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胡登跳丝弦五重奏的艺术特征研究

2017-02-22佟桂影

艺术评鉴 2016年18期
关键词:艺术特征研究分析

佟桂影

摘要:丝弦五重奏是当代民族室内乐的重要形式,被誉为民族室内乐发展的新纪元。其确立者胡登跳先生也是当代民族音乐发展的旗帜性人物。鉴于此,本文回顾了丝弦五重奏形式的确立过程,就其艺术特征进行了分析,以期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胡登跳;丝弦五重奏;艺术特征;研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J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6)18-0008-02

一、丝弦五重奏的形成和确立

二十世纪初,伴随着西方音乐文化的传入,中国音乐创作者也在思考如何利用西方音乐来发展中国音乐。其中就包含民族室内乐。1937年,由王沛纶改编的板胡、二胡重奏《青莲乐府》发表在《音乐教育》第六期,尽管作品十分简单,但是仍然是中国近代音乐史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器乐重奏作品。此后又有多位创作者,如陆华柏、丁善德、林超夏、雷雨声、鲁日融等创作者,都纷纷对民族器乐重奏进行了尝试。虽然很多作品在多个方面还存有不足,但是其开创性意义却是不容忽视的,为后来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六十年代,上海音乐学院师生为了响应延安文艺座谈会的精神,纷纷走出校门,开展“四边”活动,胡登跳也是其中之一。1960年,为了获得更好的演出效果,胡登跳以当地民间音乐为素材,创作了一首《田头练武》,由二胡、扬琴、琵琶等乐器演奏,结果受到了普遍的欢迎,被视为是丝弦五重奏的雏形。鉴于作品和演奏取得了良好效果,上海音乐学院专门成立了以胡登跳为首的五重奏创作和演出小组,随后创作出了《晨曦抒怀》、《映山红》、《望北斗》等,标志着这一形式的基本确立。文革结束后,胡登跳担任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又创作出了《回忆》、《欢乐的夜晚》、《思念》、《畅想》、《阳关三叠》等。在创作期间,胡登跳亲自指导学生排练和演出,乐队先后在国内外获得了多个大奖,获得了业内外的普遍认可,成为了一种全新的民乐演奏形式。

二、胡登跳丝弦五重奏艺术特征

(一)鲜明的标题

标题作品是诞生于西方浪漫主义时期的一种音乐作品形式。当时的音乐家为了让观众更好的理解作品,通常会给作品加上一个短句作为标题,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民族室内乐的称谓是从西方室内乐延续而来的,所以胡登跳在创作中,也对西方室内乐的形式特征进行了一定的借鉴,众多作品都有着明确的标题,且表现内容与标题是完全契合的,起到了画龙点睛之功效。如《田头练武》,这是胡登跳早期的作品,采用二胡、扬琴、琵琶、古筝和阮演奏。标题虽然十分简短,但是含义十分明确,即在田间地头练习武艺。一开始先是以齐奏的形式奏出了上行的柱式和弦音,像是从远处飘来了一片晨雾。随后由扬琴奏出清亮的和弦持续音,好像是告诉人们东方已微微露出了鱼肚白。随后紧张的练武开始了。先是由二胡奏出了大三和弦音调,琵琶和阮则负责呼应,这嘹亮的号子声已经打破了清晨的宁静,好一派田头练武的精神气象。《望北斗》表现的是主人公小冬子面对夜空中的北斗七星展开遐想的场景,在乐曲的引子部分,由琵琶、阮以轮指的技法奏出长音,营造出了一个唯美夜色的氛围。随后又由扬琴来模仿来回游走的星星,主人公就在这恍若仙境的氛围中展开了自己的遐想。可以看出,胡登跳对标题是十分重视的,一个个鲜明的标题,既起到了标题本身所具有的解释、说明作用,也成为了整个作品的主旨所在。

(二)多样的结构

結构是音乐的骨骼,对于音乐表现起到决定性影响。在胡登跳的多部作品中,结构运用是十分丰富的,中西方音乐中的各种结构形式被运用的左右逢源。如三部曲式。这是西方音乐作品中常用的结构形式。其早期代表作《田头练武》就采用了三部曲式。全曲由引子、A、B、A、尾声五个部分组成。全曲是基于A材料的变奏,在保持旋律曲调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利用不同乐器的音色来进行描绘。特别是B段,采用了模进、衍生、速度变化等手法,体现出了和A段不同。又如循环曲式。这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代表曲式,是指以相同或相近的曲调、音色等连接不同的曲牌或旋律,使整个乐曲在变化中有不同,又有机融合为一个整体。改编曲《映山红》就采用了循环曲式。作品选取了经典影片《闪闪的红星》中两首插曲《映山红》和《红星照我去战斗》中的曲调作为两个主题,虽然这两个主题多次在不同的段落中出现,但是每一次出现都有所变化,利用不同乐器的音色、织体、调性等进行循环,主题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延展和深化。

