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粮食安全生产的黑龙江垦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

2017-02-23翟绪军徐荣王琪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黑龙江垦区农业生产者垦区

翟绪军,徐荣,王琪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大庆 163319)

基于粮食安全生产的黑龙江垦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

翟绪军,徐荣,王琪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大庆 163319)

农业循环经济是保障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黑龙江垦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发展循环农业是实现黑龙江垦区粮食安全生产的一种重要发展模式。通过分析黑龙江垦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剖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即合理利用资源及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垦区农业生产者的素质、健全垦区农业循环经济的财政支持体系、增强垦区农业循环经济的技术水平,从而推动黑龙江垦区农业循环经济的顺利发展。

黑龙江垦区;粮食安全生产;农业循环经济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结合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发展契机,转变我国传统农业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改善破坏严重的生态环境,挽救濒临崩溃的农业生态系统已经迫在眉睫。农业作为一项伴随人类产生就逐渐发展起来的传统产业,已然成为环境的主要污染源。近年来农业生产成本中不考虑废物造成的外部不经济性,导致大量农业垃圾堆积在土地上,给全社会带来未可知和难以估计的经济损失、社会问题和生态灾难。黑龙江垦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粮生产基地,由于长期采用粗放式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使垦区内农业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遭到严重破坏。黑龙江垦区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农业循环经济为中心,这也是实现黑龙江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节约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率的保障,对国家粮食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黑龙江垦区农业循环经济现状

1.1 产业循环

黑龙江垦区土地广阔,且大都处于平原区域,为大规模化生产经营提供了必要条件。其土地总面积553.65万hm2,占全省面积的12.23%;现有耕地面积289.2万 hm2,占全省耕地面积的18.23%,五大土壤群分布广泛,土质肥沃,为农业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分布提供了重要保障。近年来,黑龙江垦区产业体系日趋完善,各产业之间的融合不断加强,产业废物综合利用已形成较大规模,再生资源回收体系逐步完善,节能减排与资源利用水平得到显著提升,禽畜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进入迅速发展阶段。目前黑龙江垦区单位GDP能耗0.611 6吨标煤·万元-1,单位GDP水耗980 m3·万元-1,每年农业废弃物总量达1 000多万吨,已建成10座大型沼气工程,秸秆综合利用率92.2%,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94.2%。因此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当前黑龙江垦区资源约束矛盾的必然选择。

1.2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黑龙江垦区经过多来建设,四大工程体系建设日趋完善。[1]农田水利设施配套建设工作处于全国先进行列。防洪防涝体系初具规模,堤防总长度达3 049.55 km,有效保护耕地93.73万 hm2,抗旱防洪能力处于国内先进水平。通过近几十年来的不懈努力,建有大中小型水库193座,总库存容量可以有效缓解旱情。目前已达成除涝面积144.17万hm2。灌溉体系日益完善,有效灌溉面积182.65万hm2,强有力地拉动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人工林总面积逐年提高,提高了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和降温保湿能力,对于农田的保护功能进一步强化。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农业装备水平在全国领先,甚至达到发达国家水平。2014年底,垦区拥有农机资产原值92.52亿元,净值73.7亿元,基本全面实现了农业生产机械化。各农场结合实际开展了自己特点向试点农场学习。树立了多个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农场,探索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循环经济发展道路。循环经济试点取得明显成效。在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清洁能源建设和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的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和保障粮食安全的协调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1.3 绿色食品产业方面

黑龙江垦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植物日照时间长,优越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农业生产环境特别适合农作物。且垦区开发晚,垦殖率低,污染少,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降低绿色食品生产和有机食品的生产成本并扩大高附加值农产品的推广。目前黑龙江垦区绿色食品种植面积达到226.9万hm2,占种植面积的76.7%,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达到98.65万hm2。成为全国最大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黑龙江垦区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做出巨大贡献,但在取得以上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环境污染严重、资源进一步约束强化等一系列问题阻碍了垦区农业循环经济的顺利发展。

2 黑龙江垦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2.1.1 土地资源遭到破坏使生态环境功效减弱

由于历史沉重的负担和快速的人口增长压力,导致黑龙江垦区呈现了农业自然资源严重的不足,乱砍滥伐征象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农业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污染。近年来,黑龙江垦区对黑土地进行大量的开垦,使黑龙江垦区的黑土层已经由原来70 cm厚度降低到30 cm厚度左右,其中由于黑土层被侵蚀而露出黄土就占1/4的耕地面积,垦区内的许多地方出现了盐渍化现象,土壤有机质含量也由最初的7%下降到4%左右。[2]由于长期耗竭性的利用黑土地资源,造成了黑龙江垦区的黑土地肥力不断下降,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当前黑龙江垦区农业土壤质量减退征象突出,加上生产者过多施用化肥农药,导致农业土壤受到严重的污染,农业的生产力受损。此外由于黑龙江垦区长期对土地进行农业开垦,并且将湿地开发成农业用田,使得湿地的面积大幅度下降。这种以短期利用为目的的农业生产方式,破坏了垦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1.2 环境污染严重且生态系统退化

