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黎公社起义与十月革命道路的选择

2017-02-23吴日明

关键词:巴黎公社十月革命俄国

吴日明

(南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南通 226019)

巴黎公社起义与十月革命道路的选择

吴日明

(南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南通 226019)

巴黎公社起义创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权——巴黎公社,深刻影响了俄国革命道路的选择。列宁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巴黎公社起义的论述中受到深刻启发,提出巴黎公社起义是19世纪最伟大的工人运动,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极大地推动了东方落后国家无产阶级革命的进程。巴黎公社起义指引列宁确立俄国革命和建设任务,并为十月革命提供重要方法论。十月革命是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俄国问题的必然选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巴黎公社起义;十月革命;道路选择

1871年3月18日,被马克思热情赞誉为“英勇斗争的范例”的巴黎公社起义爆发,1917年10月25日,俄国十月革命庄严宣告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诞生。从1871年到1917年近半个世纪的时间,无产阶级革命逐渐越出西方发达国家的疆域,在东方落后国家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巴黎公社起义对俄国十月革命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列宁深刻认识到巴黎公社起义的重要地位,提出俄国革命要沿着巴黎公社开辟的道路前进,并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巴黎公社起义的论述中得到重要启示,为俄国革命道路的选择指明了方向。历史实践表明,十月革命是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俄国问题的必然选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一、列宁关于巴黎公社起义的认识

巴黎公社起义与普法战争直接相关。1870年7月19日,拿破仑三世为了扩大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势力,决定向普鲁士宣战。但是法军不久在色当惨败,拿破仑三世和8万多官兵被俘。9月4日,巴黎爆发革命,成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宣布继续作战。9月19日,普军包围巴黎,巴黎工人为保卫首都建立了30多万人的武装力量。然而,法国资产阶级政府害怕工人武装甚于普鲁士。1871年2月26日,法国资产阶级政府向普鲁士割地赔款,缔结和约,企图联合镇压国内工人武装。此举激起了巴黎工人的极大愤慨,1871年3月18日,巴黎公社起义爆发。起义爆发之际,列宁年龄尚幼,他对巴黎公社起义的认识主要源于阅读马克思、恩格斯的相关文献。普法战争爆发后,马克思和国际工人协会密切关注战争的进展,并在1870年6月和9月两次发表了关于普法战争的宣言。巴黎公社起义爆发以后,马克思就以参加者的姿态,投入了极大热情,阅读了大量材料并及时总结革命经验,写出了《法兰西内战》等重要文献。列宁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之后,非常重视阅读这些文献。“我们知道巴黎公社的例子,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巴黎公社以及谈到巴黎公社时的一切论断。”[1]614此外,列宁还多次撰写有关巴黎公社起义的评论文章,仅直接论述巴黎公社起义的文章就有23篇。这些文章赞颂了公社战士的斗争精神,分析了公社颁布的制度和措施,阐述了公社起义的经验教训,体现了列宁对巴黎公社起义的深刻认识。

1.19世纪最伟大的工人起义

巴黎公社起义经过72天轰轰烈烈的斗争,最后在法国和普鲁士反动势力的联合打击下归于失败,损失非常惨重。“约3万巴黎人被野兽般的兵士杀死,约45 000人被逮捕,其中许多人后来被处死,被流放去作苦工和移民的数以千计。巴黎总共损失了约10万子弟,包括所有各行业的优秀工人。”[2]早在巴黎公社起义尚未失败之时,马克思就在写给好友路·库格曼的书信中,把巴黎公社起义视为“最光荣的业绩”。“不管怎样,巴黎的这次起义,即使它会被旧社会的豺狼、瘟猪和下贱的走狗们镇压下去,它还是我们党从巴黎六月起义以来最光荣的业绩。”[3]353并且颂扬了巴黎工人在起义中表现出来的英勇斗争精神。在巴黎公社爆发1周年之际,马克思没有以成败论英雄,而是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高度充分肯定了这次起义的历史意义。“英勇的三月十八日运动是把人类从阶级社会中永远解放出来的伟大的社会革命的曙光。”[4]245列宁继承了马克思的重要思想。1904年3月,正值纪念巴黎公社起义33周年之际,列宁在认真研究《法兰西内战》基础上写成了《关于巴黎公社报告的三个提要》,在第三个提要“纪念巴黎公社”中写道:“庆祝19世纪最伟大的工人起义。”[4]3151908年3月,在日内瓦纪念巴黎公社起义37周年国际大会上,列宁代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作关于公社意义的报告,指出公社的失误在于一是没有“剥夺剥夺者”,二是对敌人过于宽大。“虽然有这样一些错误,公社仍不失为19世纪最伟大的无产阶级运动的最伟大的典范。”[5]436

