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节目多元素融合背景下科普节目对综艺元素的运用

2017-02-23梅,朱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真人秀综艺明星

王 梅,朱 姝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广东 广州 510665)

电视节目多元素融合背景下科普节目对综艺元素的运用

王 梅,朱 姝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广东 广州 510665)

随着电视节目多元素融合发展,电视科普节目也与综艺元素融合,促进科学知识的普及。科学内容与真人秀、游戏、明星表演、情景剧等综艺元素融合,提高了科学知识普及度。科普节目创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处理“科学性”和“普及性”关系,并以科学精神为节目灵魂,创造性地运用综艺元素提升科普节目趣味性、艺术性,最终达到科学内容广泛传播目的。

科普节目;综艺元素;科学性;普及性;科学精神

电视科普节目承担着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大众学习科学热情,呼吁全社会重视科学、尊重科学,培养大众科学思维方式并指导科学行为等功能,是媒介的职责。随着电视节目多元素高度融合发展,电视科普节目也不再固守传统科普节目的高冷形象,充分运用多种元素,尤其是近年来科普节目与综艺元素融合,让科学教育不再遵循单一形式,而是在创新中与其他节目形式融合发展,转化为更为大众接受的新的形式,从而更好地达到了科学普及目的。

一、科学内容与综艺元素的融合

“科学与艺术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科普节目一直在探索如何将科学内容以更艺术、更生动的形式展现。BBC多种题材的纪录片表现出的科学内容与视听艺术的完美融合,正是科学与艺术高度融合的典范。为了让科学普及面更广泛,科学内容与多种综艺元素融合,以更为大众接受的方式进行传递。综艺节目本身的多元素融合也在高度发展,“综艺”的概念不再是上世纪90年代《综艺大观》盛行时代所体现的多种艺术门类的综合,而是与题材、娱乐、竞赛游戏、真人秀等不同内容、形式与功能的全面融合。传统电视节目对文艺、教育、服务等领域的分类界限越来越模糊,现代电视节目呈现出多元素高度融合状态。综艺节目之所以在各类电视节目中占比重最高,不仅因其娱乐性功能,也因其开放性和多元性特点。近年来,科学内容与综艺元素融合,产生了一批 “科学类综艺节目”或带有综艺特点的“科学节目”。观众已不太关心这些节目到底是一档科普节目还是一档综艺节目,但他们确实在审美娱乐方式下接受了科学普及。

(一)科学内容与真人秀的融合

无论在欧美国家还是在我国,真人秀节目已成为综艺类节目的主流形式。目前的电视节目是一种“泛真人秀”形态,即真人秀元素已经被运用到几乎所有节目类型中。现在人们对真人秀节目的理解与荷兰《老大哥》这档老牌真人秀节目的最初形态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但保留了其最核心要素——“真实”。除了纪实手法,真人秀节目普遍会设定特定环境与规则,加入竞赛元素,并制定奖惩规则,挖掘和凸显戏剧性故事等。真人秀节目在纪录片和剧情片之间找到了属于电视节目独有的发展之道——既“真实”,又“好看”。真人秀元素与不同题材、不同形式融合起来,形成了当代电视的“泛真人秀”时代。

真人秀元素与科学内容融合,能够使“科学流行起来”。江苏卫视的《最强大脑》是最典型的例子。节目定位为“国内首档大型科学类真人秀电视节目”,即以脑力科学为内容,以真人秀为形式。节目模式从德国引进,经过本土化改造,节目品质非常优秀,真正实现了“让科学流行起来”的节目口号。让选手参加挑战,呈现选手真实的参与状态,展示真实生动的细节;设定悬念、竞争、淘汰与选拔等叙事情节;剪辑过程中强化戏剧性效果等:这些都是节目呈现的真人秀元素。同时节目为很好地保证科学性,邀请专家团队助阵,对脑力科学进行适当解释。节目刻意培养科学明星(如科学判官角色魏教授),与邀请的娱乐、体育明星等对话,很好地实现了脑力科学的普及。虽然科学内容传达不一定很深,但是节目激发了大众对脑力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热情,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科普节目有其严肃、严谨的一面,真人秀也并不只与娱乐相关。东方卫视大型急救纪实真人秀节目《急诊室故事》,从严肃的社会问题入手,直面医患矛盾,将摄像机对准随时可能出现生命危险的病患,超负荷工作的医生以及高度紧张、焦虑的家属。在记录急诊室的一个个故事之外,对常见的医疗、急救知识进行科学普及。该节目不仅是医疗科学的普及,也是社会科学的普及。虽然不具备一般真人秀节目的规则设定、奖惩等,更多地是一种客观记录,但节目能将纪实性、故事性与科学内容融合,体现出科普节目创作的多元可能性。