黑龙江垦区长期对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合理开垦,造成了黑龙江垦区土地资源遭到破坏,加上长期的不合理和过度使用化学肥料、农药和除草剂等有毒物质造成了黑龙江垦区的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给农产品和土壤的质量安全带来了威胁。此外生产者在农业生产中由于农膜大量的使用,使农膜废弃物残留在土壤中,给生产者带来了白色污染。近年来黑龙江垦区还进行大量的湿地开垦,使土地的蓄水功能和抗御干旱能力下降,失去了土地的调洪能力,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均衡状态,带来了农业经济发展时较高的生态环境成本,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黑龙江垦区农业生态优势转化为生产力的效率。同时,黑龙江垦区在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借助大量的人工干预手段,给农业生态环境带来新的环境问题。虽然现代农业打破了传统农业生态系统的封闭性,但收获的农产品大部分的物质不能在以后的农业生产大系统中再次循环使用,造成了资源浪费现象,也成为了生态环境在对黑龙江垦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3]。

2.2 农业循环经济的认识不足

在农业经济循环发展中,对农业循环的认识是保障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开端。然而大部分的农业生产者对农业循环经济理念缺乏,只注重眼前的利益而忽视农业生产活动中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是开展农业活动的基础,并且地区的相关部门也没有把农业循环经济的建设重视起来,对农业循环的宣传力度不够,即使对其进行宣传,采用的宣传渠道和宣传形式也比较落后,致使农业生产者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出现超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地膜的广泛应用及随意处理造成的白色污染等行为[4]。2014年黑龙江垦区化肥施用量59.3万t,农药使用量1.8万t,农膜使用量1.76万t,分别比2013年增长1.7%、12.7%和6.7%。正是由于农业生产者对农业循环经济理念的意识薄弱,导致了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了环境遭到污染、生态系统体系受到破坏等现象,这些都阻碍了垦区发展循环农业。

2.3 财政支持力度不够

财政支持是保证循环农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财政政策力度的缺失,会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者对采用循环农业方式的积极性,阻碍农业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黑龙江垦区财政支持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一是财政补贴制度设计不合理。目前针对环境资源保护的补贴政策只有几项间接补贴,不能达到补贴政策所期望的效果,并且没有明确的立法机构来实施农业支持政策,致使黑龙江垦区的农业补贴政策不具有针对性、体系性。二是政府资金投入不足。在农业循环经济中的大部分的产业链模式的经济效益并不明显,而在生态环保社会效益方面则具备很高的价值,因此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的生态产业链的建立和维系需要一定的政府资金投入作为物质支持。资金是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血液”,尤其在农业循环发展的开始,足够的资金投入才能保障农业循环经济顺利进行[5]。依据黑龙江垦区财政厅数据结果显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11.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投资总额仅有59.1亿元,仅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8%。黑龙江垦区农业循环的生产者正面临着资金投入不足,仅仅依靠生产者个人力量不能满足长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对大量资金的需求,并且垦区财政资金能够投向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数额也是有限,因此要想促使黑龙江垦区农业循环经济健康的发展就不仅仅依托相关财政部门的支持,还要通过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支持[6]。

2.4 支持农业循环经济的科技水平较低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和促进社会经济进步的有力武器。因此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科学技术水平是循环农业发展的支撑力量,而且农业循环链条越长,所要求的技术水平就越高。黑龙江垦区农业循环经济的科技水平较低主要表现在[7]:一是黑龙江垦区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慢。由于垦区基础设施不健全,缺少先进的设备,并且农业科研资源力量比较分散,导致自主创新能力低、农业科研成果作用不够突现。目前黑龙江垦区农业循环经济处于起步阶段,自主研发能力薄弱,除沼气技术较为成熟外,其余技术仍处于产业化发展初期(例如以秸秆为原料的热解气化、生物气化、压块燃料、直燃发电、制造生物乙醇等能源化利用技术,还没有获得突破性的科研成果),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只有通过结合本地实际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才能确立科学的循环模式。二是黑龙江垦区农业生产者科学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不健全。目前黑龙江垦区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结构不合理、人员年龄老化、队伍不稳定,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缺乏向农业生产者推广的主动性及农业技术推广组织缺少与相关科研单位的合作等,这些都造成了黑龙江垦区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不高的原因[9]。

