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划”的汉字解构与全息解释

2017-02-23顾海兵龙少波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解构汉字规划

顾海兵,龙少波

(1.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872;2.重庆大学公共经济系,重庆400044)

“规划”的汉字解构与全息解释

顾海兵1,龙少波2

(1.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872;2.重庆大学公共经济系,重庆400044)

汉字的魅力来自于它的结构。通过对汉字“规”“划”解构的归纳,尝试从新的视角对其进行解构,然后对规划进行全息的解释分析。在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规划”一词的新的解构对加深认识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从“计划”到“规划”的转变,理解规划的原理与过程以及实现规划有着重要的意义。

规划;汉字解构;全息解释

1992年以来,中国由计划经济转向了市场经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方式从全面的直接的计划与控制转向了侧重宏观的间接的、法治的“规划”与调节。“计划”与“规划”,一字之差,但意义却有质的变化。本文基于汉字的特点拟用汉字的解构对“规”“划”与“规划”做剖析,从而进一步明确规划的内涵,以期对规划的作用发挥有所益处。

一、关于汉字的解构

在世界上所有的文字中,汉字是在历史传承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字。汉字解构的研究由来已久,在《春秋左氏传》中就有“止戈为武”“皿虫为蛊”的记载。而约1900年前的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也许是对汉字进行系统性解构研究的第一部专著。《说文解字》总共选取了9 000多个字,分为540部,根据字的组成结构来分析汉字的起源与意义。以致后人对汉字解构的一个主要方向就是对《说文解字》的研究,形成“许学”“说文学”。在清代,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严可均的《说文校议》、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王筠的《说文释例》等从各方面各角度各层次为《说文解字》做注,成了研究《说文解字》的经典文献。而在清末至1949年前的一段时间里,有章太炎、黄侃、杨树达多名学者等对《说文解字》进行深入系统研究。1949年以来,许多学者对《说文解字》进行了继续研究,出版了一系列的成果。殷孟伦的《〈说文解字〉〈释名〉简析》、马叙伦的《说文解字研究法》《说文解字六书疏证》、刘赜的《说文古音谱》、马宗霍的《说文解字引经考》、姚孝遂的《许慎与说文解字》、俞敏的《六书献疑》等,分别从总体、六书、声韵、语源、征引等各个方面对《说文解字》进行研究①。

也有一些汉字研究试图突破《说文解字》的规则来解构汉字。有的学者根据考古出土的大量文献和现代科学技术方法来考证《说文解字》的错误,并加以纠正。而窦文宇、窦勇的《汉字字源:当代新说文解字》,则根据形义来源,按造字方法分六章进行汉字解构;郑慧生的《汉字结构解析》通过分析汉字的字形来解释汉字的字义,寻找出这些字义、字音与字形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弄清汉字的结构;赵钢立等《新编说文解字字典》结合汉字的形成,解释汉字的造字意图和造字方法以及本意或较早的含义。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的《新编说文解字(大全集)》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书讲解其源流,并对其文化内涵进行了阐述,列举了该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和插图;《细说汉字:1000个汉字的起源与演变》通过形体分析具体地解释了每个字的字形与字义的内在关系,述及了每个字的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吴颐人等的《汉字寻根(卡通版)》分为动植物、人体、器物、天象、地理等六个门类,列举此字的图形文字、甲骨文、金文、古玺、石鼓文、秦篆、汉隶等来解构汉字。萧启宏的《汉字世界》用“字形藏理、字音通意、同形同宗、同音通意”的艺术构建来解构汉字,等等②。

探寻汉字的字源,说解字形的演变,说文解字或解构汉字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中国汉字的本源、中国汉字特别是每一个汉字的如何演变,至今还没有公认的、唯一的答案,没有任何人掌握绝对的标准、绝对的真理。但可以肯定的是:多一个人对汉字的研究,多一种对汉字的解释,对于中国汉字的发展总是有利的,对于中国文化、社会的发展是有利的。