(二)科学内容与游戏元素的融合

游戏,与娱乐效果相关联。游戏甚至被认为是文学艺术的起源,“游戏说认为文艺起源于人类的游戏活动,是人类精力过剩的产物,是不带任何功利目的的‘自由活动’”*寇鹏程:《文艺美学新编》,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20页。。以游戏形式传达科学内容,是“寓教于乐”的常用方式。真人秀节目也包含有明显游戏成分。1997年湖南卫视的综艺节目《快乐大本营》在节目中采用“明星+游戏”形式,使得传统综艺节目向娱乐节目发展,改变了全国综艺节目的风向。科学内容与游戏融合,能够让大众在轻松娱乐中接受科学知识。美国探索频道的科普节目《流言终结者》,以实验方式验证传闻是否属实,获得世界各地观众喜爱。除了丰富的科学内容和精巧的实验设计外,节目体现出了比较明显的游戏性。两名特效专家出身的主持人在对待实验的态度上,如老顽童般,好奇、热情、快乐。节目中似乎随处都是灵感,随处都是惊喜。主持人并不将实验表现得高深莫测,相反,他们像做游戏一样做实验,在实验中尽情玩耍、欢笑。中央电视台大型科学实验节目《加油!向未来》中主要以竞赛游戏方式进行,激发观众对科学实验的兴趣,从而接受与实验相关的科学原理。

(三)科学内容与明星表演的融合

明星表演是综艺节目流行的重要元素,早在上世纪40年代,综艺节目中明星表演开始盛行,明星表演与综艺节目一直相伴相随。即使是在真人秀流行时期,诸多火热的选秀节目本质上也是一个创造明星过程。明星的价值主要在于快速集聚观众注意,并使内容更广泛地传播。《最强大脑》《加油!向未来》等节目每期都邀请娱乐明星、体育明星等参与,有效提高节目收视率,同时更好地实现了科学普及目的。借助明星影响力实现科学普及,是一个有效手段。当然,在节目中如何将明星表演与科学内容很好地融合,是需要进一步加强的方面;未来的科普节目中,仅仅让明星露个脸,对节目产生的效果显然是不够的。

(四)科学内容与情景喜剧融合

情景喜剧是一种喜剧表演形式,从戏剧舞台到广播再到电视,情景喜剧的形式一直广受大众喜爱。轻松、诙谐、幽默、生动,优秀的情景喜剧总是能得到不同群体、层次人们的喜爱。将科学知识植入情景剧中,能够让受众在轻松诙谐的气氛中接受科学知识的普及。湖南卫视的新闻求证类科普节目《新闻大求真》即采用了情景系列剧形式,生动表现科学知识。尽管情景剧的编创水平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但是将科学知识融入到生动幽默场景当中,这种方式非常适合大众科学普及。

情景喜剧表现形式也尤其适合儿童、青少年接受习惯。央视财经频道《是真的吗》在2016年暑期推出特别节目《老爸全知道》,将情景喜剧、现场科学实验、外拍素材融合起来,对儿童、青少年进行科学知识普及,达到了较好效果。情景喜剧的现场表演,与观众的互动性也是一个亮点。

(五)科学内容与脱口秀的融合

脱口秀节目是美国非常受欢迎的节目形式,一般也称谈话节目。但与一般谈话节目不同的是,脱口秀节目追求幽默、犀利、智慧等风格,与我国传统的相声艺术有诸多相通之处。与情景喜剧相类似的一点是,脱口秀节目也追求喜剧效果。脱口秀形式对话题的引入性、幽默的谈话方式也可以与科学内容结合。央视财经频道《是真的吗》启用脱口秀演员黄西担任主持,每期以脱口秀形式开场,将娱乐元素与科学内容结合,也是一种新鲜的表现方式。如果能够将脱口秀的语言内容与科普的相关内容进一步融合,则更显出这种形式的独特性。目前,脱口秀与科学实验、科学内容的传达尚处于一个相对独立状态。脱口秀的语言表现风格可以融入到科普节目中,科普节目《流言终结者》中主持之一亚当·萨维奇的语言风格就极具幽默、犀利的脱口秀风格,与另外一名主持人“理性的声音”互为补充,增加了节目魅力。