3 黑龙江垦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解决对策

3.1 合理利用资源及保护生态环境

3.1.1 鼓励农业生产者使用安全高效无污染的农药化肥

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不仅会影响其在农业土地上效用的发挥,而且使农业生态环境遭到毁坏。生产者要“递减化肥用量”,这样既可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又可治理过量使用农药化肥带来的环境污染,保障生产出来的产品营养安全,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并且农业生产者应严禁过量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运用生态良性循环的办法来防治病虫害,采用科学的方法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大安全高效无污染的农药和化肥宣传工作力度。通过报刊、网络等媒体或定期举办培训班的方式向农业生产者进行宣传高新低毒低污染农药和化肥,改变农业生产者对施撒非正规化肥和农药的选择,引导农业生产者选择安全、高效、无污染农肥,保护垦区的农业生态环境。

3.1.2 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设

在生态农业的综合开发中,要强化畜牧业和种植业的相结合,以粪便生物氧化塘多级利用生态工程、沼气发酵为主的能源生态工程,[10]此外加强对农业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杜绝农业生产者过度开垦湿地,提高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率,逐步建立起适合黑龙江垦区实地情况的农业循环经济体系。因此黑龙江垦区应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通过垦区相关部门引导与投资,加快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强对农业污染的综合治理,对水土流失地方建立防沙林,对土地进行退耕还林、退耕还湿和退耕还草,改善农业的生态环境。

3.2 提高垦区农业生产者的素质

3.2.1 加强农业生产者对循环经济观念的宣传教育

农业循环经济观念是保障黑龙江垦区农业生产者采用循环农业方式的关键点。垦区相关部门要转变思想,做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工作。垦区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生产者的宣传教育。生产者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主体,只有让生产者了解其科学道理和综合经济效益,才能变为生产者的自觉行动。普及农业循环经济的知识,可以通过利用网络、电视、宣传标语、广播、报纸等多种传播媒介进行宣传,提高生产者的节约资源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宣传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好处和成功经验,调动生产者参与农业循环经济的积极性,逐步培养起生产者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因此要通过各种媒体进行农业循环知识的宣传和技术的普及,提高生产者的参与意识至关重要。

3.2.2 建立奖励机制和惩罚机制

奖惩机制在农业生产者生产过程中能够促进生产者向安全无污染的生产方式发展。垦区相关部门应建立循环农业的奖罚机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原则,根据黑龙江垦区农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垦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农业循环经济的规划要求,确保垦区的农业循环经济体系能够持续发展。要彻底改变传统发展思想中的重速度轻效益、重开发轻节约,追求片面的经济增长而忽视保护环境的倾向,在农业发展中要以先进的科技为先导,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基本方向。对于按照农业废弃物排放标准的生产者给予一定的鼓励,对于超量使用农药和化肥的生产者相关部门因对其收取罚款并要求按照法律标准对排放的污染物进行处理,从而达到使生产者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减少系统内的物质投入,诱导生产者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3.3 健全垦区农业循环经济的财政支持体系

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财政的支撑。建立健全的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使得循环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有利可图,使生产者认识到保护环境能够得到更多的效益,以此引导循环经济健康快速地发展[11]。

3.3.1 完善循环农业的经济补偿制度

通过建立经济补偿,鼓励农业生产者自发的参与到农业循环经济体系中,从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对于垦区的各个方面都有积极影响,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受益人是生产者,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垦区的支持。垦区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的资金投入,以促进垦区种植户积极参与农业循环经济生产活动中来,以使垦区农业循环经济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所以垦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资金还是来源于垦区的投入,垦区要加大对农业循环经济的投资力度,继续做好国家出台的各种补贴工作,把国家惠农补贴真正发到种田人的手中,使种田人得到真正的实惠。促进垦区农业循环经济生产的有序、良性、全面的发展。各级财政部门应积极扶持的农业循环经济龙头农场,充分发挥龙头农场的骨干作用,带领更多人参与垦区循环经济生产活动。

3.3.2 多渠道筹集发展农业循环的资金投入

循环农业是一种高投入的产业,投资大,周期长,使循环农业生产者相对于常规生产者来说,生产成本提高,因而仅仅依靠垦区的力量是不够的,这就需要垦区多渠道吸引资金投入到农业循环经济体系。根据垦区发展需要,优化投资环境,建立垦区投资融资平台,鼓励社会资金和外资从事农业循环经济生产经营,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下搞好农业循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利用外资改造现有垦区对农业循环经济体系建设,积极争取国际组织或政府提供多边或双边优惠、援助贷款等。

