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新生儿科临床教学质量的方法探讨

2017-02-22张李霞戴怡蘅贾德勤

医学信息 2017年3期
关键词:教研室实习生儿科

张李霞++戴怡蘅++贾德勤

近年来,随着新生儿医学的迅速发展,以及新生儿科与普通儿科疾病谱的不同,一些教学医院的新生儿科已成为独立的教研室,新生儿科的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实习内容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医疗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要充分满足人们对医疗质量的高要求,加强临床教学是关键。如何激发医学生在新生儿科的临床实习兴趣,开展好医学教育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我们不断探索。近几年来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与大家共同探讨与分享如下。

1选拔培养高素质的临床带教老师队伍

我院科教科下设新生儿科教研室,教研室负责临床带教老师的培养,教研室要求临床带教在临床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①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坚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符合医院对临床带教老师的资质及工作年限的要求;②具备良好的师德形象,不给医学生带来负面影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③对患儿充满爱心和耐心,对家长充分理解和包容;④善于与医学生沟通,要与医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在实践中培养医学生的沟通能力,增强其从业的自信心。此外,教研室还负责对带教老师进行定期考核,加强带教老师的基本功训练,对考核不合格的带教老师会暂停其带教资格,进行临床带教培训,重新考核合格后方可重新获得带教资格。此外,每位学生在新生儿科实习结束后都会由科教科组织学生对带教老师进行评价和建议,并反馈到教研室,教研室根据反馈情况,安排带教医师和带教能力强的医师多带教,并给予奖励;有待提高的医师少带教,年终总结时与绩效挂钩并进行批评教育,另外,我院医护人员的带教水平还与职称聘任挂钩。所以,通过上述一系列措施和举措,新生儿科每个带教老师均存在一定的教学压力,通过不断地改进,教研室的教学能力得到总体提高。

2做好入科教育

由于新生儿科实行封闭式管理,要求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仪器设备也较多,实习生对新生儿科的实习普遍存在陌生、畏惧的心理,入科后很多实习生较难适应新生儿科的学习,实习结束后觉得收获不大,另外,现行的医学生教学形式导致学生在校期间接受新生儿专业理论授课少,部分学生到临床后实习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积极性不高[2]。做好入科教育可以提高实习生的学习兴趣,入科教育内容包括环境和仪器设备的介绍、病历书写与成人内科的异同、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操作内容、院感的防治、医疗纠纷的防范、医师工作站的操作演示、出科考核的方式、如何与患儿家属沟通等等。另外还要向实习生告知学习新生儿知识的重要性:首先,就业形势的严峻,大多毕业生人都没有自主选择专业的机会,所以将来从事儿科或新生儿科的几率不小;其次即使毕业后从事新生儿外科、眼科、产科等其他专业,也需要有新生儿专业基础知识。通过入科教育让学生了解新生儿科与其他专科的不同,尽快熟悉和适应环境,明确实习的目的和要求,从而提高学生实习的积极性。

3丰富临床教学形式及方法

我们十分重视以丰富的临床教学形式提高医学生的积极性以及注重培养其临床思维能力。目前新生儿科教研室所组织的临床教学形式主要有病区小讲课、教学病例讨论、教学查房以及操作带教等,通过这些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将临床实践工作中学到的点滴临床知识贯穿起来,加深对常见病、多发病的理解及掌握。病区小讲课要求教师避免同基础教学时那样照本宣科,教学内容要求务必与大学授课由区别,要充分搜集大量的临床病例作为理论教学的旁证,再配以多媒体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又使枯燥的理论知识生动化、形象化[3]。如讲授新生儿呕吐的鉴别诊断时我们收集了宫内感染、咽下综合征、电解质紊乱、幽门痉挛、食管闭锁等病例给实习生讲解。通过小讲课,既丰富了理论知识,又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为临床实践打下扎实的基础,学习兴趣也大大地提高。教学病例讨论的病例都会提前下发给实习生,并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实习生思考并查阅文献。在病例讨论时实习生是主角,带教老师为主导,让实习生积极发言,在讨论中加深对疾病的了解,并让实习生养成遇到问题查阅文献的好习惯。教学查房是以教学为目的,通过教学查房使实习学生的医学理论与临床实际得到有机的结合,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4]。教学查房时病例的选择很重要,既不能过于简单使得老师无法传授更多的知识,实习生不能汲取到足够的知识养分,又不要选择过于复杂的病例,让老师在有限的带教时间内难以将教学目标或难点问题讲清楚,对于少见的疑难病例如遗传代谢性疾病由于主要靠实验室检查来明确诊断,且病理生理复杂,不作为教学查房的选择,而一般选择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比较典型的临床病例作为教学查房病例以符合院校教学大纲要求。