二、科学内容与综艺元素关系:“科”与“普”的对立统一

(一)“科学性”与“普及性”的对立统一

综艺节目从电视节目发展之初一直属于受众面最广的节目类型。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在《中国好声音》等一批大制作节目出现后,进入电视节目的“大片时代”。高投入、高回报、高收益,制作水准迅速达到国际化水平。同时,节目的社会普及面更广,影响力更为深远。虽然科普节目需要具备科学性、严谨性,但不能排斥综艺元素运用,而应该找寻最佳表现形式。在前文科普节目对综艺元素运用分析过程中,可以看出,科学内容与合适的综艺元素融合后,会迅速提升科学内容的普及性。

由于各节目元素的融合发展,节目类型的界限不再如传统电视节目那么清晰。科普节目与综艺元素的融合,会让受众难以界定这到底是科普节目还是综艺节目?有些节目定位为“科普类综艺节目”,有些节目定位为“综艺类科学节目”。这正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交融形式。对节目类型只能根据节目的大致倾向性做一个判断,如果综艺节目对展现的科普内容缺乏科学性、知识性,那么它一定只是综艺节目而已。虽然科普节目有可能会因为综艺元素运用不当,如过度娱乐化等倾向,而削弱科普节目的科学性内涵,但并不能因此排斥对综艺元素的运用:只能是使用不当,并不是不能运用。只要科学内容得以普及,科学知识、科学思维、科学生活方式得以传播,形式上都可以自由、灵活、创新地表现。

(二)科学性、知识性与趣味性、艺术性的对立统一

对于综艺元素的运用,有研究者主要从增强科普节目的娱乐性方面进行探讨。笔者认为,目前科普节目已经比较多元化发展,娱乐性只是科普节目的一种倾向。当然,娱乐性与趣味性、艺术性都有交织的地方,但也有各自不同倾向性。以《最强大脑》为例,有研究者认为其“娱乐呈现科普,大大增强观赏性和吸引力”*高贵武,邝西曦:《科学搭台娱乐唱戏——从〈最强大脑〉的成功看科普节目的发展之路》,《东南传播》2014年第9期,第77页。,仅用“娱乐”一词有失偏颇。节目邀请娱乐明星参加,确实也有明显娱乐性元素运用。但节目也非常注重视觉性、艺术性地呈现方式。该文中提及的道具运用,也是节目组对舞台视觉艺术呈现的一次创新运用。道具不仅有科学依据,而且被艺术化呈现。如第二季第四期中,节目编导为呈现选手记忆细节的超强能力,将铜人茶馆等具有文化色彩的“道具”搬上舞台;同样为呈现选手超强的记忆能力,节目组将一千张股票分时图置于特殊装置中进行“龙卷风”式抛撒,然后随机挑选几张后让选手辨别。这种有意对舞台视觉冲击力的追求体现了节目的独特品质。所以该节目以科学性为基础,以娱乐性为活跃元素,以趣味性、艺术性为追求,从而大大提升了节目制作品质。

科普节目的表现形式是多元化的,根据受众群体和需求不同,有些较严肃的科学节目,从不有意迎合观众娱乐化需求。但是无论哪种类型的科普节目,趣味性、艺术性都是其表现形式。科学性、知识性与趣味性、艺术性是科普节目不可分割的几个方面。对于科普大众的科学类节目而言,趣味性、艺术性也不能单纯地被理解为娱乐性,科普节目不仅传播科学内容,也应提升大众审美水平。

三、科普节目发展策略:“让科学流行起来”

(一)科学精神是科普节目的灵魂

对大众而言,科学知识、科学思维、科学生活方式等都是极为重要的,运用综艺元素可以达到迅速普及科学知识效果。科普节目可以尝试更多的生动鲜活形式,但是科普节目的灵魂是科学精神、科学品质。科学精神得不到重视,科学内容就得不到良好传播。

科学精神是根基,任何外在的形式都只是表现。科普节目《流言总结者》多年来受到全球观众喜爱,主要取决于其科学精神,节目中处处显示创作人员对科学的热爱、探索和享受,将严谨的科学内容转化为生动活泼的形式。科学真人秀《最强大脑》如果不是以科学性为基础,恐怕很难获得大众高度认可。科学实验节目《加油!向未来》如果不以科学实验、科学原理知识为基础,也很难有好的节目品质。科普节目外在形式也许多种多样,但科学精神是基础,是节目的灵魂。