二、“规”的解构

《说文解字》等诸多文献中已经对“规”“划”做出了一系列的解释。“规”,在《说文解字》的一种解释是“有法度”。在《古汉语词典》中,“规”也有法度、准则的意思,如《三国志·臧洪传》:“以趣舍异规,不得相见”。在《古汉语词典》中“规”还有谋划、规划的意思,也有打算的意思,例如《三国志.诸葛亮传》:“与豫州协规同力。”而萧启宏对“规”的解释是,“规”,从夫从见。“规”中的“夫”是指丈夫,“规”中的“见”指妻见夫规来(通“归”,谐音,事实上在《揚子·法言》中有“规”通“归”的用法,“问萧何、曹参,曰:萧也规,曹也随”),丈夫出门千里,凯旋归来,符合规矩。“规”音通“规”,妇见“夫”归。“规”(歸)从阜,指地址;从至,指到至,从妇(婦)指媳妇。意指丈夫外出归来,见妻子出门迎接,回归家室。是故,规字通音以规③。丁义诚等认为,“规”的左边是丈夫的夫,右边是看见的“见”,他赞成清代段玉裁的分析,“规”是“会意,丈夫所见也。”他还又引用《字统》的话说:“丈夫适用,必合规矩,故规从夫”④。窦文宇和窦勇认为籀文(大篆)的“规”字由圆圈与正字构成,正字有向目的地走的含义。整个字的意思是能够达到画圆目的的工具。由此产生圆规的含义。引申为法度、谋划与规划等⑤。余辉和刘诚认为,“规”,从“夫”(成年男子,智力健全,知识丰富。在家指丈夫,在国中高层指大夫,都是决策人);从见,见解。夫的见解便是规则⑥。

一般说文解字中说的是:“夫”本指“外子”“丈夫”,转义指圆规外侧的“足”,即落在圆周上的足,“见”意为“呈现”。“夫”与“见”联合起来表示“外足走动即呈现圆周”。其本义为画圆的器具,今指圆规。可以看出,文献对“规”的解释主要是认为丈夫(家里的丈夫,士大夫)的意见,引申为规矩、规则。

我们是不是可以从夫的其他意思来推测“规”呢?据说乾隆对“夫”有很有意思的解释,其中有:第一,孔夫子的“夫”。孔夫子是大圣人,学问比天大,先写一个天,天字出头就是夫。而天是在大的基础上产生,把大盖住了就是天。第二,夫妻二人的夫。先写一个二,再加一个人字,丈夫的夫、夫人的夫。第三,轿夫、匹夫的“夫”。是大丈夫,先写一个人,再加二横(两个扁担),是两个人一起抬轿子,也可以把两横理解为是一个人正在运动着的肩膀,是大丈夫。

这至少也是一家之言,还可以进一步挖掘。根据乾隆的第一种解释,我们可以将“规”中的“夫”解释成:“夫”指的是孔夫子,也就是圣人、高人、智者、慧者,“见”是指“意见”,这应该合乎逻辑。在古代尊敬老师的年代,尊重老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美德,孔夫子作为中国古代教育的标志性人物,其意见和言传身教当然是一个标准,学生们都需要遵守。也就是说,孔夫子指出的一些意见和建议,作为他的学生必须当成规定来遵守。《弟子规》就体现后人对老师的推崇,而孔子故乡山东现在还将对别人的尊称称之为“老师”,可见“夫子之见”影响之深。

根据乾隆对夫的第二种解释,“夫”代表夫妻二人。我们可以按照常理理解:夫——指代丈夫,见——还是意见。在古代的男尊女卑的时代,夫唱妇随,妻子以丈夫为纲。妻子把丈夫的意见当成是准则,必须遵守,这就形成了“规”。也就是说丈夫说的一切、丈夫的意见是具有非常大的约束作用的,作为妻子必须遵照执行。但是,我们也可以认为这是夫妻双方的“夫”(两个人),是夫妻双方意见的商量、中和与妥协,产生了一种共识和意见,然后共同遵守。如果代表两人成立的话,我们似乎可以考虑这里的两人只是一个概数,或复数,也就是说“夫”代表了很多人的意思。因此,“规”可能有这样的一种解释:在做大事时要考虑很多人提出的意见,要经过思维碰撞、互相辩论,然后收敛,最终达成一个共识,之后大家共同遵守这个规。

根据乾隆的第三种解释,“夫”是大丈夫、力夫,那么“规”的解释就是,古代朝廷的士大夫向皇帝进策纳谏,在朝廷上进行讨论形成共识之后,皇帝拍板,最终就形成了一些公文和全国上下必须遵循的法律条文。因此,“规”可以是古代所制定的各种法律规定等。

从“夫”和“天”的比较来看,“夫”是“天”的一个出头,“夫”有看穿天的意思。是不是可以这么解释:看穿天上面的意见,也就是要了解上天的意思、要顺应天道天时。在古代的社会,人们由于科技的不发达,对上天很崇拜,既然是上天的意思,那么上天的意见人们当然必须得遵循。而从“规”的繁体字“槼”(在《康熙字典》中有槼与規)来看,下面是木头,这可能与规矩和准则写在木头上或竹木上面有关,也可能与《说文解字》中圆规的材料是木头有关的。

规的解构,左为夫、右为见,夫的解构上面已经做了说明。见当然是看见、发现、见解,见与贝相连,好的见解、好的发现(看见)就是贝、就是珍贵、就是有价值的东西,见的右下端还和私的右半部相连,说明见要给个人带来好处,是动力。