2.“终于发现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治形式

巴黎公社是巴黎工人起义过程中创立的革命政权组织。为了维护革命秩序,保卫新生的政权,巴黎公社共发布398件公告。这些公告的颁布表明公社由工人或公认的工人阶级代表组成,维护劳动群众的利益。马克思从公社的政治结构和活动中看到了无产阶级国家的萌芽。“公社的真正秘密就在于:它实质上是工人阶级的政府,是生产者阶级同占有者阶级斗争的产物,是终于发现的可以使劳动在经济上获得解放的政治形式。”[6]158在巴黎公社起义爆发20周年之际,恩格斯再次指明巴黎公社就是无产阶级专政。因此,巴黎公社是世界历史上工人阶级第一次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勇敢尝试。列宁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巴黎公社性质的论断,指出尽管公社存在的时间短促,但还是采取了一些足够表明公社存在意义和目的的措施。“但这些不多的事情毕竟足以清楚地揭示公社这样一个人民的、工人的政府的性质。”[7]2231917年1-2月,为了回答俄国革命建立什么样的国家,列宁再度深入研究和批注了马克思《法兰西内战》以及恩格斯为《法兰西内战》所写的导言,不断深化了对巴黎公社的认识。在《法兰西内战》“‘公社正是这种共和国’的‘一定的形式’”论断旁,列宁批注道:“公社=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共和国的‘一定的形式’。”[8]1771917年7-9月,在《国家与革命》一书的提纲和纲要中,列宁指出公社是“‘终于发现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治形式”[8]238。这些论述明确了巴黎公社的社会主义属性,为俄国革命发展指明了方向。

3.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马克思主要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考察对象,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运行规律和发展趋势,指导工人革命运动。巴黎公社起义失败以后,马克思指出巴黎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表达了他对西方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但是直到其晚年,革命胜利的美好愿景并未实现,于是马克思开始把目光转向东方。1881年3月,马克思在《给维·伊·查苏利奇的信》初稿及其复信中阐述了俄国村社的前景、历史作用及俄国资本主义的命运问题,表达了对东方无产阶级革命的期待。1881年3月21日,俄罗斯、波兰、捷克和塞尔维亚的社会主义者在伦敦参加巴黎公社纪念大会,马克思、恩格斯由于不能出席,便写下《致斯拉夫人在伦敦举行的巴黎公社纪念大会主席》的信,信中指出:“当巴黎公社遭到秩序的捍卫者所策划的残酷的大屠杀而陷于失败的时候,胜利者没有想到,为时还不到十年,在遥远的彼得堡居然会发生这样一个事件,它经过斗争,也许是长期而激烈的斗争,最终肯定要导致俄国公社的建立。”[4]285信中提及的“一个事件”是指1881年3月1日俄国“民意党”执行委员会派人刺杀皇帝亚历山大二世。马克思认为,在经历巴黎公社起义之后,未来俄国爆发无产阶级革命并建立公社具有历史必然性。这样,马克思把巴黎公社起义和俄国革命紧密联系在一起。列宁同样肯定了巴黎公社起义的世界意义,认为巴黎公社不仅属于西方,而且属于世界。“这是因为公社不是为某种地方性的或狭隘的民族的任务而斗争,而是为全体劳动人类、全体被损害和被侮辱的人的解放而斗争。”[7]2241913年3月,列宁在划分1848年以来的世界历史时,把巴黎公社起义作为重要分期点,指出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问世以来的世界历史分为3个时期:“①从1848年革命到巴黎公社(1871年);②从巴黎公社到俄国革命(1905年);③从这次俄国革命至今。”[9]61列宁把1905年及其以后的俄国革命同巴黎公社起义和1848年6月巴黎工人起义联系起来,架起了从西方国家到东方国家无产阶级革命的桥梁,凸显了巴黎公社起义对俄国革命的深刻影响,也表明了俄国坚持走世界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正如1905年2月列宁在日内瓦给俄国政治流亡者作报告时指出的那样,“我们大家都在沿着公社所开辟的道路前进。”[10]