4"参与式"临床带教

由于新生儿的特殊性,为了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新生儿科病房一般实行封闭式管理,新生儿住院期间无家属陪同,且新生儿无法自行叙述病情,病情又瞬息万变,这就对实习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对患儿细心观察、详细查体,详细询问母亲孕期情况,必要时还需要借阅产科病历,以明确患儿存在的高危因素。相对于普通儿科,医学生在新生儿科实习,面对来自家长方面的压力较小,有利于"参与式"临床带教的开展,鼓励实习生多参与如桡动脉穿刺、鼻胃管留置法、微量血糖的监测、头皮静脉穿刺等临床操作,在操作中要强调无菌观念以及医院感染的防治,避免只动眼不动手的学习方法。但在臨床活动中要严格执行《执业医师法》,实习医学生的所有临床实践活动均须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完成。

5改革出科考试模式

出科考试目的是督促学习,发现问题,明确努力的方向[5]。在入科教育时,就告知实习生出科考试的时间及方式,让其有一定的压力,促使他们认真对待,全力完成新生儿科的实习任务。出科考试以多站考核为主,理论与实践并重,强调培养临床技能[6]。多站式考核项目包括:理论考试、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病历书写、开具医嘱、操作考核。考核结束后,进行集中分析与讲解,发现问题,不断完善,使学生掌握更多的临床知识。

6培养高尚的医德医风

尽管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是做好临床医生的基本功,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是作为一名合格医护人员的前提。新生儿科医护人员所面对的患儿由于没有陪护,所有的医疗活动都脱离了家长的监管。因此, 新生儿科医护人员需要具备更高职业道德和素质。在临床实习带教中,注意培养高尚的医德医风,加强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必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 对那些违背职业道德的言行、举止,不仅要及时纠正, 而且要及时给予帮助和教育。使其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学人才。

综上所述,在新生儿科的临床实习教学中,需要培养高素质的临床带教老师队伍,以丰富的临床教学形式提高医学生的积极性,以"参与式"临床带教方法让学生参与临床工作的各个环节,并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还应注意医德医风的培养,才能不断提高新生儿科的临床实习教学质量,培养出合格的临床医务工作者。

参考文献:

[1]袁显文.浅谈儿科临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2):74-75.

[2]郑增鑫,吴时光,王运武,等.新生儿科实习带教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08,5(9):112-113.

[3]国秀丽."案例型"课型在临床学科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14):14.

[4]张忠浩,马兰,崔红.儿科教学的临床研究和实践[J].医学教育,2012,11(21):1756-1757.

[5]佟知拥,陈雅敏.规范教学查房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保障 [J].教育论坛,2008,6(18):91-92.

[6]张浩忠,马兰,崔红.儿科教学的临床研究和实践[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21):1756-1757.

编辑/丁一

猜你喜欢

教研室实习生儿科
海军军医大学神经生物学教研室
海军军医大学免疫学教研室
儿科临床医学实习生与住院医师结对带教模式的探讨
儿科专栏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圆梦儿科大联合
高职教研室教研活动高效运行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趣闻
中草药房实习生带教工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