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心理护理技术研究分析

2017-02-22张瑜

医学信息 2017年3期
关键词:精神疾病心理护理研究进展

张瑜

摘要:精神障碍具体指的是人类意志、情感以及认知等心理过程以及人格偏离正常人群,同时没有能力依照社会认为适宜的方式展开行动,无法适应社会。精神障碍患者的终生患病率大概在1.7%左右,其中30%~75%患者的疾病出现和生活境遇以及心理因素密切相关,所以对于精神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目前受到了临床各界的广泛重视,本文就精神心理护理技术的進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精神疾病;心理护理;研究进展

Analysis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Technology

ZHANG Yu

(Psychiatry Department,The Thirteenth People's Hospital of Chongqing,Chongqing 400061,China)

Abstract:To mental disorders specifically refers to the human will, emotion and cognitive psychological process and personality deviated from the normal crowd, also do not have the ability to consider appropriate manner in accordance with social action, unable to adapt to society. The lifetime prevalence of mental disorder patients in about 1.7%, of which 30% to 75% of patients with the disease and life circumstances and psychological factors are closely related, so the psychological nursing for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s have clinical attention from all walks of life,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progress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technology spirit.

Key words:Mental illness;Psychological nursing; Research progress

由于现在医学模式的改变,护理模式也随之出现变化,护理工作从以往单纯的疾病护理慢慢着重于以人为本的全方位护理,心理护理属于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的主要组成部分,也属于护理学科继续发展并且完善的重要标志,在整体护理工作中心理护理贯穿其中[1]。精神疾病属于一类病程时间长,患者复发几率高的一类慢性疾病,患者因为长期住院治疗,会产生孤独、焦虑、无助并且缺乏安全感,加之缺少和外界的联系,使患者的病态心理反应更加严重,如果想要为精神疾病患者开展有效的护理措施,需要加强对患者不同时期心理反应的重视程度,及时解决患者在住院期间产生的各类负性情绪,为患者疾病的防治以及预后起到促进作用。

1 精神科心理护理现状

大部分护理人员认为精神疾病患者仅需要接受药物治疗,为其开展心理护理并不非常重要,护理人员的工作只包括打针、观察病情以及发药,仅需严格执行医嘱,当患者疾病出现改变时及时发现就已足够,对于患者的心理需求,情绪变化一般和疾病相联系,特别是年龄>35岁的中专毕业护理人群。护理记录属于直接反应心理护理执行的依据,大部分护理人员只注重书写心理护理病例的形式,从书本中照抄心理问题以及解决措施,内容千篇一律,在多数患者身上开展同样的心理护理计划,由此表明心理护理工作中的形式主义以及盲目性,患者也无法接受到合理的心理护理措施。精神科护理人员在开展护理工作中一般对患者的心理判断存在主观色彩,患者由于疾病引发心理问题,同时心理问题也会导致躯体疾病,两者属于相互依存并且能够相互转化,患有同一类疾病的患者会存在不同的心理感受,因此出现的心理问题也各不相同,护理人员对于患者心理问题的评估缺乏细致研究,一些护理人员依照患者精神疾病性质揣测其心理问题,一些护理人员仅依靠患者的三言两语判断其心理问题,同时受到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蒙蔽,使其严重的心理问题不断淡化,上述情况都不可以成为确定患者心理问题的依据,因为心理问题本身非常复杂,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相交在一起,很难进行区分[2]。

2 精神科心理护理的影响因素

我们国家关于护理人员的培养一直着重于中专教育,一些护理院校在最近几年才开设心理学课程,现在很多在岗护理人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心理课程学习,欠缺心理学方面知识,不了解怎样和患者沟通,无法正确评估患者的心理问题以及产生原因,从而也无法为患者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是目前影响心理护理效果的重要因素。由于现在精神科患者数量比较多,护理人员相对短缺,工作强度大,每日需要记录的护理文书多,从而导致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观察以及开展心理护理的时间受到限制。由于现在医学模式的改变,环境对于人们健康的影响十分巨大,不良环境会导致人体出现焦虑以及紧张等不良情绪,从而影响心理护理效果。做好心理护理的基本为患者可以积极配合,如果患者无法配合,即使护理人员为其心理情况进行正确评估,实施有效的应对手段,最终也是纸上谈兵,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同时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信任度,自身性格特征等也属于影响心理护理效果的关键因素,对于部分任性、性格比较内向以及固执的患者,其心理护理效果比较差,另外心理护理效果还与患者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以及知识水平密切相关[3]。

3 精神科心理护理对策

因为观念改变属于一项持久的过程,需要提高对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在理论上提高护理人员对于心理护理的认知,指导护理人员学习系统的心理学知识,从根本上了解患者的心理感受,将以往以疾病作为中心的护理行为改变,从而彻底摒弃就病论病的观念。护理人员需要学会观察,对患者的一言一行进行观察,不但需要和患者交流,还需要和患者家属保持交流,明确患者的心理问题,依照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以及疾病等为其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在为患者开展心理护理期间,需要保持环境安静并且舒适,从而提升心理护理效率[4]。

4 结论

一名合格的精神科护理人员,不但需要掌握医学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心理学知识以及修养,尤其需要熟练掌握护理技能,准确判断患者的心理特点,了解其心理情况,通过自身心理知识,引导患者消除思想顾虑,正确面对疾病,积极治疗,促进康复。

参考文献:

[1]张瑞芳,夏娟静,盛玲,等.家庭干预前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支持与社会功能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护理,2016,12(22):2138-2139.

[2]Senaratne MP , Griffiths J , Mooney D ,et al .Effectiveness of a plannedstrategy using cardiac rehabilitation nurs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dys -lipidemia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J].Am Heart J , 2011 , 142( 6) : 975 -981.

[3]Granholm EG , M cQuaid JR , M cClure FS , et al .A randomized, con -trolled trial of cognitive behavioral social skills training for middleagedand older outpatients with chronic schizophrenia[J].Am J Psychiatry,2015,162(3):520-529.

編辑/肖慧

猜你喜欢

精神疾病心理护理研究进展
轻型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MiRNA-145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无形”的病痛——关怀精神疾病人群
离子束抛光研究进展
3 当我们失去健康:精神疾病
独脚金的研究进展
EGFR核转位与DNA损伤修复研究进展
试论人类精神疾病观的发展与演变