二、巴黎公社起义指引列宁确立俄国革命和建设任务

巴黎公社起义犹如一道“革命的曙光”,划破了沉沉的夜空,唤醒了群众的革命意识,激励着无产阶级革命后来者不断奋勇前进。“巴黎的隆隆炮声惊醒了无产阶级中还在酣睡的最落后的阶层,到处推动了革命的社会主义宣传的开展。”[7]224巴黎的炮声也唤醒了俄国的工人阶级。1898年3月,俄国马克思主义政党——社会民主工党成立。1903年7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制定了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革命纲领。在此后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列宁始终把俄国革命和巴黎公社起义紧密联系起来,用巴黎公社起义来激发革命斗争的热情,依据巴黎公社起义经验教训确立俄国革命任务。“公社教会了欧洲无产阶级具体地提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5]437列宁从研究巴黎公社起义着手来确立俄国的革命任务。1905年6-7月,为了制定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民主革命中的策略,列宁提出要从巴黎公社起义中吸取重要教训。列宁指出,巴黎公社起义应肩负两重任务。“起义反对旧制度的无产阶级承担了两项任务——民族任务和阶级任务:一方面要使法国摆脱德国的侵扰,求得国家的解放,同时要使工人摆脱资本主义制度,求得社会主义的解放。两项任务这样结合在一起就是公社最突出的特征。”[4]336但是巴黎公社无法正确区分革命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界限。“历史上有个工人政府就是这样称呼的,它不善于分清并且当时也不能分清民主革命成分和社会主义革命成分,把争取共和制的任务和争取社会主义的任务混淆起来,未能解决向凡尔赛实行坚决的军事进攻的任务,犯了不占领法兰西银行的错误,等等。”[11]64在总结巴黎公社起义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列宁根据俄国具体情况对民主革命胜利后建立政权的性质作出了新的解答。“公社所必须完成的实际任务,首先是实行民主专政而不是社会主义专政,也就是实施我们的‘最低纲领’。”[11]125因此,在俄国应首先实现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然后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列宁认为俄国无产阶级可以充当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我们这里的人总是从革命内容是资产阶级的这一事实得出肤浅的结论,认为资产阶级是革命的动力,而无产阶级在这个革命中则负担次要的、附属的任务,认为无产阶级不能领导这个革命!”[12]据此,列宁赋予“资产阶级革命”概念以崭新的内涵。从前西欧的民主革命导致了资产阶级专政,在俄国无产阶级已经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条件下,列宁认为布尔什维克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目标应当是建立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这一论断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资产阶级革命实质的原理。俄国革命正在这一目标指引下不断发展。1905年十二月起义是由俄国社会民主工党领导的以建立社会主义为最终目标的民主革命。“对于我们,对于无产阶级来说,民主主义变革只是使劳动彻底摆脱一切剥削、达到伟大的社会主义目的的第一阶段。”[13]1908年4月,列宁高度评价这次起义是巴黎公社以后最必要、最合理和最伟大的无产阶级运动。

俄国二月革命之后,列宁依据巴黎公社的性质来确定布尔什维克的革命任务。1917年2月,俄国沙皇被推翻,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列宁准确分析了此时俄国革命所处的历史方位,认为俄国工人处于第一次革命的第一阶段。“现在我们正处在从革命的这个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的时刻,即从同沙皇制度‘搏斗’向同古契柯夫—米留可夫的、地主资本家的帝国主义‘搏斗’过渡。”[14]44列宁根据巴黎公社分析了工兵代表苏维埃的性质并指明下一阶段的目标任务。列宁认为俄国工兵代表苏维埃和1871年的巴黎公社是同一类型的政权,并依据马克思关于巴黎公社是“不应当是议会式的,而应当是工作机构”的论断,提出“工人代表苏维埃‘应当看成是起义的机关,是革命政权机关’。这个从1871年巴黎公社和1905年俄国革命的经验中引申出来的理论原理,应当在正是对俄国这一次革命的这一阶段给以具体指示的基础上加以阐明和具体发展。”[4]389在俄国革命何去何从的紧要关头,列宁根据巴黎公社经验,阐述了革命的下一阶段目标任务,提出要继续沿着巴黎公社指引的道路前进。“而无产阶级如果想要保卫这次革命的成果和继续前进,想要争得和平、面包和自由,那就应‘当打碎’这个‘现成的’国家机器,代之以新的国家机器,使警察、军队和官僚同普遍武装的人民融为一体。沿着1871年巴黎公社和1905年俄国革命的经验所指引的道路前进的无产阶级,应当把一切被剥削的贫苦居民组织起来和武装起来,使他们自己能够直接掌握国家政权机关,自己组织起这种政权的机构。”[14]38列宁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工人阶级在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下发动了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政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首先强调新生苏维埃政权与巴黎公社的一致性。“1871年的巴黎公社、1905年和1917年的工人代表苏维埃实质上就是这样的国家。”[14]68列宁依据巴黎公社经验制定巩固新生政权的方针政策,确定新的建设目标。“在我们之前有巴黎公社,有德国社会民主主义运动多年的发展,我们在建立苏维埃政权的时候,能够清楚地了解自己所做的事情。”[15]70社会民主工党先后颁布实行《和平法令》《土地法令》《工人监督条例草案》《关于实行银行国有化及有关必要措施的法令草案》《关于消费公社的法令草案》《被剥削劳动人民权利宣言》等条文,充分表明工人和群众组织是整个国家政权和整个国家机构唯一的基础。在行政管理方面,列宁依据公社关于行政机关和政府全体官吏的薪金不得高于普通工人工资的决定,强调要建设廉价政府。1917年11月,人民委员会规定人民委员最高薪金为500卢布。列宁以巴黎公社为榜样,继承巴黎公社的事业,创建完全新型的社会制度,“俄国1905年革命和1917年革命在另一个环境和另一种条件下继续着公社的事业。”[9]228