3.4 增强垦区农业循环经济的技术水平

科学技术是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撑力量。黑龙江垦区要通过科学的力量不断来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应加大对农业循环相关科技的研发工作,为农业循环经济的推广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体系[12]。

3.4.1 提高农业循环经济的技术实力

黑龙江垦区要加快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要通过开发绿色生产技术,开发绿色技术体系的关键是发展无害或低害的新工艺、新技术。此外黑龙江垦区也应加大在农业循环经济中有机肥料、无毒农药、可降解地膜等农业生产资料研发以及降低再利用成本的技术等相关技术的研发,通过选择清洁能源、资源循环利用、降低设备耗能等措施,实现生产过程的零污染和少污染,实现产品循环利用和最终报废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损害。由过去单纯的“终端”控制污染改为对农业生产的全过程进行控制,减少了废料和污染物的生成或排放。

3.4.2 加大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力度

在垦区内开展农业循环经济技术培训课或组织人员出去学习,不断提高农业循环经济技术人员的水平;经常与其他省市进行循环经济交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善垦区在循环经济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制定优厚待遇政策,鼓励专业人才、大学生积极下垦区从事农业循环经济技术工作。因此,必须加大培养农业循环经济方面科技人才的力度,制定培养农业循环经济人才规划,为黑龙江垦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人才。

4 结论

黑龙江垦区是全国三大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基于垦区内不同农场的地理特点,在相应国家政策安排的前提下,合理安排生产,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但是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环境能力的增强,受气候变化、水需求量增加以及灌溉土壤盐渍化情况恶化等因素的影响,黑龙江垦区的粮食生产也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不能保障粮食安全,就威胁了我国的二三产业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威胁了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实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具体路径,为实现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使黑龙江垦区更加繁荣富强具有重要意义。

[1] 单忠纪,翟绪军,黄平平.基于PPC模型的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综合评价[J].农业技术经济,2014(2):114-119.

[2] 曲长祥,逯汉宁.论黑龙江垦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保障措施[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5):31-34.

[3] 单忠纪,金光春,陈艳红.黑龙江垦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4,26(4):129-135.

[4] 任雅彤,许彩丽,杨明晗,等.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各子行业竞争力比较分析[J].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14(2):105-110.

[5] 李俊利,张俊飚.基于循环农业视角下的生态产业链构建研究[J].生态经济,2008(11):122-124.

[6] 王东辉,颜南.浅析黑龙江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及方向[J].商业经济,2011(10):6-7.

[7] 翟绪军,姜法竹,贾永全.基于农业现代化与粮食安全的黑龙江垦区持续发展建议[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5,27(3):101-105.

[8] 李晓东,韩冰.新常态下发展“休闲林业”的探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5(10):69-72.

[9] 高深,马国胜,陈娟,等.农牧配套种养结合型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模式[J].江苏农业科学,2014(1):307-309.

[10] 翟绪军,金光春.黑龙江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机制与对策研究——基于城乡一体化与农民增收关联的视角[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5.

[11] 杨锦秀,王延安,庄天慧.论循环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四川农户参与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调查与分析[J].农村经济,2007(5):101-103.

Research of Agricultural Circular Economy Development Based on Food Safety in Heilongjiang Reclamation Area

Zhai Xujun,Xu Rong,Wang Qi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Heilongjiang Bay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Daqing 163319)

Agricultural circular economy was an important way to ensur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agriculture,Heilongjiang reclamation area w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grain production base in China,the development of circular agriculture in Heilongjiang reclamation area was an important development mode to achieve food safety production.Through the analysis of Heilongjiang reclamation area economy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circulation,the existing problems were analyz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which were the reasonable use of resources,protec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ers in reclamation area,soundness of the economic cycle agriculture in reclamation area of financial support system,enhancement of the technical level of agriculture in reclamation area circular economy,to promote the smooth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circular economy in Heilongjiang reclamation area.

Heilongjiang reclamation areas;food safety production;agricultural circular economy

F320.1

A

1002-2090(2017)02-0124-05

10.3969/j.issn.1002-2090.2017.02.024

2016-09-20

翟绪军(1976-),男,副教授,东北林业大学毕业,现主要从事区域农业经济、循环经济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黑龙江垦区农业生产者垦区
俄罗斯农业生产者收益或因出口关税损失10%~15%
黑龙江垦区预计粮食总产421亿斤
黑龙江垦区预计粮食总产421亿斤
塔额垦区加工番茄品种筛选试验
几种苹果矮化砧木苗在一师垦区的生长表现
哈密垦区棉花超宽膜1膜3行稀植高产栽培技术
石河子垦区加工番茄精细气候区划分析
农业生产者农药施用行为选择与农产品安全
黑龙江垦区闹春耕
黑龙江垦区北安管理局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