(二)科学需要“流行”起来

科普节目的目的和意义就是科学普及,如果科学内容无法“流行”起来,那么必然丧失了科普节目自身意义。科普真人秀《最强大脑》的节目口号“让科学流行起来”,与节目宗旨十分吻合,也特别能体现科学与综艺元素的融合。

科学内容需要找寻合适的乐于被大众接受的方式,进行广泛传播。当然,科学内容的科学性、知识性的层次、深度不一样,表现方式也不尽相同。具有一定深度、专业性特别强的科学内容不一定能够找到合适的综艺表现方式,但仍然要找寻更为有趣、艺术的表现方式。美国探索频道的科普节目总会以“故事”形式切入,然后解释科学知识,最后达到解决问题目的;在科学普及过程中运用讲故事方法,正是探寻科学知识大众化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方式。科学普及过程中,科学性、知识性为基础,趣味性、艺术性为表现形式,共同作用于科学内容传播。

(三)科普节目需要培养“科学明星”

科学界有一些为受众所熟知的科学家,但这里提及的“科学明星”更强调与科普节目密不可分的科学“代言人”。综艺节目从最开始就与“明星”有深刻渊源,借助明星效应使得节目快速、广泛传播。目前国内的科普节目中,更多的是借助娱乐明星来提高节目收视率和点击率,但是我们也特别需要培养如美国科普节目《流言终结者》中的主持人,他们是“科学明星”,在节目中不仅是主持人,更是实验的亲历者、实践者、见证者。《最强大脑》节目也有意培养科学明星,与娱乐明星、体育明星一起对话交流。我们的科普节目需要培养更多“科学明星”,让其为科学代言,并展现科学工作者的风采与魅力。在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狂热的追捧歌唱选秀等综艺明星的时代背景下,需要更多“科学明星”引领新风尚,在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中形成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良好氛围。

(四)科学内容与综艺元素不是简单相加,而是深入融合

科学内容与综艺元素的融合,不是科学内容与真人秀、游戏、情景剧等形式的简单拼凑,更不是为了追求节目娱乐性而削弱节目科学性和知识性。现阶段而言,我国的科普节目在运用综艺元素方面,将科学内容与综艺元素“简单相加”还是相当普遍。科学内容对综艺元素的运用需要进行深度融合,并且节目目的最终指向科学内容的广泛传播。科学内容与综艺元素的融合不是在科学实验、科学解释之外生硬插入游戏、明星表演、情景剧等综艺元素,而应以科学精神为核心,灵活多样地利用各种创新性形式,更好地促进科学内容的广泛传播。

[1] 寇鹏程.文艺美学新编[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 高贵武,邝西曦.科学搭台娱乐唱戏——从《最强大脑》的成功看科普节目的发展之路[J].东南传播,2014(9).

[3] 黄雯.中美科普类电视节目叙事差异研究——以美国Discovery科普类节目和央视《走近科学》节目为例[J].中国电视,2014(9).

(责任编辑:张玉秀)

The Application of Variety Show Elements for Science TV Shows with Multi-element Crossover in TV Programs

WANG Mei, ZHU Shu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nd Communication,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65,China)

With the multi-element crossover developing in TV programs, Science TV Shows are also using variety show elements to promote public science education. Science is infused with variety show elements, such as reality shows, games, star shows, sitcoms, and so on, which can greatly improve public science education. We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ience’ and ‘Popularization’ when making Science TV Shows, where scientific spirit is the soul of the program. The producers should enhance its amusement and artistry by using variety shows elements so as to greatly promote public awareness and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 in a creative way.

science TV shows; variety show elements; science; popularization; scientific spirit

2017-01-03

王梅,女,汉族,湖北荆门人。文学硕士。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影视编导与创作、影视传播。朱姝,女,汉族,湖北宜昌人。文学硕士。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2016年广东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生活中的‘大数据’》系列科普微视频创作”(编号:2016A070712026)成果之一。

G223

A

1009-9743(2017)02-0036-05

10.13803/j.cnki.issn1009-9743.2017.02.007

猜你喜欢

真人秀综艺明星
一场史无前例的乐队真人秀
《爽食行天下》饕餮的“下饭”综艺
传统综艺“编导”与新兴综艺“编剧”工作异同分析
“高而不冷”的文化慢综艺
明星们爱用什么健身APP
真人秀节目基本元素的呈现
扒一扒明星们的
调查
孙红雷:我不是综艺咖,还是要好好演戏
户外明星真人秀为何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