三、巴黎公社起义为十月革命提供重要方法论

十月革命不仅继承了巴黎公社的事业,而且从巴黎公社起义中得到重要的启发。马克思主义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并不是要死守现成教条,而是能够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面对20世纪初俄国复杂的革命形势,列宁积极向马克思“请教”,认真研究马克思关于工人运动问题的各种评论材料,从中找到正确的革命策略。“马克思在相当动荡的19世纪60年代所采取的政策,在很多情况下是社会民主党人在目前俄国革命中采取的政策的直接榜样[9]104。”尤其是从马克思、恩格斯论述巴黎公社起义的丰富文献中,列宁受到深刻的启迪,为发动十月革命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1.公社实现了民族间的战争向国内战争的转变

巴黎公社起义由普法战争引发,法国和普鲁士两国交战,法国惨败,反动势力遭到削弱,形成反动统治的薄弱环节,为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列宁从中认识到“公社就是变民族间的战争为国内战争的”[16]。俄国1905年十二月起义和1917年十月革命运用的是同样的方法。1904年2月,日俄为争夺中国东北的殖民地而爆发大规模战争,这次战争俄军惨败,有4万多士兵被俘,俄军太平洋舰队全军覆没。巨大的战争损失转嫁到俄国百姓身上,导致国内饥荒蔓延、瘟疫流行、民穷财尽,引发空前的社会危机。列宁审时度势,决定变殖民战争为国内战争。在俄国布尔什维克领导下,1905年12月7日莫斯科工人发动武装起义,同沙皇政府军队进行了9天的英勇战斗,最终由于弹药不足、准备不充分等原因,起义被残酷地镇压下去。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但是为革命积累了宝贵经验。“没有1905年的‘总演习’,就不可能有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17]138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作为协约国之一的俄国在战争中屡遭惨败,许多地区被德军占领。到1916年末,俄国死伤、失踪、被俘人数将近700万。战争导致人民群众食品和燃料短缺,物价飞涨,社会矛盾严重激化。“无产阶级不仅应当反对一切这样的战争,而且应当希望‘自己的’政府在这样的战争中遭到失败,并利用这种失败去举行革命起义——如果以阻止战争为目的的起义没有成功的话。”[15]15面对有利的革命形势,列宁果断提出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号召发动武装起义,最终取得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

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辩证法具有决定意义

革命时机对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至关重要。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共产党人的近期目标是以暴力手段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共产党宣言》发表后不久,资产阶级革命风暴席卷欧洲大陆,马克思亲身参加了革命斗争。1848年6月巴黎工人六月起义失败,马克思认为,“在这种普遍繁荣的情况下,即在资产阶级社会的生产力正以在整个资产阶级关系范围内所能达到的速度蓬勃发展的时候,也就谈不到什么真正的革命”[18]。新的革命只有在新的危机之后才有可能。1859年1月,马克思提出“两个决不会”的重要论断,表现了他对无产阶级革命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有了更深的认识。对于巴黎工人选择的起义时机,马克思在起义前后态度迥异。1870年9月,法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刚刚成立,普鲁士军队包围了巴黎。在此情况下,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革命时机尚未成熟,并告诫法国工人不能举行武装起义。“在目前的危机中,当敌人几乎已经在敲巴黎城门的时候,一切推翻新政府的企图都将是绝望的蠢举”[6]127。1870年9月12日,恩格斯写信给马克思,认为如果工人们试图发起革命的行动,那么“他们将无谓地遭到德国军队的镇压,又会倒退20年”[3]344。但是6个月以后,当巴黎公社起义爆发,马克思立刻抛弃了此前认为起义是“绝望的蠢举”的观点,高度赞扬巴黎工人的行动是“英勇奋斗的范例”。“这些巴黎人,具有何等的灵活性,何等的历史主动性,何等的自我牺牲精神!”[3]352从起义前“绝望的蠢举”的告诫到起义后“何等的灵活性”的赞颂,充分表明作为革命家的马克思并没有囿于先前的认识,而是对工人阶级创造历史的主动性给予了充分肯定。