(三)丰富的旋律

旋律是音乐的灵魂,也是丝弦五重奏能否得到认可的一个关键所在。在胡登跳的丝弦五重奏作品中,旋律主要表现出了传统和创新两个特点。首先是传统。所谓传统,是指其基本延续了中国传统音乐旋律创作的理念和风格。如旋律流畅优美、注重旋律的发展变化等。在《欢乐的夜晚》中,主旋律以音阶式的级进和小跳为主,时而升,时而降,充分表现出了江南音乐流畅、温婉的特点。《回忆》中,旋律富含山歌、小调的韵味。在开始的五个小节中,先是由全部乐器展示出了A主题,然后用古筝的压颤音展示出了B主题,两者交替并行向前发展。可以看出,胡登跳对中国传统音乐特点是十分了解和认同的,多采用主题音调贯穿始终的手法,通过加花、压缩、移调、模进等手法,使旋律多样化发展,最后再回到主题的原型。其次是创新。

所谓创新,是指胡登跳真正结合丝弦五重奏的特点,在旋律纵向发展上做出了重要突破。与西方音乐相比,中国传统音乐更注重旋律的横向发展,但是在丝弦五重奏中,经常会出现齐奏、重奏等,这就必须考虑到旋律的纵向效果。事实上,在很多丝竹乐中已经对此进行了探索,形成了你高我底、你繁我简、加花变奏等多种手法,虽然也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还是给人以“表面化”之感。在胡登跳早期的作品中,也受到了传统小型合奏乐的影响,合奏成分占有很大的比例,且变化较少。在后来的创作中,其逐渐认识到了其中的重要性,开始将更多新技法和新理念融入其中。如《欢乐的夜晚》中,对比复调的影子就十分明显,在210——225小节中,先是由琵琶演奏第一主题,然后由二胡演奏第二主题,再由柳琴接过琵琶继续演奏。《望北斗》中,则又对西方音乐创作中常见的卡农手法进行了运用,由古筝在下方隔一小节作低八度的卡农呼应。《阳光三叠》中,为了和第一叠的齐奏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后两叠的创作中,都加入了复调织体,更加深刻诠释出了主题情感。可以看出,胡登跳的创作观是十分开放和多元化的,能够根据音乐表现需要选择最为合适的旋律形式,实现了继承和创新的有机统一。

(四)逼真的音色

音色是区分不同乐器间最为重要的标志。特别是对于中国传统乐器来说,能够以多种技法对各类音色予以逼真的模仿,给人以真实形象之感。在丝弦五重奏的创作中,胡登跳对各种乐器的音色特点进行了归纳和重组,形成了新的丝弦五重奏音色,给观众以全新的听觉审美体验。如《欢乐的夜晚》,该曲表现的是节日里敲锣打鼓的热闹景象,为了再现这一场景,胡登跳在音色表现方面进行了细致和全面的规划。乐曲一开始,先是用柳琴模仿钹的节奏,以二胡的左手拨弦音作为补充。然后用琵琶“煞音”和扬琴敲击面板的重叠音响似戏曲中的“板鼓点”,仿佛民间集会由远及近的“开场锣鼓”点。曲中,又先后用古筝模仿小叫锣,用柳琴模仿小钹等,真实再现了锣鼓喧天的场面。《跃龙》借鉴的是宁海平调的打击乐伴奏形式,即只用锣鼓来表现节奏变化。对此胡登跳先是加入了大鼓,然后用古筝大幅度的刮奏来模仿大锣,柳琴模仿板鼓,营造出了紧张激烈的氛围。最后,乐曲以真正的打击乐器大鼓的闷击结束。可见,胡登跳对各种乐器的音乐表现力是十分熟悉的,并通过梳理和总结,使它们有机的融为一个整体,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音乐表现效果。

综上所述,进入新世纪以来,民族室内乐再一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发展,创作、演奏和欣賞方面的全面开花,使其成为了当代民族音乐中具有活力和代表性的音乐形式。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其所以能够欣欣向荣的发展,正是以胡登跳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音乐家的探索为基础的。特别是丝弦五重奏,从一开始就秉承民族性的创作和表演理念,同时又将一些新的技法融入其中,全面而深刻的展示出了民族器乐合奏的魅力。所以在今天的民族室内乐创作、演奏和欣赏中,理应对其有充分的重视,将表现和传承丝弦五重奏视为己任,为当代民族室内乐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解骏.传承与拓展——从《欢乐的夜晚》看胡登跳西方理念民族化道路[J]. 音乐创作. 2014(04)

[2] 汝艺.《A的随想》的随想——谈胡登跳《A的随想》及演奏体会[J]. 中国音乐. 2007(03)

[3] 何昌林.中国丝弦乐重奏艺术的开拓者——胡登跳教授与八音之“丝”[J]. 人民音乐. 1987(07)

[4] 周瑞康.民族乐苑的重奏之花——胡登跳和他的“丝弦五重奏”[J]. 音乐爱好者. 1987(02)

猜你喜欢

艺术特征研究分析
新时期我国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研究
广西贺州过山瑶尖头头饰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
当下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发展
汉语言文字的艺术特性与创新设计
校园网络安全的体系研究
电影《煎饼侠》的大众艺术美学特
浅谈广电光纤通信接入技术
关于变压器高压试验技术的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