势、需求及功能重叠和冲突之处,厘清中央和区域各层面、各类部门在京津冀区域远程高等教育协同发展中的责任分工与协作方式之后,协同构建一个责权明确、合作高效的京津冀区域远程高等教育协同治理长效机制,[3]协调解决远程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一系列实际问题。2016年6月,由京津冀三地高校、科研机构、中小学校和政府部门共同组建成立的“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研究院”是为促进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成立的专门治理机构,可在此基础上设立远程高等教育协同发展分支机构,以此为基础展开区域远程高等教育的协同发展。除此之外,还应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各方参与的积极性,鼓励各方在合作中积极作为。

(3)建立人才互相流通机制。人才资源是教育最重要的资源,人才合作、人才互相流通可以形成优势互补,提高区域内师资较弱地区的实力,不失为京津冀远程高等教育合作的一种重要形式。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推动下,京津冀三地应打破属地思想的限制,建立人才互相流通机制,制订相关政策,鼓励和推进区域内高端人才资源合理、有序、良性流动,以优质人才带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4]当前,在人才互通机制不够成熟的情况下,可暂不依靠人员搬迁,可以通过合作办学、学科共建、教师交流挂职、异地授课等多种方式开展区域内远程高等教育合作。三地政府还应建立远程高校教师素质提升的长效机制,搭建京津冀远程高等教育教师联合培训平台,通过联合培训实现三地教师的共赢发展,便于教师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的协同合作或互相流通。

(4)改革建立支持京津冀远程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财政体制机制。京津冀三地的远程高等教育可通过共建共享或购买的方式实现合作。跨区域购买教育服务或优质教育资源就需要京津冀三地政府改革原有的财政体制机制,为三地的资源配置、师资培养等提供资金支持,为教育项目扩充优化、教育基地建设和学校建设等提供资金保障。各地政府可通过公用经费补贴、减免土地费用或租金、公建民营等财政手段,[5]购买及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达到远程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目的。

2.统筹协调,实现京津冀区域内远程高等教育的错位发展

京津冀三地应根据地域特点和产业结构状况,统筹协调,突出特色,谋求三地的错位发展。在办学定位上,要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和层次性,各地立足于自身传统、办学优势和区域经济发展要求,合理进行办学定位,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人才的需要;在专业设置上,各地区应选择开设适合本地经济发展、就业带动力强的专业;在资源建设上,各地应根据自身条件进行错位建设,形成优势互补,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3.积极参与,谋求京津冀三地联合培养人才

充分发挥京、津两地在远程高等教育师资和教学资源方面的优势,利用京津冀三地便利的地缘优势,积极探索京津冀三地的学分互认制度,建立成熟的学分银行体系;盘活京津冀三地优质的教育资源,共同打造育人平台:统筹规划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建造大型实验室或实践基地、建立统一的人才库等,通过联合共建形式实行人才的联合培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三地之间的教育公平,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更多的优质人才。

4.加强联合,促进京津冀三地在科研攻关上的合作

目前,京津冀三地远程教育高校在科研方面还都是各自为战,不利于集中优势科研力量联合攻关重大科研项目。三地应积极借鉴长三角地区高校在科研联合攻关方面的做法,鼓励京津冀三地远程教育高校在某一领域集中三地的优质科研力量和实验条件,开展重大科研项目的联合攻关,有利于提高京津冀区域内各远程教育高校的科研能力和三地的协同创新能力,从而促进京津冀经济的协同发展。

四、结语

京津冀远程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系统工程。首先需要各地政府转变观念,在顶层设计上发挥好政府调控、政策引导的作用。其次三地政府及远程教育高校应意识到京津冀不仅是经济共同体而且是命运共同体,因此要克服追求短期利益的功利思想,谋求三地共同发展的长远利益,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京津冀远程高等教育合作的战略契合点。除此之外各方还需要尊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尊重远程教育规律,不盲目求快,保证京津冀三地远程高等教育稳步协同发展。

[1]杨振强.京津冀高等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研究[J].成人教育,2014(8):100.

[2]李洋,孟旭彤.开放大学学分银行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9):206.

[3]王金娜.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开放大学远程教育发展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21):248.

[4]高新文,顾岩峰.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河北高等教育发展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5(6):23.

[5]促进京津冀教育合作发展[EB/OL].http://www.zgzx.com.cn/2016-05/25/content_8740920.htm,2016-05-25.

Research o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Distance Higher Education in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egration Construction of Beijing-Tianjin-Hebei

ZHANG Hai-zhen1, GUO Min2, PANG Jin3

(Hebei Radio & TV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Hebei 050071, China)

At present, there exist some problems i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Beijing-Tianjin-Hebei distance higher education, such as unbalanced distribu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 development of homogeneity, the mature credit bank not having been established, lack of effective management coordination and incentive mechanism. So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should change their idea and take measures such as strengthening the top-level design to create a goo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for the distance higher education cooperation in the region, comprehensive coordinating for no homogeneous development, actively participating in seeking joint training talents of three areas, strengthening the joint development and promo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so as to realiz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distance higher education.

integration of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distance higher education;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credit bank

2016-12-19

河北省教育厅2016年度重点课题《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远程高等教育发展研究》(SD161032)

张海珍(1975-),女,河北肃宁人,法学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成人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研究。

G434

A

1008-469X(2017)01-0024-03

猜你喜欢

学分教育资源京津冀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学分美食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实现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