列宁从马克思对巴黎公社起义的态度转变中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革命辩证法的决定作用,指出辩证法是“革命的代数学”,并批评那些教条主义者,表示“马克思说在革命时刻要有极大的灵活性,就连马克思的这个直接指示他们也完全不理解。”[17]7751905年俄国革命时期,孟什维克和自由派资产者认为俄国缺乏实行社会主义的条件,攻击布尔什维克“‘多数派’的基本政治情绪是抽象的革命主义,骚乱主义,趋向于不择手段地在人民群众中发动起义并以人民群众的名义来立刻夺取政权”[11]99。列宁认为他们对马克思主义革命辩证法一窍不通,并在1905年10月撰文指出:“如果认为只要社会经济发展的条件使变革完全成熟了,革命的阶级就总会有足够的力量来实现这个变革,那是错误的。不,人类社会的安排对于先进分子来说并不是那样合适和那样‘方便’的。”[11]367十月革命胜利后,第二国际的理论权威和孟什维克的理论家纷纷指责十月革命违反社会发展规律,认为俄国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可以实行社会主义的高度。列宁指出,考茨基等人所谓十月革命道路行不通,苏维埃俄国“活不成”的想法,完全是庸人们不懂得马克思主义革命辩证法的重要意义。

四、结 语

普法战争、日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分别与巴黎公社起义、俄国十二月起义、十月革命直接相关,三次革命存在一致的革命目标和逻辑方法。俄国十月革命继承了巴黎公社起义未竟的事业,运用巴黎公社起义的革命方法,成功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深刻改变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据此,我们完全有理由把马克思对巴黎公社起义的评价移用到十月革命之上。也就是说,如果马克思看到这激动人心的一幕,必然像赞颂巴黎公社起义一样赞颂十月革命“放射着它的历史首创精神的炽烈的光芒”。然而,由于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面对正在翻阅的十月革命百年史册,各种诋毁十月革命的谬论沉滓泛起,少数别有用心的人指责列宁背离了马克思主义,鼓噪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早产儿”。这些论调企图消蚀列宁主义的实践基石,臆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内部对立,进而悬置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基础,企图动摇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从巴黎公社起义到十月革命的历程表明,列宁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挥革命首创精神并领导俄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了世界历史新纪元,为东方落后国家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提供了成功范例。十月革命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

[ 1 ] 列宁.列宁选集:第3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 2 ] 列宁.列宁全集:第17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124.

[ 3 ]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 4 ]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巴黎公社[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 5 ] 列宁.列宁全集:第16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 6 ]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 7 ] 列宁.列宁全集:第20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 8 ] 列宁.列宁全集:第31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 9 ] 列宁.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0] 列宁.列宁全集:第9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315.

[11] 列宁.列宁全集:第11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12] 列宁.列宁全集:第14卷[M].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375.

[13] 列宁.列宁全集:第10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324.

[14] 列宁.列宁全集:第29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15] 列宁.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6] 列宁.列宁全集:第26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44.

[17] 列宁.列宁选集:第4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8]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76.

(责任编辑:许宇鹏)

10.3876/j.issn.1671-4970.2017.02.002

2017-03-12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MLB012);南通廉政研究中心课题(2015ZD02)

吴日明(1972—),男,江西余干人,教授,博士,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A821.6;K512.51

A

1671-4970(2017)02-0008-05

猜你喜欢

巴黎公社十月革命俄国
十月革命发生在1月7日却为何叫十月革命?
那年曲折探访巴黎公社墙
巴黎公社墙,150年鲜花未断
十月革命以后列宁对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启示
150周年
十月革命,有什么重大意义
苏联及俄罗斯历史教科书中的1917年十月革命
民主革命时期的中共报刊对巴黎公社的宣传
在俄国历史中理解历史俄国
俄罗斯提出俄国式的二元政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