因此,规的左边的夫表示“规”从哪里来,右边的见表示“规”到哪里去;左边是阳、是硬、是法、是有形、是体,右边是阴、是软、是理、是无形、是用。另外,“规”同“贵、龟、轨、圭、瑰、晷”等也是音似意通的。

三、“划”的解构

康熙字典中,“划”(劃)有作事的意思。在清代陳昌治刻本中,謂錐刀之末所畫謂之劃也。清代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中,“划”的解释是“錐刀曰劃。从刀从畫,畫亦聲。在《古汉语词典》中“划”有“割开,分开”的意思,也有谋划、筹划的意思。其例子为杜甫《送从弟亚赴安西判官》:“须存武威郡,为划长久利”。萧启宏在其《汉字世界》写道,“划”(劃)字,从“画”(畫),从“刀”。指古代木板印刷的制作和某些壁画的石刻过程。先作画,然后按照画的笔路,一笔一划刻出来。这过程的一笔一划需要计算与思考,所以也做计划,规划。是故,“划”音通“画”,作画计划。王祥之认为,“划”的左边是“戈”,古代的一种兵器,盛行于殷周时代⑦。窦文宇和窦勇认为,“划”的篆体与繁体字“划”由繁体字的画(畫)与刀组成。意思是用刀在地面上画,由此产生分开和设计的含义⑧。余辉、刘诚认为,“划”,用刀或者其他东西把别的东西分开或者从上面擦过。可见,文献对于“划”的理解主要是作画,做计划需要先做好画,然后比照画再进行石刻或者做计划⑨。

从划的构成来看,“划”字由左边的“戈”和右边的“刂”组成,两个都与刀等利器有关。“戈”指的是古代刀枪剑戈的武器,戈的形状类似现在的镰刀。据说标准的戈由戈头、柄、铜尊三部分组成,核心的戈头又分为援、内、翻三部分。援:就是平出的刃,用来勾啄敌人,是戈的主要杀伤部。戈虽然是两三千年前先秦时代最重要的兵器之一,但它对后来整个兵器的发展产生相当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完全超越了兵器本身,进一步渗透到了古代的文化之中。现在还常用的“干戈”就是古代兵器或兵器的总称,甲骨文里就已经有了干和戈字,“执干戈以卫社稷”是《礼记·檀弓下》对干戈的总述。融入于中华民族文化之中。

划右边的刀,刀为单面长刃的短兵器,也泛指可用于切、削、割、剁的工具,与匕合称亦为膳食器。刀的最初形状与钺非常接近。其形状为短柄,翘首,刀脊没有装饰,刃部比较长。原始社会人类就用石头、蚌壳、兽骨打制成各种形状的刀。他们选用的石头多半是石英石、砂岩,也有燧石和水晶石。用这些石料打制成的石刀质坚棱利,是很好的砍劈工具。其次是用蚌壳和兽骨磨制的蚌刀、骨刀,这类刀轻便而锋利,适合于砍削器物。同样古人不仅用刀作为劳动工具,还随身携带作为防身自卫的武器。到春秋战国时代,刀的形状发生了巨大变化,两汉时,刀逐渐发展为步兵的主战兵器之一,同时出现了许多不同形式的长柄刀。其形制可以粗分为短柄翘首刀、长柲卷首刀、平刃刀、曲刃刀等多类。

因此,可以认为“戈”很锋利,可以用来刻画东西,留下痕迹,做好记号;而“划”字右边“刂”是现在的立刀旁,在古代就是发音为“刀”(dāo),意思也是通“刀”。这两种利器在一起,使得“划”至少有如下解释:首先是强调,在做打算时,需要用刀等工具留下记号,先要有蓝图,特别是远期更需要蓝图。其次是强调,做打算时,留下的记号必须用两种以上的刀刃进行刻画,由于各种利器的轻重程度不一样,各种利器刻下的记号代表的意思也不尽相同。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力度做不同的事、不同阶段的事、不同区域的事、不同重要性的事。再就是,制定规划、执行规划都需要有刀剑精神、勇敢精神,规划需要创新、突破,军事规划更是如此。

四、“规划”的全息分析

在一般的汉语词典中,“规划”有“计划安排”与“比较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的意思。在《辞海》上对“计划”是这样定义的:其一,工作或行动以前预先拟定的具体内容和步骤;其二,做计划。因此,“规划”有两种意思,其一是比较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其二是动词,做规划。而在管理学的领域,明茨伯格认为,“规划”由“规(法则、章程、标准、谋画,即战略层面)”和“划(合算、刻画,即战术层面)”两部分组成,“规”是起,“划”是落。因此,“规划”也是“计划”,是比“计划”更为长远的“计划”。基于前面的分析,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规划”。

第一,规划的“规”为名词,“划”为动词,即“规”转化为“划”。规者,符合天时地利,符合天道,符合民意,反映智者的慧见,是应该遵守的基本原则,是应该达到的根本目标,是应该执行的法律限定,但规不能是空虚的,必须从无形转化为有形,规必须转化为行动蓝图,必须转化为行动纲领,最后必须要实现。

第二,规划的“规”为动词,“划”为名词,即蓝图,“划”必须“规之”。这里强调的是“蓝图”的规范性,“无规矩不成方圆”。不仅编制规划时的“划”必须要符合“规”的要求与原则,必须明确目标和手段,必须符合程序,必须有制约标准(约束性指标和量化区间),必须有检验规则、惩罚机制,必须中央和地方一致,必须产业之间协调,必须短期和长期衔接,必须经济、生态和社会相互适应,而且规划执行的过程中也需要遵守规则,这样才能够实现规划。

第三,规划与计划的异同。“计划”与“规划”一字之差,其意思却有较大的差别。“计”在《说文》中解释为“会也,算也,从十从言”。在汉语词典中计有算帐、计算的意思;也有打算、盘算、谋划的意思。“计”没有包含规则或者规矩的作用,相对于规划的“规”,计是软性的、没有规则的、没有程序的、不是长期的、说变就变的、容易被控制的。因此,在与宏观结合时,计划更加体现的是人治,而规划更加体现的是法治。规划不同于计划,“规划”更有方向性、战略性、指导性、突破性、信号性、规范性、行动性、操作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因此,当我们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时,国家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从“计划”向“规划”转变就是极其自然的了。

注释:

①参考班吉庆:《建国50年来的〈说文解字〉研究》,《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5期,第41-47页。

②以上为有关《说文解字》著作各自简介的特点总结。

③萧启宏:《汉字世界(上下卷)》,军事谊文出版社2007年版,第795页。

④丁义诚等:《汉字详解(第二辑)》(上),新世界出版社2009年版,第369页。

⑤⑧窦文宇,窦勇:《汉字字源:当代新说文解字》,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第468页,第86页。

⑥⑨余辉,刘诚:《说字理解汉字》,气象出版社2011年版,第172页,第460页。

⑦王祥之:《图解汉字起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63页。

[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国书店,1989.

[2]何振川.汉字解构演义法例说[J].才智,2011,(36).

[3]许慎,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4]严可均.说文校议[M].北京:广文书局,1972.

[5]桂馥(清).说文解字义证[M].北京:中华书局,1987:6.

[6]王筠(清).说文释例[M].北京:中华书局.1987:12.

[7]殷孟伦.《〈说文解字〉〈释名〉简析》[J].山东大学学报,1961,(3).

[8]马叙伦.说文解字研究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3.

[9]马叙伦.说文解字六书疏证[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

[10]刘赜.说文古音谱[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63.

[11]马宗霍.说文解字引经考[M].台北:学生书局,1971.

[12]姚孝遂.许慎与说文解字[M].上海:中华书局,1983.

[13]俞敏.语言学论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14]蔡梦麒.说文解字字音注释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2007.

[15]郑慧生.汉字结构解析[M].洛阳:河南大学出版,2012.

[16]赵钢立,等.新编说文解字字典[M].洛阳:河南大学出版社,2007.

[17]编委会.新编说文解字(大全集)[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2011.

[18]左民安.细说汉字:1000个汉字的起源与演变[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5.

[19]吴颐人,等.汉字寻根(卡通版)[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20]明茨伯格.规划[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艾岚

Deconstruction and Holographic Explanation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Gui Hua"

Gu Haibing1,Long Shaobo2
(1.School of economics,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872,China;2.School of Public Economics,Chongqing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44,China)

The charm of Chinese character comes from its construction.This paper summarizes various kinds of deconstruc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Gui"and"Hua",and attempts to deconstruct the two characters from new perspective and make holographic explanation and analysis.In the process of China's switching from planned economy to market economy,the new deconstruction of"Gui Hua"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understanding the switch from"Ji Hua"to"Gui Hua",in comprehending the theory and process of"Gui Hua"and in implementing"Gui Hua".

Gui Hua,deconstruc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holographic explanation

H022

:A

:1673-1573(2017)01-0029-04

2016-10-18

顾海兵(1959-),男,江苏响水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研究与管理;龙少波(1984-),男,湖南邵阳人,重庆大学公共经济系讲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分析。

猜你喜欢

解构汉字规划
还原
解构“剧本杀”
于强 保持真实,从生活中解构设计之美
彭涛形而上的现世解构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迎接“十三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